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成长周期

1 去试试创业网

未来智库头像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方账号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null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互联网平台兴衰周期与估值深度复盘

生命周期对估值方法的选择是决定性的:本文无意赘述不同估值方法的 原理。我们认为,尽管处于同一互联网技术大周期下,但细分技术迭代 周期以及行业内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是决定互联网估值方法的核心因 素:

政策是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成长周期

估值是产业趋势、资本周期和商业模式共振的结果。因此,研究估值规 律,本身是研究产业规律和资本周期,以及交易结构和背后的交易心理。 估值方法的选择和估值水平的高低具有极强的事后解释性;估值规律是 产业和资本运行规律通过交易的映射。 好的生意和企业是比较的结果,估值水平的高低同样来自比较。抛开产 业生命周期,资本周期,在不考虑参照系的情况下讨论估值的绝对水平 和企业的绝对价值,缺乏足够的规律归纳。

政策是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

平台和科技类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优秀的团队和管理层。创始人和管理团 队的创造力、价值观以及稳定性对持续创造超额增长和收益的影响更大。

始终坚持长期主义战略,愿意牺牲短期经营利润,保持长期基础设 施的资本投入,以保证更快的履约购物体验,讨好消费者,而不是 投资人和资本市场;亚马逊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忽略短期的利润波动 和市场压力,而 eBay 则更加擅长盈利数据和市场预期的管理;

相比专注长尾和 C2C 交易的 eBay,亚马逊的目标市场(TAM)更大 且更为广泛支撑了其业绩持续超额增长的持续性和更高的天花板, 这也是其长期市值占优的重要因素。

潜在市场空间会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使用惯的养成而比预期更大。 市场往往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的水平对潜在市场空间缺乏想象力。 Netflix最初从光碟租赁转型流媒体订阅业务时市场对潜在空间的测算存在低估,这与彼时低水平的互联网接入速度、PC 和移动互联网的低渗 透率均相关。市场对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新模式渗透率提升速度的非线性 认知不够。事实上,随着北美,甚至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的迅速提 高,基于 Netflix 面对的是全球流媒体订阅市场的快速爆发,巨大的 TAM 支撑了 Netflix 自 2005 年以来持续 15 年的 20%以上(除 2008、2012 年) 超额增长。

内容分发与社交通讯高迭代,快节奏。而内容分发与社交通讯高频 迭代,多平台栖息,代际更替频繁的特征决定了其收益曲线的高仰 角和快节奏,因而其爆发式增长期往往吸引了成长股范式的投资者 追捧,并导致了超额收益相比系统生态和电商服务更集中在前期。 我们也看到内容分发与社交通讯鲜有机会在市值秩序中占据榜首, 这也表明了其市值空间的相对局限性。

都希望构建生态提高迁移成本,但重资产与重投入(硬件)的电商 和操作系统天生更难被颠覆。而内容分发与社交通讯,则天然迭代 更快且更迭频繁。

四大赛道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构成产业链层级:我们常用的流量概 念,本质上可以被拆解为:用户规模、用户时长、用户花费、用户 心智;最终争夺的是用户信任关系(决定产业链价值分布)。

潜在市场空间 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选择决定了高增长的 持续性和空间,进而决定了市值空间和估值水平。 本文对平台互联网从系统生态、内容分发、社交通讯、电商服务四大赛 道的产业特征、商业模式、用户特征和估值特点进行了提炼:

迭代的而非完美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信息和数字时代,方法论的最大变化在于,控 制论的思想下,通过高频的数据反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完 美某种程度意味着落后,具备持续迭代改进空间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始 终维持竞争力。

大众的而非精英的: 基于上述主要矛盾,平台提供的服务最终一定是能够服务尽可能多的人 群与客户,而非仅仅服务少数/特定精英群体。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新技 术的推广在初期一定是从少数向大众扩散的过程,但技术和模式的创新, 最终一定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服务。 技术和服务的基础性,目标客户广度的潜力,是度量新的科技趋势、企 业和商业模式能否具备颠覆性和引领时代的核心指标。 服务于大众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必然是以规模效应、密度经济等降低成 本为导向的,通常是以极低的门槛吸引最广大的消费者,并通过技术降 低个性化服务的边际成本。

