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打工人创业故事分享

1 去试试创业网

“现在政策很好,政府对我们村上的发展十分关心,目前黄岭村主要就是以中药材产业为主,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村民能像刘宽波一样,借助机会能把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黄保永讲。据了解,近两年,刘宽波还负责村上14户脱贫户的包抓工作。

在黄保永眼里,刘宽波年轻实干,不善言辞的背后也有着一副打拼精神,从流转土地、培种育苗、管理维护,一直到采收、加工、销售,刘宽波始终坚持着“认定了就得干下去”的想法。园区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就是第一年,由于采摘期短,人力有限,刘宽波自己上阵,从白天干到夜晚,挑着头灯进园子,亲戚家人见刘宽波如此固执坚定,也只有跟着帮忙。

据黄岭村村支书黄保永介绍,刘宽波回到家乡后这几年,一直没有停下过,一直默默的摸索产业发展道路。黄保永讲:“最开始搞黄姜,发展了上百亩,到最后没人要卖他出去,他又开始搞金银花,从流转土地开始,我是看他一点点发展到现在的。”

农村打工人创业故事分享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已种植有60余亩的金银花。“今年产量还可以,感觉更有信心发展下去了,打算慢慢再扩展到120亩,同时把技术、种苗、管理方面的成果再教给其他村民,带动大家一起种。”刘宽波讲。

失败后不甘心的刘宽波选择另辟蹊径,这一次他选择深入多地考察调研,并结合黄岭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规划,最终选择发展金银花产业。2019年,刘宽波先试种了2亩的金银花,成果还算可观。他讲道:“金银花的种植,六成以上的工作都是在管理上,每年采摘期只有20天,一旦开花了,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之后要时常进行修剪、打药、除草。”

首次创业遭受失败,这让刘宽波备受打击,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也对他回村创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刘宽波讲:“毕竟当时还算年轻,出去随便找个稳定的工作,都比在村子里呆着要长远。”

有了稳定的收入,可刘宽波心里却念着家的方向。“总是在外面漂,也不是办法,厂里竞争压力也大,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的优势会越来越小。”思前想后,刘宽波选择回到家乡,准备干一番成就。几经辗转,刘宽波种起了黄姜。“当时种种植了30来亩的黄姜,也是属于中药材,做了几年,后来因为环保要求,化工企业基本都关闭了,所以销路都没了。”刘宽波回忆道。

1977年,刘宽波出生在汉滨区关庙镇黄岭村,父辈都是农民出身,刘宽波自小就在农村长大,随后大学去了西安就读。原本准备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他,却因父亲去世不得不辍学回家。为了挑起家中的大梁,刘宽波远赴上海进厂打工,一呆就是8年,刘宽波也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升为代班负责人。

初次见到刘宽波,看起来很年轻,说话有些吞吐,有些不善言辞。正是眼前这个普通的山间小伙,十几年来弓起腰在关庙镇黄岭村的山上默默耕耘着。从工厂流水线工人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这个山间小伙做的远比他说的多。

我的两个同学,同在农村创业,同是在养鱼,但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在乡下创业难吗?难!但如果你能挺过去,前面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他靠养鱼买了车,还在水库旁开了一个农家乐,农家乐的菜就是从水库捞出的各种鱼。县城的人礼拜天会开车去水库钓鱼,吃饭,在山间游玩。

祖才在那个风景秀丽的水库,养了将近二十年的鱼了,如今他应该有六十多岁了。他养鱼的事业越做越大,听他说,还有浙江老板去他那水库投资,养什么名贵的鱼。

在农村,有些人还是崇尚武力,一言不合就开干。你不把他打怂,他就想方设法地欺负你。这就像说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囯与国之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

他就带着钢叉,看到偷鱼的人,就拿起钢叉装作要叉人的样子,小偷一看吓得拔腿就跑。也有没来及跑的偷鱼贼,被他叉伤了腿或屁股,吓得屁滚尿流地趁着夜色逃了。

他们夫妻俩在水库边盖了三间瓦房,几乎是人不离水库的这样守着水库。就这样,还有一些山民夜晚来偷鱼,他晚上要起来几次查看水库,又养了两条看门狗,一有风吹草动,两条狗就叫个不停。

祖才的工作是到处抓赌,平时乡里乡亲有个吵嘴打架,都归他管。他觉得乡里乡亲,他整天带着一帮人抓赌,这样太得罪人了。后来他辞职不干,去了一个大山里水库养鱼。

我认识一个人,他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名叫祖才,在我们当地,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祖才当兵退伍,在地方派出所干了若干年联防队的队长,因为是临时工,工资极低。

