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

1 去试试创业网

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能否顺利、成功,离不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让毕业生留在乡村有希望、有奔头、有前途,地方党委、政府正千方百计出台各类倾斜政策、打造农业农村创业平台,在资金、用工、技术等方面满腔热忱扶持回乡大学毕业生创业,持续增强“造血”功能。一片片创业实践的热土,正热切期待着一个个心中有梦的年轻人。(魏晓敏)

一段时间以来,“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成为很多毕业生颇为纠结的选择题。城市资源丰富、就业岗位多,留下来成为大多数人的理想之选。但如今,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早已不是原来的面貌。选择切实可行的种植、养殖、电商等项目进行创业,发展农村电商、经营乡村旅游……广大回乡青年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助力了乡村振兴。

为什么回到乡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梦想。这里有熟悉的蝉鸣,有让人迷恋的故土,生活成本不高、居住环境宽敞,回乡成为一种归属;这里就业灵活多元,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就业创业有更多机会;这里正敞开怀抱拥抱年轻人,有项目有政策有价值感,有回报乡村的强烈意愿驱使……无论是什么原因,回到家乡、回到乡村,毕业生都可在这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价值、收获成长。

有美丽乡村,就有向往的生活;有乡村振兴,就有发展的前景。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创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年轻人就业观的悄然变化,更看到了年轻人给乡村发展带来的新希望。

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

“现在的农村早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适合新生儿做的小生意,我们这些从事农业、扎根农村的青年,虽然面朝黄土,但依旧能仰望星空。”单祺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们不仅要把游客吸引过来,还要能留住游客,助力乡村振兴。”

“从2017年起,我们就探索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每年招录一批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到村或社区工作,探索形成‘挂职—任职—主职’培养链条。目前,全市共有3850余名新村干在村、社区工作。”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王伟介绍,宿迁还支持职业技术院校、机构组织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将培育1.2万人次高素质农民,新增500名乡土人才获评职称、1500名乡土人才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去年,包括单祺在内的2180名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奔赴全省84个县区和12个功能园区,投身科技兴农、基层治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今年,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提档升级,对招募数量、招募质量和服务地范围进行扩充和提升。共计招募志愿者2330人,超过60%志愿服务岗位通过校地定向招募方式完成,更加凸显人岗匹配度。

由于参与旅游活动的组织策划,单祺在节假日格外忙碌。“最近我们针对村里小微湿地等新开的景点,正商讨国庆假日期间的旅游策划方案。”单祺说,目前到村里旅游的游客还是以半日游到一日游为主,主打“荷塘月色”划船、采摘、露营、手工体验等项目,“我们还在做一个渔耕伴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将原来的游客中心改造为文创展示平台”。

单祺了解到,这个曾经的渔民村仅0.8平方公里,渔民上岸后,乡村旅游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去年大约20万人来村里游玩,预计今年能有30万名游客”。

“现在农业无人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享受相应补贴,购买符合条件的农业无人机,政府按8000元的标准补贴飞手。”谈及未来,梁涛打算大干一场。他现在还是个体工商户,等到合适的时候,想组建自己的团队,成立一家无人机公司,“服务更多农民朋友,让种田变得更轻松,让农村变得更美好。”

“无人机洒药除了方便,还有个好处是比人工更均匀,也更节省农药。和人工施肥比起来,无人机不会毁伤农作物。在播种方面,如果种子可被直接投放在土壤中,无人机也能完成这项任务。”梁涛说。

“3、2、1,起飞!”伴随旋翼的轰鸣声,梁涛熟练操控着摇杆,一亩地的农药不到两分钟就喷洒完了。今年刚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梁涛的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通过无人机为农作物精准喷洒农药。因为技术娴熟,他的年薪达到12万—15万元。

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牧场,正在聚集越来越多懂技术、素质高的高校毕业生。2021年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的本科生葛恒乐,目前在张继友经营的牧场担任繁育副主管一职。葛恒乐毕业时,班上有同学选择去了生物公司、有同学去考研究生,而葛恒乐选择了去牧场。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上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在牧场感到“如鱼得水”,很快从繁育助理晋升到繁育副主管,工资也从每月5000元涨到7500元。

“两年时间内,我们已经将一头奶牛的产奶量从8—9吨提升到11吨,且品质不减反增。”团队研发的饲料添加剂,解决了牧场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当牧场主向张继友投来敬佩目光时,这是他感觉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2020年,张继友投资400万元,开展奶牛养殖创业项目。从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喂牛,到挤奶、化验、打针,张继友已熟悉所有流程,成为一名养牛“老把式”。

