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打通农村创业路的意义

0 去试试创业网

董圆瞄准市场积极动员,地瓜作为用途广泛的健康食品,近几年收到市场的青睐,并且它成本低,易种植,产量高的特点非常适合怀仁镇试种。而且今年怀仁镇委镇政府提出了很多好政策扶持甘薯产业,正是机遇。风险与机遇并存,服务队的作用就是帮大家减少风险,创造机遇。

于是,少则几十朵,多则上百朵一单的非洲菊花通过快递邮寄到市区甚至外地的朋友手中。在花卉滞销的近半年时间里,董圆帮助销售鲜花近十万支,为农民减少损失数万元。他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他说:“心里想着农村,心里挂着农民,才能创造出这别样的‘互联网+’农业。”

看到这个状况,作为网警的董圆,决定利用互联网帮老周排忧解难。于是,他在“淘宝”“闲鱼”等网站上开网店,挂上了怀仁非洲菊的商品信息;在同事、亲戚、朋友群里发布了花卉的广告,并号召大家广泛的群发。为了更好的宣传,董圆专门拍摄了非洲菊花的精美照片,排版并配上了精彩的文案。借助网络的力量,怀仁老周鲜花滞销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非洲菊花期长在菜市场做什么小生意赚钱,易培养,家居装饰效果好,又可以帮农民解一时之难,为精准扶贫做贡献,不管是网店还是朋友圈,很多人都愿意购买。

在整个过程中,董圆像长在了工地和项目上,解难题、解民忧,让村子旧貌换新颜。产业兴旺了,村民腰包更鼓了,生态宜居了,大家的脸上笑开了花。

民警打通农村创业路的意义

经过不懈努力,非洲菊产业被上级发现和重视,付家庙村成功申请扶持资金250万元,建设了拥有15个高温,占地40亩的非洲菊种植基地,打造农业综合园区,怀仁镇的花卉产业终于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付家古庙和石碑石像等文物被抢救性保护,成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并在保护区附近的空闲土地上硬化地面,兴建村民文化广场,连同小池塘,三位一体,相融相通,打造成为付家庙村乃至怀仁镇的文化亮点。村内的排水沟渠得到了修缮,村内的主干线铺成了沥青路,断壁残垣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新农村。

用车轮和脚步丈量了付家庙村的每一寸土地,他看到,村南的四个陈旧的土棚里,一株株非洲菊花正在怒放;村东的池塘边,代表付家庙村传统文化的古庙和石碑石像风化严重,周围杂草丛生;每逢阴雨,村内总会严重积水,排水沟渠已经老化损坏。特色产业需要带动,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于是,经过一个月的摸排走访,董圆将这第一手资料形成了详细的报告交给服务队,交到镇委镇政府。“乡村振兴服务队员就是连接农村与党委政府与上级部门的纽带”,董圆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初期,董圆来到怀仁镇付家庙村,为了摸清情况,让自己尽快融入这个小乡村,他坚持每天到村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摸清民意,拉近与村民的关系;与村“两委”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党建工作情况、人居环境整治状况等。为了进村入户更加便捷,他还把家里的山地自行车带到了镇里,路途遥远的小街小巷、田间地头,他就骑自行车去,他说:“只有近距离的看,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发现具体问题”。

2019年7月,经过组织选派,作为青年民警的代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网警大队民警董圆来到商河县怀仁镇,成为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商河县三队的一员。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董圆来说,农村是一片无比广阔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他决心为人生补上农业农村这堂课,也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借助社会扶贫重庆馆电商平台,让村民的农副产品走出海孔村,销往市内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打造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好‘先行军’”。

周祥芬介绍,去年海孔村实施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集体有了钱,村里公益事业才好开展。去年8月,海孔村邀请建卡户代表,针对常住在村建卡户,实地入户开展现场卫生评比,评出卫生户、卫生进步户,发放洗衣液、香皂等小礼品,带动周边村民保持人居环境卫生。

在扶贫工作中,针对巩固脱贫户及子女的吃、住、行、学等,他会通过上假期“平安公开课”、点对点发信息等方式,发布最新的案例,手把手教他们防范技巧,积极介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在让巩固脱贫户的生活富起来的同时,努力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促使巩固脱贫户平安指数和幸福指数“双提升”。

“假期外出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春节期间在家取暖注意用电、用火安全,用煤炭或者炭火取暖时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2020年1月,程勇在对口帮扶的脱贫户杨女士家中,为放寒假的两个小朋友讲解《平安课堂》小学生读本中的防范知识。

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程勇还积极开展就业扶贫等工作,依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2020年底,全村32户建卡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

