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农村小伙创业

1 去试试创业网

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也是连接农产品、工业品流通城乡的关键节点。如今,依托地方政府、商会、互联网大厂们的帮助,临县正积极适应新变化,抢抓新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如今,“丰收好物计划助农共创基地”也在青柠商学院挂牌。吕鹏介绍,目前“青柠商学院”已展开两期培训,在最近一次培训中,共有41人参与学。培训期间,来自社科院的教授、互联网企业的董事长为学员们讲述了农产品市场体系逻辑、直播电商行业机会及视频号流量玩法等内容。

晋商继创者联合会成员不仅包括在临县本地的企业家,还向在临县投资的外地企业家敞开大门、吸纳在外创业的临县籍新生代企业家,帮助继创者提升自身素养、拓展思路,以推动所在企业和组织的发展。

山西吕梁农村小伙创业

这一产品设计理念和市场营销思路的提出,则来自山西首家成立的晋商继创者联合会,而吕鹏是临县晋商继创者联合会设立的主要推动者。

如何让其“出圈”?考虑到原料分为黄米、姜米两种,再加之包上绿色苇叶后粽子呈三角形,形似“山”的模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命名思路由此诞生。

青塘粽是山西吕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自物候宜人的临县前青塘村。在“出圈”之前,青塘粽的生产在当地已具规模,一年全村收入可达上千万。“但是也面临着问题,全村人都在做青塘粽子一个公共区域品牌,村民在家就可以包,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它的标准化做好,做一些高端产品出来”,吕鹏说道。

在启动仪式上,山西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二级调研员张朝霞表示,此次临县与腾讯共同举办“丰收好物计划”,是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通过线上品牌建设和线下内容生产方式,以内容驱动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意义的社会探索。

“县域电商最大的问题就是‘腰’不行,大平台是头部,咱农村是腿,你头部到腿你也下不来的,中间就是没有腰,没有一个中间连接。”吕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与腾讯的此次合作称为强腰工程,与其共同搭建的青柠智选正是起到了“腰”的作用。

为了助力更多本地农产品“出圈”,在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丰收好物计划”还开启了助农专场直播。除了北京主会场外,在重庆酉阳县及山西吕梁临县设置了分会场,通过12小时带货直播,累计吸引了近130万人次观看,近百款特色农产品被推介,其中列巴、狗头枣、黑豆乳酪等多款产品成为爆款。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启动仪式中的“临县丰收好物推介”环节,在直播间里变成了别具特色的带货教学实战,返乡创业年轻人在直播老师的带领、指点下,表演才艺、展示家乡,向网友们推介枣仁派、土鸡蛋、碛口码头黄小米等。

同时,吕鹏也指出了临县发展电商的亟待解决的运营问题。他表示,目前临县已具备发展电商所需的基础设施,“虽然有物流园、电商园区,但是在农村缺乏运营团队与人才,不如如何经营店铺,也不知道怎么搭建平台。”

吕梁临县副县长吕鹏表示,实际上,临县在发展电商方面具备优势。“2019年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成功申报省级农村电商强县。去年,(山西省)在吕梁调研时,对临县电商产业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在这两年策划执行‘丰收好物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越来越多的走出县城的年轻人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回到家乡,从事与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关的创业工作。”肖黎明称,丰收好物计划的探索,恰恰是期望为这样的人群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数字化创业工具与技能培养,如果有更多的小镇青年能够在腾讯的助力下成为小镇创业家,相信县域农产品品牌打造、县域乡村振兴都会全新的提升。

近年来,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县域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新模式的创新。而今年,腾讯再度发起“丰收好物计划”,与临县等试点县域的深度合作,正是探索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的举措之一。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做好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等诸多内容。

困局背后,反映出的是农产品品牌提升和产销对接问题,这也是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和焦点之一。此外,人才匮乏、产品与其文化价值缺乏连接、没有打造起私域流量同样限制了创业者发展和农产品“出圈”。

“作为‘新农人’,‘新农具’的使用不可或缺。“张晋保向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利用数字化平台开拓农产品销路是未来的大趋势,他也准备在这方面发力,“因为没有团队,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在网上打造小米的影响力,所以线上销售目前只占10%左右。”

另一位返乡创业的“小镇青年”张晋保也有同样的困扰。回到临县后,张晋保几经周折,通过考察发现小杂粮行业在临县市场还属空白,便成立了山西碛口码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本土的小米、杂粮。张晋保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能带动村民就业,也带动了周边乡镇发展。

产业越做越大,烦恼也越来越多。澎湃新闻得知,在临县,香菇销售主要靠客商收购,基于此模式在商量价格时,郭凯嘉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未来想把香菇产业做大,把直播做起来,直接对接客户。另外感觉自己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提升,我想接受一些专业培训”,这是郭凯嘉目前最大的想法。但他深谙直播并非仅是在直播间卖货如此简单,在其背后需要物流、运营团队等一系列配套的整链做支撑。

