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创业故事图文

0 去试试创业网

我今年54岁,老家四川农村的,目前在深圳这边做点小生意维生。打算60岁开始回家养10只母羊。不请人完全自己打理。正常算第二年开始每年集中出售25只商品羊。1500元x25只=37500元。主要以草饲为主(放养加种草),适当买点饲料。大说象这种养羊方式一年能不能搞2万元?

现在,有很多家大企业都找到郭总,想与他谈特色羊肉这块的合作。也有很多人找郭总学习经验的。郭总每次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这几年他的学生在全国各地都有。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图文

尝试都没有尝试过就被自己否定的人就不要谈什么机会了。困难总是有的,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战胜困难。而不是一件事摆在面前而你却说:这个事情有困难,不容易做。 在养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需要把这条路走出个样来,而不是一味地埋怨。

在成功的道路上,郭总也遇见过很多困难,从刚开始的圈养,到后来的半放养苏州这边有什么小生意好做,再到种植用于饲喂的构树,然后到种植中药树和中药草,进行的中药养殖。现在的羊都能吃上各种中草药。俗话说:羊吃百草,治百病。现在郭总养殖的这2000只纯种黄淮白山羊,都能吃上最优质的草药。这样的羊很少生病,对于后期肉羊的品质也是绝佳的。

我也是养羊的,以前是做工程的,这几年工地不行了,钱也赔了,今年春节回老家,父亲养了四十多只羊,因年纪大了,养不了,要卖,感觉卖掉可惜了,好不容易发展这么多了,所以我接手了,我也是第一年养羊,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只,只是太忙,太辛苦,就我一个人

因为我们本地的黄淮山羊有一年两窝,一胎多羔的特点(一胎最高记录11只羔羊),经过3年多的繁殖,羊场里的羊迅速达到500只左右。后来,再到现在的2000多只的存栏规模。前几年他已经申请为安徽省保种羊场。每年的补贴资金高达60万。

养羊一胎生了十一个!我很相信!你很成功!羊二年五胎,五胎五十五只!一年平均每头羊生十五只,十头一百五十只!每只羊八个月出栏1500元,不得了每年进账22万五!

然后,郭总开始建设自己的羊舍,分别把这些羊圈养起来。刚开始并不顺利,因为这些羊都是从农户手里收集过来的。它们以前的生活模式是放养状态,现在把它们圈养起来,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没一个月有的羊就出现了各种疾病。那段时间郭总除了照顾羊,就是不停地学习。

我也是搞养殖的,从不靠补贴,第一补贴三十万,吃拿卡要,还得像三孙子一样点头哈腰,连吃带喝的,第二真正到手的并没有多少,第三,陪吃陪喝身体受不了!

郭总向家里人说明了这件事情,奶奶最后把养了几年的羊送给了孙子。郭总牵着那几只羊不停地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年后他有了自己的主意,他开始在当地农村收集这些快要灭绝的本地山羊。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总共收集到30多只比较纯种的本地山羊。别小看了这30多只羊,这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才收集到的!

我不是大学生,因为从小帮爷爷放羊,有幸成为养殖户,我养殖的是波尔山羊,13只。有想法再养殖纯种山羊。小时候家人养殖的就是纯种山羊。

眼前这几只羊,可是不多见的本地纯种山羊啊!因为前些年本地引进外来羊与本地羊进行杂交。以至于现存的本地纯种山羊几乎到达灭绝的地步!又因上一代人的逐渐老去,而下一代人对养羊又缺失兴趣。羊大部分从散养到集中化养殖。人们更主要追求羊的长势与利益这块。本地纯种山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果现在不实施起来,说不定几年后本地纯种山羊真的要灭绝了!

大家听说过鲁西青山羊吗?此羊肉质在全国是出名的上品由于没有其他山羊长得快出肉率高而差点绝种!青山羊很好养!就是比其他山羊贵。

2009年冬,他毕业后回到自己的老家亳州,新年将要来临,76岁的奶奶为了准备年货,打算把自家养的本土纯种山羊宰杀掉,当做年货给消费了。当时20多岁的郭总前来帮助奶奶完成这件事情。郭总见到羊后,忽然产生“这羊不能杀”的念头。因为他在大学里这几年,对于本土地域性品种保护这块的内容多少了解一些。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山区采访放羊娃为什么不读书而放羊,娃说:为了娶媳妇生娃然后继续放羊。那个放羊娃最终发羊财了吗?

