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创业养殖种植

1 去试试创业网

“虽然父母至今不同意,劝我放弃,村里很多人也不看好,但是我不会放弃,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证明给自己看,要靠自己的汗水赢得掌声,不仅自己要富,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对于未来,王涛满怀信心。(完)

今年47岁的王有胜是平泉镇坪边村人,2018年脱贫户。在大棚管理及瓜果成熟采摘期一直在合作社务工,每天70元,不仅贴补了家用,也学习了种植技术。王有胜说:“王涛高薪聘请了高级农艺师当技术员,但他从不私藏,我们有任何种植问题,他都让技术员为我们免费指导。”

甘肃农村创业养殖种植

2017年,和家人说起经营大棚的想法时,仅有妻子一人支持,但王涛还是下定决心,回到老家,流转了70亩地,投资50万元创办了创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116座钢架大棚,种植西瓜。

“创业种瓜并非一时兴起,上高中时就对农业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在兰州搞装修挣了点钱,但是想到家乡的父母年纪大了,身边没有人照顾,且依然用传统种植方法守着几亩农田,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王涛说,一次偶然回乡,看到周边乡镇的乡亲们通过建大棚、种果蔬发了家、致了富,他的心也跟着热了起来,每次回老家农村干小生意怎么样做,一有时间就去学习大棚种植方法。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刘耀 张宁宁)4月的黄土塬,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创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座拱形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广袤的平原上,仿佛为大地穿上了白色衣衫。拱棚里旋耕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压棚铲土忙得不亦乐乎。

“自己创业,起步阶段很艰难,也很辛苦,但为了让爷爷奶奶能过上好日子,我必须努力拼一拼。今年,计划每月都培育1000只鸡苗,争取月月有鸡卖,实现循环养殖。按照这样的规模,年底预计能挣七八万元。随后打算再建2座温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希望通过养鸡实现增收致富。”田康康的言语中流露出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完)

积累了一定养殖经验后,田康康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7月份,他建了一间育雏室,引进1000只没有脱温的鸡苗。起初的十天,每隔两个小时就观察一次,随时控制好室温。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批鸡苗存活率达到90%。为了保证土鸡的品质,鸡饲料全部采用玉米、苜蓿、麦麸等配制。他还利用鸡粪种植了4亩玉米,实现了种养循环,也节约了养殖成本。

养殖过程中,田康康发现由于鸡仔太多,温棚密度过大,加上鸡群和粪便混在一起,容易感染疾病,便在鸡棚里安装网床,将地面硬化,实现鸡、粪分离,有效抑制了病菌,也便于清洁。

然而,林下养殖并非易事。由于缺乏经验,一周以后,鸡仔互相打架,死伤一部分,接着又发生疾病,造成一半鸡仔死亡。看着一只只死鸡,田康康在心痛之余,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他向周边养殖大户请教,上网查阅资料,收看养殖视频,边学习边摸索总结经验。

去年,年过七旬的爷爷患了病,奶奶的身体状况也不好,为了照顾老人,田康康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中。“爷爷奶奶没人照顾,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我就想着自己创业。以前在饭店上班,觉得土鸡销路不错,利润也好,成本也不是很大,所以就选择养殖土鸡。”一番斟酌后,去年4月份,田康康投资2万元,修建鸡棚,从外地购买400只脱温鸡苗,利用自家的苗林地搞起了林下养殖,当起了“鸡司令”。

今年21岁的田康康,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因家庭贫穷,2015年,初中毕业后,田康康为了生计,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到北京打工。他白天在烧烤店上班,晚上10点下班后送外卖,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年挣下两三万元。

“最近温度下降,而且有雨,鸡群在温棚里养殖,天一晴就放养,让鸡在树林里吃虫、草等天然食物,加上活动空间大,这样饲养的土鸡得病少,肉质也好。这批鸡大概有3斤重,再养一段时间就能出栏了……”田康康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己的养鸡经。

一大清早,田康康打开鸡棚出口,一只只土鸡扑腾着翅膀,争前恐后地冲出鸡棚,奔向长满绿草的树林,“咯咯”“喔喔”的鸡鸣声此起彼伏,一幅生机勃勃的林下生态养殖图景。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盘小美)初夏的甘肃黄土塬,花香四溢,绿意盎然。在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寺里田村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林里,掩映着几间鸡舍,两座温棚。棚内,密密麻麻的鸡群,有的嬉闹,有的啄食;棚外,圈地散养的大公鸡在树下自得其乐,竞相觅食……这里是“95后”青年田康康的林下养殖基地。

就算90年出生,16岁上大学?!如果是之后出生的话16岁不到就上大学了??!这么牛逼的超级学霸怎么养鸡去了撒??

自己富了不算富下班以后能做的小生意,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才是姚通的初衷。“现在销路不愁,技术我也摸上了门道,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有意愿的,我会发放鸡苗让乡亲们代养或者来我们的合作社上班。”姚通说。(完)

“我去年养了两茬瑶鸡,第一茬3000只,全部被重庆、陕北的客户以批发的形式买走了;第二茬留下1000只打开本县的土鸡零售市场,通过养鸡,去年收入就有15万元左右;我父亲今年种的西瓜和梨瓜可以收入4万多。”姚通算着他去年的收入账。

除了养鸡,姚通的父亲今年以合作经营的方式流转承包了8座政府补贴的大棚,种了4棚西瓜、4棚梨瓜,还种植了3亩多露地西瓜,瓜菜收入不错,尝到甜头的他,入冬后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又修建了2座大棚,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第一批瑶鸡全部高于市场价被外省客户订购了。”姚通说,父母也从以前的坚决反对转为支持,今年后半年,母亲还主动留在家里帮养鸡。

姚通说:“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只能一边学一边养,参加县乡举办的产业技术培训。在县畜牧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定期防疫消毒,提高了瑶鸡的成活率。”

2018年3月,姚通不顾家人的反对辞掉了电信局的“铁饭碗”工作,回到了老家和同样从电信局辞职的同事石林合伙办起了养殖场。他们一起筹措资金,建起了260平方米的鸡舍,又从宝鸡购进了3000只鸡苗,将自己家的废弃旧庄变成了“红冠将军”的活动场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后,姚通发现纯粮食散养的瑶鸡,肉质细嫩,结实不轫,脂肪少,口感好,而且体型较大,耐粗饲,觅食力强,是高寒山区的优良鸡种。加之新集乡地处山区,空气清新,坡缓沟浅,很适合搞原生态养殖。

从国企职工到种养殖大户,作为一名“90后”,姚通的人生与众不同。2010年大学毕业后,姚通进入庆阳市电信局工作。本以为他会端着“铁饭碗”安稳上班生活,然而在工作期间,姚通看到周围好多人都通过养鸡致富了,经过多方调查,他发现散养土鸡的发展前景很广阔,这也让姚通萌发了辞职创业,带领乡亲们养鸡致富的念头。

中新网兰州2月21日电 (张宁宁)正月正午,寒风习习。在甘肃省镇原县新集乡新庄村村民姚通的生态养鸡场内,只见漫山遍野的“红冠将军”或悠闲地在灌木丛里栖息、或你追我赶地嬉闹着、或怡然自得地觅食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偶尔一阵声响,满山坳的瑶鸡争相“起舞”,十分壮观。

专题: 干洗连锁加盟   大学生创业项目   农村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