为彻底打通山地鸡和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程勇当“微商”的同时,还全面协调电商开展直播,只要贫困户的猕猴桃、干竹笋、蜂蜜、鸡、鸭、西瓜、玉米等出产后,就及时联系电商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确保每户产业发展收入持续稳定。

针对贫困户主要收入靠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的现状,他和工作队员多方走访调查后,提出了产业扶贫的思路。再经过全面收集群众意见,结合海孔村山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经多方讨论论证,决定走由村集体和建卡贫困户共同出资入股,成立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山地鸡的致富思路。

作为曾经在警队里冲锋陷阵的骨干力量,面对刚下基层就被质疑没有气馁,他天天吃住在村里,同工作队队员一起与村支两委“知根知底”沟通,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察实情、听民意,很快掌握了海孔村32户建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两年来,合作社在示范养殖场投放的鸡苗出栏5700余只,实现销售收入55万余元,净利润11万余元。根据合作社章程,留存再发展公积金后,村集体分红5万余元,全村32户巩固脱贫户每户分红1600余元。

“这是我们第二次分红了,你说我们怎么不高兴嘛”,脱贫户张仁芬说,去年6月,我们合作社分了890,今年又分了744,比过年还高兴。

谈及自己辞去公职做拉面的决定,马青云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面对自己的拉面创业之路,马青云认为,任重而道远!来源:青海青年创业园

“伊麦佳品牌联盟”旨在顺应各级政府“促进青海拉面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拉面产业”的顶层设计,打造青海拉面品牌,建立青海拉面产业链条,确保青海拉面经济产业优势地位稳中有进。倡议拉面店老板抱团搭建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更多的拉面从业人员和农牧民群众从中受益的思路。马青云倡导发起的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出当天就有200余家拉面店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他们相信,马青云的这一全新商业模式,一定会加快拉面店转型升级。

2017年 2月10日,由中国拉面网倡导发起的“伊麦佳品牌联盟”,在青海拉面产业发祥地之一、青海拉面馆最为集中的不夜城——广州率先启动。来自当地及邻省的300余家青海拉面企业家参加启动仪式,标志着青海拉面经济历时近30年的艰辛创业之路后,将以新的发展模式阔步迈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青海省拉面产业孵化基地,位于中国拉面之乡化隆群科新区。集实操、培训、孵化于一体的专业性、服务性创业孵化平台,旨在为青海省有志于从事拉面相关产业的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分布在各地的拉面人背井离乡,从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也不见得能休息,但是餐饮人的苦和累也是普通大众不能够理解的,服务行业总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劳累,大多数的餐饮人都是农民出身人们对互联网创业的评价,社会地位和归属感较低。西宁火车站、高铁站打造全国唯一的农民工贵宾厅,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一个休息的场地,让农民从心理上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这是马青云对当前社会现象及农民工生活理解的一个最好的解读,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青海化隆等地农民出省一般坐火车。2016年3月,马青云团队在西宁站候车厅开了家拉面店,8月份又增设贵宾厅,为拉面户提供餐饮、送站等服务。外出做拉面的农民可在这里歇脚喝茶,免费上网。

青海的拉面人,大多数农民出身,且文化程度较低,20世纪90年代的传统拉面店经营的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马青云四处奔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拉面演播厅,特地邀请在餐饮烹饪技术和餐饮管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和学者,为全国各地的拉面人进行线上的培训,为拉面人送去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技术。

拉面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日趋完善,让拉面人学会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信息、获得学习机会、乘早帮助化隆拉面人树立品牌意识、帮助他们完成转型升级,能够把青海众多资源整合到一起为拉面人服务,这是马青云即将实现的梦想。

马青云创建的中国拉面网,从最简单的劳务信息服务到更深层次的拉面商学院、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为拉面人服务的一切内容。在马青云创建的中国拉面网拉面商城,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比市场价能够便宜将近30%,同时还有更多免费服务项目,如免费提供劳务信息、免费培训、免费代办等。马青云说“如果能把拉面的未来赚上也就值了,要让拉面人明白当前来自市场的危机和青海拉面的压力,通过一系列培训让青海拉面人从根本上有个改变农村快乐生活创业故事大全,一切都还来得及。”

马青云,土生土长的80后青海化隆回族小伙,四年前,他放弃了坚守了10年的工作岗位,放弃了西宁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位,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家乡做起了拉面产业,四年里,他的拉面事业在青海拉面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拉面行业的创新和带动家乡人民创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提起马青云,很多的拉面人都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就是通过马青云铺的这条路子,走出大山,走向富裕,更有很多人通过他的事业,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专题: 新语面包加盟   科睿加盟   成都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