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项目大棚种植

0 去试试创业网

方勇的创业致富路,是桥头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桥头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下一步,该镇将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设计图”“进程表”和“施工图”,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优甜叶菊、美都西瓜、稻虾连作等特色农业,确保乡村产业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力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钟源)

2021年,家庭农场越办越火,附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纷纷盖起了基地大棚,加入种植芦蒿的大军中。看到乡亲们高涨的创业热情,方勇为上门咨询的村民答疑解惑,邀请他们深入自家大棚,在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到了年底,尝到甜头的村民们纷纷找上方勇,希望能继续跟着他发展产业。为此,方勇主动扛起致富带头人的重担,组织村民们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老方,我是打心眼里佩服。把自家的宝贝生意经无偿的跟我们分享,带着我们一起致富。”合作社成员吕丙祥高兴得说道。据了解,目前合作社内共有成员8名,仅2022年合作社创收就达90余万元,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60余个务工岗位,相比往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000元。

方勇曾经是蒲岗村的脱贫户,在2018年他主动向村委会提出要自主创业,走出生活困境。在该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方勇开始尝试大棚种植芦蒿,同时政府还安排农技人员亲自上门传授芦蒿大棚种植和管理技术。随着种植技术的愈发成熟,方勇逐步创办了芦蒿家庭农场,拥有大棚52亩,年收入超20万元。

农村创业项目大棚种植

“3月份正是芦蒿种植的重要阶段,这几天我们得尽快翻地施肥,然后播撒种子,及时覆土浇水。下旬左右就能出苗,到时候还得对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大棚主方勇一边蹲下抓起土壤感受湿润度,一边笑着说道,“别看我现在懂得多,那都是镇里科技特派员手把手给我教出来的!”

近日,走进明光市桥头镇蒲岗村芦蒿大棚,可以看到20多位村民正忙着对土地翻整、细耙、作畦和施肥。带着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装饰行业小生意怎么做,春意盎然万物生的时节已然到来。

“希望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引导周边村民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增加本村村民的收益,实现大家共同富裕。”陈文杰说。接下来,产业园计划引进一批新的经济作物,探索开发农产品采摘园等特色项目,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采摘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增收路。

产业园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种植经济作物,解决了周边5个村、镇近千人的就业问题,其中99%的雇佣工是家庭妇女。“我们每天工作6、7个小时,中午有休息时间,不耽误做饭、带孩子,有特殊情况还可以调整上班时间。”尤庄村村民吴秀珍说。产业园还经常邀请一些蔬菜种植专家常驻指导,对菜农们开展种植培训,同时帮助菜农们解决一些种植管理和蔬菜销路问题,解决了许多个体户的后顾之忧,营造出了更加优良的农业发展环境。

现在产业园内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中羊肚菌亩产达到750公斤,西红柿亩产达到1万5千斤,辣椒亩产1万斤左右。“西红柿两年可以种三季,根据今年的行情,每季每亩的收入可以达到7、8万元。”个体承包户杨会忠说,他以个人名义承包了产业园多个大棚。山东瑞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菏泽市巨野县一家专注于食用菌种植的公司,今年承包了产业园55个高效智能农业大棚,用于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羊肚菌。“周边市县很难找到像这样集中连片的土地,产业园里羊肚菌的实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相当于其他市县种植面积的总和。”山东瑞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振兴说。合作社每年还自留50个大棚,用作蔬菜种植。

据产业园负责人陈文杰介绍,为完善园区配套设施,镇政府专门硬化了1500米道路,修建了5000米排水渠、4眼深水井、4000米浇水管道,铺设了5000米电缆,修建了2000多米围栏,配备了2台200kw变压器。此外,还专门聘请山东中慧设计研究院对产业园进行规划设计,现在产业园内布局合理,整齐美观,拥有占地2000㎡的深加工生产车间及1000m³的储藏冷库。

2019年,尤庄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单县锦铮种植专业合作社,147户共900余人加入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每年每亩地获得1200元的保底收入,另外还有年底的利润分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90余亩,最终形成了现在高标准、高品质、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杨楼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运营伊始,年产值便达到500多万元,直接带动14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2017年,尤庄村就已经开始启动建设高效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迄今已建成高效智能农业大棚127座。高效智能农业大棚的优点在于双层结构,结实耐用,升温、降温、升膜、降膜、通风、浇水等全部自动化,管理起来省工省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智能农业也极大提升了种植效率,平均每亩地的收益比普通农业大棚要高出一倍以上。

