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创业公司有哪些

1 去试试创业网

前车之鉴下,IPO也仅是一个新开始。自定义为全周期医疗健康公司,圆心科技不不仅是让资本相信新故事,更需要说服产业链与市场,毕竟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竞争才刚刚开始。(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重振旗鼓之后,圆心科技再战港股,是否能够圆梦IPO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募资将用于发展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扩大医院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供给端赋能服务等。

互联网医疗 创业公司有哪些

在互联网医疗下半场的竞争中,资金储备也将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目前,圆心科技尚未实现自我造血,惠民保能否讲出新故事,不仅需要时间验证加盟快递公司要什么条件,也需要资金支持。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不二研究」分析称,尽管惠民保类产品瞄准健康险的新蓝海,但运营机制等仍存争议。未来,其走向医保化或走向商保化亦或兼容两者,将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数据安全等的严苛要求并不会因此降低。

健康险业务的新蓝海,也吸引互联网医疗玩家入局。圆心科技也在招股书中坦承,其与保险公司等的合作通常不具有排它性,后者可能终止合作关系及决定与其竞争对手合作。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1年,圆心科技与逾110家保险公司和7家再保险公司合作,在90多个城市推出“惠民保”,管理超过2500万份保单。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圆心药房品牌旗下拥有264家药房,较上年度的199家增长32.67%,且未来打算继续开设300家左右的门店。

作为一个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赛道,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许多公司,并未逃脱市场积累初期“烧钱圈地”的怪圈,何时实现造血盈利、摆脱单一盈利模式等,已成为行业共同难题;毛利水平处于第二梯队的圆心科技同样无法避免。

目前,圆心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为药品销售。「不二研究」认为,这看似找到可以突围的盈利模式,但由于药品是标类商品,附加服务值不高,叠加供应端影响,实则毛利率较低。

在「不二研究」看来,圆心科技依赖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一条腿走路”,固然在创业初期享受到快速占领市场等红利,但这也是拖累其整体毛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期,来自供给端赋能服务的营收仅为576.3万元、379.5万元、4718万元,当期营收占比仅为0.2%、0.1%以及0.8%;来自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营收为4343.8万元、8847.1万元、2.76亿元,当期营收占比1.9%、2.4%、4.6%。

在「不二研究」看来,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尽管圆心科技已是资本宠儿,却依然难逃经营持续亏损;从经营数据来看,主要由于低毛利率叠加高销售费率所致。

对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部分公司,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行业低位:以2021年为例,平安好医生毛利率为23.3%、京东健康毛利率为23.5%,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则高达31.6%。

IPO前,创始人何涛、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何伟庄,两人合计持股37.01%;腾讯持股19.55%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红杉资本持股16.21%,启明创投持股7.12%。

圆心科技的创始人何涛并非医学科班出身,曾在医疗领域的健一网担任高管。成立仅7年,其完成多轮融资,明星投资机构包括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等,累计融资规模达百亿元。

从业务板块看,三大支柱业务分别对应卖药、问诊、保险。其中,妙手医生于2017年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圆心药房为互联网医院及处方共享平台。

创业至今,圆心科技主要有三条业务线,即: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旗下拥有“妙手医生” “圆心药房”两个平台;供给端赋能服务,对应“圆心医疗”;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圆心惠保”等。

疫情影响下,医疗版权出圈,但互联网医疗的竞争也在加剧。圆心科技能否圆梦IPO尚存变数;即使成功推开IPO大门,它也需要直面下半场的激烈竞争与资本市场的未知考验。

在「不二研究」看来,搭乘“互联网+”东风,圆心科技的营收规模迅速扩大,亏损额度也在拉大;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其超过9成营收来自药品销售,科技成色不足。

