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创业发明农具

1 去试试创业网

陈太清创新制造的这些“土机器”,虽然不及市面上的农机具精美耐看,但却很实用,目前,他也正在为自己发明的这些农机具申请发明专利。

陈太清说:“这个拌籽拌肥搅拌机,就是农民把这个肥和籽拉到地边儿,把肥倒进去,这一下装12袋肥,一分钟的时间就把肥拌好了,拌好之后,通过加肥机,直接加到肥箱里,这个加肥机是折叠式的,便于行走,相当快、相当省人工省力,有了它帮忙,农民不用雇那么多功夫匠了。”

五大连池市双泉镇向阳村村民于春说:“这个爬链三年前买的,它这个特别快,一天装了14车,装了600多吨,最快是25分钟能装一车。”

陈太清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就觉得农民种地太苦太累了,就琢磨研究这个产品,怎么让农民轻巧。”陈太清从小就爱琢磨做什么样的小生意有前途,边干农活儿边研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了能让自己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随着他发明的“土机器”越来越好用,很多农民都来到他这儿选购。

农村小伙创业发明农具

搅拌机、爬链、抽豆皮机,田间地头里这些新奇的农机装备,竟然都是逊克县的一位农民发明改造的。这位农民发明家叫陈太清,今年56岁,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从小喜爱机械。通过潜心摸索钻研,发明改造出了10多种农机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广,让农业生产的一些环节变得更轻松、更智慧。

“特别开心的是,村民们都很喜欢我的发明。”今年,胡景明所在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这些小发明的帮助下,服务农户面积已超过10万亩。胡景明说,这些发明能够帮助农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自己很有成就感。

胡景明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机器,以前一周的工作量,现在两天就能完成。除此之外,能帮助机器在运行时保持两边水平状态,让耕地出现不会一边高一边低情况的农机水平仪、让秧苗有秩序有标准排列的有序抛秧机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育秧轨道车”是胡景明最为骄傲的一项改造。轨道车由一台遥控行驶的车头和几节货板共同组成的,外形和火车很相似,可以用来在育秧棚和农田之间运送秧盘、秧苗等物资。最大承载量是1000斤,约等于20个人的工作效率。

“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改造对我来说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胡景明说,很多知识他都不了解,只能靠自己拆开又重装的过程中去琢磨,实在不懂的就在网上寻找解决办法,请教不同领域的朋友来解答困惑。在改造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改了以后,反倒变得更差了的情况,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的热情。

“天天就想着这些事儿,越忙的时候反而越有灵感。反正我就一个目标,怎么让种田变得更轻松,就怎么来。”秉承着这样一种信念,胡景明开始在劳作之余,潜心研究农机改造。为了能够更好的上手进行改造,从2002年开始,他先后购买了200多台不同的农机,每一台他都拆开又装配,在重复拆卸中的过程中,仔细琢磨机器的零件细节,思考应该如何改造升级。

每天从早忙到晚,还要时刻担心天气、温度变化影响收成,工作效率赶不上实际需求。这也使得他很早便萌生了改造农具的想法,希望通过改造农机,利用机械化来进行高效率劳动。

“我一直不认为我在搞发明,只是想把不好用的东西改造一下。”46岁的胡景明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12岁学会了犁田,再大些就开始自己着手打理家中的几亩田地。日以继日的和农活打交道,让他体会到了人力劳作的短处。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田甜 实习生 贺莎)用自制小火车插秧,用机器测量插秧的距离、给农机加上水平仪保证耕地时的两面均匀……这是来自湖南常德的胡景发明的“种田神器”。他说,之所以会有这些发明,都是为了能在劳作时“偷个懒”。而这份驱使他创新改造的原动力湖北农村振兴创业贷款,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劳作方式,还让他连续3年包揽湖南农机手大赛冠军,获得3项国家专利。