颠覆式产品的必要条件: 科技行业的主要矛盾:如何通过快速降低成本,让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提 升快速普及并提高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 我们认为,具备成为秩序颠覆者并领导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企业,具备以 下三个特征:大众的而非精英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迭代的而非完美 的。 上述三大特征分别代表了最广泛的客户需求和市场、最先进生产力,因 而最具备掌控规则制定权,并成为基础设施的潜力。

商誉的积累是另一种形式:典型如电商履约和供应链体系,本质上是通 过重资产的服务和体验实现对渠道心智的占据,即渠道商誉的积累。这 种方式和途径更慢、更重、需要更长时间的资金投入,但颠覆的难度也 极高。 商业模式的差异表面上看是信息(流量)变现效率的高低,实际上则是 信任关系建立效率的差异。

信任时间的占据常见:娱乐场景:媒介形态上看热媒介(媒体)对冷媒介(社交和社区) 的替代;内容特征上看,“形象”代替“概念”,“知道”代替“理解”;社交场景:互动、反馈、身份,通过朋友圈、视频号等线上“工作量 的证明”,积累社交资本;工作场景:作为生产力的工具本身,作为产出的保障,从而对工具产生依赖;

什么是优秀的产品和服务:高效建立起用户信任关系 能够更低成本、更快速地建立起用户信任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具有更 高估值。商业社会的运行基础来自信任关系,我们认为流量时长争夺的 本质也是信任关系建立效率的争夺。流量的变现效率竞争,本质上是能 够在更短时间、更轻的资产、更低的代价建立起用户与平台/渠道/品牌 之间的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的获得存在两种路径1)信任时间的占据(体现为用户时长 的占据);2)商誉的积累;

上述正循环能够维持的核心来自:1)宽松的流动性带来的一级市场 和二级市场的高风险偏好;2)企业位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持续 增长具备足够的空间和动能;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出于组合竞赛压力和错过颠覆式创新大时代的 担忧,投资经理选择进一步加码上述赛道,并由此导致上述投资决 策流程从负反馈转变为正反馈,持续推动估值水涨船高。

失败的投资在以往被认为会提高投资人对风险的认知,并降低对特 定行业的风险敞口;但在高预期下,失败的投资被认为是排除了难 以跑通的选项,幸存的尚未被证伪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成功率反而 是提升了,因而降低了投资组合风险,应当进一步加大对这一产业 相关投资组合的投资力度以摊薄沉没成本;

因此,极高的估值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旧的估值已经不能度 量新企业价值,新的估值方法被发明出来,在新的估值方法下,高 估值看起来可以被接受;

估值泡沫时期与上述模型的差异来自增加了全新的变量:高市场预期 (Market hype)。对新兴产业前景能够颠覆现有行业的高期待,改变了 投资者预期,此时:

第三阶段:情绪崩溃,加速下行期。反垄断裁决落地,累计超额收 益小幅反弹,但面对拆分的严厉裁决,累计超额收益大幅下行。 情绪向极度悲观方向发展,超额收益大幅下行。裁决落地小幅反弹,但 拆分处罚下继续下行。

第二阶段:情绪转变,大幅调整期。调查和诉讼程序深入,情况向 不利于公司发展,超额收益大幅调整 创始人/CEO 在舆论环境/监管压力下隐退,超额收益事前先大幅调整, 后反弹。

第一阶段:情绪乐观,惯性向上期。相关部门/企业剔除指控/诉讼期 伊始,市场偏乐观预期下,超额收益惯性向上。 立案信息捕风捉影,超额收益小幅回撤。对龙头信仰仍在,累计超额利 润惯性上行。

反垄断调查及裁决直接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根本假设,因此资本市场对 正在接受反垄断调查的公司反应剧烈且持久。 考虑到微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科技企业接受反垄断调查、被裁决拆分, 并最终反转的戏剧性过程,以及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微软反垄断 案为例,对企业在时间窗口期资本市场表现进行分析。

