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巾帼创业先锋材料标题

0 去试试创业网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到巾帼致富带头人,宋小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性追求探索、历练坚韧、向上向善的传统美德。展望未来,她将用诚信、用善良、用真诚带领乡亲播种新的希望,迈向新的征程。

企业的成功创办和在扶贫上的贡献,使宋小霞成为庄浪致富带头人,她先后获得庄浪县十大“最美家庭”、优秀电商管理、平凉市“五一”劳动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46岁的吊沟村农民郑改珠36岁男做小生意好不好,家里有5口人,儿子在外面上学,老公常年体弱多病,她在家既要种地,又要伺候70多岁的公公,不能外出打工。进入宋小霞的巾帼扶贫车间后,郑改珠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因为技术熟练、乐于帮助人,还成了车间班长,也是车间里工资最高的员工。

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宋小霞投资50万元,创办了庄浪丰龙工艺有限公司,在水洛镇吊沟村、卧龙镇孙河村建起了宫灯制作“巾帼扶贫车间”和“巾帼积分超市”,吸纳了171名当地贫困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1人。车间员工工资大多在2000元左右,最多的达到3500元。宫灯制作扶贫车间的建设,让众多的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看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增收、脱贫、致富有保障。因为脱贫效果明显,带动性很强,她的宫灯厂成了全省扶贫车间培训基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农村巾帼创业先锋材料标题

去年年底,宋小霞发现“乐村淘”体验店的灯笼非常畅销,她想灯笼制作工艺简单,非常适合农村一些文化程度低,又离不开家的妇女干。她便特意在网上查看灯笼产地、制作方法。

庄浪县出台很多优惠政策,通过资金扶持、减免房租、提供经营场所等措施,鼓励返乡创业能人与县外企业签生产订单,在贫困村积极建设“扶贫车间”。机遇难得,宋小霞便萌生了办扶贫车间的想法。

“用爱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一直是宋小霞不变的追求。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农村妇女,同样的经历,让宋小霞深刻的感受到农村贫困妇女生活的困苦和找工作的艰辛,很想为她们找到一条致富门路。

“乐村淘”电子商务在庄浪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庄浪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随着苹果、粉条、胡麻油等庄浪农副产品进驻深圳共和农贸批发市场,宋小霞彻底打开了庄浪农产品在深圳、广州、珠海、香港等珠三角市场的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庄浪“乐村淘”线上交易额达到780万元,线下交易额达到2700多万元。

“乐村淘”线下体验店的设立,解决了老百姓没有网络、不会上网、不会支付、不敢网购以及售后等诸多问题,它通过“O2O”双向模式,把农民需要的农用物资、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物品运进来,把当地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卖到了城市,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随着网络营销的冲击,服装实体店开始萧条起来。宋小霞开始琢磨原因,不是要价太高,也不是款式不好,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网上购物。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筹备起了网络电商。

回家后,她靠着在新疆挣的血汗钱,做起了服装零售。因为有在服装厂打工的经历,加之头脑灵活,使得她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不到几年时间,她的服装店就发展到十三家,她成了县上妇女创业带头人。

后来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宋小霞回家结婚了。婚后,为了替婆家还债,她随丈夫去新疆打工。在新疆,她吃尽了苦,钻煤矿、拉砖头、做导购……只要能挣钱,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干。

今年40岁的宋小霞,是庄浪水洛镇吊沟村农民。过去由于家里困难,她只能放弃学业回家跟着父母干农活。但辍学并没有泯灭她心中的梦想。她跟着亲戚到北京服装厂打工。那时服装厂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冬天宿舍里没有暖气,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很多比她年龄大的女同事都中途走了。但宋小霞没有退却,她想,只要咬住牙干,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就这样,她在北京服装厂一干就是6年,由一名勤杂工变成了缝纫技工,再后来成为了一名裁剪师。虽然工资也逐年增加,但为了供哥哥和弟弟上学,她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

在庄浪,有一个农家女孩,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服装厂开始迈出了自己创业的脚步,她做过缝纫工,钻过煤窑,开过服装店,做过电商……她说自己几乎尝试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关于创业,自己只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勇气,越努力越幸运。如今,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巾帼“创业明星”。但她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在家乡建起了扶贫车间。她就是庄浪丰龙工艺有限公司经理宋小霞。

苍天不负有心人,春光不负赶路人。玄花子的励志故事像一阵清风,为返乡创业人拂去了心头的彷徨;如一盏明灯,为他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似一曲战歌,为他们注入了干事创业的强劲力量。梦想的花朵绽放之处,希望亦生生不息。“只要心中有梦想,做一条‘咸鱼’又有何不可呢?只要坚持,‘咸鱼’总会翻身!”玄花子如是说道。