夏阳这样被人弄一下,近十来万元的鱼被毒死了,养鱼塘的水质也被破坏了。这鱼是养不下去了。夏阳一个大男人,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嘴角因为着急上火长了几个大水泡。

第二天,塘面上漂了一层死鱼,翻了肚子的那种,白花花的一片死鱼。夏阳在塘边看着一塘死鱼,心如刀绞,欲哭无泪。后来他去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人去了几趟村里调查取证,也没查出到底是谁下的农药。

所以腊月卖鱼生意最好了,那时,我们那儿专门养鱼的专业户,并不太多。所以夏阳养了三年鱼,赚了些钱,买了个二手小货车,一来是为了卖鱼和拉饲料方便,二来也自己出行也相对便利。

他还在塘边搭了一间简易棚,晚上就睡在里面。就这样辛辛苦苦养鱼两三年,每年冬腊月,都撒网捕些鱼到街上卖。尤其是到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会买鱼过年吃,卖鱼的生意格外的火爆。

看得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深知像这样的事在农村不稀奇。也不由得想起我一个高中同学夏阳,在外面工厂打工很多年,有些积蓄后,他回老家做养殖业养鱼,经历的那些坎坷,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酸不已。

报警之后,那些大爷大妈装病,倚老卖老,警察都没办法。女士在视频里哭诉贷款几十万种植的南瓜,本以为盼来一个好收成,没想到竟遇到这样的事,贷款都要还不上了……

前些日子,我在视频上看到一女士返乡创业,种了近百亩南瓜,南瓜刚成熟了,还没来得及采摘,附近的大爷大妈便成群结队地来偷南瓜。

13年前刚回青川时,当地蜂蜜售价低、销路窄;而如今,借助网络销售和品牌化营销,当地蜂蜜收购单价水涨船高,很多农户因此获利。“现在我们已和4000多个农户合作销售农产品,我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品牌叫得更响!”说着,赵海伶又投入下一场直播策划之中。

“解决了渠道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在乡村树品牌。”赵海伶说。如今,在直播带货之外,他们还有了10家实体店,同时入驻了众多商超平台,海伶商贸的蜂蜜、食用菌和木耳等产品广受欢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发展走上正轨的合作社和公司突遇波折。“也就是在那时,直播带货进入我们的视野。”赵海伶说,为了适应直播带货需要,公司又吸引了不少懂直播的年轻人加入进来。通过直播带货,海伶商贸的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

筛选、包装、发物流,和李琼一样,叶文峰也在厂里干了七八年。之前在广州一家公司工作,看到青川的网络销售越来越好,自觉还年轻的他,决定回来闯闯。“回来以后就觉得,家乡不只有青山绿水,还有广阔天地。”叶文峰说。

来到加工厂,伴随食用菌生产线的声声轰鸣,李琼手里忙活个不停。在工厂干了8年多,如今她已在青川县城买了房子。“以前在家里没啥活儿,来了这里,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李琼说,厂里旺季的时候,能有100多名工人,很多都是留守妇女和老人。

收购销售山货,单靠农户的生产技术,许多产品质量不达标,需要大量供货的时候也供不上。2013年,赵海伶发起成立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基地。合作社统一租地、发放菌种、提供技术,数十户农户入了股,既拿土地租金,又享受股份分红。如今,合作社的示范基地已经有300亩,还建立起加工厂,很多周边村民和妇女都来这儿务工。

“杨大叔,我负责给你卖,你把蜂养好,再把村民都带动起来,成立合作社,让大家都富起来。”赵海伶信心十足。带着团队,装上蜂蜜,推起推车,赵海伶把一罐罐蜂蜜运出大山。而随着农产品收购联络渠道的建立,网店生意越来越好。

“我跟你阿姨一年到头住在山里,本想着日子能过得更好,可现在销路是个问题。”握着赵海伶的手,蜂农杨大叔一个劲吐苦水。养蜂的同时,再专门去卖蜂蜜,很耽误时间。

青川县西阳沟村杨大叔的蜂蜜卖不出去,正在家里干着急。得知消息,赵海伶连忙赶过去。坐车1个多小时,又走了5个多小时的山路,大汗淋漓的赵海伶终于见到山里的杨大叔。

刚回去时,青川正处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一年。当时,青川许多道路还没有恢复,群众大多还住在活动板房里。青川多木耳、蜂蜜等特产,受灾害影响,许多村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都急坏了。看到不少人或骑摩托、或乘公交班车捎带山货,赵海伶有了主意:办个网店,帮大伙卖东西!

