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调研情况报告

0 去试试创业网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和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改变“乡村缺少发展机会”“回农村没出息”等落伍观念和农村缺乏政策、发展缓慢的刻板印象。加强对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绵延传承的乡土文化、包含记忆的乡情乡愁等元素的宣传,挖掘乡村振兴中青年在创新创业、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典型,展现他们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发挥,让大家认识到只要持续发力,“逆城市化”趋势将日益显现,更多的青年会在乡村实现梦想。

(四)拓宽土地流转途径。让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场主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收入水平,闲置土地资源得到有效耕种。可以放宽无产权证明房屋作为经营性用房的企业住所或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对利用家庭住宅或租用居民住宅申请从事电商、设计等创新产业,允许将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推进个体工商户“三证整合”,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权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青年创业调研情况报告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尤其重视提高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解决青年人才在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比如改善居住条件、提供社会保障、解决子女受教育问题等,使他们在农村干得安心、顺心。

(一)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精确了解本地青年人才储备和回乡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和动员。全面落实支持农业发展、产业创新等优惠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返乡创业青年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农贸交易会,打造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利用好农村电商平台,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实施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让更多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农村相对滞后也是现实问题。乡村振兴,青年不能缺席。必须适应现阶段城乡发展格局的新趋势不想上班了想做小生意咋办,多方吸引青年、尽力留住青年、有效扶持青年,使他们不再是远离家乡的“离家雁”、短暂停留的“淘金客”,而是真正心系故乡、致力乡村振兴的“自家人”。

(六)家庭与社会的舆论压力。一直以来,能在城市中定居并拥有稳定的工作是家长对子女的普遍期盼。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到村里工作没出息” “创业不如就业稳定,放着好工作不要,选择回家创业是错误选择”等观念依然盛行。辽宁的调查中,问及“您返乡创业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肯定答复只占24.7%。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希望年轻人通过读书在政府或企业中寻求稳定工作,在城市中奋斗成才,对回乡创业大多不支持。在乡镇工作的青年人一般都把家安在县城或者至少周边中心城镇,创业青年也是如此,只要条件允许都会选择在县城买房。

(四)农业风险高,保障缺失。农村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受市场行情、物流、气候等因素影响,风险比较高。目前针对创业者流转的土地、购买的农具、修建的基本设施等没有出台以质押为基础的农业保险政策,使得创业者前期投入遭遇一定风险时,无法通过保险或担保的方式“东山再起”。安徽芜湖的调查中,42.11%认为农村创业最大的挑战是自然风险(天气、气温、降水、病虫害、传染病等),26.32%认为是经济风险(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资金链等),10.53%认为是政策风险(信贷紧缩、土地审批严格、环保要求等)。

(三)市场环境下的销售与组织难题。为了应对市场风险,一些青年农民已经在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但如何拓展销售渠道仍然是难题。随着电商成为青年农民青睐的销售渠道,营销技能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中国农业大学的调查中,59.1%的青年农民急需获得电商平台销售技能,42%需要品牌营销知识和技能,34.1%想学习物流销售知识与操作,31.8%需要市场信息。虽然一些青年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创业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辽宁的调查中,63.8%不了解所在地的发展规划布局,产品或服务与当地重点产业没有关联的占68.1%。

让青年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村青年之所以纷纷离开,是因为感到农村缺少发展机会、比较好的生活条件等,而且他们外出已经产生“雁群效应”,不外出很容易被别人看作“没有本事”。中国农业大学的调查中,52.3%表示资金短缺制约农业创业和规模扩大,39.8%认为销售渠道有限,31.8%在乡村中面临人际关系缺失困境, 29.5%认为市场风险大,23.9%感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便利。

(五)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多年来,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变迁,村庄内社会互动减弱,传统道德趋于淡薄。同时,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风气在一些地方逐渐蔓延。乡村振兴不仅要开展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更要依赖青年主动推进移风易俗,对乡土文化进行本土化诠释,重构乡村关系网络,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人气”与“活力”。安徽的调查中,农村青年介入引领道德风尚,助力移风易俗,对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心态攀比等,能够给予批判并身体力行加以改变。同时,青年的法治意识相对较强,可以影响其他村民,对失范行为起到劝诫和引导作用。

整体来看乐清小生意转让信息最新,目前青年在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域,一是传统的种养殖业,主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很多农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都是青年在经营。二是农村青年电商,利用网络平台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年轻人“包打天下”。

2. 在乡创业青年。一部分青年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养殖规模,进行产业化探索;还有一部分在保留原有生产规模基础上延长产业链,进行三产融合。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的牡丹画淘宝村创业人员中,青年占85%。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长乐村,所有年轻人都在家里从事珍珠生产经营。电商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空间距离,农村一些独特的资源(绿色农产品及手工业品)获得销售渠道,淘宝村、淘宝镇纷纷兴起。乡愁承载着农村青年关于家乡的回忆,也寄托着城市青年对于田园生活的想象。浙江省德清市莫干山一带,就集中了一批来自杭州和上海的创业者从事民宿经营。还有一些乡村打造“画家村”“作家村”,吸引城里人到乡村采风、体验生活。

(二)市场型参与的青年群体。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也由于城市吸纳务工人员趋于饱和,很多外出务工青年开始考虑返乡发展,也有一部分城市青年主动选择到农村创业,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单一流动逐渐出现“回流”趋势。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我国返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850万人,在乡创业创新人员3100万人。

实现乡村振兴,要求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农业产业经营;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要求深化村民自治,完成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繁荣乡村文化,促进乡风重建和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与城市间的文明落差。完成这一系列艰巨重任,必须立足本土,培育具有现代意识、开放视野的青年人才,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新一代“乡土精英”,成为乡村发展的源动力、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从调研情况看,现阶段参与乡村建设的青年主要包括:

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开始,农村青年大量涌入城市。三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人力资源流失也客观上造成农村发展的严重滞后,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但乡村人口依然在不断流出,尤其是留不住青年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常住人口6亿7113万人,2018年降至5亿6401万人,降幅达15.9%。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底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35岁以下6023万人晋城5万左右的小生意,仅占总数的19.2%。

2020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主题之一是“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参与和发展”。去年9月以来,省、市、县各级团组织按照统一部署,组织专业力量广泛开展倾听、调研,向团中央推荐了696篇调研报告(其中省级59篇,地市级219篇,县级418篇),团中央权益部也委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分别开展了专题调研。综合各地调研情况如下。

专题: 加盟项目   成都创业项目   娇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