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分析市场

1 去试试创业网

第三板块,元宇宙。今天人类用的都是二维容器基本上是纸张的延伸,无论是淘宝还是美团,本质上是在很快地写信(传输信息),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三维的、存在和具象的容器,“在一起,在那里”。

更为重要的是获得奇绩创业社区的长期陪伴。创业非常难,往往九死一生,但却非常值得做。奇绩认为,能够长期有效地帮助到每个创业项目、帮助到每个创业者的唯一办法是做一个好的社区,通过社区联动更有效地共享资源和经验。欢迎对奇绩创坛感兴趣的同学申请创业营,加入我们的创业者社区。

这个前沿科技创新的帖子的知识量非常的大,也是对未来科技走向的专业展望

互联网创新创业分析市场

通常情况下小吃加盟车加盟费多少,奇绩创坛每年会在中关村举办两次路演日,每次路演日会有超过 1000 个投资人参与,上一届的线上路演日有 1900 个投资人参与,我们帮助创业者高效地获得下一轮融资。

有那么好的机会自己怎么不做要分享出来?世界第一大善人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奇绩创坛投资并加速了 250 多家公司,用标准的 30 万美元或者等价的人民币换取创业公司 7% 的股份。目前奇绩创坛已经收到超过 36000 份申请,录取项目中有 40% 的创业者是学生,70% 的创业者有高等学历。

什么叫 无尽前沿,听着就像传销

奇绩创坛的使命是在源头最大化地驱动创新,愿景是做源于中国的最活跃的创业者社区,未来是做最有生命力的创造力进化体系,让每一个创业者在我们社区当中更快地迭代,更快地成长。

这个必须转发#元宇宙#

奇绩创坛的前身是 YC 中国。YC 已有 17 年的历史,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规模化的早期创业加速营,在美国甚至全球都做出了非常出色的业绩。可是中国比较特殊,他们的模式不适合中国。与此同时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YC 宣布退出中国,我们就成立了更为本地化的奇绩创坛。

(4)创业者也有特殊的优势。你已经踩过很多坑,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技术驱动和创业创新的浪潮下,你将有更大的概率找到一个想做并能做的方向,果断地走出第一步。

(3)如果你在大厂,大厂充分锻炼了你的技术、产品及相关的业务经验,而且帮助你积累人脉和资源。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好的方向,找到你想做的事。大厂创业者遇到的常见问题是犹豫和观望。当你觉得有一个好 idea 的时候,别人可能也早就想到了,这个时候你要有绝对的勇气走出来。

(2)科研人员的机会和学生一样多,技术能力是最强的长板。这类创业者往往是愿景驱动,拿一个很大的榔头去找钉子。但要找到这个钉子,关键是要改变思路。创业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有的时候科研创业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个匹配组合你技术能力的 CEO。

(1)如果你是学生,你具备其他群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足够年轻,离未来最近,对前沿有天然的敏锐直觉。尽管学生没有经验,有些甚至没有钱,但相对来说探索的机会成本很低,反而是一种优势。作为学生,关键要做的是打造核心能力(洞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虑职业发展方向,果断地决定,快速地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创业者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生态系统将会扮演越来越核心、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生态无处不在,可以系统性地、从 0 到 1 地把技术转化为价值。

范式的演变带来了新的生产力,而新的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产、学、研经过下一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会找到新的组合。

创业公司之所以去做研究,这是范式转变带来的。为什么创业者会去做?因为创业者生态是一个系统性的、从 0 到 1 去探索的完整过程,数字化的能力让创业者团队也可以高速探索前沿。

以信息科学领域为例,在美国引领信息科学前沿的早就不是大学了,而是谷歌、微软、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在更前面的是 Open AI、DeepMind 这些创业公司。

但有了数字化之后,创新体系就发生了演变,每一个阶段的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做技术研发、应用研究,甚至基础研究的大厂和创业公司越来越多。(下图展现的是产、学、研新的生产体系)

一般的过程是,首先由大学、研究院做基础研究,然后推进应用研究。有了研究结果之后做技术研发,再用这些技术去做产品,最后把产品推向市场。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都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厂和创业公司基本上是做产品和市场。

我们对价值的定义是:现在和未来通过市场和社会环境来持续满足用户/客户需求的能力,简而言之,价值就是满足需求的能力,一切都是要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价值,才可以在市场和环境中推动社会经济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物理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稀缺资源,它需要时间去探索和发展,但是商业化的价值非常深远。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家商业化的公司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发现了新大陆。今天我们有类似的机会,需要时间,但是体量将会非常大。

(1)陆地上比较踊跃的是自动驾驶,主要是感知层和决策层的创新。这方面经常会有一些好项目,也包括低空飞行、垂直起降的 eVTOL。

这个领域奇绩投资并加速了21个创业项目,分享几个案例:Fronka 做设备和数据服务,光本位用相变材料做下一代光计算芯片与光器件,乐象永续做生物基的可持续材料。

另外,半导体的产业需求更强,碳化硅、氮化镓、铌酸锂薄膜,尤其是光计算和光感知。这里简单补充下光的重要性,因为今天的计算基本上是电磁场为主,都是硅基上用电子来做计算,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结构性机会是用光来做计算,但这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用 AI 算法和算力去设计材料,这一类项目今年跟去年比是 60% 的增长。特性材料(比如石墨烯、MOF、钙钛矿等),今年增长了 120 %。

新材料科学的结构性趋势与新生命科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太一样。新材料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由产业需求、材料本身研究以及数字化三个杠杆同时在驱动。