郭凯嘉表示,家人起初反对他创业,“长辈们觉得和农业打交道,就是和土打交道,有点丢人”,期间还伴随着亲戚们的抱怨,“你们外债那么多,还干这干那”。

郭凯嘉回忆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我是因为没钱才选到那块地,其实(那里)太缺水,不太适宜出菇。我打了6个井,水量还是不大,这方面特别困难。”除此之外,在冬天为了监控棚内的温度,7个大棚需要每三个小时巡视一次。

学成归来,郭凯嘉并没有立马“开干”,而是选择了先打工,半年的时间里,他结实了一群靠谱的朋友。没有启动的资金怎么办?他靠赊账、抵押自家房屋、向亲戚朋友借钱、政府补贴等方式终于建起了厂房、购入了原材料。雇不起工人的问题怎么解决?体力活全靠家人顶上,他的朋友也被以第二年再给工资的方式请来支援。

为更好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郭凯嘉前往了河南西峡、卢氏、泌阳调研学了2年,在此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于是在山西农业大学当起了旁听生,走进课堂、进入实验室系统性学了农业理论知识。“在图书馆学的时间占了1/2”,他说当时的学动力特别足。

高考前夕,郭凯嘉得知家里欠债400万,加之高考落榜,作为长子的他为分担家庭负担,依然选择了前往广州打工。在外闯荡的日子里,他一直心心念着自己从小热爱的农业,通过网络查询,他发现香菇产业前景良好,逐渐有了返乡种香菇的念头。

为了给这群小镇创业家们“插上翅膀”,地方政府部门、商会、互联网大厂们正试图给出自己的助力方案。9月20日,由临县与腾讯共同举办的“闯吧,小镇创业家!”丰收好物计划临县启动仪式暨青柠智选农产品平台发布活动在碛口举行,这是腾讯助力农产品品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专项助农计划。

在临县,像郭凯嘉一样渴求打开销路的“小镇创业家”不在少数,问题出在哪里?山西吕梁市临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吕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县域电商最大的问题就是‘腰’不行,大平台是头部,农村是腿,从头部直接到腿是下不来的,中间没有腰,缺少了连接。”

高考前被通知家里欠债400万,没有考上大学的郭凯嘉选择了外出打工,途中敏锐地发现香菇产业的良好前景,于是毅然返乡“捡起”了自己从小热爱的农业。

来自山西临县的90后青年郭凯嘉戴一副厚厚的眼镜,说起话来带着一丝腼腆。“比起跟人打交道,我更喜欢跟农业打交道,更适合我的性格”,当被问及香菇专业相关问题时,不善言辞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刘艳红也希望,有更多创业青年加入创业大潮,绽放青春、锤炼自我、追逐梦想,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帮助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助力石楼实现全面小康!山西电视台

四年来,依托公司的就业、培训平台,共带动500余人在家政行业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培训各类技能人才4000人左右。截止目前,基地已成功孵化企业20多家,为184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让10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了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2016年春节,刘艳红参加了由吕梁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大型巡演活动”。这次活动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助力家乡脱贫致富的想法。说干就干,他拿出自己创业的全部积蓄,在老家石楼县注册成立了石楼县红马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红马甲职业培训学校,开启了回乡创业之路。

刘艳红,是从石楼县裴沟乡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一名贫困大学生,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当过快递员、开过店,也赚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

确实有的红枣夹核桃订单多的如同雪片,我每次去快递公司发洗衣液都能看到如山的红枣夹核桃产品销出去。

“今年公司计划发展并带动一二百户,明年打算扩展到五百户,我们不仅收购成熟虫子,虫粪、死虫子、虫皮也全部收购,我们要把这个产业做成一个密闭的产业链条,我一直在探索‘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要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脱掉贫穷,走向富裕,而且我要让我们中阳县的老百姓能够不出去打工,在家里养点黄粉虫,打理好自己的几十亩核桃园就能够年收入超出十万。”宋艳军说。

山区人民需要这样的高才,厉害了,宋艳军!吕梁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近期,宋艳军正在组织农户培训,他自己也在出一本介绍养殖方法的书,打算日后发给农户,他相信农民的养殖能力,只要稍加培训,养殖的效果一定比他想象得要好。他算了一笔账,一户人家养殖1000盒的量,完全不影响他正常的日常劳作,但他每个月可以出虫2000斤,净利润可达到5000多元,甚至更多。

这规模在吕梁核桃加工企业里边只能算呵呵了

黄粉虫又称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原产于北美洲,上世纪50年代被从苏联引进了中国饲养,它的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外含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不到丰收时节,农户该忙些什么,宋艳军也有一套办法。记者来到企业的一层,屋子里,一双双手正在细致地缠着线圈,原来,他与几家企业达成了协议,让当地人为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计,以养家糊口。如今,许多贫困户的月收入都超过了2000元,年收入达到近两万元。

