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爷爷陪儿子回乡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陈香伟说,“农场周边独特的环境是一个优势,亲子游、餐饮、住宿这些都可以尝试做深做大,同时继续推进农旅融合这方面的内容,未来的农业应该是结合二三产业模式共同发展,才能找到它真正的出路,吸引更多的年轻新鲜血液进入。”

眼下农场打造日渐完善,但离陈香伟的梦想农场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他将打算完善基础设施,引种花木,希望能打造一个集养殖、种植、观赏、体验为一体的“世外桃源”。

同时,在市、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陈香伟创建“阳光农场”项目。此项目的建设是创新农产品的溯源和安全监管方式,也是为塆里果园所生产的水果品质的各方面的保障和认可。“人们只要登入温州市智慧农业平台,就能看到我们果园正在做什么。只有在‘阳光下’,人们才能放心购买。”

陈香伟来感慨道:欧洲的农业理念是“走回老路”,小规模、精耕细作、多样化经营的农场才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光着脚种田比穿着鞋种田更环保。”秉持相似的理念,陈香伟把自家300多亩逐渐扩大到700多亩,山地分割成五六个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的水果,精细化种植。

农村爷爷陪儿子回乡创业

在农场里,还有广阔的玩耍花园,花园里有给小孩子玩的沙坑,秋千农村小伙创业卖烧烤的,供大孩子开的赛车、挖土机等,而大人们就在树下或农场的餐厅里,品尝自制的美食和美酒。

游客自费前来体验农业、让孩子感受大自然,悠闲地度过周末。每一个度假农场都有自己的网页,它会告知,这里靠近哪座高山,或毗邻哪个湖泊;也会告诉你有几头牛、几只羊、几只老母鸡和几只大大小小的猫、兔子。

据其描述,德国的农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如画,是让人梦想的农场。它们大多位于美丽的山坡上、山脚下,在那里,可以远眺翠绿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聆听着山涧里的潺潺流水、系在牛羊项下的铃铛发出的声响……

陈香伟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得益于他的一次欧洲之行。2017年6月在温州市科技学院的牵头下,他跟随中国农业部赴德国、荷兰多家农业庄园考察学习有机农业的相关技术知识。

而这些花花草草,在父亲陈以散眼里,就是儿子“不务正业”的罪证。“每天过来的工人都是按时算薪酬的,不种水果,却去种花草,成何体统”。陈以散每天都要念叨儿子几遍。

一路上,你能看到陈香伟亲自设计的可爱卡通“枇杷”形象,以及多彩的各区域指示牌:休闲的游步道、观光亭、阳光农场体验区等;也能看到塆里农场里各种花草树木,三角梅、银杏树、枫树、爬墙草、乌桕等,如同植物园一般。

如今的塆里果园,让人一见倾心,风景独特、空气清新。从塆里村口驶入,往后山开去,一条宽5米长达7公里直通果园的盘山公路骤然出现在眼前,这是塆里村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父子共同经营农场的近十年时间,这样的“磕磕碰碰”时有发生。虽然对父亲那一代的老农人能吃苦耐劳很敬重,但有时没法理解他们的“老传统”,而父亲也理解不了儿子的“不务正业”。

直到后来市场反馈,父亲才意识到除草剂对农田的污染,对身体的伤害,才真正默许了我当初的做法。如今果园用毛毡毯替代除草剂的创意,也得到许多专家认可。

陈香伟说:“当时矛盾挺大的,父亲觉得除草剂成本低,省功夫,毛毡毯的话要好几万块钱,人工也费很多。最终我甚至以不再接班要挟,父亲才得以放手,让我去做。”

“父亲有做农业人的眼光,对新品种的接受度其实也只是慢一拍而已。”但是有一个问题,父子之间竟然较量了五六年,才得以把手言欢,那就是摒弃除草剂,改用毛毡毯覆盖除草。通过试验,发现毛毡毯既能保湿又能保持水分,又不会伤害土壤硬化问题,还能闷死杂草,一举多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五六年后引进的象山红美人正式上市,父亲见到这个品种,扁圆形,果汁多,甜酸适口,非常兴奋地问“这是什么品种。”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他还在水果产品的“优”“特”上做文章,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始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目标,引进多个品种。

