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 农村 创业创新

1 去试试创业网

规划显示,预计到2025年,灌南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累计达100个,打造5个万亩以上连片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此外,该县食用菌年总产量达到80万吨,葡萄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

当前,灌南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示范带动基地,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重点围绕工厂化食用菌、设施葡萄等农业主导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加强项目绩效指标完成质量指导监督,规范财政补助资金使用。通过组织实施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富民等省对市县农业相关专项转移支付项目,2018至2021年,累计投入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5+2”农业产业富民等省级补助资金1.5亿元,共组织实施106个项目。

据了解,灌南县围绕设施葡萄特色产业,培育壮大葡萄新型经营主体,狠抓设施葡萄发展,集成配套新技术,促进全县葡萄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多年努力,灌南县现已成为江苏最大的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基地,葡萄产业也已成为该县农业支柱产业,带动5000余农民就业,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1.8万元左右。

灌南 农村 创业创新

作为江苏阳光玫瑰葡萄的主产区之一,灌南县利用国家葡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优势,结合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聘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陶建敏教授为技术顾问30万买房还是做小生意好,深入葡萄种植基地给种植户现场开“良方”,保证了葡萄品质不降低。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但我们在县园艺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收获达到预期的效果,85%以上的果实都能达到优级果。”百禄镇万年达葡萄采摘园总经理刘文凯说。

这个夏天,灌南县8000亩“阳光玫瑰”葡萄丰产上市。2022年,葡萄园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后,每天只需要打开蓄水池开关,葡萄的藤和叶就能及时“喝”上水,不仅能迅速让葡萄“解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葡萄品质。

在新安镇,像程松一样的新型农民已达数百人。近年来,新安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通过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乡村人才培优行动、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推动土地、项目、资金向职业农民领办、创办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鼓励新农人学学识、引技术、搞产业。

灌南县新庄镇管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在温室大棚里,一棵棵芹菜个高杆粗、挺拔脆嫩。此时,村民程松正使用温控数据监测系统测控大棚温度、湿度。他将传统种植大棚和大数据系统结合,不仅能够实时精准监测瓜果生长环境,更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大幅提升蔬菜品质。

从饲喂到挤奶,再到收集、运输原料奶,绿缘牧业全程依靠智能系统。孟德新表示,公司不久前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名单,获评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场。

“在牛奶储、运方面,绿缘牧业配备了智能贮奶缸及相应制冷设备,可使牛奶迅速冷却降温,保持在0至4摄氏度之间储存。”孟德新说,鲜奶从挤奶到运输全程在密闭管道内,避免牛奶与人体和空气接触。同时,运输车辆配备自动清洗及高温烘干设备,减少养殖疫病传播风险。此外,奶牛场装有先进的闭路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数据管理与处理。

绿缘牧业的厂房内,自动化清粪机每间隔一小时会进行清理,粪便经过干湿分离后还可以有效利用,整个厂区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绿缘牧业办公室主任孟德新介绍,经过收集的牛粪经固液分离后,固体部分可用于发酵床垫料及有机肥制作,液体部分经厌氧发酵及好氧处理后用于浇灌牧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科技让农业变得“高大上”的还有农牧业。在连云港市绿缘牧业有限公司的挤奶大厅,可容纳80头奶牛站立的挤奶转盘正在自动旋转。一头头奶牛走上转盘,“自觉”安静地等待接受自动化挤奶。全智能转盘挤奶机配备了“睿智型平台+大数据管理”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牛群自动调整转速,每小时可为480头奶牛挤奶。当挤奶设备根据牛奶流速等情况判断挤奶完成后,挤奶器会自动脱落。

灌南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过去种植条件简陋,农民在简易的塑料大棚里种植,不仅辛苦,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目前,越来越多的菌菇生产企业主动拥抱智慧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据悉,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等称号。

相隔一条马路,是为丽泽生物提供菌包制作的江苏丽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工厂里见不到多少员工。该企业采用全自动菌包制作生产线,经过精准控制使各道工序环环相连,不仅可以将用工数降到最低,还能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弥散于整个车间的蓝光,是智慧化生产的一部分。“我们对大自然的七色光谱做了分析,发现不同的光对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和抑制作用。”丽泽生物生产总监周林表示,杏鲍菇喜欢蓝光,香菇、平菇在红光下长势最好,根据不同品种和长势调节光源的色度与照度,大大提升了产量。