说话者,正是赵海伶。在四川省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伶姐”是大家的主心骨。2009年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毕业,赵海伶选择返乡创业,围绕电商做起文章,带动青年返乡就业,帮助周边群众致富。

三五人围坐在办公室里,谈笑声此起彼伏。仔细一听,原来是一群年轻人在搞直播策划。聊兴正酣时,一个女声一锤定音:“我们下一场直播,就围绕菌汤包的产品优势来推广!”

谈及未来,薛景霞信心满满:“现在我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养殖、繁育、屠宰、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继续利用公司的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养殖合作户,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在高庙王镇,薛景霞还主动担起农技推广指导员的责任,通过配种前指导、断乳期加强管理、育肥期科学管理的“三部曲”管理方法,带领农户基本实现科学养殖,羔羊成活率逐步提高,养殖户收入也水涨船高。2022年1月,薛景霞因带领村民致富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2016年,养殖场步入稳健发展期,薛景霞开始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送羊还羔”,免费发放基础母羊,并统一进行饲料、防疫、配种、销售等管理,截至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增收脱贫,据测算,每只母羊每年可为农户带来4000—5000元利润。

不花一分钱,村民薛明随就收到了薛景霞的公司送来的3只母羊,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他使用统一发放的饲料、疫苗等,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培育母羊产下6只羊羔,增收近2万元。

在薛景霞的养殖场,每只黑头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耳标。薛景霞介绍:“这个耳标是它们的‘身份证’。耳标能够清晰地记录黑头羊的详细情况,为建立健全数据库、优化改良黑头羊品种奠定基础。”随着羔羊成活率不断提高、数量逐渐增大,薛景霞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养殖专家,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化养殖道路,从200只羊的小型养殖场,发展到现在年出栏5000余只的大型养殖场,每年销售近4000只,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由于当时没招到技术人员,一系列工作都得他亲力亲为。“特别是做育种工作时,我每天零点起床喂一次,凌晨5点喂一次,下午4点再喂一遍。妻子都抱怨有时间喂羊却没时间喂孩子。”薛景霞回忆说。

在县畜牧局的引荐下,薛景霞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学。他看中了该研究所正在培育的一种新的高繁品种“鲁西黑头羊”,带着被子直接在试验羊场住了下来,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和技术人员们一起配料、喂羊、打扫羊舍、防疫、接生,晚上睡觉之前把所学知识记下来。半年后,他掌握了关键技术。这次,薛景霞没有冒进,他只引进了200只杂交母羊。

然而,尽管做了不少功课,薛景霞还是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由于对饲料配比、卫生防疫等科学知识掌握不精,科学养殖3个多月就能出栏的羊,薛景霞养了7个月才勉强达到出栏标准,成本大大增加。又赶上羊肉价格走低,薛景霞忙活几个月,反而赔了40多万元。

前薛村养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大多是养个三五头的糊口营生,没有人做过规模养殖。薛景霞通过银行贷款、向亲友借贷筹了100多万元,建起养殖场,引进1137只小羊,准备育肥后出售。

2014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薛景霞在北京工作两年后,辞职回到了老家阳谷县高庙王镇前薛村,准备发展养羊产业。当时村里人很不解:“名校毕业,回家来养羊,有啥出息?”

凌晨5点,天色微亮,薛景霞就起床来到羊场。他边走边看,仔细打量着每头羊的健康状态。作为山东省阳谷县鸿运牧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今年34岁的薛景霞回农村创业已有8个年头,依然坚持着早起看羊的惯。

“我现在拥有多个烘干机、无人植保飞机、脐橙分选机等农业现代化设备,正忙着在年轻村民中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我希望以后有更多年轻人和我一起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孙宏飞说。

靠着自身努力和政府支持,孙宏飞不仅赚到了钱,还荣获中国青年创业奖、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称号。致富不忘回馈社会,每年春节,孙宏飞在村子里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办团圆宴,把厨师请到村里,杀猪宰羊,跟老人们一起吃饭。他还邀请当地书法协会的会员给老人们写对联,给困难群众发放爱心物资,向学校捐资助学……近年来,他的公司捐赠物资价值已超过百万元。

