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郸城农村返乡创业

1 去试试创业网

宜路镇镇长曹子浩说:“下一步,我镇将注重发展谋划村级中小型企业,多方式、多渠道鼓励乡贤返乡创业,集智聚力,将车间建到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村里头。同时,积极寻求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引导乡贤、企业返乡入驻的同时,大力推动本地中药材走出去,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发力,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步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保证。近年来,宜路镇借助与外省临近的地理优势,引导企业落户乡村,将车间建到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村里头。目前,该镇共有中小型加工企业17家,主要集中在水上玩具、服装、中药材加工等领域,形成了“以企兴村、以产兴农”的发展路子,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郸城县华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东建说:“我是20年在党庄创办华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两三年了,订单也不少,订单远的有上海、贵州、黑龙江,附近包括光武工业园、金丹科技,一直在合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40多个岗位,咱们吨包发展非常好,(我准备)在三四年之内在宜路镇发展几个分厂,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河南郸城农村返乡创业

在郸城县华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农村小两口回家创业视频,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东北的吨包。2020年初,该公司负责人杨东建在家乡优质营商环境的吸引下,将车间落户在党庄行政村,随着产品质量和客户口碑的提升,公司订单和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极大地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难题。

走进于寨村室附近的服装加工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机器赶制订单,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今年43岁的孙丽萍是车间里的一名熟练工,这份工作让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多了一份收入来贴补家用,对此她十分满意。

近年来,郸城县宜路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外地企业落户和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打造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乡村加工厂”,实现了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和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郸城县双楼乡乡长晋玉梅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乡将利用地域优势,充分发掘种植业潜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温室、日光蔬菜大棚,打造特色种植基地,培植龙头企业,助力农民致富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谋好新篇。”

近年来,双楼乡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农民自主投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引导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致富梦。

小甜瓜敲开“致富门”,双楼乡韩老家行政村在助农增收上下功夫、做文章,鼓励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甜瓜种植。在技术、销售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倡导村民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郸城县双楼乡韩老家行政村甜瓜种植基地负责人韩然斌说:“现有67个大棚,120余亩,主要产品就是玉菇甜瓜、冰激凌小兰西瓜、黑金西瓜,目前甜瓜正在大量上市,每斤5元,每亩3000斤,年产值200万元左右,产品销住上海、嘉兴、浙江等地。”

据韩然斌介绍,为保障甜瓜品质,在选种时他多方挑选,对比不同品种的差别,并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种植管护经验。目前,他的甜瓜基地已发展温室大棚67个,每亩纯收入达10000元。

走进郸城县双楼乡韩老家行政村甜瓜种植基地,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甜的瓜果香,沁人心脾。进入棚内,一个个香瓜密布在绿盈盈的叶面下,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韩然斌正带领工人们采摘、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产业兴则百业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农村美、农民富。郸城县双楼乡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甜瓜产业,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知识培训、产业奖补等方式鼓励乡村农业种植合作社、致富能手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全乡经济持续增长,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中小企业前三年主要是想着活下去,其次是降本增效,提利润,降成本,提质量

郸城县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紧抓东南沿海伞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与天堂、梅花、红叶、宝丽姿等知名伞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伞业产业园,吸引106家制伞企业入驻,相关从业人员达9300多人,年产值达9亿元。同时,郸城坚持“县有总部、乡有分厂、村有车间、户有作坊”的工作布局,推动生产加工向乡村延伸,已设置201个乡村加工点,增加近万个就业岗位。

郸城县今年谋划各类项目251个,总投资732亿元。其中,上市企业金丹科技已形成年产12.8万吨乳酸及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30%以上产品出口。

不过,河南县域中小微企业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市场萎缩、资金短缺等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把各种减、免、返、送、驻等惠企利企政策送到企业身边,为中小微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这些阻燃新材料之前一直被国际企业垄断,我们研发出来后,倒逼国外企业纷纷降价。我们的原料优良、发展环境优越,在国际市场已经站稳脚跟。”赵玉新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现在县里外出招商都带着可降解环保袋,当‘推销员’。我们力挺有创新担当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郸城县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磊说。