目前,专利“山川耕种机”已小批量生产,深受农民喜爱,不仅陕北地区,甘肃、宁夏、山西及我国南部山区也要货众多,包括缅甸、朝鲜等发展中国家也多方联系,想要进货。专利“川坡锥旋耕种机”获得“第六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银奖,专利“山川耕种机”获得“榆林市第六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霍建生本人被授予“2016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榆林市2018年首届十大驼城工匠”等荣誉。

由于原理与实践有时会有很大的出入 ,直到2006年专利“山地耕种机”才能试用,但问题很多。到了2013年专利“川坡耕种机”虽有所进步,但仍有五个难题当时没办法解决。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两年内经过无数次的设计更新,霍建生攻克了这五个难关,到2016年新的专利“山川耕种机”样机经过一个春季的耕种,终于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霍建生说:“记得其中有一个刀片缠草的难题,是我三十年来没办法解决的,当其它四个难题解决后再次考虑这一难题时,拿笔在刀片图纸上画了一条线,看着这条线立刻想到了解决方案。”

1984年下半年,第一次设计完成后,霍建生通过机械出版社的翟连林介绍,将图纸邮寄给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院,得到的回复是“原理可行、效率还需提高”,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对于霍建生来说却意义非凡,辛苦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自此他便开始了申请专利和实体农机的研制。

回忆起往事,霍建生的眼里仍是充满泪水。以前,霍建生既要干农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又要搞研究发明,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再加上旁人指指点点,说他不务正业,家里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多次劝他放弃。看着一家人过着炒菜不放油的穷苦日子,想到母亲病危时怕给家里增加负担坚决不住院,霍建生的心都碎了,擦干眼泪,霍建生更加坚定了发明山川耕种机的信念,“我想要顾及小家幸福,更想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研制不成功,决不放弃,一定要让种地的‘受苦人’不再‘受苦’。”倔强的霍建生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毫无机械专业和制图专业基础的霍建生来说,搞农机设计困难重重。他说:“有时候,有些设计想法不符合科学原理,也不知道;有时候,有些设计思路闪现在脑海里,却又无法准确的描绘在图纸上;有时候,脑海里又一片空白,毫无头绪。经过自学农机大专课程和《中高级工自学制图读本》等机械设计方面的书籍后,我才能自如地进行机械设计和零件图绘制。”

两年后的春天,家里要给三亩陡坡地上播种黄豆,除了霍建生和她的母亲,还雇用了牛工,4个人加1头牛,忙了一整天,才把黄豆播种好。霍建生在劳累困顿之时,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发明一种适合山地耕种的机器,让农民种地不再那么辛苦!也是从那天起,同学们都忙着准备迎接高考,而霍建生却凭借着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天天绘制图纸,开始了“山川耕种机”的研发。高考时,霍建生因13分之差名落孙山。落榜后做了农民的霍建生,更加投入地研发这台梦想中的机器农村电视剧 女性创业视频,知识储备不够用了,霍建生就借阅或托人购买相关科技知识的书籍,边学习边设计绘制图纸,就这样,霍建生一遍又一遍地画了撕、撕了画、画了再撕、撕了再画,日复一日地期待着梦想开花。

1981年冬天,18岁的霍建生从绥德中学重点班转学回到义合中学读高中,霍建生回忆说:“当时我是班里的班长,学习又特别好,尤其是物理学得好,科任老师们都舍不得我离开。但是,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和哥哥相继离世,家庭的重担都压在我的母亲身上,为了能抽空帮母亲种地,我坚决地从条件较好的绥德中学,转学回到老家义合中学读高中。”

4月7日,绥德县义合镇楼沟村村民霍建生申请的《一种旋耕机上的削草装置》和《一种防漏耕链条式微耕机箱体的连接装置》两项关键配件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与2016年4月13日获批的主体发明专利《山川耕种机》相配合,新型农具解放人力,将传统的畜力耕作、人工播种、人工碎土、人工覆土四种耕作环节结合为一体的山川耕种机正式发明成功,这标志着霍建生历经三十七年的苦心钻研修成了正果,批量生产后,将会大力减轻山区农民耕地播种的劳动成本。

专题: 中药互联网创业   加盟陪练   加盟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