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问题

0 去试试创业网

其次,创新青年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例如,鼓励地方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教师、学生等科研团队的专业技能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可采取青年人才柔性引进制度,或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岗位实习实践等活动,缓解乡村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

首先,优化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环境,建立相应的支持保障体系。第一,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充分挖掘乡村功能,发挥乡村的多元价值,探索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和机会,在乡村发展和青年价值实现之间探寻更多“公因子”。第二,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青年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第三,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满足青年返乡对于教育、医疗等社会生活保障的需求,解除青年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后顾之忧。

青年返乡与乡村发展互为前提山东大学生回农村创业视频,乡村振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更多思考如何从制度和个体能动性层面突破结构性限制,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协同发展局面。本研究尝试从以下两个方向提出思考。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问题

乡村振兴中的诸多领域均需要青年力量,农民亦对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有着极高期待。然而,在乡村对青年的现实需求与青年的返乡意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情感连接成为部分青年返乡的动力,但是乡村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就业创业的机会与收入的高低是大多数青年考虑的首要因素。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性、教育、医疗、村庄再融入与精神追求等,也是影响青年选择返乡与否以及后续是否能在乡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部分青年在返乡或入乡的过程中面临工作与生活、身体与思想、当下与未来等方面的多重分离,由此形成“返而不入”等特点,折射出青年日渐脱嵌于乡村,逐渐与乡村的空间场域、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等产生距离且渐行渐远的现实。

以上三类返乡青年与乡村之间呈现“返而不入”的共同特征。青年“返乡难”和“返而不入”,共同构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困境。乡村发展亟待青年回归,但是青年回不去、融不入,这是乡村振兴的隐忧。未来乡村振兴的推进,迫切需要思考和回应“人”的问题。

在物质层面,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更高的收入、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对乡村大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不只是乡村大学生群体,其他乡村青年也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调研发现,青年不愿意返回家乡的原因集中在就业机会少、收入不高、生活便利度低等几个方面。随着乡村基础教育的上移,对于乡村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城镇生活的时间远多于在乡村的时间。无论是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在人际交往圈子上,他们都更倾向于城市。在乡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乡村大学生逐渐与乡村脱离,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在乡村期间通常并不活跃,而是有着对乡村现实的种种不适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精神层面,乡村的孩子日益趋向于“离农”。乡村教育成为乡村孩子进入城市的渠道之一,从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往往都是“不衣锦,不还乡”。而且,大多数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乡村,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成功“跃农门”后。在他们固有的观念里,只有“混不好”的,才回乡村来。可见,乡村的教育观念对于乡村大学生有着极强的离农与离乡推力。在这种环境下,乡村大学生逐渐在精神层面脱离乡村。

乡村大学生群体是乡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出自乡村,但不属于乡村;他们在城乡之间流动,周期性返乡。乡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使大多数乡村大学生更倾向于未来在城市发展,这也造成了他们当下与未来的分离。

返乡女青年大多因为家庭而选择(或不得不)放弃有酬劳动并返乡,但她们在家庭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往往不被家庭足够重视。返乡后,她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和城市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与传统观念激烈碰撞,这导致她们产生文化认同错位与精神失落感。她们虽然身在乡村手上没有资金做点小生意,但在心理和精神上已逐渐城市化。这种身与心的分离,是大多数返乡女青年的典型特征,也是另一种返而不入。

对于男性青年来说,返乡意味着换一份工作,换一个工作环境,其指向依旧是事业。女性青年则不同,大多数女性青年返乡意味着人生重心阶段性或长期从事业转向家庭,并且这种转向往往伴随着收入的锐减。湖南省某调研村一位女青年说:“在外的女性如果没有一个体制内的体面工作,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就会被村里人指指点点。尽管自己在外面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但也会被家里人逼着回家结婚,这是由传统观念造成的。”文化程度较高的返乡女青年在返乡后往往较少与人交流,认为与老一辈存在观念分歧和思想鸿沟。因此,她们常处于沉默甚至“失语”状态。

我们的调研发现,返乡青年群体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与男性青年返乡多是为了创业等生产性活动不同,女性青年返乡多是出于家庭等再生产原因。生育、抚育、照料老人等是多数女性青年返乡的直接原因。例如,河北省某调研村一位女青年在返乡后,并未从事农业生产以及与乡村产业发展有关的活动,其返乡的唯一目的是和婆婆一起照顾年幼的儿子。她虽然回到了乡村,但脱嵌于乡村社会,与所在村庄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她返回乡村,只是为了生命历程中某一个时间段的家庭责任——抚养孩子,而不是从事乡村事业。她既生活在乡村,又游离于乡村。这并非个案,不少女性青年返乡一段时间后,会再次进入城市就业,或上移至县城安居和陪读。

返乡创业青年往往呈现一种返而不入的特征,他们与乡村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联结都非常脆弱。他们虽然工作在乡村,产业在乡村,但是始终与乡村保持着若即若离之感。

除了携技术返乡创业,还有携资本返乡创业的青年。例如,浙江省某调研村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在返乡之前一直在城市工作和创业,先后从事医药、奶茶连锁、商贸、文化公司、民宿等行业,年入千万元,资金雄厚。作为一名优秀的商人,他返乡创业主要是出于孝敬父母。他说:“父母跟我常年漂泊在外,想要落叶归根回乡养老。我自己的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想要回来给父母亲挣点面子。”至于他本人,与乡村社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疏离。

乡村中的返乡创业青年大多属于青年精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在城镇获得良好发展,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技术能力。这类返乡创业的青年大多存在工作与生活分离的倾向,即工作在乡村,生活在城镇。他们并未真正融入乡村的社会生活,其在乡村的活动主要是经济性的。他们在工作上返乡,在生活上仍归属于城镇。例如,山东省某调研村一位返乡创业青年,作为农科研究生,他认为自己返乡创业种苹果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生态的生活方式,并且收入还可以,没有多大压力。但是,他没有定居在乡村,而是选择在城镇买房居住。他认为,目前乡村还没有被激活,城镇更适合返乡青年生活。目前,他在镇里的楼房居住,在乡村的果园工作。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较于城镇仍有差距。此外,乡村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条件也难以满足青年需要。

当前乡村中的返乡青年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有技术或有资本的返乡创业青年、基于家庭责任返乡的青年女性和假期返乡的大学生群体。这三类返乡青年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与乡村相分离的特征。他们虽然返乡,但并没有真正入乡。

我们的调研发现,尽管农民普遍认为青年返乡具有必要性,但大多数农民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返乡。他们往往认为互联网创业最赚钱的是什么,乡村缺少就业机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条件较差。乡村在自然环境和情感方面的吸引力,难以转化为青年返乡的动力。也正因为如此,青年离乡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对于青年而言,返乡必须建立在自身生计与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

不同的组织和国家对“青年”有不同的界定。本研究团队在实际调研中共访问40岁以下农民63人,占被访农民总数的11.9%。为方便分析,我们将40岁以下的受访农民归为同一年龄组。调研发现,在这一群体中,69.8%有外出经历,返乡青年案例即来自其中。

专题: 醋膜加盟   加盟店   创业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