郭老板今年才30多岁,可谓年轻有为。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已经从事养羊行业12年了。25岁那年大学毕业在全家人的反对下,他毅然选择了养殖这条道路。在这漫长的12年里,他有无数次的悔恨,怀疑,懊恼,但是最终他都被自己的毅力给说服了,坚强着走了过来。

我叔家里养了三只母羊,下了六只小仔,留一只当母羊卖五只!养一年也就一万块钱!挺忙的!每天割草!割一次草喂一天!

万事要讲究方法,没有谁比谁高多少。养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很多人对养殖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却从养殖中脱颖而出。今天我就带大家看一个成功的养羊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我家的白山羊(头有角,脖子下有2个肉坠)最多下6只羔羊,从头一胎3只,二胎4只,三胎5只,最后一胎6只。

有很多人尝试过失败的滋味,心不甘,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没有那个能耐。也有很多人尝试过成功后的喜悦,心气高,做什么事都显得顺风顺水。

不知道问什么?我们村有个叔养羊一辈子了!每年羊圈不对于五十只!每年出栏不低于四十只!还是没有发家致富!

不知道问什么?我们村有个叔养羊一辈子了!每年羊圈不对于五十只!每年出栏不低于四十只!还是没有发家致富!

呵呵呵,每年白得六十万,不要说大学生,呆子,傻子干十几年也弄几百个w。这样对其他养殖户公平吗? 是不是纯白的山羊是本地的好品种,听一个人说他养了几只纯白的,头胎就一只生了四个,一只生了三个 怎么说的,现在30岁,20多岁开始养羊,乙经十二年了,二十五岁大学毕业开始创业,怎么算的 一胎才下十一只,我们这儿的羊一胎能下五百只小羊,买六只羊,养五年,纯利润达到九千万元 终于换名字了,百分之八十的主人公不是小李就是老李。而且内容基本都是东抄西凑。毫无意义 今年三十岁?二十五岁大学毕业开始养羊?己有十二年养羊经历?小编今年应该三十七岁吧? 支持年轻人自主创新就业,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稳定工资的岗位才是最好的出路 想成功肯定先付出,12年里的苦谁能体会的了。养殖真的不容易。特别养羊。 我养羊也几年了,最多下羔子三只,从没听说过一胎十一只的,你那是猪种吗? 我是纯农民养养最多十五只。一个羊二干三至二千吧小羊自己的只能贴补家用。 一只羊一天要吃多少草,2000只羊吃草药,挣钱的重点是那一年补贴60万 十一只?我只听过最多的三到四只。大部分还是两到三只,一年两窝倒是很多 你这羊一胎最多的产11只,算我长见识了,我想买三十只母种羊你看可以吗 不对劲呀30=12等于18,25大学毕业养羊,那7年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别人都能成功,而自己成功不了。你知道那些成功的人经历了什么嘛 现年三十岁,二十五岁毕业养羊,养羊十二年,看好了就知道真假了 养殖只能说大勤小富,因为地域不同,位置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当地的自然环境!动物品种!需要保护和发掘。 估计我的羊明年会达到二三百只吧,只怕一个人干不了,慢慢来吧 优良的老品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明年再写一窝就不是11个,可能就是12.15或20个, 不知道哪个是真?25岁大学毕业,养15年,今年30岁 一胎11只,不相信,我只知道,一胎一般就是1~2只 我们这边有个养驴的,补贴300多万,想不富都难! 最终还是靠补贴 能理解 养殖做大非常难 不容易啊 刘邦杀蛇。是人都讲故事。坟墓偷不行。别人给我沾。 一窝产11只羊羔,你确定?这概率20亿分之一! 成功了!放屁都是理!失败了,什么理都是在放屁! 每年60万补贴,十年不富都难,又是套路项目。 又骗我养羊,能成功的不只羊要养好,方方面面, 本土物种保种养殖还有补贴?哪个部门补贴的? 只是成功的太少,是运气好,还是写得过于好。 能批下补贴就能说明一切。家庭背景不可忽视。 今年30岁,25毕业才养羊,养12了,牛逼 25岁大学毕业到今年30岁,有12年啦? 山羊养殖的成功模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5岁大学毕业,今年三十岁却养羊十二年 你的具体地里位置在哪里?怎么联系你? 创业思维重要还是认知思维重要?情况… 我也是25岁大学毕业步入养羊行列的 养殖都能一年赚几百万,小伙真有脑子 大家小心,这家伙吹牛。别头脑发热。 想靠养殖来致富,沒有补贴难致富。 郭总老板怎么联系,我也想学习养羊 大学毕业,三十多只羊的钱哪来的? 今年30岁25岁毕业养羊12年? 山羊最容易养的,别的就有点难。 全国各地都有。不是全国各种都有 没有技术最好别沾,不然亏死你 人生处处有惊喜!这就是现实 你的养羊场在亳州什么位址? 不合理 30岁养了18年羊 靠补贴就发了喂养够本就行了 一胎十一只,养的是猪吗? 360行,行行出状元。 每年六十万,靠补贴起家 可以聊聊中草药养羊吗? 老板亳州具体哪个地方。 付出多少艰辛,谁懂啊!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饮食要求越来越高,美味是人们追求的需要。牛蛙以其肉味美鲜嫩、营养丰富受到很多食客的喜欢,但由于野生青蛙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捕杀,人工养殖就不同了,可以进入正常的流通渠道,市场价格可观,这使得牛蛙成了近年来的养殖新宠。