与金丹科技这类大企业相比,王绍强的小公司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他通过不断创新,让企业向前迈出了一小步,把聚乳酸改性,根据热度、硬度、柔韧度需求进行生产,制成生活用品。改性车间里,聚乳酸热熔、加料改性、烘干、切断;成品车间里,吹膜、墨印、成型、切割、包装……王绍强还在摸索改进生产线,创新各式各样的可降解环保袋,让产品从小县城走向世界。

在油墨印染行业打拼多年的王绍强嗅到了可降解新材料的商机,于2020年返乡创业。“这是以玉米为原料的聚乳酸生产的食品袋。”在与金丹科技距离不足千米的高新区创业园内,王绍强创立了河南安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聚乳酸材料生产的超市手提袋、快餐用具等日用环保制品,正从高端消费市场向大众市场普及。

今年3月份,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也帮助金丹科技等企业瞄准乳酸、聚乳酸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世界前沿技术难题,以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模式,打造世界一流可降解材料的开放共享平台。

“奶茶的杯子和吸管,快餐的碗、盘、勺、叉……这些产品都是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填埋后能降解为植物可吸收的成分。”今年47岁的王绍强也是郸城县返乡创业大潮中的一员。借助当地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产业的契机,他的公司生产出绿色环保制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从一名打工仔到大企业的股东之一,再到返乡创业当老板,用当地话说,如果没有一门看家本领是“盖”不住的。李彪被当地人称为“电池大王”,只要他看一眼电池生产线,就能知道哪里存在问题。

“这里既是加工点,又是中部区域仓库。”宁平镇李孟胡庄的李彪2014年回乡创业开办电池厂,2021年起与浙能电源合作生产。他的电池厂带动了周边2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在郸城县宁平镇街头,刚挂上“浙能电源郸城分厂”招牌的工厂生产一线十分忙碌。宁平镇徐楼村的潘环英正为石墨烯蓄电池的正负极点胶水怎么去加拿大做小生意,待烘烤定型后再把电池搬下流水线等待包装,一块电池的重量约15公斤。“点胶水时要轻点、稳控,搬电池时要全力以赴。”这“一轻一重”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操作练习才能拿捏到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中小微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同样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曾红伟、李芝等人的故事,正是郸城县引进企业、培育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

李芝心细手快,操作机器拉丝、涂装样样精通,她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新员工,成为大家致富的好帮手;于金秋眼明手巧,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发挥自己手稳、心静的特点,掌握了在直径1毫米鱼竿末端贴标的技术。

40多岁的李芝凭借多年在渔具厂打工学到的技术,已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技术员。看着威丽渔具车间墙上的标语,她感慨良多,“‘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这话说到俺心窝里了。年轻时天南海北四处打工,如今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看不便外出,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四五千元”。

“我的工作主要是给鱼竿末端贴上1毫米宽、5毫米长的小标签。需要用指尖儿掐着、仔细盯着才能贴好,一天能贴1000多个。”于寨村30岁的村民于金秋是威丽渔具的工人,凭着一双巧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月收入3000多元。

近3年来,郸城县通过招商引资落地企业538家,分布在全县23个乡镇办523个行政村,企业招工、群众就业享受着“近水楼台”的优势。

曾红伟就是返乡创业潮中的典型代表,他在创业成功、准备谋求更宽广的创业门路时,恰好收到老家郸城抛出的橄榄枝福建什么小生意最好做,几十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让他安心在家乡投资办厂。

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的郸城县,近年来发挥面向江浙一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借助全县30多万劳务大军陆续返乡创业的大潮,留住大批技能人才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一个个中小微企业在村庄落地,形成了乡乡有工厂、村村有车间的景象。

中小微企业活,则社会经济活;中小微企业兴,则社会经济兴。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中小微企业是稳住经济大盘、保障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更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力量。

专题: 女装加盟店   包子加盟   创业项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