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0 去试试创业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迎着新时代改革创新春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以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硅谷”为己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正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大平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努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精彩答卷。

由赵其国院士领衔的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后,先后与江苏农垦集团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与南京市浦口区合作建立了全市第一个万亩功能稻米科技示范基地。在宁夏开展“十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建设,推出中卫硒砂瓜、富硒枸杞和富硒苹果。其中,中卫硒砂瓜成为功能农业知名品牌代表,年产值达25亿元。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显示其蓬勃生命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重点围绕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开展农业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玉山适合做什么小生意呢,初心如磐,奋斗不止。

南京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据统计,目前,来自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综合服务项目,已覆盖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多个农业大省,打造出3000多块智慧试验田,服务亩数超过1000万亩。

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赵春江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基地1200亩稻麦种植,除田边杂草需要人工处理外,基本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自主作业,且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以上。

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其团队研发的全流程集成式智慧农业系统,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让种地成了轻松又体面的职业。

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市场化运营体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建立导师服务制度,实施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分层培育计划,在人才申报、资质认定、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企业赋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为了用金融“活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等成立了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创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基金以多种形式投资项目12个、储备项目16个,其中,被投项目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估值相比投前实现约3倍增长。

“中心每年承接和对接的各类高规格活动有上百场,前来参观、调研、洽谈的农业科技领域专家、企业家达上万人次,这为中心内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及时掌握行业前沿信息,了解产品上下游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提供了契机,也是中心发挥资产和品牌优势、深耕产业,助推主体成长的重要体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上做“加法”,管理上做“减法”。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重点围绕建设投入、管理运营两个市场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去行政化改革,采用“管理办公室+公司”模式,探索招商、营商、经商“三商”并举的市场化路径,促进中心和市场主体自我价值最大化。

周蓉蓉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心而言,它不仅能激发现有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流入与集聚,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心的竞争力、创造力和驱动力,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从拎包入住的办公场地、人才公寓到共享的服务平台、技术平台、活动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已成为全域性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中心运行之初就组建了“一站式服务”团队,以工商准入等四大类政务服务、科技对接等12项个性化服务为主要内容,增强创新创业主体在中心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来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业已有两年多时间,深深体会到了中心服务理念的‘专’‘快’‘实’。尤其是‘实’,有事找中心,一站式高效解决且细致贴心,这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科研、谋发展。”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彭飞,谈起“落户”中心的感受,满脸喜悦。

4年多时间,白纸作画、乘风起舞,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拉框架到形象内涵双提升的精彩蝶变,跑出了“南京速度”,也擦亮了“金字招牌”。中心成功申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南京等众多重点项目,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型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江苏省众创社区”“江苏省星创天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致力于建设华东农业创新共同体,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目前,中心内的思威博、史记生物等多家企业正筹备上市;热风科技、佳格大数据等一批企业正快速成长。深农智能、极目机器人等5家企业创新科技成果入选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科创的源头是人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中,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院士当选联合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培育的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行业内翘楚。

中心核心区占地332亩,重点打造研发高地、科技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区和服务配套区四大功能板块。其中,科技服务板块已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4个,引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等部省级平台十多个,成为创新创业主体强有力的科研和信息支撑。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规划布局上统筹全区全部涉农资源,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栖霞八卦洲现代花卉及园艺产业技术孵化园等全市重点农业科技园区联动发展。在省内外设立孵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和广泛应用。

这里就是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个正朝着世界知名“农业硅谷”奋进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

这里集聚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超100家,天邦集团、三主粮集团、益客农牧集团等近十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入驻企业累计申报专利404件;

要素配置再精准,集聚“政产学研用金媒”各类创新要素,让有需求的企业能找到有用的高科技成果,让有成果的创新团队能找到转化运营的企业,让有实力的基金能够找到投资热点,让有想法的创业者能够实现梦想。

企业服务再优化,当好“店小二”,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最终目标,构建评价激励机制,对入园企业和人才服务好、支撑好、保护好、引领好。

活动会展打造地标,用好国家级平台金字招牌,完成50场各类活动。打造高端加速器,与PNP公司共建华东地区唯一的国际农业创新加速器,持续“生根出访”,对接引入农业强国项目。

市场运营聚力创新,推进“人才持大股,政府科技创新基金、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等多方参与”发展模式,优化基金参投和集团股权投资。

项目招引量质并举,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聚焦“三高”招引方向,新引进项目150个,高新技术企业5家,力争在总部企业、农业上市公司方面取得突破。

“点”上建设孵化基地,建成三桥廊道一期1250亩基地,满足入园项目就近就便孵化和产业转化需求。“线”上拓展科技输出,发挥科研及产品优势,促进全区农业升级,挂牌省内外中试孵化和产业转化基地。

在“质量”上,持续优化,牵头组织入园专家团队、科研企业,向全省及华东地区开展订单式科研、联合化攻关、组团式服务,形成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在“存量”上,加快赋能,用好智慧园区平台、大数据中心和共享实验室,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依托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统筹汇聚科研资源;

在“增量”上,抢占前沿,布局新增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构建科研中心“四梁八柱”;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继续发力?南京国家农创园发展方向明确,路径清晰:2020年,将围绕“五中心一硅谷”总体目标,对标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硅谷”,继续勇当“领跑者”,力争建设发展双提升。硬件上,全面推进 56万平方米科创中心A地块主体工程和6.5万平方米公寓式酒店建设;软件上,全方位建设“五个中心”:

先后引进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李德发、张福锁、李天来等10位院士,打造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签约高科技农业企业项目总数超150个、注册落地超100家,落户高价值平台15个,引进高关联度产业联盟8个、新型研发机构8家、龙头企业总部3家。