“种田要靠体力,更要靠脑力。”近年来,孙宏飞的公司逐渐壮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好,目前有100多名员工,合作社吸纳了189户成员,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季节用工200多人,每年辐射带动至少1.5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我家30多亩田流转给了宏飞。”脱贫户黄艳毛因为双手残疾,生活曾一度非常困难,“外面190元一袋的尿素,从宏飞这里买只要120元,我还在宏飞的公司学会了养牛,今年养了20多头”。

不仅如此,孙宏飞发挥种粮大户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从厂家购买农资,村民直接从孙宏飞那里买到价廉物美的农资,又能以低于市场成本价租用农机。这样,村民种粮可以节约1/3左右的成本。

因为集约化经营,孙宏飞拥有大量农业机具。大田托管服务就是替农民种地,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放心务工挣钱,而公司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别人地闲时拿来用,价格就好商量。比如冬闲田,孙宏飞拿来种油菜,每年春季油菜开花都吸引不少游客,大伙受益,自然都高兴。这样,他又开发了1.3万亩油菜田。

孙宏飞接手的土地,在农闲时可以回流。“老表喜欢自己种点花生榨油吃,我就把最好的土地拿给他们种花生。”孙宏飞解释道,“这样不仅能满足老表的需要,还能通过轮作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一举两得。关键这样接手的土地价格自然有优势。”靠着这样互惠互利的模式,他成功流转土地3000多亩。

首先要把土地流转的价格降下来。低价流转老表的土地,但老表并不吃亏,关键在于一个字:“活”。用孙宏飞的话说就是“农企合作,一田两用”。

脑筋灵活的孙宏飞心里盘算:“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搞咱咋搞”这样的老黄历再也不能用了。相比于其他行业,像农业这种传统行业,要振兴,更要想法子、出新招。

“5个人负责1000多亩田,每天有200包肥料要下,每个人每天要背着肥料走2.5万步。脸朝黄土背朝天,吃苦受累不说,关键是成本高、效率低,出路在哪里?”

别看孙宏飞是个90后,他干“农活”却已有8年时间。他从小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童年记忆就是在田埂上奔跑,在脐橙树下嬉戏。2014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孙宏飞辞去了在南昌的稳定工作,回到了乡村。为了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孙宏飞先后6次前往南昌安义县“拜师学艺”,在掌握水稻种植、农机使用等基本技术的同时,他认为收获更多的是思考。

早稻收罢,颗粒归仓。此时的江西省赣州市一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粮食烘干厂里,粮食正源源不断地被送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标语下,是堆成小山的金灿灿的谷子,迎面扑来阵阵稻香。

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这些年轻人脑筋灵活、知识丰富,往往能在乡村建设中开辟新天地,成就新事业,成为乡村振兴中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

叶传林的致富方法就是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带动了一个贫困地区开始走向富裕。在带领大家成功的道路上收获金钱和幸福,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看来他的经商方法你有什么要说得嘛?

如今香菇和蔬菜的种植成了叶传林新加入的主要利润来源,他把猪肉和蔬菜香菇一起卖给各大超市,两年多的时间他就卖出生猪一千五百多头,再加上香菇和蔬菜的销售,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并带动了当地4000多户村名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到了分别的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很舍不得叶传林,总是握着他的手,告诉他常来家里吃饭,叶传林也是一个农民家的苦孩子,所以他知道贫困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子的,以至于每次看见他们过得贫困日子就鼻头一酸。

之前叶传林下定决心留在卢氏县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鸡蛋茶。当地的居民平时自己吃个鸡蛋都舍不得,一听说叶传林要来投资,就非常希望他能留下来。叶传林每进入一户人家,他们都会用鸡蛋茶来招待他,鸡蛋茶在当地居民看来就是接待贵宾的时候才会煮的。

2017年叶传林专门找来了专业的香菇种植专家来到卢氏县,还专门接手了一个菌菇加工厂。还是和之前蔬菜种植烟叶,村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在2016年里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叶传林的黄瓜就卖出了五百多万元的销售额。在之前卢氏县的村民主要种植的是菌菇类,花菇和香菇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特别是价格几乎错了一倍,由于技术有限他们种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香菇。在叶传林的仔细观察后,他发现种不出花菇的主要原因还是菌棒质量太差造成的。

