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溪农村养殖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成为“新农人”,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思想上也要日日自新。今年,李国华又开启了探索之路——在丝瓜藤下进行套种,合理化利用土地,争取每亩土地收益突破万元。

“如今政策真好,政府还为我们免费提供丝瓜苗。”上下齐心搞发展,农户们热情高涨,李国华也免费为大家当起了技术指导员,种苗、牵藤、疏果……每个环节都有他瘦高的身影,他兴奋地说:“今年丝瓜长势好,能够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初夏一场雨后,成片的丝瓜田愈发青翠,绿成了利民村最浓厚的底色。自从李国华试验成功后,在文峰镇政府基础设施的全力支持下,利民村丝瓜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下,络用丝瓜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带动全村40户农户参与其中。

重庆巫溪农村养殖创业

“我真心觉得这是可以让农民增收致富做大做强的产业。”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再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边学边改,终于,2022年的8月,李国华站在浓密的瓜藤下笑了。成人手臂一般的大丝瓜挂满田间,平均每亩收益也达到了5000元。

2021年李国华带头承包12亩地,开始试种络用丝瓜。“搞产业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原因,光有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第一年,由于攀藤架材质、品种选择的不恰当,没有种植经验的李国华栽了跟头。

怎样才能让全村富起来?一次偶然,李国华从本土企业家何财明那里得知,有一种络用丝瓜,可以用来加工成鞋垫和生活用品。“这里天气湿热,海拔适中,是发展丝瓜的不二之选。”细细了解后,李国华发现,这不就是一直苦于寻找的产业发展“破题”之法。

思前想后,创业干点啥?专业对口:养小香猪!香猪肉质细腻,市场前景广阔,单价更是普通肉猪的几倍。雷打不动,每天上午6点,李国华都要早早起床准备猪食,一天两顿的喂食、防疫打针、出栏销售,全是他自己一手操办。

“年轻人都往外走,他居然回了农村。”在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利民村里掀起了波澜,乡亲们不理解,李国华这个年轻人怎么读完大学,却选择回家乡,过上了养猪种瓜的生活。

据介绍,该镇下一步将以万亩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建设智慧蚕桑产业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绘就蚕桑小镇新画卷。(孔德萍、邬奥庆)

“智能养蚕就是一把金钥匙,是打开增收致富的幸福门。”说起蚕桑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菱角镇党政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未来帐”,以一个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为例,每年养蚕10个批次共300张,产茧1.5万公斤,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就可达到75万元。

在巫溪菱角,像陈吉生这样的独立养蚕大户就有几十上百家。龙头企业在该村的2条生产线上,可以带动全村2000亩桑园的发展,群众每亩桑叶可以增收2000元,还能带动在家的弱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当前,全镇在地桑园面积达到1万亩,养蚕农户700多户,全年鲜茧产量达到18万公斤,可实现蚕茧收入820.14万元。

村民陈吉生就在蚕桑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后,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依靠种桑养蚕致了富。他介绍,自己和妻子都已经年近60岁,与其外出务工不如在家就业,夫妻合力在家种桑养蚕,现有桑树30亩,年养蚕30张,年养蚕收入可达6万余元,富余的桑叶还可以卖给公司,仅靠卖桑叶就可收入1万多元,桑园套种大豆、马铃薯等矮秆粮食作物也能增收,一年在家门口增收可达近10万元。

为让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该镇于2022年初明确建立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发展模式,整合资金新种植桑树5000亩,提质增效桑园5000亩,完善蚕桑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新建三个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3.0生产线。与此同时,还实现了从蚕种选择、技术支持到上门回收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大家纷纷表示,养殖技术有了新变化、蚕房有了新面貌,从传统的全靠手力劳动到今天的智能蚕房,都是科技的改变,现在发展蚕桑产业比过去增加了不少底气。

菱角镇海拔在320—950米之间,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桑树种植,蚕茧质量高,且栽桑养蚕的传统一直存在。过去,传统的养蚕业受运行体制、技术缺乏、劳动力密集等因素影响,群众丧失了发展信心,甚至毁桑改为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大有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巫溪县菱角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地域优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把发展智能蚕桑作为全镇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

初夏五月,正是嫩枝舒展、新叶舞动的季节,走进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随即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连着一片的桑田,经修枝整形过后的桑树棵棵枝叶繁茂,微风拂过还能闻到桑叶所特有的清香。再往远处,只见一块智能养蚕科技示范基地的牌子醒目地矗立在田间,智能养蚕车间内的智能蚕桑养殖设备正有序进行着自动化添桑,添桑完毕后归回原位,整个过程只需1人操作。

“大学生返乡有力地促进了村里的发展。”夏国勇说,近年来回流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让村子的发展更有劲头,还带动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3年来,全村近4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他们开办农家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从事商贸物流,让龙池村的业态日益健全。

今年“五·一”前夕,龙池村举办了“五色田园”开园仪式,3年前返乡的大学生李青菊率领乐团演奏了一曲交响乐,架子鼓、电子琴、电吉他等不同乐器的合奏,让村民见识了李青菊的“全能”:她不但是这支乐队的队长,更是村里的接待员、讲解员。

仲夏,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迎来了瓜果飘香的季节:瓜田里,圆滚滚的西瓜一只只散落在山坡上;果园里,青色的脆李一颗颗挂在枝头;院坝里,游客三五成群互联网创业公司招聘岗位文案,品着瓜果有说有笑。

人才“归巢”激起“一池春水”。记者采访了解到,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返乡大学生如天女散花,分布在巫溪县的广袤大地,一些村庄甚至还出现大学生“扎堆”现象。

李国华也成为了大家的技术指导员,种苗、牵藤、疏果……村里随处可见他瘦高的身影。“如今产业扶持政策好,政府免费为村民提供丝瓜苗。今年丝瓜长势不错,户均增收有望突破万元。”他信心十足地说。

李国华试验成功后,利民村党支部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络用丝瓜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带动全村近40户农户参与其中。

一个偶然机会,李国华从本土企业家那里得知,有一种络用丝瓜,可以用来加工成鞋垫和生活用品。利民村气候湿热,海拔适中,很适宜种植丝瓜。2021年,他便带头承包了12亩地试种络用丝瓜。两年后,个头粗壮的大丝瓜挂满攀藤架,平均每亩收益达到5000元。

回到村里的李国华,搞起专业对口的小香猪养殖。每天早晨6点,便早早起床准备猪食,从喂食、防疫打针到出栏销售,全是他一手操办。从最开始的10头小猪,到如今每年600多头存栏量,李国华成了村里的“致富达人”。

2018年从西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李国华一头扎回利民村搞起农业,很多人不理解:“咋读完大学又回了农村?”如今,李国华养猪种瓜的事业蒸蒸日上,带动起全村40户农户增收致富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因素,村民们纷纷感叹:“多亏这个娃,让大家生活改善了!”

专题: 互联网教育创业   干洗连锁加盟   月子中心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