在加工厂里忙碌了一天的玄花子拭去脸颊上的汗水,回首往昔,她感慨道:“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四处碰壁,所有人都说我回农村是遭罪,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相信自己学到的技术,一定能在农村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讲到未来,玄花子信心十足:“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把加工厂办好办大办强,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创业成功之后的玄花子,一直铭记着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她更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帮助别人的那个人。于是,她开始动员村里有创业念头却没有思路的村民,加入她的工厂共同致富。目前,加工厂已有4人入股,追加投资额达200余万元,工厂完善配备了加工间、处理间、包装间等车间,以及两座一百吨的冷库。加工制作的鱼产品主要有鲅鱼、松鱼、三文鱼等10余种,远销黑龙江、广州、深圳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此外,玄花子还鼓励村里的贫困户到工厂里打工,凭着辛勤的劳动和付出脱贫致富,现在,她的工厂已经带动就业20余人。看着这些村民的腰包一点点变鼓,生活水平一点点提高,村民的脸上一点点晕开笑容,玄花子的心越来越暖。

创业初期由于缺乏实际经营经验,没多久就出现了咸鱼腌制品口味不正宗、保质期短等问题,同时租柜的地方客流量相对较小也限制了销售额的增长,导致她前期投入几乎“血本无归”。但是,这一次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气馁,她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创业总是要交学费的嘛!”于是,她总结了失败的经验,重整旗鼓,干脆扩大经营,在客流量大的地方租了门市房,开始加大产量和销售规模。

玄花子一心想着在腌制鱼类加工品的方向做文章,不久,她就把太平村自家居住的150平米房子简单地收拾成了“创业基地”,紧接着又在龙井市西市场租了一个不算大的柜台,变身为“咸鱼”掌柜。

起初,回乡创业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亲朋好友的反对和不解。亲友们都觉得出国打工挣钱多、不操心,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回农村“自找苦吃”。执著的她深知创业的路注定异常艰辛,成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这样,顶着周围不绝于耳的质疑声和反对声,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漫的创业之路。

机缘巧合下,玄花子结识了一位鱼类加工师傅,她清楚地认识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于是下定决心,边打工边跟师傅学习加工手艺。2015年,恰逢孩子到了教育的重要阶段,饱尝思乡之苦的她,决定回到家乡陪伴孩子、打拼事业。

2012年,三十出头的玄花子为了生计选择“背井离乡”到韩国打工,她做过护工、当过帮厨,几近成了辗转于各种职业的“万能工”。受到委屈的时候,把眼泪往肚子里咽,疲惫不堪的时候,把酸甜苦辣往心里藏。熬过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走过许多次四下无人的街,最终,玄花子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真正地掌握一门手艺,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龙井市东盛涌镇太平村盛产大米,无公害品牌水稻更是一大特色,几乎在村的农民都把眼睛盯在了好田好地上。可偏偏就有这样一个人,把眼睛盯到了食品加工业上,她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女强人”——玄花子。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演绎了一曲新时代巾帼创业之歌。

在杜成华的努力下,如今养鸡场的养殖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包括海兰鸡、乌鸡共2万只,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50余万元。杜成华告诉记者,接下来她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蒸鸭加盟店,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鸡蛋在市场上受欢迎,杜成华没少下苦功夫,她说:“我综合考察市场后,特意从江西南昌订了一批乌鸡苗,一共1.5万只,空运到沈阳,又雇车拉回来,养到4个多月,鸡就开始产蛋了。现在每天产蛋都在1000多斤,产蛋率非常高,口感也非常好,每天的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销路非常广。”

2020年,杜成华继续扩大规模,又养殖了1.5万多只乌鸡,经过精细化喂养的乌鸡,每天会产下3000~4000枚绿壳乌鸡蛋,乌鸡蛋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有机钙,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杜成华认为过日子就要有不知足的劲头。2019年,她又养了8千只油鸡。油鸡蛋蛋黄细腻、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认可,远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良好。杜成华认定这是个好项目,也是带动同村人共同致富的好机会,就到村里的贫困户家中,鼓励闲置劳动力到养殖场务工。

杜成华说:“我们那时候养的是肉食鸡,一茬能养4万只小鸡,第一茬养得不太好,因为缺乏经验,也没有技术小小生意能发家指什么生肖,收入12万元;第二茬通过技术员和饲养员培训,掌握了经验,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

一大早,在库伦旗龙凤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养鸡场里杜成华正忙着给鸡蛋整理包装,她动作麻利,神情专注,完全看不出已经63岁了。2009年,在六家子镇政府的号召下,杜成华建起了标准化鸡舍,同时配备了专业技术员,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成为六家子镇首家万只肉鸡养殖场。

在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二道洼村,有这样一个女人,从最初自己养鸡开始,一路摸爬滚打,积累经验,经过潜心研究养鸡技术,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吸纳村里的劳动力到自己的养殖场里务工,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致富女能人,她就是杜成华。

专题: 冒菜加盟   加盟奶茶   加盟奶茶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