通常而言:操作系统生态、内容分发与工具、通讯社交、电商履约四个 赛道之间存在明显的能力边界: 平台互联网企业在同一赛道内的扩张往往具备: 1)资源能力禀赋有规模效应,能够复用; 2)及时有效的客户价值反馈体系; 3)高效而规范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 4)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并形成业务发展正循环的企业决策价值体系;上述因素共同支撑了在同一赛道内的扩张具有极大成功概率。

探索新业务和增长曲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 1)业务与企业核心能力赛道的相近程度; 2)增量市场的大小,体量能否支撑成为主要驱动力; 3)技术的颠覆性/渐进性改进。

增速快,触及单一市场增长瓶颈也很快。平台模式在触达临界点/垄断 核心入口后往往呈现非线性增长,使得平台市占率达到 50%的速度远超 一般行业。但诺维格提出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即一家 企业市占率超过 50%后,其进一步的增长往往受制于行业,公司自身的 努力对增长的贡献边际递减。这意味着增速放缓的必然性,若平台仅满 足于现有利润池而停滞不前,甚至存在增速断崖式下滑的风险。 平台必须时刻寻找具备足够市场空间的新兴领域,作为公司新的增长引 擎。因此复盘历史上的科技巨头,其探索新领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步 伐从未停止,甚至在核心利润池仍处高速成长期,即开启了新市场拓展 的步伐。

如何看待并购带来的收入增长? 并购最主要的两大影响是缩短拓展新业务的时间,以及改变行业竞争格 局,分别对应了收入端增长的持续性和盈利情况的改善。

经营数据、收入以及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变化是平台运营和战略实施的结果。因此收入本身依然是一个滞后指标。我们试图进一步寻找驱动收入 和经营数据出现变化和拐点的前瞻性因素。

雅虎自始至终保持了高盈利能力:其 EBITDA Margin 始终保持在 35%以 上。但雅虎自身在内容领域投入的滞后,以及搜索领与 Google 的竞争失 败,导致其收入增速自 2005 年大幅放缓,并由此带来了股价的大幅调 整。

平台盈利明显滞后与收入。平台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需要较大的前期基础 设施投入并依靠营销和管理费用的经营杠杆,因此盈利节奏与份额及规 模扩张存在明显的滞后。 成长股投资时钟范式下,收入扩张+估值扩张,以及收入扩张+估值均值 回归两个阶段是收益率最高的阶段。而企业业绩和盈利的提升期反而并 不是股价收益率最高的阶段。

欧盟的反垄断对超级平台远非伤筋动骨。尽管欧盟反垄断在执法效率、 执行标准上远比美国严格,但囤于科技及数字产业链的比较劣势,以及 美国企业占据全球数字定价权的事实,巨额罚款、市场准入以及竞争行 为的限制,很难对超级平台构成伤筋动骨的影响。

欧盟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是受限于数字产业定价权劣势背景 下,基于贸易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依赖权利机关的行政执 法权利,对具备数据垄断能力的国际巨头的行政规制行为。本质上 反的是外国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

美国的互联网平台监管,是本国科技企业全球数字定价权与日益扩 张的平台公权力之间的艰难权衡,并在国内民粹主义大潮以及利益 集团对政策反复游说下充满矛盾与妥协的司法博弈过程。

产业环境、社会结构差异决定国家间反垄断价值取向差异大。美欧反垄 断在法律渊源、衡量标准、执法机构及域外效率四个维度存在较大差异, 并且在对待平台反垄断具体规制策略维度亦存在较大分歧。 关于美欧反垄断领域的差异,存在包括反垄断法实施机制、权利集中度 等方面的诸多解释。我们认为美欧产业环境、社会及政治结构上的异同 才是导致反垄断规制差异的核心原因:

而同样是科技行业的微软案例中,即使面临相对温和的处罚方式, 在位企业也会由于担心社会舆论和再次监管的压力,而放缓在新兴 的,可能颠覆现有核心领域竞争格局的赛道中的布局脚步。

对于科技类企业,拆分带来的市占率的下滑以及超额垄断收益的降 低,将极大削弱其核心研发能力(AT&T 贝尔实验室被拆分后再无重 大创新),核心竞争优势的丧失将使得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科技行业因 为研发速度的放缓而最终丧失竞争力。