父亲对农业的倾情投入,一直影响着陈香伟。随着父亲产业越做越大,而年岁日渐增长,管理逐渐力不从心。在外地打拼了5、6年的陈香伟,最终还是选择回乡创业,回归这个投入了父亲半生心血的塆里果园,继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

2011年,新产出的白枇杷的市场价格高达每斤30元,比普通枇杷高出5倍,还被客商抢着要。在首战告捷的情况下,塆里不仅自己种植枇杷,还培育出售几十万株枇杷苗,每株十几元售往温州内外。

当2006年,因葡萄品种老化等原因,塆里村的葡萄口味开始偏酸,并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优势。可贵的是,塆里村及时意识到危机,在农业部门指导下,引种宁海白枇杷,同时学习了水果套袋技术,让水果品相更佳。

父亲陈以散等村里几名大户这一辈人,坚持了三十多年的种植,不断考察市场新动向、听取专业人士建议,及时调整种植思路,是让“水果村”塆里三十余年长盛不衰的原因。

当时,整个塆里村240余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葡萄。上塘、瓯北、温州市区等水果批发商,都直接开着拖拉机来采购,更有甚者跑到了基地直接抬走,生怕买不到货。

白葡萄产出的高效益,让村民以及县里农业部门看到了农业发展前景。随后的几年里,当村民准备再扩大种植面积时,父亲陈以散等人却开始砍掉原有的葡萄架,因为他们发现了金华有种果粒更大、品质更佳的藤稔葡萄,效益更是可观,亩均收入上万元。

鱼塘的生意开始风生水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在一次考察中,发现鱼塘旁的田埂上,土壤肥沃,可尝试生态种养新模式。于是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在鱼塘上建了铁丝架子,种上了几百株葡萄。“两年后,种植出的白葡萄,口感香甜、奶香味很重,受到很多客户的喜欢。”陈香伟告诉记者,一斤葡萄可以卖五六块钱,一亩地就能卖出六七千的收入。那时候,批发商也是闻风而来,挑着箩筐,几十斤、上百斤地批过去。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提升农业效益,在岩头农机站专家的建议下,父亲从最初的稻田养鱼,到分出两亩地以作鱼塘养殖。“那时候农村人不愿做这些,更多的是种点粮食解决温饱问题,因此父亲成了村里鱼塘养殖第一人。”陈香伟说,两斤重的鱼,被拉到市场上卖,效益非常好,许多客户更是直接上门来批发。

而父亲陈以散,是村里最早打破传统、单一农业模式的试验者。80后农创客陈香伟,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借力乡村振兴,引进新品种,积极打造阳光农场,推进农旅融合开拓新市场,成为了我县的“农业农村十大最美人物”。

父子俩创办的永嘉县利民茶果开发有限公司,除了宁海白枇杷外,还适时引种东魁杨梅、黄金柚、红美人柑橘等优良品种,逐步把村中山地变成四季水果不断的花果山。

岩头镇塆里村是温州地区以种水果而闻名的村庄。全村种植水果三十余年,生产出来的水果基本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这样的村庄,并不多见。村里的种植大户,当属陈以散和陈香伟父子俩。全村2000多亩经济水果林,父子两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占去了三分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陈以散是岩头镇塆里村最早打破单一、传统的农业模式的试验者。接手父亲果园的80后儿子陈香伟,一门心思打造他的“世外桃源”,在其父亲看来,他专门喜欢干些“不务正业”的事。

在这个边远小县城里,因为电子商务回乡创业的故事还有很多。至今年5月31日,松阳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网店(企业)数已有近500家,从业人员2500多人;其中,有百来个年轻人原来在外面创业。这根通到乡村的网线,让亲情得以安放。

两人一商量,当下就决定回家创业。今年正月过后,这对小夫妻就在县里这个孵化中心租到了办公室。“办公桌和网络都是免费的,租金合理,物流比杭州还要便宜。更重要的是,可以天天见到儿子。”郭李芳笑着说,如今,她家的店铺每天都有两百多单生意。有空时,两人就带着儿子在县城里走走。

煎熬持续了两年。去年,龚浏俊发现三四个朋友突然都回松阳发展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年老家起了新变化:电子商务在松阳已经风生水起,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提供各种便利。