这下大家都相信叶传林不是骗子了。很多人主动找到他提出要加入合作。一个大棚平均一天可以采摘七百多斤黄瓜。叶传林按照市场价从村民手中进行回收,然后在运往郑州售卖给各大超市。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消息在村子里面传开了,那就是有村民赚到钱了,一个叫王新栓的人一开始也不信,但是又觉得这件事情有盼头,就加入了叶传林的队伍。他在里面负责种植黄瓜,2016年5月下旬他的黄瓜可以采摘了,就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卖了两万多元钱。这个消息很快进入了每一个农民的耳朵里。

2017年4月的时候所以的种植工作都做完了,叶传林就开始到处走访寻找农民让他们一起参与进来,他说大棚他出钱,还有技术员指导。种出来的菜也是叶传林进行售卖,还和农民们签订了协议书,保证了他们的收入。还保证赚取的利润和大家五五分成。结果农户却都不相信他说的话。大家都害怕他是个骗子。

但是叶传林却证明了出来。他从山东地区请来了一百多位懂的蔬菜种植的人,一边建立大棚一边种植。叶传林有时候忙得都来不及吃饭,就在车上随意对付几口。

2016年3月份的时候叶传林在卢氏县建立了一个养猪场,他还想在扩建一个,却发现没有多余的空地适合,在他寻找建立猪场的地的时候,他意外发现当地的土壤和环境特别适合种植蔬菜,并且也还没有人开始规模化的种植。叶传林决定要牢牢的抓住这个商机,在卢氏县种植规模化的蔬菜。再把种植的蔬菜运到郑州去进行售卖。

卢氏县距离郑州有三百多公里,是一个山区,交通不太发达。很多人都去这里投资过,但是真正留在那里的人却没有几个。朋友都劝他不要去,但是他依然坚持。因为2006的时候他就想要开分厂,一时不知道开在什么地方,别人就给他推荐了卢氏县。才去没几天叶传林就发现了大商机。

2011年的时候,他扩大了自己的领域,除了卖饲料还开始卖猪,他把自己的猪和饲料一起运往吉林等各地区进行售卖,到2015年的时候,叶传林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2016年的时候叶传林忽然想到要去卢氏县进行投资,他带着1.3亿元就过去了。

叶传林的猪饲料成本是110元他以150元的价格售卖,每袋可以赚取四十元的利润。半年后叶传林就卖出了两万九千多袋饲料。这让他尽赚了110万元,他就掏出102万在郑州买了一套260多平方米的别墅。

他精准的打听到周围那些有声望一点的养殖场,和他们合作,因为他们用了叶传林的猪饲料把猪养的非常好,于是就能给叶传林做宣传。这样的方法让叶传林的猪饲料火爆到买家自己来搬运都要排两天的队伍。

在叶传林的帮助下,养殖户的猪都长得非常的好,只要是他帮忙了的养殖户都赚到了钱,有了这个先见之明后,很多养殖户纷纷来找叶传林继续买猪饲料。2005年叶传林开始收取猪饲料的费用了,但是在售卖过程中叶传林更多的是在聊天,打听这些养殖户家中的猪的数量以及周围的养殖场。通过这些闲聊他收获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叶传林开了一家公司,刚开的前两个月,他一袋饲料都没有卖出去。因为叶传林的饲料是一个新品牌,所以养殖户们都不敢轻易的拿自己的猪去做实验。于是叶传林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拉着自己的员工,走街串巷的去寻找养殖户,见面第一句就是饲料白送还帮你养猪。他的主意就是先无条件帮助养猪户赚钱,之后感化他们让他们一起推荐自家品牌的猪饲料。

叶传林的朋友听见他这样说,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当时没有人相信叶传林。刚到郑州创业的叶传林每天就靠着清水煮面加上榨菜过日子,当时一袋挂面只要两块钱可以吃三顿,一包榨菜也就六毛钱。这样一天的饭钱也就几块钱。

2005年叶传林向朋友借了2万元,给自己带了三套换洗的衣物,坐着车去往了郑州。当时的叶传林心里非常的有信心,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满了希望。他给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四年赚够一个亿。

叶传林是湖北人,从小出生在农民家庭,1991年的时候去部队当兵,在服兵役的时候他练就了一身的养猪本领,对配比猪饲料等活非常的擅长。2004年叶传林从部队出来之后,他想要自己去创业,去研制猪饲料。

他之前连一袋白面条都要分好几顿来吃,却借款2万元去创业,半年就赚了一套别墅的钱。仅仅2年就打造出了3个产业链,更是带着4000多户村民一起发家致富。他到底用的是什么方法?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咱们就来聊聊叶传林的致富之路。

专题: 电动车加盟   蛋糕店加盟   火锅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