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农村创业机器人

0 去试试创业网

在王金悦的梦想中,借助机器人,种地将成为一种可以享受的工作,定义为农民的职业将是一种很享受的高尚职业。“未来的农民,将可以一边在数千公里外游山玩水、一边远程操作机器人智能种地。”

看着点甜研发报告上用的这些术语,很难想象这也是“农业技术”。“我们的优势技术都可以造智能汽车了。”王金悦说。虽然现在还只有15个小伙伴,但点甜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已设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探索部、视觉与图像研究部、即时定位与同步地图构建技术研究部、结构与运动部、电气控制部、计算和通信部,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机械研究所分别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农业机器人。

目前,点甜研发的农业机器人有的已升级迭代,如作畦播种机已更新至第五代,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全向移动。而他们正在为农业机器人的标准化产业集聚做着规划,农业机器人系统标准和接口标准将是未来平台化的基本框架,真正实现农业人工智能和构建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这将是一个宏伟的创业梦。

500元农村创业机器人

2017年9月,点甜参加了金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有没有适合夫妻俩的小生意,创业第一年就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人才队伍,一举获得“创业之星”二等奖。接着,点甜又获得了农业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铜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

对儿子创业初期的高投入高消耗,王金悦父亲说:“我百分之百支持儿子,而且希望他不要太急功近利。这是一个为家乡农业发展做好事的项目,只有发展高科技农业,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当农民。”

这点钱其实远远不够,“买一台国外先进机器人,动辄就要几百万,我们只能自己一步步试着开发”。而为了支撑团队的研发,王金悦将自己以前积攒的几百万元都投了进去。他告诉记者,2016年至今,点甜在农业机器人上已经投入近5000万元。这些,都是为了明天的收获。

点甜农场里,竖着一个巨大的锄头雕塑。 “这样的传统农具代表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生存需求。但将它搁置在农场显眼的位置,也是提醒我们在利用高新技术的同时,也应该保留老一辈的农匠精神。”王金悦这样解释这个大锄头的含义。

相较于人工作业,机器人作业除了快、准外,还“不知疲倦”。一台除草机器人充电1小时就能工作8小时。其中,小型的除草机器人一天能除草近20亩,而大型的除草机器人,一天除草可达500亩左右。由于作业效率提高了,一个200亩的种植园,工作人员可从原来的三四十人减少到如今的一两个人。

为树上的梨子扣保护袋,原来是个颇为繁重的农活。现在,机器人也能精准对接了。机器手瞄准梨子,“咔”的一声,保护袋就牢牢包上,全过程用时不到10秒。

而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除草机器人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也能指挥除草刀具,精准除去杂草,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到达菜地尽头时,机器人会自动转弯,进入下一畦菜地继续除草。

“这是景深摄像头,还有双目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让采摘机器人识别其所处环境,也可以在5G网络支持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秒算’苹果、橘子、草莓、黄瓜等农作物果实与机器人间的距离,并把有关指令传达至机器人手臂,快速采摘。”王金悦介绍。

一个个大棚,一垄垄菜地,一片片果园……点甜机器人农场初看和一般农业合作社没什么区别,但农庄大门上印着的那句口号——“用芯种有点甜,致敬每一种不可能”格外醒目,在一个连接两个大棚的“小棚”里,旋耕机器人、播种机器人、植保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洒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整齐列队的机器人竟有近30个,涵盖了从整地到收获的各个生产环节。

2017年,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亭林镇成立,这是由一群85后年轻人返乡创业建立的“机器人农庄”,也是国内首个集研发、科创、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人工智能科创综合体。

“等我们老了干不动了,以后谁来干农活?”父亲的话让王金悦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有一个心愿:发明一种机器代替老爸老妈去种地,让妈妈不要流汗,让爸爸不要晒得那么黑、那么辛苦。“当时的愿望忘了吗?那我现在为什么不狠下这一条心,做农业机器人?”

1987年出生的王金悦是金山农民的儿子,2010年大学毕业后曾任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监、运营总监,收入不菲。但一次回家探亲,还在种地的父亲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让他作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首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金山区有一种产品大热了一把,那就是亭林镇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机器人”,竟然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订单。以王金悦为创始人的点甜团队,从创办“机器人农庄”到构建未来“智慧农业”,正在书写一个精彩的创业故事。

“有人觉得在上海搞农业不合适,但我觉得恰恰是因为在上海,我才能把这件事做成。”在王金悦看来,上海为他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广阔天地。上海作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有世界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体系和一流的供应链,是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地,更有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随着公司逐步壮大,原先的3人团队已经变成了现在百余人的团队,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公司还在虹桥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成为上海屈指可数的覆盖设计、研发、制造、生产全链条,能够实现整机生产的农业机器人企业。

如今,点甜已拥有四大板块农业全数字化机器人以及专为农业机器人独立开发的AI智能操作系统,可以兼容未来所有数字化农业场景,从而做到农业种植和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数字化,让农民坐在房间里,就能察看每一片菜叶、每一颗果实的状况。

从2021年的300多万元,到2022年的3000多万元,再到今年目前为止已有近亿元的订单,3年来,王金悦的生意一年一个跨越,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以前我们都说‘3个农民200岁’,年轻人都像我曾经那样离开了农村,这样下去,将来谁来守护我们大国粮仓呢?”王金悦希望,自己能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上坚持走下去,用科技的力量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农村。“如果种田也能‘钱多事少离家近’,还会愁没人干吗?”

