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稻草回收怎么创业的

1 去试试创业网

“工厂开在家门口,既可以照顾家庭,农闲的时候来这做做工,还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再好不过了。”工厂门口,黄金坳镇尽远村村民张晓花一边捆扎手里的稻草,一边笑着回答,眼里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公司参加了怀化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签约了27名残疾人,主要负责稻草的手工编织。只要领取材料回家就可以居家生产,产品由公司统一回收,在家就能创收。”陈卓琳说,她在实现梦想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是她最惊喜的收获。

农村稻草回收怎么创业的

8年来,陈卓琳的公司收购了30多万吨稻草,不仅解决了当地废弃稻草的处置问题,为当地农民增收,同时还带动了数百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有204人是建档贫困户。

创业伊始,稻草工艺品在市场上并不被认可,藏在深山田野中的产品始终走不出去,陈卓琳清楚,绝不能坐以待毙。她带着模型及产品图亲自跑市场,认定旅游区和“农家乐”是主要潜在客户,一家一家跑,一家一家谈。

虽是美术专业出身,陈卓琳对稻草编织制作一窍不通,彼时稻草工艺品在国内甚少怎么利用汽车做小生意赚钱,缺乏借鉴学习的样本,只好从零开始探索。陈卓琳寻找民间手艺人,专心学习草编工艺和专业编制技术,再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创新、融合。正是因为她的好学与创新,陈卓琳制作出的工艺品既有传统技艺的精致、又有现代艺术的新颖,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卓琳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稻草工艺品的介绍,“我觉得这些工艺品,自己也能做。”想到家乡稻草资源丰富,陈卓琳决心一试。2015年,陈卓琳成立了湖南卓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心做稻草工艺品的生产与制作。

陈卓琳出生于怀化的一个小乡镇,作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怀化水稻种植面积广,稻种资源丰富,心思细腻的她很快发现了商机,“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水稻,稻草都用来喂牛。现在机械化种植,稻草没了价值,焚烧还会污染空气,我一直觉得很可惜。”

“我是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这就是我最热爱的事。”大学毕业后的陈卓琳,先后在长沙、杭州等地从事销售工作。但热爱美术的她,不甘心远离梦想与初心。2014年,在热爱的驱动下,陈卓琳选择了回乡创业。

收草、选草、造型、捆草……陈卓琳以焊机为画笔,以稻草为染料。不过一会儿功夫,原本松散的稻草在她的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一只栩栩如生的麋鹿出现在记者眼前。

今日,记者见到了这个有张娃娃脸的“80后”湘妹子,她说,实现梦想的同时还能成就别人,是她最理想的状态。属于她的“稻草世界”,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湘都市报6月29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田甜 实习生 郑婷介 谢宇)憨态可掬的龙猫、张嘴大笑的青蛙、扬蹄奔跑的呆萌麋鹿……这些由稻草制作的工艺品,正是陈卓琳年入千万的关键。在别人眼中令人头疼的废弃稻草,在她手中却成了致富的法宝。不仅如此,她还成立公司带动家乡204多名建档贫困户就业。

“信阳处于丘陵地带,未来我们希望推进高原农田建设,变小田为大田,变田园为公园,变体验区为景区,实现“人在画中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农民,我们计划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托管土地的形式,使农民从小家小户的种养模式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为乡村振兴中的新农人赋能……”谈到南雷村未来的发展规划,张庭莲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恰如她决定回乡创业的那个春节,不同的是,如今她的语气多了几分从容与自信,“总之,我们要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在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擘画美丽乡村新蓝图。”

南雷村的一个个特色产业拔地而起,村民们的口袋也鼓了起来,短短几年时间,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7000元达到11800元。近几年,南雷村安装上了100多盏太阳能灯,新建了2座旅游公厕,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村民们印象中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户户通”的水泥路,每家每户门口都停着一辆小轿车。

有了特色产业,南雷村的村民们都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人,对于参与企业生产和运营的村民,南雷村形成了成熟的分配制度和帮扶模式。张庭莲向正观新闻记者介绍道:“在这几年当中,我们积极兴办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进行帮扶,优先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此外,我们也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特色项目,成为股东,每年获得分红;当然,对于回乡创业、自己发展产业的村民,我们更要进行大力支持,目前村里对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有着完善的培训体系。”

张庭莲还向正观新闻记者介绍了南雷村农旅结合的特色项目——“香草精灵”农耕乐园:“目前我们打造了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农耕乐园,里面会放一些我们平时生产的产品,让旅客在‘玩中游、游中玩’,我们希望能让旅客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短暂放松下来,并增进对农耕文化的了解。”

“乡村耕读馆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场景化的民俗文化体验场馆。在耕读馆中,我们根据典故打造了一些场景,比如说让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体验盲人摸象、刻舟求剑等场景……在场景设计上,我们也不局限于历史典故,包括在地文化,农耕文化,包括婚庆文化等民俗文化,都可以通过这种场景化的方式增强游客的切身体验。”张庭莲告诉正观新闻记者。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南雷村始终秉承着“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相继发展出小龙虾养殖、多肉植物种植、红薯深加工、豆腐加工、草莓采摘、民宿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南雷村以手工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了民宿特色产业示范工坊、民俗非遗体验馆、农耕博物馆、乡村耕读馆(筹建中)、农耕乐园等特色项目。

靠秸秆草编产业致富后,南雷村的村民们仍在不断探索学习新的工艺,将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秸秆产业的成功也为想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村民们当中外出务工的人少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的人多了。

