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acoffee加盟

2 去试试创业网

于可口可乐而言,门店卖咖啡,显然不只是COSTA唯一能干的生意。可转身为“多面手”后,COSTA依旧劲敌不少。求变不易,前路漫漫。

但这项看似是突围武器的年轻业务,也有其风险。一方面,面临的各地区消费者口味难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与“雀巢+星巴克”组合正面刚,需同时兼顾拓店、投放售卖机业务,模式重,风险大。

轻巧便捷的售卖机,创造的是另一种便捷和新鲜感的体验,适合出现在便利店、加油站、机场、车站等地。凭借可口可乐在售卖机布局上的优势,无疑是COSTA错位竞争的一大发力点。

costacoffee加盟

可以现场制作热腾腾咖啡的智能贩卖机,曾是COSTA的业绩神器——由贩卖机组成的Costa Express业务,曾为Costa的英国市场贡献了20%的收入。

虽赶上精品速溶咖啡浪潮,喊出“一样考究,一样COSTA”口号,但COSTA不敌国潮精品咖啡率先打下的“冻干”、“闪溶”、“原液”等技术壁垒,也没有雀巢等老牌咖啡的性价比、品牌号召力。且包装无特色、鲜有营销活动,略显平庸。

凭借高颜值小包装,三顿半、永璞、隅田川等国潮精品速溶咖啡,成功杀入赛道,获得资本和市场追捧,成为速溶咖啡的潮流之选,比肩麦斯威尔、g7、雀巢等传统巨头。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COSTA与市面上其他即饮咖啡产品定位同质化严重,且入局滞后。三得利在该赛道布局已久,统一、味全等已推出低温即饮咖啡,“跨界者”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品牌也早于COSTA打出“性价比”王牌。

淘宝旗舰店销量可见参差,COSTA即饮咖啡× 15瓶87元,月销量超700件;星巴克即饮咖啡×4瓶53元,月销量超2000件。

可口可乐收购COSTA之初,即饮咖啡尚是一片蓝海,如今挤满了选手。 2020年,可口可乐仅录得1.6%的市占率,算不上出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食咖啡市场同样战火纷飞——外资食品和咖啡公司雀巢、Lavazza,以及本土饮料快消巨头统一、农夫山泉等皆跃跃欲试。

当汽水映射的形象从“快乐”变成“肥宅”后,外食咖啡成了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饮料。据英敏特预计,中国外食咖啡市场在2020年至2025年之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11.0%。

如今,COSTA虽由规模闭店逆势迈入拓店高峰期,但门店数仍徘徊在400家。而针对“2025年拓店1000家以上”目标,COSTA中国总裁强调说,“不会硬性追求KPI”。

犹记得,2006年初入中国,COSTA定下的目标是到2018年门店增至2500家,拿下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可至2017年,其门店数仅有400余家。

//COSTA即饮咖啡、胶囊咖啡、冻干咖啡等零售业务全面开花:2020年初两款即饮咖啡铺在电商、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渠道销售,6月与九阳合作推出胶囊咖啡进军家用咖啡市场;2021年推出全新风味冷萃系列,加码高端即饮咖啡。

// 咖世家快选开放在华招商,主要场景包括大学、餐厅、高级烘焙店、医院、主题乐园/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预计明年入驻网点数达“四位数级别;自助咖啡机布局已达到1万台,且2022年会加速投放;

截至目前,COSTA在中国积极开展三大业务板块:连锁咖啡店、快消业务(即饮咖啡和家用咖啡)、咖啡服务业务(咖世家快选和自助咖啡机Express)。

可口可乐亚太区总裁 John Murphy曾在采访中称:“零售业务不一定是(这笔收购)最大的吸引力。这笔收购带来的核心利益之一,是可口可乐得以丰富其产品线,将咖啡产品提供给快餐公司这样的大客户。”

可口可乐看中COSTA ,不只是近4000家门店,而是整个供应链——包括咖啡品牌、专业咖啡师、咖啡自贩机业务、家用咖啡业务、咖啡烘焙业务等。

2021年以来,COSTA新开写字楼门店包括成都高新阿里店、上海瑞丰国际大厦店、杭州关瑞大厦店、杭州蚂蚁金服店、武汉CBD民生金融中心店、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店等。