在南京市创新名城政策框架下,量身打造南京国家农创园专项政策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公共技术、公共活动、公共创新四大公共平台,联合新希望、中信农业等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5.5亿元,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共建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政产学研用金媒”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建立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构建“管委会+公司”双重运作机制。

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推介和论坛峰会等50余场,“生根出访”美国、以色列等国,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承办“双新双创”博览会等多场高规格活动,到访农创园各类嘉宾超过1万人次,重要新闻报道超过200篇。

累计投入资金超30亿元,开工建设各类载体63万平方米,13栋建筑加速推进,3.6万平方米众创空间投入使用,百套人才公寓虚席以待,4000亩孵化展示基地“初露芳容”,创造了105天建成2.6万平方米展示中心的“农创园速度”。

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构建“一核四园多基地”总体布局,核心区占地400亩,以“绿谷方舟”为设计理念,打造研发高地、科技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区和服务配套区四大功能板块。

部省市共建,让南京国家农创园实现从无到有,硬件软件双建设,形象内涵双提升,正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浦口区区长曹海连介绍,浦口组队伍、投资金、抓调度、强推进,举全区之力实施国家战略,持续推动南京国家农创园重点做到五“高”:

2018年5月,南京市委明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负责牵头抓总,浦口区具体落实;2019年和2020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确定重点支持浦口区的一件大事,就是全力加快农创园建设。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落户南京国家农创园,并注册3亿元资金成立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未来将着力打造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肉鸭供应商,计划整体迁入园区,成立总部。同时,国家生物有机肥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大渊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南大校友总会项目、南农大校友会项目、省农科院项目、省科协海智基地项目、艾津集团项目、远望研发中心项目、极目农业机器人项目等集中落户,为南京国家农创园创新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此次签约,李德发院士团队将成立李德发院士团队研究转化基地,吸引和培养国内动物饲料领域高端人才,扩宽交流渠道,实现信息互联,同时将联合产业及社会资本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打造动物(宠物)营养科枝平台及项目孵化基地。

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长期从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构建了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在猪上的有效营养价值数据库,创建了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型,主持修订了2004年版《猪饲养标准》,为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赵其国院士团队领衔的功能农业团队将与南京国家农创园合作,在共建功能农业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建设功能农业国家平台并打造农业农村部功能农业长三角区域重点实验室、成立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功能农业(粮油)认证中心”、建设功能农业集成示范基地、打造估值百亿的领军型企业、共建功能农业科技产业园,最终形成百亿级功能农业产业集群。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学家,历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常务理事、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等职。功能农业最早是2008年由其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首次提出,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使农产品中硒、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或其他功能物质定量提高的农业生产过程。

至此,南京国家农创园已先后引进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李德发、张福锁、李天来等10位院士,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加速崛起。

肩负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打造示范样板的使命,首个“国字头”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应运而生。2018年5月,南京国家农创园在浦口实体运作,正式“起航”。

白马镇镇长郑婕说,园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生物农业、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前不久,我市又出台8项支持升建政策,包括加快龙头企业培育集聚、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核心区建设、园区基地转型升级、产业金融支撑、开放创新合作、人才保障等。其中,涉农先进制造企业最高可获得800万奖补。

白马镇金谷佳苑小区居民时金保说,现在住在漂亮的现代化小区里,每个月有工资,有社区医院和老人助餐,看病吃饭都不愁,家里孩子就在家门口企业上班,生活很幸福。

近年来,白马园区推动园区、产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打造了红色李巷等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片区,通过举办蓝莓节等节庆,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体系。目前园区集聚了深加工产业、生物农业、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企业近400家,2017年实现总产值206亿元,财政收入12.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1.2%。

白马镇石头寨村蓝莓种植户吴根宝在6亩承包地里种了10多年蓝莓,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种植方法,平均每亩蓝莓年收益保持在万元左右。记者采访了解到,白马高新区有中亮、富禾等15家“两莓”加工企业,研发生产了数十种“两莓”加工品,包括果汁、果酱、胶囊、干红等,蓝莓果的附加值提高5—10倍。

目前,园区内富集7家知名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新手在农村创业卖衣服,拥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80个。其中,“两莓”加工技术创新平台就有7个,“两莓”产业综合效益明显,大大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富民增收。

“创新资源是基础,政策支撑是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是重点。”白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为吸引创新平台和企业落户园区,溧水区专门出台支持白马高新区建设发展相关政策,在财政资金、土地、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白马镇集中精力建设白马园区,在145.86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上,规划了核心集聚区、科创承载区和融合示范区3个功能区,明确“园镇合一、以园为主”管理模式,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2009年,省委省政府开始布局农业科技园区,在白马镇规划全省第二个农业科技园,肩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带动全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2006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寻找科研试验田时,在全市考察后,看中白马的生态环境,在白马建立溧水植物科学基地,这也是落户白马的第一家科研单位。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农业被忽视。不少农民蜂拥种植黑莓,到2005年前后,因失去海外市场,曾经风光无限的黑莓遭遇“滑铁卢”,每斤从4元降到4毛,无数莓农血本无归。

白马镇地处低山丘陵带,土壤不适合种粮食,却是“两莓”生长的理想之地。白马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成林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美国黑莓和蓝莓引入白马,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开始种植有机大米、蓝莓、黑莓等特色农产品适合做小生意的商品名,“两莓”冻果远销海外,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很难想象,这么多“高精尖、高大上”的项目和科研平台,都集聚在一个偏远小镇上,如今,因为这些科教资源的集聚,白马镇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简称“白马园区”)身份闻名全国,创成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被评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目前正全力升建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位于白马镇的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法国农科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中法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落户白马镇,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7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入驻……走在溧水区白马镇,到处可见创新农业发展的踪迹。

专题: 互联网创业途径   儿童创业项目   教育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