AI精准喷淋降温系统、精准饲喂系统……通过数字化改造,让牧场变得不一样。“我们安装了自动调控硬件设备,通过摄像头捕捉奶牛位置,动态监测牛舍温度、湿度,自动控制风机和喷淋头。”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继友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

“一茬茬耕种、除草、施肥、收割,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罗飞笑着告诉记者,“政府这几年对农业很重视,补贴力度很大。今后,我想在全程机械化和工厂化育秧方面再下功夫,有可能的话想引进些新技术新机器,打造一座无人农场。”

库房对面一座两层小楼,门口挂着“连云港沐野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牌子。罗飞告诉记者,这里专门做纯手工粉丝,原料就是农场种的60亩红薯,亩产4000—5000斤,全程都是自己的工人加工销售。“清洗、碾碎、过滤、沉淀、再清洗……”罗飞一口气背出制作流程,“纯手工粉丝能卖到10元/斤,口感和机器制作的完全不同,我们正在考虑做自己的粉丝品牌。”

除了育秧,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罗飞手里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购买了植保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农机,农场实现耕种管收烘干全环节‘一条龙’,联合其他农户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忙时为灌南县周边农户提供服务,每年在耕地和机插秧方面就服务3万—4万亩次。”

站在田埂上望去,一片片灰色的秧盘码放整齐,一节节银灰色的传送带架在田里。罗飞告诉记者,“工厂流水线育秧,一盘一盘育完进行暗化,出苗了再通过传送带放到地里生长。从5月中旬到7月初可以育3茬,一亩地需要40盘,售价是3.5元/盘。大户可以来订购,也可以给我们种子,进行订单式育秧。今年夏天,我们服务周边6000亩土地的育秧需求。”

回家种田,不能只走父亲的“老路”。每年5月至6月,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扑面而来,让人忙得无暇分身。罗飞琢磨着,有没有可能实现流水线育秧?

罗飞是百禄镇走出去又回来的大学生。生于1985年的他在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灌南县农村商业银行工作。2018年,他辞去这份“光鲜体面”的工作,回到村里种起了地。罗飞告诉记者,“我父亲2008年开始包地种植,我放假就跟着父亲干活,对土地很有感情。工作几年后,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一个人种地太辛苦,我决定回来跟父亲一起干。”

自灌南县城驾车,行至百禄镇杨桥村,大片碧绿的稻田犹如绿毯映入眼帘。8月底,正是水稻扬花抽穗的关键时节,杨桥村盛丰家庭农场的水稻已高过膝盖,农场主罗飞每天都要到田里看看是否出现了虫害病害,以便早做防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改变就业观念,选择返乡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并造福乡村,给农村带来新的技术和活力,成为“新农人”。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为乡村带去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将梦想的种子扎根乡土,收获“丰收人生”。

“撑起天幕、搭起帐篷,将自己放在微风凉意之中,心中的烦恼逐渐消弭,心情开阔又平和!”专门从伊宁市慕名而来的一位客人说。烧烤食材、精致水果、美味蛋糕……这些美食营造了露营的仪式感,安静之际坐在帐篷里发呆去内蒙古哪里适合做小生意,生活的小悠闲在这里上演。

网红露营地负责人萨迪克江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托海村村委会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地,让我们这些返乡大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走出乡村振兴共富裕的新路子。同时我们也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党的新青年。”

走进他们打造的“网红露营地”,可以看到客人们悠闲地喝着冷饮,品着美食,听着吉他弹唱,愉悦地享受着“偷得浮生半日闲”露营时光,用帐篷撑起“诗与远方”。

托海村村民萨迪克江、亚迪卡尔、塞迪尔丁三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嗅到了“露营风”的商机,他们凭借着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因地制宜,将托海村足球场旁边的一亩“黄金土地”打造成乡村旅游休闲的“网红露营地”,勇闯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今年,伊宁县墩麻扎镇托海村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将托海村足球场旁边的空闲土地无偿提供给三名返乡大学生打造“网红露营地”进行创业,在赋能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营”出新活力。

近年来,伊犁州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村镇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样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网红露营地”也因独特魅力成为游客新宠。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5日电(阿依达娜·海依拉提)暮色里,连串小灯勾勒出连片米白帐篷的轮廓。乘着习习晚风,伴着悠悠歌声,一家人或是亲朋好友小生意创业的扶持计划书,在一个个独立支起的帐篷里围坐一桌,品尝美食,随心畅聊,好不惬意。

专题: 科睿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