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山里的创业基地

0 去试试创业网

接下来,吐祥镇还将以返乡创业园为载体,围绕服饰加工、电子电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招商引资,以乡情为纽带推动人才回乡、项目回乡,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服装厂共招募女工60多名,为方便大家兼顾家庭和工作,厂里专门设置了弹性工作制度,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上午、下午或是晚上时段上班。

30出头的谭芳英是当地一名留守妇女,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她就盘算着利用白天的空余时间,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得知服装厂在招募女工,谭芳英第一个报了名。“服装厂离家很近,打工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一举两得。”经过一周多的培训,她顺利上岗,平均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一点不比外出打工差”。

农村大山里的创业基地

吐祥镇是奉节的人口大镇,场镇常住居民就有4000余人。“创业园前期招商中在尼日利亚如何做些小生意,我们就主要瞅准成衣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希望以此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田桃洪说。

卢毅说,一条流水线上共有30多个工位,工人们根据预先设定的版型,进行统一对条、对格裁剪,高峰时期,一天就能下线3000多件女装。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舒适的发展环境,吐祥镇在园区建设中探索实施“企业秘书”等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推行“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让企业家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今年5月,创业园即将投产,可园区事先设计的电力负荷不够用,必须紧急增设变压器,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为此,吐祥镇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当地供电所,为园区供电开辟绿色通道,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前期勘察、设计和项目审批等。随即,工程队员通宵作业,完成了变压器组装、打地桩、高压电缆铺设等,为园区新安装了一台4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确保企业在6月前能顺利投产。

为吸引企业返乡,在前期规划阶段,镇里派出多支招商团队,分赴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巧打政策牌、乡情牌,借助吐祥镇外出企业家的人脉资源,以商招商。很快,创业园便吸引了广东美硕健康、依亿博、重庆雅缘服饰等十余家小微成衣制造企业入驻,可实现年加工产值5000万元以上。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镇里随即进行了多次调研,最后决定在吐祥场镇建设一个以服装加工为主导的返乡创业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政策扶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这还得从一场返乡企业家新春茶话会说起。”田桃洪说,去年春节,趁着大家过年回家的机会,镇里将外出打拼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召集起来,开了一次新春茶话会,“40多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谋发展,这算得上是吐祥镇近几年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返乡茶话会了。”

这番话,句句说到了卢毅心坎上,他开始考虑田桃洪的提议。此后,双方又多次接洽,卢毅终于决定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老家,成为吐祥镇返乡创业园引入的第一家企业。

田桃洪又拿出笔来,一边在规划图上圈圈点点,一边说:“一期项目投资820万元,共修建了2栋324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厂房里,电梯,水、电、通讯等生产设施一应俱全,企业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没等他说出拒绝的话,田桃洪已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规划图,“这是创业园建好的模样,奉利高速贯通后,从县城过来不到2小时,到湖北利川不到1小时,区位优势可谓非常突出。”

乡音让卢毅倍感亲切和激动。这天,他推掉了好几个客户的面谈,专门腾出时间,带着考察团走一线、看生产,分享自己多年的创业历程。

卢毅是土生土长的吐祥人,20多年前就外出打工,辗转深圳、佛山等地,从服装厂一线工人做起,一步步做到了生产车间主任。2014年,他投资70多万元,在佛山办起一间成衣加工厂,不到3年时间,企业销售额就超千万元,迅速抢占长三角、珠三角市场。“高峰时期,我们厂房面积就有5000多平方米,有1000多名一线工人。”卢毅说。

吐祥镇地处渝鄂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这个山区小镇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在外打拼成长起来的农民工企业家们愿意带着资金、人脉和技术,来此返乡投资兴业?

“去年我们自己的品牌零售额就达500万元,还不包括供应商代工这块儿。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县每一个移民点设立一个小的加工厂,进一步提升产能。”谭庆宏说。

周边的群众经过简单岗前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工作。公司还给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加班餐等,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切实的后勤保障得到了群众的青睐。自工厂开工以来,有30余名女工长期在此务工。

11月2日,来到汉中山海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二楼的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经过培训上岗的群众正在生产加工海钓配件产品。该公司是佛坪县人社部门主动对接引进的招商企业,占地近1000平方米,主要加工各类海钓配件产品,产品主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谭庆宏看重的是佛坪富余的劳动力。2020年,在威海等地做渔具生意的谭庆宏在佛坪县城区安居路附近创办了一家生产海钓配件的社区工厂——汉中山海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顺利入驻各大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远销不少大中城市并出口澳大利亚。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1700多万元。