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之初,徐光南面临了很多挑战。由于是“新手”,养殖没经验,加上干罕持久等原因,出现牛蛙相互打仗,大蛙咬小蛙,造成小蛙被咬伤破皮而死亡,变态期成活率低、产量也提不上等诸多问题。这都让他吃了不少的亏。倔强的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小牛蛙分离出来,加大山泉水注入,打出了3口深井,引井水灌溉蛙池,以活水养蛙,保持牛蛙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牛蛙品质。就在9月份一下子销售二批,售出有了5、6万斤,主要销往广州、长沙、福建、重庆,供不应求。

徐光南,泸溪县浦市镇高桥村村民,多年来,一直在外打拼,事业生意都经营得风生水起,有饮食产业,有多家店铺,日子过得很惬意。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酒席上听广州朋友说养青蛙有“钱”景”,内心就泛起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却遭到了全家人强烈反对,但“犟”脾气的他,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从2018年3月开始,徐光南全身心地投入到牛蛙养殖项目上,他星夜兼程,先后多次到广东佛山、汕头实地考察学习,跑长沙,奔福建,上重庆等地,洽谈销售问题,经过大半年坚韧而勇敢博取,流转到了300多亩地,投资将近300多万元。2019年3日,徐光南创建生态养殖基地,带着乡亲们发展牛蛙等特色养殖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挣钱。

走进池塘内,牛蛙一片,受陌生人脚步的惊扰,在水里“扑通扑通”的跳跃起来,呱呱地叫,把水弄得哗啦哗啦,振荡人耳,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打破了山村的寂静,也让人不禁吟起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绝美诗句。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在大山深处的泸溪县浦市镇高桥村,一片占地300多亩的牛蛙养殖场映入眼帘,整个上空及四周覆盖着一张张黑色的网,网内整齐罗列着许多长方形的牛蛙池塘。

大姐说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什么都好,就拿农民来讲,只要你肯吃苦选对项目就能发财,就那种地来讲进行产业调整,留一些自己的口粮庄稼,其它改种中药材和果树等经济作物,收入就会提高,村子里养猪养羊的好几户呢,基本上都是不愿意放弃这个养殖的发财之道,60多岁的人了,身体健康,不能坐在贪图享受给孩子添麻烦,能干就要坚持干下去,这是农民的本色,实在干不动了,再去移民新村安享晚年。养猪赚来的钱自己先留着,以后那个孩子遇到困难了就帮他们。

大哥大姐在院子里的黄土崖下挖了2个山洞,母猪和小猪都养在里边,山洞上是厚厚的黄土层,里边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山猪的生长,小猪略大一些的时候就会转移到相邻的猪舍中,集中喂养,一般一个圈内是10走左右,场地不是很大,山猪们吃完就睡,生长很快。

