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山里的农村人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贺书满怀信心的表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做稳做扎实,生产出更多健康绿色的产品。将以油茶文化、玉竹生产为主题,以青山绿水为依托,着力打造一个油茶产业与乡村田园、休闲观光完美融合的综合文化博览村,为振兴乡村经济,带动乡亲们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肖华东 通讯员 宁艳君)

多年来,同心村村支两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及地域优势,不断开拓农业林业产业化之路,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油茶产品精细深加工和玉竹药材深加工等方面努力进取,着力打造具备多种经营模式的现代农林企业。同心村被评为邵东市“一村一品”油茶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特色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成为邵东市的“油茶之村,玉竹之村”。

一个大山里的农村人创业

多年的艰辛努力,创出一番事业,他陆续又在村上创办金珠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泽平药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流转土地300亩福建省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等形式,带动同心村80多人贫困家庭增收致富,其中有5户走上了林业创业之路。在玉竹深加、扶贫车间管理这一环节上,也是面面俱到,即带来了经济效益,又安排了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就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公司日益壮大和一系列好政策的落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村上的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580亩。种植基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林地成片,道路成行。

到了2010年以后,国家重视了农业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便立志扎根在农村里创业。他要让荒山变为青山,把青山变成金山,再苦再累,也要闯出一条路子,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刘天益创业成功后,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一直以来,与其他爱心人士一起为当地脱贫户及70岁以上老人送去棉衣、棉被、毛毯、粮油等慰问品,每年开支两万余元。还给枫顺小学66名学生捐赠了书包、文具盒、暖手套等物品。

近几年,刘天益还带领村民种植辣椒、黄花等500余亩,发展中蜂和土猪养殖等。解决在家脱贫户及农户剩余劳动力达4000余人次,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帮助他们减轻了负担,并带动农户200余户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675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天益制作出来的老鹰茶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这也让他对种植老鹰茶有了更多信心。为此,他成立了江油市枫顺乡鑫果家庭农场,专业种植老鹰茶。为了节约成本,种苗就到深山老林里去挖。

刘天益到深山老林采回老鹰茶的嫩芽嫩叶后,经分选、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精选等程序,制成老鹰茶。为了制作好老鹰茶,他查阅了不少相关书籍,并请教了很多制作老鹰茶的师傅向他们学习。

老鹰茶其实不是茶,是当地人对毛豹皮樟的叫法,因老鹰经常啄食其上的嫩叶解渴,所以人们就把毛豹皮樟的嫩芽嫩叶制成茶来饮用,称为老鹰茶。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老鹰茶“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枫顺山区群众自古就喜饮老鹰茶。

刘天益在网上看到梓潼县有专门种植药食两用的良种葛根,就去实地考察,发现葛根长势良好,根茎粗壮,于是就说服家人,把开餐馆所得和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流转老百姓180亩撂荒土地进行开荒。2014年春,他从梓潼购回15万多株良种葛根苗,信心百倍种葛根。并于同年5月成立江油市枫顺乡鑫果葛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后,葛根开挖,收上来的葛根却令刘天益大跌眼镜。由于土质、气候、管理等原因,葛根又瘦又小,奇形怪状,根须很多,跟山姜一样,根本卖不起价钱,除开三年的土地流转费和老百姓的务工费,亏了几十万元!

2000年,刘天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在老枫顺场镇开了一个小餐馆。稍有积蓄后,看到家乡的年轻劳动力80%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十分心疼:那么好的耕地,现在就这样成片地荒起来,太可惜了。想到大山里有药用野生葛根,不择土壤,也是一个特色产业,就下定决心发展葛根种植。

刘天益生于1973年,是江油市北部山区枫顺乡枫橡村四组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枫橡村距江油城区118公里,山多地少,以玉米土豆为主粮。不少年轻人通过读书当兵改变命运,实在不行的,就到城里打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成了社会问题。

“这里虽然看上去没有香港繁华,但我生活得很舒心、温暖。”温伟斌说,“在大山里带着大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感到很快乐和满足。我们不仅是祖国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和大家一起创造更为幸福的生活。”(完)

“在内地这些年,我看到太多的变化,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温伟斌说,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小山村与外界的距离,内地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

在内地十余年,温伟斌交到不少朋友,还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在村里,乡亲们经常给温伟斌送些蔬菜和土鸡蛋,他到外地出差,也会带回当地特产与村民分享。不少村民没出过远门,温伟斌便带他们去深圳旅游,让大家第一次坐上飞机。

“我们主要生产布类和皮质劳保手套,公司年产各类手套180万双,全部出口到欧美地区。未来,我们计划继续在内地开办企业,拓展市场规模。”温伟斌说。

“每当企业遇到困难,当地政府都会积极帮助解决,并给予各种政策扶持,让我们的企业能够良性发展。”温伟斌说,2022年,他们还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更加增强公司扩大生产、加大出口的信心。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村,长期生活在香港、深圳两地的温伟斌一时难以适应。“当时村里通往县城的公路还没修好,进城需要40多分钟。到了夏天,山里许多蚊子6万元做点什么小生意好呢,经常全身被咬得红肿,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学着适应当地生活的温伟斌坚持了下来,在荆山村一待就是十余年。

“受场地限制,工厂生产规模较小,远远无法供应来自海外的大量订单。”正当温伟斌一筹莫展时,安福县多个部门联动,积极帮助公司谋划建设新厂房并招聘熟练工人。不到一年时间,新厂房建成投产,实现了产能快速提升。

彭长泉是荆山村人,早些年在深圳工作时,与港商温伟斌相熟。因在外务工日久年深,打算回乡发展的彭长泉邀请温伟斌一起到家乡考察。考察结束,被当地热情淳朴民风所吸引的温伟斌决定将原有的工厂迁至荆山村,在这片炙热的红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目前车间满负荷生产,有各类工人220余人做点小生意比上班要好点,不仅有周边的脱贫户还有乐观向上的残障人士,大家计件拿工资,在家门口灵活务工,多劳多得。”公司生产负责人彭长泉介绍。

安福县永联昌盛劳保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数十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伍小琴坐在一台缝纫机旁,熟练地拿起两片裁剪好的布匹,开始缝制手套。

初夏的绵密细雨,滋润着江西中部的山村。清晨7时许,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寮塘乡荆山村,村民伍小琴穿过薄雾,匆匆赶往村头的工厂上班。

专题: 创业项目计划书   互联网创新创业   哇喔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