创业初期,宋艳军在村中成立了合作社,每逢丰收季节,村里的人都会帮着他捣核桃、去枣核,全程手工操作。“如果用机器去捣,出仁率会降低,去枣核也是同样的道理,机器往往去不干净。”宋艳军说,为了让它吃起来更甜,他特意引进了新疆和田枣。

要想让大伙致富,就要拉动大伙一起干,正如公司的名字“仁味仁”——以仁义之心,做出美味之品。宋艳军推出了“优先雇用贫困户”和“贫困户采购补助”的制度,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核桃和核桃仁。

去年3月,宋艳军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界的代表,跟随汪洋参加了中菲经贸合作论坛暨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让他想不到的是,那次会谈中,不仅让他签署了几个订单,而且使仁味仁红枣嫁核桃在海外市场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两年多的时间,宋艳军与全国11个省市分销商签订了长期订单协议,让公司每月的食品生产量达到了10万斤左右,能够为本地消耗核桃400吨左右。随着电商平台的建立、完善,他又将市场拓展到了香港、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获得了几百万元的收入。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中国北方,红枣和核桃是新人结婚必不可少的道具,寓意着“早生贵子”“和和美美”,也是为了将它与市场上切开红枣、放入核桃仁的食品区分开来,只有经过独特的工艺、精心的烘焙,才能使二者恰到好处地融合。

全县的核桃卖不出好价钱,2015年,宋艳军从这个绿色资源入手,将其与营养丰富、润肺生津的红枣相互搭配,做成了“红枣嫁核桃”,枣是和田枣,核桃是本地的老树核桃。

这穷困的一家子让宋艳军产生了同情之心,他从兜里拿出200元,塞到了杨候贵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的眼泪竟掉了下来。“光给钱,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得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给当地建立一个产业链,让他们的家境能持续好转。”宋艳军想到这儿,做出了回家创业的决定。

每逢清明节到来,在异乡打拼的宋艳军都要回去上坟。2014年,他见到了一位叫杨候贵的留守老人,为了帮助乡亲,老人曾不慎从桥上摔下,跌坏了双腿,家里的种田活计,落在了妻子单薄的双肩上。

“理论上种植核桃可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可实际情况却是令人心痛,他们只有1200元,农户们多是贫困户,很多人在破败的窑洞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宋艳军说。

中阳气候偏暖,降水量足,日照时间长,拥有20万亩的核桃园区年产量大概1200万斤。在人们的想象中,这是一片富庶之地,其实并非如此。

宋艳军出生在中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港村,2008年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学院。2015年,他辞掉铁饭碗回乡创业,成立山西仁味仁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靠着枣夹核桃这样简单的产品,让当地特产走出大山、迈出国门、挺进海外市场,并为村里带来2000多万元的年收入。

3月的吕梁山区气温较低,在宋艳军的核桃基地里,茫茫一片的核桃树还未发芽,农民们正忙着修剪枝叶。青松间,一棵棵小树正在奋力吸收着天地间的养分,期待着自己早日结果、丰产。

致富秘籍:把家乡特产老树核桃与和田红枣搭配,做成“红枣嫁核桃”,既富含吉祥寓意,又利于开拓市场。两年多时间,与全国多省市签订长期订单协议,并将市场拓展到了香港、马来西亚等地。

记者采访呼贵平时,几次询问起他的“生意经”和创业成功的“秘诀”,他总是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呀,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企业能发展到今天,都是自己坚持的结果。”现在,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呼贵平正打算把“坚持”做到极致……记者马龙通讯员赵良琼

为了做大做强企业,呼贵平向家乡的年轻小伙们发出“英雄帖”,30多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加盟他的企业。于是,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各方面的高层人才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年轻团队。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公司各车间生产秩序井然,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令人赞叹。

吃苦对于农村出身的呼贵平并不可怕。2003年,16岁的呼贵平初中毕业,怀揣对首都北京的憧憬,他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初到北京,没有一技之长,他经熟人介绍进了一家做铁艺的工厂。他没想到的是,从此自己便与铁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呼贵平的父亲是一名铁匠,他的童年就是在那铮铮作响的锤声和点点火光中度过的:燃起炭火,拉起风箱,甩开臂膀,小铁锤,大铁锤,叮叮,当当,叮叮……

呼贵平是石楼县和合乡杨家沟人,现年29岁,是典型的“80后”。他用5年时间,创办北京同洲精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年产值上千万元。远大的理想,超前的思维,敢闯的魄力,踏实的作风,呼贵平和他的团队以年轻的特质书写了一个农村青年的创业传奇。

有志不在年高,“80后”小伙也能在商海搏击,创造美好前程。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有为、具有传奇色彩的“80后”小伙——呼贵平,看似少语、略显青涩的他,其实有一颗果敢、坚定而激情奔放的心,谈起铁艺行业,他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专题: 加盟洋酒   特星加盟   招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