两年来,郭李芳每个月差不多都要回松阳一两次。儿子长大了,妈妈回来后,就哭着不让走。龚浏俊因为工作忙,只能两三个月回家一次。感觉儿子对自己不亲切,“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天是儿童节,帅帅要什么礼物啊?”在松阴溪北岸河滨小道上,一家三口正在散步。年轻的妈妈问正在爸爸怀里玩耍的孩子。“我想去游乐园玩。”孩子高兴地回答。

张树融、芊芊祖孙农村创业只是一个缩影,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扶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乡创业,开办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从事电商销售......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改变着乡村,带领乡亲们走向致富路。(文/摄 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张树融的几个儿子、孙子也要告别家中的母亲,开始为生计奔波。与往年不同的是,张树融今年没有落泪,“你们都放心走吧,家里有芊芊陪着我,不孤单,再说,我还得跟她一起创业,把网购做大做强。”张树融笑着说。

从年前腊月二十五到年后初五,芊芊和奶奶张树融一直在小店忙活着,奶奶帮芊芊照看孩子,芊芊在店里帮助乡亲们从网上挑选商品,进行购买操作。来来往往的顾客让这个平日寂静的小院喧闹起来,每一位来这里购物的人都会和张树融唠几句家常,让老人心里暖暖的。

“我没有网购的经验,只是听年轻人说过网购,起初有些担心,我还专程去县城里的实体店比价格后才敢从网络购物。”毛爱丽笑着说,今年春节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了网络购物,“孩子们都夸我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就在春节前,村里的张大爷第一次使用网购,让芊芊购买了一个电锅,为招呼春节亲戚到家吃饭做准备。“我们家亲戚多,农村没有天然气,只能用木柴烧火做饭,有了电锅既快也方便。”张大爷告诉记者,他很早就想买一个大容量电锅,在县城超市看了几次,价格贵让他望而却步,网购的经历让他和家人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也开启了新的购物方式。

成为村淘的代理商让祖孙俩有了生活的奔头,虽然生意开张刚一个月,街坊四邻对网购的认识也有了改变,“起初别人不太相信网络购物,现在比较认可。”芊芊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亲戚串门,以前买点熟食还得让孙媳妇骑着三轮电动车去县城买,如今在网上一点,隔一天牛肉就到了,也好吃。”张树融对网购在农村的发展充满了期望。

“村小二”为百姓服务,让村里的百姓认识了网购,也开了眼界。说起网购,奶奶张树融最先尝试。今年春节,牛肉、瓜子、糖果等年货的购买都是通过网购完成。网络购物不仅让她感受到现代物流的快捷,也让家中留守孙媳芊芊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记者了解到,村里乡亲想在网上买东西,芊芊这个“村小二”就会在村淘上帮助筛选合适的产品在成都的街头小生意好做吗,还可以帮助砍价。货物从网上订购后,快递包裹送抵县城,芊芊到县城取货后再分别送到乡亲家中。村淘按业绩为“村小二”发放工资。

就在春节前一个月,芊芊的创业路正式开始,她和奶奶张树融做起了“村小二”。奶奶将家中的一间房子腾出来做货仓和办公场所,一台电脑,几个货架,祖孙俩创业“有模有样”。

不过她也没有停止寻找创业机遇。芊芊发现,高寨村虽然距离县城不远,但村里许多人依旧不会网购。即便有年轻人会网购,由于快递不送到村里百姓家中,乡亲们购买年货以及日常用品、家用电器,只能到县城。

90后的芊芊文化程度不高,结婚以后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和奶奶一起照看刚满两岁的儿子。儿子大了,家中的花费也大了,芊芊和奶奶商量,也想外出打工挣钱,可眼看80多岁奶奶无人照看,她只好悄悄将打工心思消弭于萌芽中。

临近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和家人团圆。过年之后,他们又纷纷踏上打工路六十多岁老头能创业吗农村,留守在村中的老人挥泪送别孩子。然而,这是过往的年景。

如今,一些年轻人选择在村里创业,谱写新的年景。图为芊芊的奶奶张树融网购的电水壶邮寄到家中,芊芊为她讲解如何使用。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编者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中国人情感释放的重要载体,是华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农历鸡年新年,千龙网新闻舆论中心特别推出“年景”系列报道,描绘过年听烧爆竹的热闹祥和,记录岁月变迁的年景变化,讲述你我醉乡深处的新年故事,感悟旅途中的非常见闻,拍摄守岁围炉的温馨场面。

专题: 隐涵加盟   靓颜加盟   早餐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