“今年西红柿、辣椒价格高,种植收益是往年的三倍。”单县杨楼镇尤庄村单县锦铮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王朝献在高效智能农业大棚里察看西红柿长势的时候高兴地说。

积极推进大棚蔬菜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种大棚,一个棚需要十几个人种植和管理,现在两三个人就能顾得过来。”董玉美说,“虽然单个棚带动用工人数少了,但王家庄村发展的是规模种植,这么多个大棚下来,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并不少。大伙儿在这里干活,每天工作8小时能拿到80多块钱,还守家在地,既不耽误家务、又能照顾老小,这营生挺美。”

谈到经济效益,苏家林也认为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挺给力。他说,到寿光学习育苗后,他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原来需要50多天才能成熟的西红柿,如今一个月就能成熟一期。再比如种黄瓜,通过与南瓜苗巧妙嫁接后,每亩地黄瓜的产量可以从不到0.5万公斤提高到1.5万多公斤,产量大幅提升。“这个月西红柿成熟,下个月黄瓜成熟,俺们是月月有的种、月月有的收。”苏家林说。

“大棚装‘大脑’,种地有准头,咱们有赚头。”董荣斌仔细算过收支账。他说,发展设施农业,安装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人工省一点,种苗省一点,水肥省一点,产量和品质却双双提升,这“买卖”稳赚不赔。

谈到大棚管理,在这里务工的村民董玉美感触最深。她说,装上“智慧大脑”的大棚,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能自动调整和管理。这让务工人员连“玩手机”的工作量都省了。

“手机操作只是小意思,甚至不需要手机,俺们也能管好大棚。”董荣斌拍着胸脯说。原来,王家庄村四季蔬菜大棚采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动态调整被、膜、窗等部件,使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甚至是二氧化碳浓度、水肥灌溉等,始终保持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状态。

董荣斌掏出手机打开App,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等情况一览无余。“一个占地3亩多的四季蔬菜大棚,工人不需要进里面去成都做小生意治安安全吗,只用一部手机就能操控了。”董荣斌演示着,“点击这里,能打开智能补光灯;点击那个按键,能开启智能放风机;点击右下角的按键,能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

“除了1个智能育苗棚,一期项目还建有13个四季蔬菜大棚。目前,9个四季蔬菜大棚已经种上各种蔬菜,3个完成主体建设,1个正在施工。”董荣斌说,“别看大棚外有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施工人员不少。大棚里面,管理蔬菜的人却没几个。”

春夏之交,阳光和煦。站在山坡上远眺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一个个智能连栋温室大棚犹如一枚枚宝石镶嵌在山间,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孕育”着王家庄村的未来。

“硬件”先进的同时,“软件”同样要智能化。年近六旬的村民苏家林是王家庄村种地的一把好手。然而,被村里选派到山东寿光学习如何育苗后,苏家林“怂了”。“20多天的学习,收获太多了!比如培育黄瓜苗,如何嫁接,怎么配置肥料,还有智能化设备咋用,这些都有讲究。”苏家林激动地说,“过去,咱靠经验种地;现在,这老一套有点过时了。咱得用科技武装头脑,种地才能更有赚头和奔头。”

智能育苗棚究竟先进在哪儿?董荣斌举了一个西红柿育苗的例子。他说,通过智能化育苗播种机,一个个西红柿种盘可以被快速制作完成。这些种子在育苗生产线上处理完成后,将进入育苗温床系统,接受自动化喷水和施肥。随后,工人只需要察看并记录种苗的生长情况,再通过秧苗培育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就可以确保西红柿秧苗在最佳环境下快速生长。

“智能育苗棚的建成,颠覆了传统的育苗方式,实现了工厂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有了这个大棚,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季节性育苗变为常年性育苗,也可以为平定县乃至阳泉其他村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优质种苗。”话语间,董荣斌满是自豪。

俗话说,种苗是农业的“芯片”。为了让蔬菜优质、早熟、高产,大多数的蔬菜种植需要进行育苗。王家庄村正在推进的百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一期),占地30亩,建设有14个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棚,就是智能育苗棚。

5月10日上午8点围绕着大学城的创业项目,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村民董美生钻进四季蔬菜大棚。这里一畦畦黄瓜新鲜翠绿,一架架西红柿粉红饱满。董美生采摘动作麻利,黄瓜和西红柿纷纷入筐,随后被运往我市各大蔬菜批发市场。

专题: 康威加盟   美容院加盟   鸭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