对能源这类天生具备规模效应的企业而言,拆分只能在短期内实现 市场结构上的分散化假象,规模经济规律驱动下,最终拆分的企业 经过重组和并购,重新成长为四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英国石 油、皇家壳牌、雪佛龙)。

美国反垄断周期往往伴随国内民粹主义崛起,本质是生产要素的集中度 提升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美国在经历“镀金时代”尖锐的社会贫富分化 与劳资矛盾后,在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社会运动中,形成了能够对抗资 本负面因素的机制,并被法律化为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反垄断、 消费者保护、劳工保护等。 美国并购潮与反垄断往往此消彼长,但并非完全一致。自 1890 年至今, 美国出现过六轮并购潮,在历次并购潮后期,往往伴随着政策与监管的 转变。 百年反垄断历史,其背后的主流学派完成了从布兰迪斯学派的启蒙,到 如今新布兰迪斯学派再次崛起的完整轮回,背后是学派主张与社会背景 和国家核心利益的最大契合。

我们认为政策与产业的关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相似之处: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始终需要适配生产力的发展。政策本质 上是产业发展的结果,政策始终是适配最先进生产力,以促进创新和发 展。 全球政府对科技企业监管背后的三个核心问题:科技创新、要素与财富 的分配、公共权力2。政策监管的周期性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本质是技 术创新、分配公平/效率、以及私权/公共权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产业特征差异:互联网和科技产业的竞争动态性。行业一直处于高 速和频繁的变化中,以研发创新和主导权争夺为代表的动态竞争为 主。 许多盛极一时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或平台运营商,虽然曾经一度拥有 很高的市场份额和集中度,但是只要允许在市场中自由地研发创新, 很快就被新进入者或跨界对手取代,或者受到强有力的竞争压力。

收租并不能高枕无忧。掌控要素与制定标准后,利用现有壁垒和商业模 式收租是最常见的获取超额垄断收益的路径。但我们认为,与传统产业 的两点差异决定了平台具有更迫切的创新动力。

财富的归属。核心生产要素的阶段性集中和垄断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周期 性分化加剧。纵观全球历史,土地是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周期性的土地 兼并与过度集中往往带来贫富差距的加大与矛盾激化。 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扮演了流量“守门员”的角色,现阶段美股互联网龙头 主要可以提炼归纳为四大赛道:操作系统(硬件+软件)、内容创作/分 发、社交通讯、零售和消费履约服务。

市占率达到 50%后增速会明显放缓,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市占率超过 50%后,收入增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业增长。平台低扩 张边际成本和赢者通吃的特征往往导致平台“早熟”,并迅速占据大部分 市场份额,在此之前,新兴平台只要专注于自身商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 的迭代,即可对高增长具备较高的控制力。 但当市场份额超过 50%后,公司经营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的增长,开始受 制于行业增速。考虑到行业规模的扩张必定更慢,因此公司若希望在较 长时间内维持增速,必须考虑寻找具备足够市场空间的新兴领域,作为 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产业周期位置判断:技术对社会的深度改造,新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 再适配。 从技术迭代的周期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在 1985 年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 术驱动的同一轮技术周期中,但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技术变革和深度 应用极大提升了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但现有的生产资料分配方式 和生产关系需要对高水平的生产力做出适配和调整。

Web3.0 是“后端”的革新。2.0 时代的平台导致了数据作为生产资料 的垄断和不平衡;数据的生产者不掌握数据的所有权。平台的存在 挤压了平台参与各方的利益。Web3.0 概念的诞生,正是在上述背景 下,基于 P2P 网络原理,但去掉了大多数中介机构,仅基于技术和 算法、以及参与者的共识构建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重新分配,希望进行生产关系的重构。

但与此同时,Web2.0 平台时代的弊端与矛盾亦逐步出现,主要平台 控制了信息与基础设施的入口,占据了产业链大部分利润,并形成 垄断。伴随着社会基础算力的完善,虚拟现实设备的快速突破以及 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思想和工具的产生,新的技术和模式开始逐步孕 育。VR/AR 等技术开始落地。 不仅在技术层面,平台的崛起以及掌握了核心的数据资源后,生产 资料的趋势性集中带来了财富分配失衡的加大,既有的政策和社会 分配体系在新的生产力之间逐渐失衡,并由此带来了生产关系的逐 步迭代和完善。