在江苏丽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温暖湿润的雾气夹杂着蘑菇的清香扑面而来。蓝色光源下,一朵朵鲜嫩饱满的杏鲍菇,密密麻麻从菌包里冒出来,采摘工人用手指按住菇柄根部,轻轻旋起便拧了下来。

走进当地蔬菜基地,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散发着勃勃生机。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如今的灌南县乡村产业日渐蓬勃,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可以看到,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王法明是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镇北社区最早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之一。每天,他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这套设备,原来需要七八个工人才能完成的浇灌任务,现在他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

在刘海的带动下,他养殖的大闸蟹比其他螃蟹提早上市,更能抢占售卖先机。“品质上,螃蟹讲究住‘水草塘’,饮食荤素搭配,吃冰鲜鱼、饲料和玉米。”在刘海看来,这样养出来的螃蟹肉质更鲜美清甜。“现在推进乡村振兴,水产就是很好的抓手,最适合我们来做,也是我们最擅长的行业。”刘海坦言,如今有市场、有品质,养出来的螃蟹不愁销路。“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在精品蟹养殖的质量上下功夫昆明商铺可以做什么小生意,做大做强家庭农场,打响我们本地螃蟹品牌,带动更多的周边村民就业,让螃蟹‘爬’上更多城市市民的餐桌。”

经过多年探索,刘海与技术专家总结出一套“养蟹经”,并将其“做给蟹农看,带着蟹农干,领着蟹农赚”,过去并不看好他养蟹的村民,纷纷前来取经。目前,刘海的家庭农场已形成育苗、养殖、产品销售一条龙生产线,养殖水面已达2000亩,直接带动60多位养殖户,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负责成品蟹的回购。“我们跟着刘海一起搞螃蟹养殖,他不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无论谁家遇到技术难题,他都是第一时间上门指导,帮助解决。有这样的老大哥,我们特别放心。”养殖户王士伟回忆道,有一年,他养殖螃蟹资金上遇到困难,刘海便从年初的蟹苗、饲料及养殖部分配套设施都无偿给予解决,直至螃蟹成熟上市销售。

然而,养蟹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养蟹第一年,他养的螃蟹几乎全军覆没。刘海不甘心,凭借着一份执着,逐一克服了螃蟹缺氧翻塘死亡、螃蟹进入市场无人问津等一系列的难题,他的产品很快占领市场,成功打造成灌南本地响当当的地标品牌。2015年,刘海趁热打铁,注册成立了浦刘家庭农场。

为掌握螃蟹养殖技术,刘海先后到常州、金坛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到南京农业大学请教专家,还购买了大量精品螃蟹养殖书籍和报刊,依托专业的养殖技术,采取生态养殖方式对大闸蟹进行养殖管理。

“我打小在水边长大,这里水资源丰富,过去都被低估了,应该把这些水域重新唤醒。”简单的一句话,刘海道出了返乡创业的初衷。2001年,刘海中学毕业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只身来到张家港打工。后来和朋友投资办起一家餐饮店,因为口碑好,生意做得十分红火,每年收益都很可观。这一干就是十多年。2012年,小有成就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转让了外地的餐饮店,决定返乡创业。回到家乡后,刘海经过一番调研,他发现了新安镇优质的水资源适合养殖螃蟹,便投入了全部积蓄,流转了300亩地,开始养螃蟹。

明媚4月,春暖花开,走进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刘园村,一股扑鼻的花香与蟹味交织让人陶醉。来到水产养殖大户刘海家的蟹塘,只见他正忙着将300多公斤的蟹苗缓缓地投放到蟹塘里。刘海,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者。2013年回老家做创业养殖,今年是养殖螃蟹的第10个年头。多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敢闯敢干,靠勤劳和智慧养殖螃蟹,仅去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工作队自进驻以来,围绕人才振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如“灌河工匠”、“海西英才”等项目建设,培育更多利用技能致富的乡土人才,助力灌南县乡村人才振兴。

徐建在开班仪式上对参加首届“宝妈微创”专项创业实训班的学员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他表示,希望为宝妈们搭建学习、交流和发展机会有哪些小生意不用押金的,利用空闲时间创业增收。要珍惜机会、利用好实训基地这个平台提升能力水平。

“宝妈微创”项目培训对象主要针对农村进城带孩子上学妇女、待业妇女等。培训时间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分批次开展,拟培训人数达1200人以上。主要培训内容有宜兴、灌南特色小吃类、互联网营销师类、家政服务类等。

专题: 互联网创业思路   农村创业项目   加盟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