可随着星巴克狂铺“加密型门店”,实力略逊的COSTA再无法紧跟前者的步伐。在浦东新区,星巴克门与COSTA门店数比为2:1,前者在门店总量上有绝对性压倒优势,导致“针锋相对”认知减弱。

在咖啡店的核心地段,COSTA不惜花高价把门店开在星巴克旁边,此战术既可节省市场分析和考察成本,还能“蹭”咖啡顶流的流量与名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星巴克与COSTA成双出现的“红与绿”组合,堪比咖啡界“肯德基与麦当劳”。

提升门店数字化,力推产品创新:一方面,2021年COSTA会员规模里程碑式扩张、外卖销售体量和占比创历史新高、电商业务体量同比增长超10倍;另一方面,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时节,2021年COSTA上线超过16款新品,提高用户到店打卡频率。

启动全资运营,扩大在华掌控权:继2017年从悦达集团手中收回中国南方合资公司剩下 50%股权后,2021年COSTA实现了对北京公司的完全收购。于此,正式启动全资运营。一方面提高了公司整体盈利和决策权,另一方面实现南北公司的一体化和标准化运营。。

优化门店组合,进入开店高峰期:2021年,COSTA新开60家店,是其进入中国以后开店最多的年份之一。据官方最新数据,目前COSTA中国门店超400家,以标准体验店、大师精选店、快取柜台店三大类型门店多点铺开。

北京核心商区蓝色港湾、三里屯、国贸等地的COSTA门店,渐渐被皮爷咖啡、星巴克、Tims咖啡等替代,M stand也成为杭州等地替代COSTA的主力军。

2020年,COSTA全面撤出青岛,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大批关店,其中仅在北京地区闭店数就在20家左右,总闭店数一度超过中国总门店数的10%。

但很快,随着半手工咖啡模式难保障稳定出品、过度“傲娇”的英式定位不接地气、产品与营销创新“慢半拍”等弱点暴露,COSTA陷入增长乏力窘境,与星巴克的差距越拉越远,反转剧情也在疫情下随之上演。

甚至在2011年,COSTA还“夺走”了星巴克在华北区盈利最多的店,号称“国门第一店”的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风光无两。

最终,COSTA傍上了悦达和华联,分别在中国南北方市场纵深铺店。高光时刻,一些星巴克与华联租约到期的门店会很自然替换上COSTA招牌,甚至不少华联旗下物业都默认了星巴克的排他条款,成为“星巴克至今未入SKP”之关键原因。

入华之前,COSTA花了3年时间做中国市场调研,彼时其亚洲区总裁Paul Smith表示:“找到实力雄厚的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是最好的发展方式。”

确实,这让中国消费者颇感新鲜:在COSTA能与咖啡师面对面交流手工咖啡工艺,倾听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一杯有完整口感的正宗手工咖啡,更让味蕾感官有所不同。

言外之意即是,与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全自动“流水线”的操作不同,COSTA对于咖啡品质,独有一份“讲究”——6:1黄金配比慢烘咖啡、金牌咖啡师手工调制。

2006年,星巴克入华的第8个年头,COSTA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出中国首店。虽迟但到,顶着“英国国民咖啡”头衔,着调“英伦新贵”姿态,主打半手工咖啡工艺,COSTA赚足了中国咖啡迷们的期待值——“星巴克真正的对手来了”。

发力数十载,COSTA以千店规模力压星巴克,成为英国市占率最高的咖啡品牌。野心不再局限于英伦三岛,COSTA转向谋划全球,亚太区版图的第一站是中国。

1971年,起家于伦敦的COSTA,与西雅图星巴克,共同瞄准一杯现磨咖啡,承包着白领精英的社交、办公与提神续命。它们分别以英式和美式咖啡自居,门店风格、色彩各具一格。

乍看之下,COSTA又重新燃起了干翻星巴克之勃勃野心。但层层剥开后,会发现:开店“佛系”的它,正瞄准一个星巴克“慢热”的新赛道——咖啡外食(包括外带咖啡、自助咖啡、快消咖啡、家用咖啡等店外咖啡场景)。

虎年伊始,COSTA中国总裁表示,2021年是COSTA中国“最好的一年”——销售额创下了进入中国市场15年来的历史新高。

往期回顾:【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精品咖啡】【百年意式Lavazza】【Blue Bottle Coffee】