本文聚焦于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倾向于采用信息和媒介的视角,而非硬 件和制造端的视角,对平台及互联网产业变革规律做归纳。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Web1.0(Read),Web2.0 平台(Read & Write)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正在孕育的 Web3.0(Read & Write & Own)时 代。 上述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了:信息处理效率的变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带 来的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新的生产效率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财富与阶 级分配以及治理机制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的生产关系调整与适配。

上述周期性规律自工业革命、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以来周期性重复出现。 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进步带动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变化,以及社 会制度变化才是关键。

增速和估值存在均值回归的“地心引力”规律。在整个产业生命周期的各 个阶段,寻找能够持续克服“地心引力”实现超越同行业和市场预期的增 长曲线和回报率的企业: 在爆发增长期具有超预同行业平均水平和市场预期的增长和回报率, 且增长的持续性更长,增速放缓的节奏更慢;对于成熟成长期的企业,寻找恢复能力强于行业平均且快于一致预 期的企业。

一个超级周期由几个存在部分重叠的小周期叠加而成。供给侧的技术持 续迭代与需求侧的爆发互为因果,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 善,推动产业整体渗透率的持续向上。多轮技术和需求的小周期共同形 成一轮超级产业周期。

所有行业都有周期性,产业趋势叠加资本扩张会形成超级周期。产业周 期与资本周期共振形成了投资周期。平台互联网过去 30 年的牛股辈出 本质上是技术变革、需求爆发、叠加资本扩张周期形成了技术革命+渗 透率提升+估值扩张的超级产业周期。 从资本回报角度,产业和资本始终存在以下周期性变化:需求繁荣吸引资本进入,资本创造供给; 导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与回报率下滑,资本撤出;长期投资不足,产能出清,格局改善与利润率恢复; 需求再次回暖,供给短缺行业进入下一个繁荣期,资本进入;

因此,面对当前的状况,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员工都需要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国家也需要出台有力政策支持。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尤其需要保持企业的心理预期,积极支持新的技术突破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可以看到科创板已经问世,大型公司对于基础科研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产学研结合的格局正在走向成熟,因此对于未来还是可以有充分地信心。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将会随着周期继续向好,政策也正在发挥周期的平顺效应,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且也需要进行转型调整,一方面是练好管理基本功,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因此腾讯提出转型产业互联网,阿里积极推动云上工厂,服务中国智能制造,拼多多等企业积极下乡,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那么这个周期将如何度过?笔者认为也取决于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对于预期的判断,也取决于供需之间更好的匹配,新的产品的产生以及金融系统的支持。从中国经济来看,中国的高质量供给还相对稀缺,供给侧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而全要素生产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都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同时,互联网企业的负担却在变重,相对于全球,中国的互联网人才的人力资本价格其实也存在红利,但是不可否认得失,由于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互联网企业人才的人力资本也在提高,因此一向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也出现了降薪裁员的冲动,由于工资粘性的存在以及不合适因为降薪降低自己的人才吸引力,因此又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手段。而未来社保如果纳入纳税,可能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理性化和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从生命周期理论看,腾讯、阿里和百度在近年都遇到了自身的问题。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大部分都到了一个稳定发展期到突破期的时间段,因此腾讯要走入产业互联网,阿里则开始了全球化征程和进一步的生态化,百度则进一步加强管理并推动信息流等业务。

而企业也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爱迪斯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提示了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

学效应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从美国进行学和创新,国内的政策环境也鼓励创新,相对比较宽松。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比较创新领先的位置。,海外对于中国的指导意义,已经没有那么强了。

而中国经济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8年的32.81%上升到2018年的60%,也正好切合了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网络的不断壮大,因此,互联网产业也是中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体现,这是伴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发生的。

同时,这也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关。互联网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种产业?笔者认为,以一二三产业的分类已经不够科学,应该是互联网的成分大部分属于应该是第三产业,或者是制造业服务化当中的一部分。