“如果用了这些设备,每一亩地每年至少可以节约200块钱的成本,未来可能还会更多。不要小看这200块钱,100亩地一年就可以省2万。”王金悦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转型改变了传统农场的劳作方式和生产结构,种地有望不再重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

“快、准、不知疲倦,这就是农业机器人的优势。”王金悦介绍,自动化生产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精度。比如,通过5G、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采摘机器人可以“秒算”出农作物果实与机器人间的距离,并把有关指令传达至机器人手臂,实现快速采摘;除草机器人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也能指挥除草刀具,精准除去杂草,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台除草机器人充电快充1小时可以工作6小时,大型机器人一天除草可达150亩……

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2021年5月,创业3年多后,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批量产田间管理机器人终于下线。如今,团队自主研发的旋耕机器人、作畦机器人、播种机器人、浇灌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收割机器人等60多款产品覆盖了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

对于学化学出身的王金悦来说,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远比想象中复杂,尽管团队陆续有人加入,但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从0到1’还是蛮难的。”他回忆,在研发第一代撒药机器人时,很多零部件都配不齐,几乎没有供应链,只好就地取材找身边的零件拼凑了一个出来。

资金是任何创业者都绕不开的大问题,王金悦也不例外。“一开始许多投资人都以为我是骗钱的。”他坦言,由于自己的创业模式并无成功先例,想要拿到融资并不容易。为了凑钱搞研发,他卖了自己的房子,还找朋友们东拼西凑,最多时背负了超过1000万元的外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山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二代”,王金悦从小就看着家人在地里辛勤劳作,因此一直有个梦想:发明一个可以自动种地的机器,代替父母下地干活,让他们不要流汗、不被晒黑、不再辛苦。

初次见到王金悦,发现他的肤色与网上看到的一张正装照相比明显黑了不少。“原来我还挺白的,但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测试设备天天都在地里暴晒。”

创业7年,他创立的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研发出60多款农业机器人,覆盖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各个环节,想要“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新定义农业生产”。

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动动手指就能种地……在金山区亭林镇的试验田里,“85后”王金悦与他的伙伴们正让这样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于极目机器人团队而言,他们今天正在致力于农业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未来的终局将是基于小型智能装备和农业大数据实现的智慧化。

“这里有巨大的市场、巨大的社会价值,也有极高的技术难度。”讲这话时,王新宇背后是一面极目智能调度中心墙,显示着正在作业中的无人机数量、相应区域的农作物分布和各省份无人机保有量等信息。

除了耕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安全。联合国曾经的一份统计显示,每年全球约有20万人死于农药,其中的99%位于发展中国家。受接触农药影响的人数尚无准确数字,约是在100万到4100万之间。

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的应用包括农药喷洒和作物检测。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报告,2019年中国工业无人机的各应用领域中,农林植保占比为30.7%,预计2020到2014年植保领域无人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2%。

“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希望能为农业带来一些改变。农业智能机器人对工程化和系统化的要求比较高,也符合我们团队的基因。”王新宇说,如果不是有着对科技改变农业的共同愿景,一定无法招揽到如此多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

极目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是来自包括特斯拉、博世在内的汽车行业和高铁安全检测行业,却选择将产品应用场景放在了田间地头。

极目机器人研发的植保无人机能够实现全视觉避障。也就是说,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地块边界,无需提前测绘,飞行中能规避田间固定甚至移动的障碍农村小两口创业没有经验,且能同时实现一人多机和群飞作业。

王新宇告诉记者,极目机器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现在让无人机贴着作物表面0.5到0.7米的距离,并保持以5米/秒的速度飞行完成喷洒作业,全球已知的公司只有极目一家。”

2016年时,植保无人机领域从全球范围看并不是新生事物,海外市场已有雅马哈、PrecisionHawk、Agribotix、DroneDeploy等从业企业,中国本土也有大疆、极飞科技、汉和、全丰等市场玩家。

早年创办的华兴致远已经成为中国高铁弯道超车的贡献者之一。创办极目机器人后,王新宇和董雪松希望在农业领域再次呈现弯道超车的故事。

创办极目机器人后,他和团队一头扎进了淮河北岸的河南确山做起了农民。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来自七个国家的工程师展开了长达两年的验证实验。

王新宇在45岁之前一直是跟高铁打交道的,早年就职于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创业做的华兴致远也是主营轨道交通智能化安全检测业务。

不久,王新宇辞去在神州高铁的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这年夏季,极目机器人在苏州园区注册成立,董雪松再一次成为王新宇的联合创始人。

极目机器人是苏州园区的一家双目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也是创始人王新宇和董雪松又一次共同创业。早在2015年,两人联合创办的华兴致远与深圳宝利来科技重组上市,成为今天深交所主板神州高铁(股票代码:00008)的全资子公司。

“你是不是载入史册了?我想我们已经徒步旅行者做点小生意,也能够载入史册。”回忆两次创业的酸甜苦辣,极目机器人董事长王新宇在东沙湖基金小镇接受采访时自问自答道。

专题: 书法加盟   关茶加盟   冒菜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