编者按:中国咖啡市场生猛活泼,资本总在寻找新猎物,一批咖啡新秀涌现。【咖啡后浪】系列,讲述中国咖啡市场新故事。此为第⑤篇,COSTA Coffee。

回顾瑞幸的发展历程,不经给人一种“传奇”的色彩,毫无以为,瑞幸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幸运的,但市场从来不缺“翻身”神话,未来瑞幸能否一直幸运下去,还是要以实力说话,我们期待国产品牌大放光彩。

瑞幸虽然之前暴雷过,但是如今也在靠着用心的服务,新颖的产品、优惠的价格、以及敏锐的营销嗅觉(19年就签约了谷爱凌),逐渐挽回自己的形象,在角逐中国连锁咖啡品牌顶流的赛道上有了一席之地。

其次,瑞幸的产品推陈出新频率高,打造的爆款好喝,比如曾经卖脱销的生椰拿铁,其他家随后复制。据说生椰系列产品的单月销量甚至超过 1000 万杯,刷新了瑞幸咖啡的新品销售记录。

另外瑞幸放弃开大店模式,砍掉了营收不理想的店铺,把互联网咖啡之路做大,还回复了加盟模式,通过加盟优惠和技术扶持,吸引加盟商进场,增加门店覆盖范围和数量。

看了之前那些连锁咖啡品牌,都是背靠大树,瑞幸经历了之前的【财报丑闻】之后还能能突出重围,占据国人记忆点真是不容易,它是怎么“起死回生”的呢?

门店方面,虽然加快开店步伐,但是相比星巴克和瑞幸还是少了很多,目前可以看出来,tims应该是想要对标星巴克,很多星巴克门店不远处逐渐出现红色枫叶标了,看来是想要走麦当劳肯德基开店的路子。

目前来看,tims的价格介于瑞幸和星巴克之间,在营销方面,tims推出了城市门店限定款,比如北京的“京韵澳白”,而且促销折扣上也很有力度,大额比较多,相比瑞幸多了堂食的地方,但是店内的甜点目前看来并没有得到中国用户的青睐。

而RBI的间接大股东可是3G Capital。这个名字你可能不了解,如果我们说百威、corona、Stella、亨氏、味事达、和哈尔滨啤酒呢?这些都是3G Capital麾下的产物。

2021年腾讯、红杉资本等巨头投资了Tim Hortons,随后这家连锁咖啡馆在中国的步伐加速了,据说当时这家公司打出的口号是“每36小时在华开一家店”。可以看出它的雄心壮志,这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Tim Hortons和汉堡王(Burger King)可是一家人啊。汉堡王的营销宣传可是很厉害的,毕竟通过营销宣传手段将自己的估值翻了几十倍呢。2014年这两家公司就合并为国际餐饮品牌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Inc., "RBI")。

目前看来这波收购并没有挽救Costa。国内的咖啡市场蒸蒸日上,但是这个老牌英伦贵族在中国关闭了10%门店还有上千人的裁员。你觉得Costa失败了吗,其实不然,深层次我们要看可口可乐和雀巢的竞争,可口可乐借助COSTA在咖啡市场的影响力和专业性,进军瓶装咖啡等消费市场的细分领域。门店数量已经不再是Costa的核心业务指标了,所以对于Costa而言,保持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减少单店亏损其实是一个明智之举,这就像海底捞,你说它关店赔钱吗,其实人家是把不盈利的关了,人家老板可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这一年可口可乐过得也不好。全年实现净收入354.1亿美元,同比下滑高达15%;净利润收入仅有12.48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81%。为了挽回颓势,可口可乐在试图转型全饮料公司。于是可口可乐目光瞄向了拥有广阔前景热饮市场。18年8 月 可口可乐以宣布以 39 亿英镑(约合 51 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Costa。