而90年以后的创业新贵,目前来看还没有有说服力的例子。原因是因为当前互联网下半场来临,正好人口红利基本结束。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人虽然说正好赶上了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升,教育程度改善的大背景,出生在消费蓬勃发展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浪潮中,但是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也更大,一方面这群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未来面临的负担很重,更重要的是房价以及城市的创业成本已经高企。最新的一个巨头拼多多,创始人出生于1980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最后的红利。而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企业家,正好面临一个空档期,可能需要几年才会有切实的机遇。

企业家要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创业人才来看,中国的上一批数字经济人才井喷,是60年代末年和70年代初期的,正好赶上了PC互联网的浪潮,再一次就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王兴张一鸣等等,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从经济发展模型来看,投资、技术和人才都是基础要素。这十几年的高峰发展,也正对应与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因而带来市场的货币供给充足,因此才有风险投资的充分资金,从技术上看,这是互联网基础技术的进步和技术人才队伍的不断充实。不用多说的还有中国的人口红利。

从宏观市场来看,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消费以着高速增长,而以高投资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迅速地改善基础设施,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依托人口红利和融入世界产业链带来的红利,人均收入和消费都有了很大增长,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而这个过程当中正好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高峰期和逻辑相吻合,也促进了广告电子商务等业务的迅速增长。

经济周期其实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从企业的盈利模式来看,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电子商务广告和游戏等等。但是这个主要的盈利模式都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一方面取决于是经济收入预期放缓,因此人们对于消费和广告的投入都将减少,另一方面则是人口红利的结束,这意味着可以拓展的市场预期正在减少。

又分为大周期周期和短周期。这些周期与投资、消费等因素相关,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和人们对于经济的预期有关。而经济周期将影响经济体中的所有企业,而不只是互联网企业,只是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寿命相对没有那么长,因此可能会产生一种可以超越经济周期的错觉。

经济周期是一个经济学理论,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

不管是在中国和在美国,都存在对于这种经济周期的忧虑,为此,在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了互联网企业下半场,或者互联网企业下一幕将是人工智能等说法。

根据调研显示有超过50%的独角兽公司(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其估值被严重高估。另外从独角兽公司数量上来看,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

在2018年,美国科技媒体CNBC报道,美国硅谷正在面临2000年以来最大的互联网泡沫,甚至其泡沫程度要大于2000年时的情形。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完整的遇到过互联网泡沫的周期,受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影响比较小,而随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逐渐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中找到了机会,有了实际的盈利,迎来了高速发展。这说明,新经济一样面临着经济周期的影响,而这种周期会带来裁员等现象,但是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周期,因此会显得冲击力更大。

这一轮泡沫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后来,则是随着GOOGLE和AMAZON等公司出现并带来了了盈利和扎实的商业模式,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格局。美国科技股中固定的存在着FANG组合(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存在着BAT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而一家独大带来的后果是,创业公司有越来越多的几率被巨头收购。

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而在随后则迎来了股价的迅速下跌。

这需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从美国来看,曾经有过一个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

近期以来,互联网公司裁员屡屡见于媒体。滴滴、京东、比特大陆等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不断传出裁员的新闻。而与此同时则是各类辟谣的生命。对于经济环境的焦虑也屡屡鉴于媒体。那么,裁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互联网行业将迎来的一个新的周期的预示?

④在截至6月份的这个季度,苹果在研发上的支出为42亿美元,是该公司有史以来在研发上的最高季度支出。苹果的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7.9%,为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苹果仍专注于iPod和Mac电脑。苹果公司计划在2019年投入超过160亿美元用于研发。

③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Next Web报道,App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今日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消费者在YouTube App上的开支为1.38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图片及视频应用。排在该类别App收入第二位的是腾讯公司支持的快手,第三名同样来自中国,即TikTok。

①佑象科技董事长兼CEO单晓鹏携品牌“YMK美氪”宣布进入健康减害消费新蓝海,发布首款产品——一次性电子雾化烟。此外,单晓鹏还透露YMK美氪后续还将推出换弹电子雾化烟及低温不燃烧烟具等。