2020年,姜东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标准钢结构厂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公司通过带动村民入厂务工、入股分红,以及采收、整理棕毛及运输、销售等,共吸纳100余名群众务工增收,成为推动银厂沟村集体经济壮大到2600万元的“主力军”之一,公司也被佛坪县认定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

刚开始没市场,姜东就和妻子到山西、河南等地的家具店,一家一家地跑销售。由于生产的棕垫品质优良,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步打开,合作社日销售额逐步增长至2万元。为了扩大规模,2017年6月24日,姜东又注册成立了佛坪金棕榈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姜东原来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一次偶然的市场调查,让姜东察觉到了棕垫所蕴含的商机。2014年,姜东和妻子商量后,一起回到佛坪县西岔河镇银厂沟村,创办了“佛坪县绿叶仙棕山棕”专业合作社,以陕南棕榈树的天然优质棕纤维为原料,生产棕榈床垫、防潮垫、椅垫等产品。

随着村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段茂峰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现在,随着来沙窝村的游客增多,段茂峰家的农家乐变成全天候提供食宿服务。这几年,段茂峰家农家乐客房从原来的5间增加到15间,收入20余万元。“乡村振兴战略让我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我们经营农家乐更有信心了。”段茂峰说。

不仅如此,沙窝村还吸引了外来创业者的投资。今年6月20日,携程集团与佛坪县共同投资建设的携程度假农庄陕西佛坪店在沙窝村开工建设。目前,农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

现在,柏油马路直通沙窝村,村里还开通了到县城的旅游公交专线,建设了茱萸谷、百亩花海、游乐场、亲水长廊等景观,村里的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此外,沙窝村利用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曾在村里留宿的旧址建成汉中市党史教育基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目前,沙窝村的农家乐已有10多家。

这种境况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逐渐改变。近年来,佛坪县把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把旅游元素融入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以带动农村群众开办农家乐、民宿和就近就业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2012年,段茂峰开办了沙窝村第一家农家乐——蜜源农庄。农家乐正式挂牌后,由于游客不稳定,白天段茂峰上山挖药材,下午回来给住宿的客人做一顿饭。

11月2日,记者来到段茂峰家里,两层小洋楼的农家乐院子被他打扫得干净整洁,旁边的仿古长廊为农家乐增添了几分雅趣。段茂峰正和儿子段昌鹏在院子里忙着晾晒山茱萸。忙完手头活后,段茂峰和记者攀谈起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村民段茂峰近年来就靠着村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国宝”大熊猫的吸引力,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家致富。他也是近年来佛坪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受益者。

深秋的佛坪县,秀丽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如今,众多“淘金者”在佛坪创业兴业,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近日,记者走进佛坪县,探寻这些创业者的故事。

“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齐聚的佛坪县,由于地处秦岭南麓的大山深处,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开通,一大批创业者,在这片绿水青山间创业造梦,点燃大山深处的创业星火——大山深处的“创客们”

当年,我就是凭借着苗家人“一根筋”的作风,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决然地将创业目光投向了禾库镇人人可干、人人能干的黄牛产业。

吴杰智还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开网店扩大线上销售,走多元化农产品销售之路。2020年,凤凰县雪茶(莓茶)滞销,茶农心急如焚。吴杰智挺身而出,将雪茶带到济南销售。去年以来,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与多个红心猕猴桃基地和雪茶基地签订战略协议,尽最大努力帮农民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近年来,预制菜成舌尖新宠。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乘风而上”,相继推出带皮牛肉、牛肉火锅罐头、牛腩火锅罐头等产品。一张牛皮原本只能卖几百元,被制作成带皮牛肉预制菜,价值增加好几倍;平时不受消费者待见的牛杂等食材,被加工成麻辣牛肚等零食,深受游客喜爱。

“在牛肉价格上,我们让利给养殖户。我们将不值钱的牛皮、牛杂等开发成食材,努力提升附加值,实现多赢。”吴杰智介绍,为了提升黄牛附加值,她找到一些著名餐饮店的大厨开展合作,对牛肉、牛杂、牛筋等进行深加工,开发不同口感风味、方便携带的原味牛肉、麻辣牛肉、香辣牛筋等熟食。

