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回农村创业做什么

0 去试试创业网

“如果农村的产业基础完善起来,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电商公司,有更多匹配的就业岗位,在外上班的人会愿意回老家工作,留在老家。”何春梅说,只要看好农村电商行业,喜欢农村生活,那么年轻人返乡就业,也可以有一番作为,“新农人要用理性的方式,去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何春梅只是拼多多新农人、新农业的一个缩影。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此外,本次公益活动还建设品质农产品专区,推介新农人的特色优质农品8月30日互联网创业大赛,助力返乡新农人对接国内大市场,实现产销联动。在收获季里,新农人的产品将更快送到千万消费者手中。

最近,拼多多联合央视新闻发起“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则通过“媒体+电商”的创新公益行动形式,讲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故事,让全国民众了解农村电商的广阔舞台,是如何让新农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领农村产业蓬勃发展,让父老乡亲就业致富。这也能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返乡就业的可能性,激发人才回乡的理念。

农民回农村创业做什么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还在2021年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今年,拼多多连续第三年开展“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联合国内外顶级院校的农业科研团队,探索前沿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创新解决方案。

报告显示,经过多年持续深入推进,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的实践与努力成效显著。每天有数千万订单诞生在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每年的新增市场规模超过了千亿级别,在中国乡村助力孵化了海量的就业岗位,助力产业发展。

报告分析,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近年来持续深耕农村市场,推动农产品上行主流化发展,并在生产端“最初一公里”给偏远地区带去新思路、新逻辑,助力重塑农产品价值供应链。

瞭望智库2021年11月发布的《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是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

这几年来,何春梅也见证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她发现,在政策支持之下,农村营商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从农产品种子、物流费用到人才培训、电商中心建设等整个发展过程,当地政府多部门都对其公司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020年8月,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捐赠240万元,在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助农车间”。因此,马金桥公司终于有充足资金购买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

2016年,随着沪滇合作的加深,诺邓火腿入驻了上海的云品中心,随即打出名气。到2019年,马金桥公司达到加工销售诺邓火腿1.86万支,产值1600万元。然而,传统生产方式不足以支撑起较大产能,和其他火腿相比,诺邓火腿产量还是较小。

通过社交拼单、农产品零佣金、百亿补贴等多种方式,以农产品零售起家的拼多多,正在为新农人、新农业创造规模效应,大力地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而这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大动力。

如今,何春梅的电商团队约有30多人。其中,除了江津本地的返乡就业者,还有来自了重庆綦江区、黔江区的年轻人。现在,公司也在组建直播带货团队,在农村里培训电商、直播人才。

三大产品年销量超过千万元的规模,也为石蟆镇数千民众创造了就业机会、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何春梅已累计促成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

古法红糖也成为石蟆镇的重要产业。以前“老糖房”没有市场竞争力,销售非常困难,现在连网红都在带货石蟆红糖。2021年,石蟆镇的青皮甘蔗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首次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以前橄榄一斤卖几毛钱,现在收购价都要3元一斤,行情好的时候一斤收购价超过10元。”何春梅介绍道,镇里有了很多橄榄示范园,现在还在推行矮化种植,以降低采摘成本。

从橄榄产业来看,现在农民积极种植橄榄树,每年种植面积都在扩大,苗木的价值也在提高。从种植到采摘再到销售,村镇里都形成了专业队伍。

体量起来之后,何春梅的产业链也开始改善。与包装、快递等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增加的体量,也成为议价的筹码,这帮助公司进一步控制成本。

“拼多多日活基数很大,在上面开店,单量很大。借助拼多多,我们才把体量做起来,而且开始做多样化的农产品。”何春梅说道,一开始卖橄榄的时候,“多多果园”的活动,一天就能卖几千单。

后来,王琦选择在拼多多开店,从采购、运营、发货,一个人独自创业,继续卖洛川苹果。没想到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店铺订单量就增至日均700单。