18年另一食品巨头雀巢以71.5亿美元购买了星巴克全球咖啡店以外销售相关星巴克产品的权力。也就是说咱们在超市看到的那些星巴克咖啡都是雀巢哒。

不过随着国人见识增长,慢慢的星巴克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形象,其客流量逐年下降,导致业绩下滑,之后开启剥离除咖啡店外的其他业务。17年星巴克以3.84亿美元价格将其Tazo茶品牌出售给了联合利华,还关闭了379家teavana零售店。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第一家门店开在北京国贸,其随后的运营模式可以看出这个美国连锁咖啡巨头在品牌和文化的输出上是很有一套的,很多第一次接触咖啡厅的中国人的认知里,星巴克咖啡和高品质生活划上了等号。甚至有一段时间,人们觉得喝其他的咖啡都算不上是咖啡,尤其是luckin coffee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是新来的“暴发户”,喝一杯会拉低格局一样。

星巴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公司之一,成立于1971年,现拥有超过30000家门店。其目前在国内已开设超过4500家门店。随着品牌规模扩大,星巴克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咖啡连锁店,也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公司之一。星巴克出售大多数种类的咖啡和饮料。目前星巴克可以说是几乎无处不在。如果您正在寻找咖啡饮料,可以尝试星巴克。

Dunkin是一家多样化的快餐连锁店之一,在36个国家拥有超过11300家门店。美国拥有8500家门店。Dunkin' Donuts以甜甜圈命名,因为公司最初的菜单上是甜甜圈和咖啡,咖啡是甜甜圈的附加品,但后来扩展到其他烘焙食品。

这家加拿大咖啡公司成立于1964年,在14个国家拥有超过近5000家分店。尽管该公司最初只提供咖啡和甜甜圈,但现在已将其菜单扩展到各种饮料、汤、三明治等。Tim Hortons是客户的首选,因为它比星巴克公司更实惠。2014年被速食店汉堡王并购,2019年在上海浦东开设国内第一家门店。

Tully's Coffee 是一个美国特色咖啡制造品牌,它于1992在西雅图成立了他们的烘焙店。公司的主要重点是在西雅图当地的零售咖啡店提供手工制作的咖啡。除了特色咖啡,Tully's还提供烘焙食品、糕点和咖啡相关用品。目前在美国和亚洲拥有特许经营权和杂货店。

McCafe最早在199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是一家咖啡馆式的餐饮连锁店。由母公司麦当劳公司所有,该公司的收入比其母公司麦当劳高出15%,McCafe反映了对浓缩咖啡的消费趋势,在全球拥有超过15000家门店,在国内也设有门店及供应餐厅。

Costa Coffee作为欧洲星巴克的声誉是完全有道理的。公司与星巴克同年在1971年成立。两家公司还共享相同的商业模式,专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体验。每间商店都拥有黑暗、喜怒无常的内饰和舒适的区域,可以坐下来与朋友交流。Costa Coffee在全球开设了 3000多家门店,在英国拥有2400家门店,成为英国最大的连锁店。

Lavazza是老牌公司成立于1895年,是一家意大利家族企业,最初是在一家小型杂货店经营。目前生产的咖啡产品,它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公司之一。在全球90个国家设有咖啡店,出售浓郁的意大利烘焙咖啡。

已有56年的咖啡品牌皮爷咖啡,由荷兰裔美国人Alfred Peet在1966年在加州创立。Peet也将欧洲的咖啡和烘焙技术引到美国,后来成为了美国精品咖啡的鼻祖。皮爷咖啡也是星巴克创立的灵感来源。该公司主要以咖啡豆和咖啡为主,目前已有200多家经营店,以及1万多家的卖场销售该公司产品。2017年皮爷咖啡首次来到国内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门店,截至去年底在上海北京苏州皮爷咖啡均有门店。

2021年9月Dutch Bros在纽约IPO上市,荷兰兄弟咖啡由Dane 和Travis Boersma 兄弟在1992年俄勒冈州格兰茨帕斯创立。刚开始兄弟俩靠一辆手推车在社区周边摆摊卖咖啡起家,现已在七个州设有400多家门店。这家咖啡店主要提供咖啡和功能性饮品饮料为主。

成立于1992年的美国咖啡店,总部在美国位于明尼苏达州。现今在美国约有300多家连锁店,店内主要是以贩售咖啡、茶、热冰混合饮料和各式各样的烘焙点心而闻名于美国。目前在10个国家拥有特许经营店。