大哥说山区农村养猪有最大的优势,首先是环境问题不考虑,远离城市和村庄,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其次喂猪的饲料全部都是青草和农作物的秸秆,精饲料就是玉米和麦麸,没有任何添加剂,养出来的山猪就是绿色产品,猪肉的口感要比现代化养殖场出来的好的多,市场销售也很好。高收入就是最大的动力,整天在家里养山猪,虽然很辛苦,可是一点不觉得累,应了古人一句老话“钱头有火啊!”。

大哥说现在60多的人了去城里住生活环境肯定好,可是会坐吃山空,年龄偏大打工无人敢要去哪个国家做点小生意好,当了一辈子老农民也没啥来钱的本事,就会种地养猪,现在环保抓的很紧,在山沟里养猪是最好的地方,自家远离村庄,养猪不会影响村民生活,3年前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挖出了2个山洞,开始走上养猪发家致富的道路,说来运气还不错,这两年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收入自己非常满意。

姚大哥说山里农民延续的都是先人们传下来的农耕生活,稷王山区的黄土山沟几千年来都是靠天吃饭,地里的庄稼大多都是小麦和玉米,一年到头也就是能够解决喂饱问题,遇到好年景才收入会高一些,这几年政府的工作人员进村进行扶贫帮扶,农民们在地里改种成了中药材,收入提高了很多,可是年轻人大多不喜欢下苦,都走出了山沟去外边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种地的也都是一些中年人,她和老伴现在的生财之道就是养山猪,一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这就是他不离开的原因。

大姐和姚大哥今年都是60多岁的人了,他们的2个儿子都早已成家,搬迁到了移民新村去了,原本的打算也是随着孩子一起去新村,所以按照统一要求拆掉了院墙,可是城里有点住不惯,家里的山地还要种,还有个发财的门道也不能丢,所以他们就继续住在了小山村的老院子里,拆掉了院墙家里也敞亮了许多,大姐说出入更加方便,这里就是他一家人,农村人夜不闭户是经常的,有没有院墙都一样。

大姐依旧穿着一件红上衣,外边套着一件红马甲,满面笑容,人很精神,看上去比以前年轻了许多,站在院子里给我们讲着小山村近些年的变化,她说这几年小山村变化很大,前些年政府给这里通上了水泥公路,在村子里修建了健身广场,投放了不少的公共设施,小山村进出非常方便,特别是这几年进行农村扶贫攻坚,很多家庭经济收入高了,都搬到了移民新村,这里留下的只是几个老年人了,她和老伴也是其中之一,可是他们不是留守,是因为有个发财之道不能离开。

大家的家已经拆掉了院墙和土门楼,她和老伴姚大哥正在安装一个小窗户,走到跟前他们才发现了我们,互相寒暄过后我们告诉她,以前曾经来过这里,大姐立即认出了我们,顿时我们找到了老熟人的感觉,被他们请进了“不设防”的家。

小山村依山而建,10户人家分成了2排,大姐的家在上边最里边一家,距离村头大约有1000多米的样子,山村人家都是择地而建,她家便隐藏在深深的山坳里。雨后的黄土小道略显泥泞,但是走着感觉很踏实,5分钟后远远的看到了大姐的家。

因为当年只是跟随影友去的小山村,时间长了小山村的名字记忆模糊,时隔6年山区变化很大,宽敞的水泥公路已经代替了乡间土道,靠着大致的方向走了将近2个小时,在一个山坳里终于看到了这个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村委会,虽然墙面上写着社区服务中心,不大的小广场安装上了健身器材,我们还是认出了这里。

近期,秋雨绵绵一直下个不停,宅在家中整理旧照片,偶然看到了在2014年深秋季节拍到的一位农民大姐,黄土大山里她挑着一担子白萝卜与我们一行人不期而遇,4个镜头立即对准了她,大姐对镜头毫不在意,我们拍完后她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了她的家,拿出柿子倒来开水招待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农村互联网创业可以吗,6年了大姐过得咋样?那个小山村是不是还是从前的样子?说走就走是摄影人的习惯,随后冒雨开车开始了寻访大姐之行。

专题: 互联网创业者   地方互联网创业   中餐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