去年7月,凤凰举行“湘西黄牛”推介活动。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与湖南梁大侠餐饮、五八农服信息、长沙市凤凰商会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省湘菜产业促进会会员代表签订湘西黄牛肉采购协议,与湘西州黄牛养殖户代表签订购销协议。

2019年,吴杰智借助国家东西部协作帮扶,打通济南销售渠道。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还与湘西州泸溪、保靖等县以及贵州松桃县等地60多个养牛专业合作社,签订养殖销售服务协议。

创业“母子档”,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小“牛客”。刘志秋借鉴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引入新养殖技术,与母亲一起,建立养殖、生产、包装、销售一体的发展模式,在公司盈利的同时反哺家乡。

刘志秋今年27岁,任公司总经理。从澳大利亚读完外贸英语本科归来后,继续攻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去年当选湘西州人大代表。

吴杰智请畜牧专家制定养殖标准:按每15亩草场投放1头牛,确保纯天然、无添加养殖,养3年回收,既不破坏生态,产业又可持续发展。

为引导农民加入养牛行列,吴杰智到各个村寨和农民签约,向他们作出书面保证:公司为养牛提供技术支持;出栏后以高出市场价10%回收;买不起牛犊的农户,公司先行垫付资金,待牛养大后公司回收再抵扣成本。

吴杰智介绍,她提出“团结互助、共同致富”的养牛思路:由村党支部负责农户养殖的日常管理组织,给村里养牛的农户分组,组里的成员轮流放牛。和以前“单打独斗”相比,既节约了人力成本,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可从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得到50元/头牛的管理收入。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湘西黄牛品质的信心,吴杰智决定回乡养牛。她相继卖掉服装厂和纺织厂,于2016年投资1200多万元,成立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租下大片草场和荒山,建立养殖基地,从光鲜亮丽的服装厂董事长变成了乡间“牛客”。

“那段时间,家里两个大冰柜,装满各种牛肉。”吴杰智介绍,湘西黄牛是湘西特产,是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好。湘西生态环境好,凤凰的腊尔山、禾库等地更是天然的湘西黄牛养殖场。

在此期间,她了解到村民养殖的湘西黄牛销售不易。为了做市场调研,吴杰智走遍全国各地大型牛肉交易市场,品尝各类牛肉;她还从国外采购不少牛肉品尝。

“那几年我身体不好,回到家乡禾库镇休养。”吴杰智说,感受着家乡的青山绿水,吃着最原生态的苗乡佳肴,辅以传统的苗药调理,她的身体逐渐康复。

2005年初,吴杰智在温州创办了自己的工厂,从织布、染色、设计、制作到销售,迅速建立起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创新创业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开启了在江浙一带“从丝线到衣服”的商海拼搏之路。

从学校毕业后,吴杰智回到家乡任教。两年后,她毅然下海,远赴浙江温州一家服饰公司打工。凭着湘西妹子的一股子狠劲,入职1年就升任公司销售副总,入职第三年升任公司总经理,公司销售额从1998年的2700万元增长至2004年的1.2亿元。

“我从小在苗寨长大,对家乡的贫瘠有着深刻的体会。虽然渴望安稳,但骨子里不甘平庸。”吴杰智一边带记者参观公司的产品,一边向记者介绍她的经历。

富有民族特色的凤凰县工业集中区“凤凰之窗”,是凤凰着力打造的武陵山区民族特色产品集散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也是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

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在禾库镇陆续建立16个“牛村”,涉及600多农户,牧场总面积达1.3万多亩。作为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掌舵人,吴杰智于2016年响应凤凰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倡议,从江苏无锡回到湖南老家当“牛客”。

春阳下,草木更显翠绿,空气中带着清甜气息。500多头湘西黄牛,三五成群散布在开阔草地上,有的怡然踱步,有的专注咀嚼,有的悠闲小憩。4月17日,记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盘干村,看到这样一幅场景。

吴杰智是地地道道的凤凰苗乡人,她性格豪爽,做事雷厉风行,更有苗家人不服输的“倔劲”。她当过老师,20岁出头辞职下海,在商海摸爬滚打20余年。2016年,她放弃在浙江温州等地做得风生水起的服装生意,回到家乡当“牛客”。她把“从丝线到衣服”的系统思维和工匠精神农村小两口自己创业叫什么,在“一头牛”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铺开了一条锦绣之路。

专题: 干洗连锁加盟   烧猪加盟   肯德基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