一开始,同样由于快递物流等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王琦在老家洛川的创业并不顺利。2014年,他开了一家网店,每日有100单,但有销量没利润,持续亏损,两年后失败收场。

陕西苹果名扬天下,延安市洛川县也是通过绿色认证的苹果基地县。2012年,来自洛川县的王琦,从上海的电商公司辞职,决定返乡创业,回家卖苹果。

2017年,何春梅开始做拼多多店铺,体量逐渐起来,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何春梅的电商生意不再局限于老家江津区,开始扩大到整片川渝地带。

终于,解决了坏果问题后,何春梅的电商生意开始步入正轨。慢慢地,他们有了快递站点,开始培训采摘工,跟村镇合作社合作,并建立起电商小团队。第一年,何春梅卖了12万斤橄榄。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发现,原来症结是“打橄榄”,橄榄从十几米高的树上“打落”下来,更容易损坏,于是改为采摘方式。“机缘巧合发现的,但就因为这个问题,前期一两个月我们每天都亏。”何春梅回忆道。

“跟快递(运营商)谈的时候,我说给一个月时间,我至少给他们1000单。快递(运营商)说,我们不是第一个卖橄榄的,镇上其他人也做过,没做起来。”尽管如此,何春梅没有轻易放弃,决定坚持下去,“橄榄是有市场的,因为一直都有订单,只是我们需要解决损坏的问题。”

一开始,何春梅遇到两大难题。一是镇上快递价格谈不下来,快递运营商觉得他们“骗人”,认为他们一天发不了多少订单;二是发货的橄榄总是损坏,每笔订单都在赔钱。

这也表明,彼时当地的电商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刚开始很困难,农村里没有包材,没有快递。包装只能去网上买,而镇上取快递还要付费。”从去树林打橄榄,到去30公里外的地区发货,都是何春梅和丈夫两人在做。

何春梅介绍道,退耕还林后,石蟆镇的橄榄树覆盖面积很广,达7万多亩。但由于小镇地势偏僻,橄榄销路不通,很多农民并不重视橄榄,任由树木自生自灭。

何春梅说,在城市里找不到归属感,也想回到父母身边。2016年,她跟丈夫回到家乡,准备电商创业,“如果做好了,其实也能改变老家整体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春梅将老家的橄榄、桂圆上架到店铺里销售,没想到数据很好。何春梅做了一番市场调研,发现全国橄榄三大产区,除了广东省、福建省,就是重庆江津区石蟆镇了。

近一年,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出现缩编现象,互联网职位供不应求,但年轻人依然偏爱互联网行业。农村电商兴起,正是帮助年轻人留在理想行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根据《报告》,从应届生工作首选企业类型来看,央/国企稳坐第一把交椅,占比为 42.32%;其次是互联网公司,占比为22.26%。从连续三年的应届生招聘需求行业分布来看女孩子在校园做什么小生意,互联网是持续释放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不过近三年出现明显下滑态势,从2020届的23.53%下降到2022届的20.03%。

根据5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下称《报告》),应届生在求职意愿上不再扎堆一线城市,长三角、成渝城市群留才成果显现。其中,上海高校毕业的应届生在上海本地的求职率最高,为85.86%。杭州、重庆、成都位居第二至第四,为75.38%、72.23%、71.07%,均高于深圳、广州和北京这三个一线城市。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近期,拼多多平台联合央视新闻发起“我们村里喜事多”公益行动,讲述广袤农村天地“新农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故事。借助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就业,带火一批网红品牌,也给县域经济带去活力。

2021,何春梅在镇上新建了“聚乡村农村电商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公司经营多个电商平台店铺,将家乡的橄榄、红糖、花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销售额达到了1360万元。

“我们的团队,一半都是从城里返乡的80后到00后农村零投资创业暴利交流,也有很多在校大学生来公司实习。如果农村有更多做电商的公司,那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重庆江津区石蟆镇的何春梅告诉燃次元。

专题: 木作加盟   早餐店加盟   互联网医疗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