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报告

0 去试试创业网

另一方面,据《报告》介绍,国家通过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吸纳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和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创新创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工就业。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6959家众创空间、484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业团队和62万家企业,参与创业和实现就业人数超过395万人。

《报告》称,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重点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工、鼓励入乡创业人员、发掘在乡创业能人,壮大了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升了农村创新创业层次水平。

中国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报告

据《报告》显示,在返乡的850万创新创业人才中,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人员达54%以上,创办的实体87%在乡镇以下,82%以上发展产业融合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与农业农村部指导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正式发布,其中显示在一系列用地、信贷、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下,截至去年,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850万人,带动就业约4000万人,“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多万人次25岁适合做的小生意有,年均增长均为10% 。

(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咬定脱贫攻坚目标,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国内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及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

(六)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及产品品牌标准。培育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不得进入乡村。鼓励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

(五)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品基地,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园区景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开展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扶持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主体带动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区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

(二)持续做强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促进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向全产业链延伸拓展,提高质量效益。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2020年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达到10亿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育种创新,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增加肉蛋奶等供给。优化生猪产业和屠宰产能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提质增效。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动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县域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下沉重心,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三)产业链条仍然较短。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

(二)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三)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 ”多业态发展态势。融合主体大量涌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融合业态多元呈现,发展综合种养等循环型农业农村创业自媒体人交流平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延伸型农业,2018年主食加工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农业 ”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融合载体丰富多样,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32个、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48个、农业产业强镇254个。

(二)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各地依托乡村资源,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创响特色品牌约10万余个,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农产品加工深入推进,引导加工产能向粮食等主产区布局,促进就地加工转化。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14.9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园区景点,2018年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乡村服务业创新发展,2018年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000亿元。

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7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000万人。返乡下乡双创的82%都是融合类产业,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54%以上的双创主体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89%都是抱团创业、联合创业。(完)

当下,中国陕西、湖南、河南、重庆等多地均出现返乡“回流潮”,各地农村创新创业“风生水起”,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约有200万具一定资金、技术、营销渠道、办厂能力、乡土情感的农民返乡创业。

广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广西农民工数量达1231.8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333.6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连续两年呈现农民工“回流”现象。据估算,近几年,广西每年有3%左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环界村后随屯村民覃亚林此前在广东打工5年多,如今他回到家乡创建了一个“红心香柚立体养殖示范基地”,带动村民种植红心香柚。目前他家种植面积有47亩,大部份果树已结果,今年销售红心香柚纯收入有望超过7万元。

走进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这里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岭村通过民宿旅游开发带动外出人才返乡投资创业。返乡人员相金民对自家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在建筑工地上做什么小生意,其民宿对外开业2个多月就接待游客12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0多万元人民币。

专题: 鱼翅加盟   教育加盟   重庆超市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