当然,专注的前提是找到有前景的方向,找准自己的强项和优势,这样方能更快的成功。如果项目成长快,需要涉足其他领域,也一定要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展开,这样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互联网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够专注,因过于分散而降低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对创业者而言,在前期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专注,不要因为各种诱惑而盲目多元化,分散自己的资金和资源。

各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周期正变得越来越快,比如拼多多、瑞幸咖啡,都是创业后两三年内就上市了。当然,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对创业者而言,要做两手准备,既要持之以恒,又不能因为短期挫折而灰心丧气。

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方向必须正确,如果方向正确,坚持越久越容易成功,如果方向错误,越坚持失败得越快。所以,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前三个能力是持之以恒的前提。

互联网创业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困难,但凡成功者都是战胜了这些风险和困难并坚持到最后的人,所以,持之以恒是互联网创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再者,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复杂和交叉的行业,因此,有时候需要你用跨界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比如用互联网去解决传统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创新。

创新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你对新科技、新产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你要去发掘这些新科技、新产品的“精髓”,找到他们成功的关键,当你能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时,你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再来说说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几乎仅次于上述两个能力。所谓创新,说白了,就是做别人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

具体到技术层面,我们更容易明白这一点。人工智能、云计算是当今互联网的前沿技术。一个创业者要想获得更大的机会,必须具备很强的学能力。或许你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产品、市场,你需要具备非常综合的能力,这需要你不断去学,去拓宽视野。

历经二十年发展,互联网仍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它充满变数和挑战,但也会酝酿出新的机遇和财富。因此,互联网人必须拥有优秀的学能力,这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变数和挑战,并有更大的机会去发掘机遇和财富。

因此,如果你是个创业者,要擅长利用人脉资源,无论是组建团队、寻找投资、开拓业务,都需要强大的社交能力为后盾。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认识雷军,你将有更大几率获得雷军的支持,因为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就有一个投资准则——只投熟人和熟人的熟人。

在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圈层效应”。人脉资源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始终贯穿始终。而在大公司中,各种裙带关系更是不胜枚举。

以马云为例,他的成功离不开蔡崇信和孙正义等人,丁磊的成功离不开徐新、段永平,刘强东的背后同样有徐新等人的大力支持。实际上,人脉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资源,还可以帮你解决可能面临的任何困难。

现如今社交APP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应用之一,因此,社交能力对互联网创业也十分重要,相比资金而言,社交能力更像是一种软实力。尤其在中国这种礼尚往来的社会环境下,人脉发挥的作用超乎想象。

原则上讲,互联网创业相比其他方式的创业对能力的要求更高,因为互联网具备很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会让你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针对这一点,我们展开进行深入探讨。

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你选择互联网创业时一定要仔细思考你是否真的合适,是否有能力去承担背后的成本和风险?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具备相应的能力?

产品过剩的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酒香也怕巷子深,线上选择更多,消费者更理性。此时,会有不少老板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对外的学上,诚然这没问题,但是,精力合理分配,打造、优化自己过硬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才是生意的根本。

1、创业者之所以想利用好互联网进行创业,就在于其信息公开透明化、传播服务便捷化,谁能让客户更便捷的知道、找到你,谁能给客户更好的消费体验、售后服务,将直接决定着创业者能否利用互联网创业成败;

2、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中小创业项目,可以在定位完成之后,尽快切入市场,在做的过程中,用快速反应以及周到服务去实践、优化,切忌:停留、犹豫;

同时,近年来,互联网行业一直处于一个红利期,通过线上发展创业实现财富自由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多人都戏称在互联网上,只要赶上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

但在当年对抗“Sars”疫情的特殊时刻里,腾讯网、QQ平台、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各类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都是在这个特殊时间里产生和飞速发展的。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创业给当时停业和面临失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机会,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机遇!

回想起2003年的非典病毒,全国上下一致都在抗击“Sars”病毒。那年的非典疫情,无数的人们被迫待在家里,无数的企业工厂被迫停业,损失惨重。

最近全国的病毒肺炎疫情又一轮爆发,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许多企业将无法正常运作,特别是对线下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收入也会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

专题: 全屋定制加盟   飘蕾加盟   中药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