“秸秆是我们创业起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秸秆产业的带动下,村里的产业从原来的2家逐渐发展到8家,这些产业像泉水一样‘喷涌’了出来。”张庭莲向正观新闻记者介绍道。

“比如说叔侄之间存在宅基地纠纷,多年没能解决的,我们就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十次、二十次。经过多次的上门协调,宅基地问题也就化解了,叔侄两家也就没有争议了。”张庭莲介绍称,南雷村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也提倡村民之间和谐相处,“我们在开展解工作是,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如果有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我们龙井乡还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

“群众不来找我们,我们就主动去农户家转一转,有什么问题就当场帮助他们解决一下,绝不拖延。” 空闲期间,张庭莲也喜欢在村里走走、串串门,上任以来,张庭莲把村里每家每户的小板凳坐了个遍。

“小板凳交流会是自然形成的,村里有很多农户都比较忙,如果要集中开大会,大家往往聚不到一块来。”张庭莲上任后,经常针对村里出现的返贫、就业增收等问题上门探访调查,“我们走访到哪一家,村民就很热情地搬几个小板凳过来,大家往一起围着一坐,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会议,久而久之,大家就称之为‘小板凳交流会’。”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张庭莲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然而,张庭莲仍发现村子里存在返贫的问题,她深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没有捷径,只能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解决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庭莲开办的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逐步发展壮大,并在成立之初就全程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助力龙井乡五个行政村94户191名困难群众脱贫摘帽。原来没人要的秸秆成了南雷村的致富秘诀,每年收获水稻后,村民们都抢着为草编厂提供秸秆,秸秆产业成了南雷村的“明星产业”,南雷村也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作为张庭莲亲自培训的第一批工人的一员,南雷村村民雷娇回忆道:“每次张总(张庭莲)教我们编稻草人时都戴着副手套,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了她的手,发现手上全是伤疤,还贴着创可贴……看到这一幕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经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张庭莲想出了一个办法:亲自传授村民编织技术,开展带薪教学,对于前来参加培训的村民发放一定的补贴,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工人。

然而,回乡创业的困难却远不止于此,在收到了足够的稻草后,草编厂又出现了“招工用工难”的情况。由于南雷村本来没有任何产业,村民们对这个新开的草编厂并不放心。“对于建在家门口,业务还与废弃稻草相关的企业,大家当初都不相信、不看好,都认为产品卖不出去,怕厂里给不起工资。”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困难情形,张庭莲苦涩而又无奈。

“稻草丢在大街上都没人要,你还拿钱来收,哪有这么好的事?”创业初期,张庭莲听过不少类似的质疑,她只能挨家挨户上门“求购”。经过一番耐心解释,张庭莲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你是给我们办了好事啊!”有村民这样对张庭莲说。

“秸秆本身不怎么值钱,但用秸秆编织的手工艺品却能卖个好价钱,说不定可以试试在我们当地产业化、规模化。”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庭莲在2016年初创办了一家生产手工艺品的公司,从村民手里收购秸秆后制成手工艺品。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实地调查和研判,张庭莲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她在2016年开办了信阳农林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村民手中收购废弃秸秆,并通过开展培训帮助村民学习草编技术,带领村民们发展了草莓种植、红薯深加工、多肉种植、豆腐加工等特色产业,与村民们一起铺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2015年春节,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在外务工多年的张庭莲注意到了田间地头堆放的水稻秸秆水果店可以做小生意吗吗,也注意到了政府对回乡创业人员的帮扶政策。“能不能借此机会回乡创业、带动村民们致富,顺便帮乡亲们解决掉秸秆堆放的问题?”张庭莲如此想道。

张庭莲所在的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典型贫困村,全村500余户人家中,有90%的农户从事水稻种植。水稻经收割后大量的秸秆,这些秸秆除了喂牛,便只能堆放在田间地头,不少村民因此为秸秆处理问题而发愁。

稻草的回收和利用,为环保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进一步保护环境,同时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眼前被清理过的稻田里,泥土正吸收着秋日的暖阳,为来年的丰收积攒着力量。

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办事处金池农副产品经销处现场管理负责人刘柱说:“我们公司广泛回收稻草秸秆,秸秆在农牧民手中可能用处不是特别大,但是我们回收以后可以给电厂用作新能源,目前已经收了快一个月了,打了有1.5万亩,现在已经接近尾声。”

打包后的稻草捆被运到通辽市等地,一部分制作成环保燃料为电厂发电使用,另一部分经发酵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进行销售,而且回收全程不需要农牧民参与,客商直接派出专业机器,免去农牧民自行处理的烦恼。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办事处金池农副产品经销处以高力板镇查干陶勒盖嘎查为中心外延,广泛回收秸秆。

高力板镇查干陶勒盖嘎查农牧民刘文国今年种了500亩水稻,每年秋收完,他家稻草都是经过焚烧或者割掉处理,今年嘎查广泛宣传稻草回收,他积极响应政策,将自家稻草卖出。“稻草回收给我们又增加了一份收入,我们全程不用参与干活,在家就能收到钱,这可真是太好了。稻草回收完,我们在秋天就能把地翻了一个球场上的小生意不好做,对来年的耕种也特别好。”刘文国说道。

立冬时节,在高力板镇查干陶勒盖嘎查农田里,几台稻草打捆机、搂草机正在进行稻草打捆作业,随着打捆机徐徐前行,农田里的稻草被迅速清理干净。

专题: 派乐汉堡加盟   地方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