另一家行业龙头平安好医生于24日晚间披露了2021年度报告。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总收入为73.34亿元,同比增长6.8%,整体毛利率为23.3%。其中医疗服务实现收入为22.88亿元,占比为31.2%,增速为8.0%;健康服务收入为50.46亿元,占比为68.8%,增速为6.3%。由于报告期内持续进行战略升级,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加大费用投入,净亏损为15.39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注册用户达4.2亿,累计量为12.7亿人次。(记者 张小洁)

京东健康表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23亿,相比2020年净增加逾3300万。报告期内,公司自营业务维持强劲增长,收入达262亿元,同比增长56.1%。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的专科中心数量达到27个。公司通过建设专科中心连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外部医生团队覆盖超过15000家医院,报告期内日均问诊量已经超过19万。

近日,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相继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两家公司仍未摆脱亏损,京东健康去年亏损大幅收窄,平安好医生则亏损扩大。

同时,互联网医疗赛代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有布局较早的微医、丁香园等专业互联网医疗平台,有跨界进入的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但目前的经营模式又同质化严重,都高度依赖”医+药“模式,此外,因为行业处于探索期,政策规范也在不断完善,这给赛道内的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放眼整个行业格局,眼下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2019 年和 2020 年三家公司的差距还没那么突出。但 2021 年,三者营收俨然演化成三个梯队,平安好医生营收仅 73.34 亿,阿里健康站上 200 亿关口,而京东健康凭借 306.8 亿的营收遥遥领先。而目前仅京东健康处于盈利模式之下。

自 2015 年政策释放出利好的信息后,互联网医疗变成风口,成为阿里京东等众多大厂重点布局的对象。抢占身位的平安好医生,则在成立的第三年最早上市。

这一转型的逻辑是,当下中国医疗现状仍以医院“治病”环节为核心,但长期的社会需求是以人为中心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并且今天中国的技术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已经逐渐能够承载这样的需求。即平安健康仍旧聚焦互联网家庭医生,其主要承担三个角色,首先是一位医生,其次是一位导航员,同时也是一位客户经理。据相关人士介绍,平安健康的家庭医生作为懂医疗的客户经理,已成为服务用户的核心纽带。

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平安好医生正式开始战略转型,通过“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网络”三大模式,聚焦支付意愿强、增长空间大的金融渠道和企业客户的开拓,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医药电商业务与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这两大类。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加创业餐饮项目,在高达15000亿种类的药品中,医药健康电商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京东健康也把握了这一商机,公司选择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开展业务。

成立八年以来,阿里健康已发展出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为来自淘宝、天猫、支付宝、医鹿APP、高德、钉钉、夸克搜索等终端使用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此前,阿里巴巴年报中表示,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整合线上线下医药和健康行业资源,提供一站式医疗解决方案的旗舰平台。“我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现有医药电子商务优势,同时探索互联网医疗创新商业模式。”

3月底,阿里健康2022财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健康营收205.78亿元,同比增长32.6%;但期内亏损2.6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3.43亿元,经调整后亏损3.9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31亿元,由盈转亏。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1亿;支付宝医疗健康年度活跃用户数已达6.9亿。

此次,健康服务收入为 16.96 亿元,同比下降 32%,环比下降 25.6%;医疗服务实现收入为 11.32 亿元,同比下降 14.5%,环比下降 8.4%。

8月23日,京东健康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京东健康上半年总收入为202亿元,同比增长48.3%;期内盈利2.2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净利润达12.1亿元,同比增长82.0%。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健康在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31亿,相比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净增加超过2270万。

近期,多家互联网医疗巨头公布了半年财报。众所周知,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赛道炽手可热农村创业都有哪些补贴呢,历经多轮资本狂欢与行业洗牌,又逢政策鼓励和规范,当前逐步走向中场调整期,从近期多家发布的财报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多家开始逐步走过尴尬,亏损同比减少,甚至有的企业开启扭亏为盈。但也有的企业仍在固有业务范畴内不断挣扎。

专题: 少儿英语加盟   熟食加盟   德克士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