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农村农业创业补助

0 去试试创业网

四是增强服务功能,在联营合作上有新的突破。建立合作社经纪人和农产品信息库,开设“余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网页专栏”,积极筹建“余姚市合作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努力为农民合作社联营合作、联合营销创造载体和平台。

三是健全运作机制,在规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指导合作社建立完善一整套运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和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机制,实现机制创新。

二是完善优惠政策,在政策扶持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构建较为完持体系,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余姚农村农业创业补助

一是加强管理引导,在发展模式上有新的突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手段,积极探索土地、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整合,建立区域性联动组织路旁土适合做什么小生意,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区域分布相对连片、参与农户规模适度”的合作社发展格局。

下一步,余姚市将紧紧围绕“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和规范并重、规模和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开拓创新,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服务指导,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养了新型农民。开展培训和交流是农民学技术、增素质的重要载体,合作社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合作,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步伐。据统计,全市合作社每年培训成员超过1.5万人次以上。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技术交流,不仅提高了成员的种养水平,而且培养造就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余姚市临山镇味香园葡萄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定期开设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在葡萄生产季节,邀请合作社中资深的技术能手每月逢五、逢十为成员授课。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安全水平。合作社实行统一供应、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监管“五统一”服务,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安全水平。目前,全市有147家合作社实行产加销服务,56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36家合作社申报通过了“三品”认定,92家合作社制定了生产技术标准,81家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合作社已日趋成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中坚力量。

二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农民合作社带动下,全市有3.1万亩土地通过流转进入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统一经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同时,一批业主携资进入农村,加入合作社相关联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开发,大量的民间资金良性聚集,单位土地收益迅速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如余姚市康绿蔬菜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2200多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年供应无公害农产品7000多吨,年销售达1740万元。

一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带动形成了一大批“养殖村、蔬菜村、花卉村、茭白村、蜜梨村”等专业村,“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格局逐步形成,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产品专业村140多个,每年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30多万亩。同时,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合作经营中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强化服务,扎实推进。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通过学习、考察、培训,切实增强合作社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注重宣传推介,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合作社先进典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每年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扶持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不仅注重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引导合作社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大扶持,大力推进。坚持扶持农民合作社就是扶持“三农”的工作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制订出台了多个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文件,市、镇两级财政把扶持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切入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星级合作社创评、示范合作社创建、服务功能培育提升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2007年,市财政合作社建设专项资金为80万元,2011年后达到200万元,并为大中专毕业生在合作社等农业领域就业创业,专设补助资金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设施技术改造等支农建设项目也优先安排农民合作社申报。同时,各职能部门在工商登记、税收优惠、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落实了一系列服务举措,积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合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定有一整批农村创业创新者崛起,成为时代大潮下的弄潮儿,而在一个历史进程之后,比如十年,他们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而其中进一步的佼佼者会是类似于今天媒体中的企业明星,启迪一代中国人。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创业创新,但是就有志于创业创新者的人说,现在处于社会支持最充分的大环境下,从钱从哪儿来,怎样创业、怎样创新,在哪儿开始创业,都有具体的统筹。

他更进一步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兴义农村创业扶持贷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中列举: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从事加工流通服务等行业的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2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5%,我国只有60%;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超过4∶1,我国只有2.2∶1;玉米加工产品多达3500种,而我国仅有200多种。

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农业部关于公布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的通知”中指出,各类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是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时更进一步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建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为抓手,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总体思路和“创设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的“五个一”工作布局。

第三,在哪儿开始创业。那么在前期,农业部公布了1096个依法合规、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那么我们说,作为农村创业者、创新者,有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钱从哪儿来,既有生活资金,也有生产资金的问题;第二是怎样创业、怎样创新,还没有经验;第三是,在哪儿开始创业。

截至目前,已有12个省(市)农业部门农村创业养什么不亏本呢,推动省(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农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建立了“农村创业创新工作推进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

农村创业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前期,农业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政府重视支持。

专题: 稻谷加盟   加盟项目   网络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