近几年人们对咖啡的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专家预测全球咖啡市场将进一步增长。据《科学》杂志的报道,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消耗的咖啡为22.5亿杯。可以看得出人们对咖啡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价格下降,慢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家中、大小型社交场所以及一些办公室均可以看到卖咖啡的地方。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些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比如瑞幸咖啡以“快”制胜,快速扩店,占领多级市场。快速出新品,占领客户心智。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让瑞幸目前处于“一骑绝尘”的态势。

另外,近年发展势头强劲注重空间打造的M Stand,“基因”里就蕴含着城市新贵偏爱的个性和小资调性。“一店一设计”的模式让每家门店都可以成为个性独特的网红打卡点,已吸引了一波年轻粉丝驻足。

以瑞幸为例,在俘获了一波办公楼白领后,其近期其口号变成了“年轻,就要瑞幸”,同时邀请“00后”冬奥冠军谷爱凌担任代言人,无疑想渗透进入更加年轻的群体。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咖啡市场主要的买单者为90后、80后。而无论是以外带咖啡为主的瑞幸、Manner,还是以场景咖啡为主的M stand ,都开始和更加年轻的00后客群拉近距离。

在“快咖啡”阵列,Manner自带杯咖啡最低只需10元,性价比突出。而在“慢咖啡”行列,M Stand、Seesaw等品牌的客单价已超过了星巴克,向上扩宽了连锁咖啡品牌的价格空间。

据悉,COSTA计划到2025年,咖啡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同时提升即饮咖啡的市场渗透率和市场份额;另外,咖世家快选和自助咖啡机将加速布局5000+点位。

如此看来,在COSTA连锁门店大量关闭的背后,也许并非是“撤退”,而是“转型”,进行多元业务发展。而其在线下门店的开设上,也将持续优化,选择更优点位扩店。

COSTA中国总经理欧阳庆球透露,COSTA目前有三大核心业务,包括:连锁零售咖啡店、快消业务、咖啡服务业务(咖世家快选和自助咖啡机Express)。

COSTA和星巴克“同岁”,均于1971年成立,是知名英国连锁咖啡品牌。它和星巴克进驻中国的时间差不多,发展境遇却有较大差异。当然这也与咖啡品牌的“基因”息息相关。

COSTA关闭的175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其中北京就占了105家。GeoQ Data 品牌数据显示,目前COSTA在全国的门店仅剩下203家。

总结开店数据,连锁咖啡品牌中,今年上半年由“快咖啡”领衔扩店。而星巴克、Mstand等以咖啡+空间场景为发展模式的“慢咖啡”扩张相对缓慢。

其次是星巴克,在选址上更倾向于占据住宅区、写字楼密集的繁华地段。Manner和星巴克门店周边1km购物中心的数量相差不大。

很明显,幸运咖采取跳跃式扩张模式,快速占领市场;而Manner则采取渗透式的扩张模式,单点突破,品控优先。(扩展阅读:连锁品牌发展必经之路:2大扩张战略+4大扩店方法)

从连锁咖啡的城市覆盖广度来看,瑞幸和星巴克覆盖城市均超过230座,幸运咖门店虽然刚超过1000,但也覆盖了196座城市。而Manner超400家门店只覆盖了9座城市,上海的门店占比达到了70%。

对比几个扩店较快的咖啡品牌门店分布,星巴克一线城市的门店超过了瑞幸,瑞幸则在新一线、二线城市的门店多于星巴克,在三、四线城市也有不少门店,几乎已覆盖所有层级的城市。

相比几个新兴的连锁咖啡品牌,老大哥“星巴克”的扩张稍显疲软。当然,以咖啡+空间场景为主要运营模式的星巴克也无需和瑞幸拼扩张速度。

同时,瑞幸、挪瓦均采用直营+加盟的方式拓店,这也提升了这两个品牌上半年的扩店速度。而Manner采用直营发展模式,扩店速度则相对慢些。

从各个连锁咖啡品牌的开闭店对比来看,9家咖啡品牌开店数大于闭店数,3家咖啡品牌则相反,其中瑞幸咖啡净开店数最高,约为1165家。

2022年上半年,虽然上海、北京、成都等多个核心城市遭遇疫情袭击,但连锁咖啡赛道头部品牌整体规模仍在高速扩张,已然站在了风口之上,势不可挡。

专题: 德克士加盟费   鱼旦加盟   月子中心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