奇绩投资并加速了包括小熊猫生物、倍生生物、大橡科技等在内的40余个项目。从奇绩的角度来讲,几十年后,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类似微软和英特尔的基于“生物基”计算的生态公司。

今年跟去年比,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业项目增长了 30%,基因编辑领域增长率 15%,而实验室自动化领域增长了150%,这是几个增长较快的领域 。

如果是有抱负、有勇气的创业者,有机会用 30 年、40 年来搭建新一代基于这种“生物基”算力的微软、英特尔和台积电等类似今天信息产业万亿价值的公司。

硅基的数据由 0 和 1 组成,而碳基则由 ATGC组成;硅基的产能是算力,而碳基的产能是实验通量;硅基的效率是算法,碳基的效率则是方法学。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新的“生物基”计算体系,就是这个新的算法体系在驱动产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们认为这个产业本身也会结构性的演变,因为它的创新模式在变,改变的核心原因在于“硅基”和“碳基”的差异。(见下图“信息驱动的研发核心能力”)

我们判断未来 10 年、20 年到 30 年,今天生活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设施将会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来制造,同时医疗、药物和设施也都会有系统性的机会。

(3)第三是“生物+”机器,也就是生物的机制加上自动化的设备,再加上接口(包括脑机接口)、微流控芯片等等,也形成了一个创新的平台。

另外,历史上大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有时会是政策。比如在美国历史上,大量的工业化设施都是二战时的国家政策驱动的。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美洲,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去驱动新能源,所以从创业角度来讲,这条赛道有众多值得我们探索的机会。

(5)第五是数字化重组的新一代电网。今天的电网需要降低排放,但最终的形式是用数字化能力把它编排在一起,协同全部的生产和需求,提升效率,驱动科研开发。

(2)第二是储能技术。绿色能源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生产后用不完,因此各种各样存储能源的技术,比如长时储能、分布式储能,将有很多创业机会。

另外,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将会成为数字化生命体,针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能,专门负责数据获取、仿真模拟设备、做辅助决策系统和自动化等,这些都是机会。

B 端在中国机会非常多,简单来说,核心思路是把企业都看成一个生命体,用生命体系的发展过程来看待未来的发展机会。企业的数字化与生物进化非常像,必然会一步一步地向后发展。

这些数字化的生态,尤其是 C 端,会触达大量的社会层面,有大量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跟商业利益分不开。奇绩创坛对创业者的建议是,永远要做对的、有正能量的事,站在历史对的一边,不光是把握好商业的机会,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C 端有非常多发展的空间,只要找到一个宽的场景,任何有抱负、有能力,并且愿意向前走很久的创业者都可以做一个体量非常大的数字化产业生态。未来 10 年到 20 年,大量机会等待有抱负的创业者去探索。

我们可以把数字化描述成 3 个轴(前端设备、体验容器、后端能力)和 6 个数字化能力,图中例举了今天中美几家估值万亿美元的公司。

自建生态给在中国的创业者带来了大量机会,我们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做的,积极地参与。这些技术生态不光本身是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撬动更多在中国发展的数字化应用,这就是在 P 端创作端的机会空间。

自建生态在云和手机上有一些机会,汽车方面的机会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多一点,有可能跑到第一梯队。另外,未来换道超车的机会也会有,但可能花的时间要更久一些。

(2)第二层,工艺/材料。有一些关键技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需要一代一代人打磨核心工艺,比如说线宽多少,到底是硅基的还是用其他材料的。

特别是开发者,都面临哪些创业创新机会。下面这一页,我们梳理了针对开发者的创业创新机会有哪些,包括在中国如何自建生态,今天所有数字化的技术堆栈都在这一页上面。这张图上还梳理和总结了过去的数字化平台,它的核心结构对我们未来在中国自建生态有哪些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操作系统、定义性的体验、高度集成的芯片架构、大规模的应用驱动等。

到目前为止,奇绩创坛也投资并加速了 5 个项目。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用现有量子计算能力提供云服务的弈维量子,另一个是做离子阱路线量子计算整机的硬件公司华翊量子。

量子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体系。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在算力上极大的突破。开篇我们提到过,我们处在一个算力可以驱动创新,技术成为新一代核心产能的时代,如果算力上有大量突破,那会有极强的商业化应用的前景,几乎可以用在所有需求端上。

量子是计算体系加上计算基石的创新,核心是在量子纠缠状态时,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来做计算。目前能够具体做的量子计算(实验状态)主要有四种:电子,光子,离子和原子(见上图中标橙色的文字)。

奇绩总共加速了 4 个项目,有 NeuraMatrix(对标美国的Neuralink),还有未来脑律、臻泰智能等。2022年秋季路演日也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做宠物脑机接口。

这个领域还处在非常早的阶段,目前起步在康复、医疗和初步交互(P 端设计、B 端动物)的阶段。长期来看,应用范围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重大疾病,比如老年痴呆,长期来看脑机接口都有创新创业的机会(见下图中黄色的表格)。

奇绩在这个方面起步还是比较晚,也比较谨慎,我们一共投了 10 个项目。这里给大家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做 Web 3 音乐的优秀团队伯牙智能音乐,一个在美国做联邦学 MLOps、隐私和去中心化的机器学的项目 FedML,还有一个是做 NFT 的 Cedar 雪松,也是以美国市场为主的。

在web 3 的应用端, GameFi(Web 3 游戏),相较去年几乎是 12 倍的增长;DID 方面的创业项目增长了450%(DID 是用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对接更多的链上和链下的数据来做各种应用,比如说招聘等);做 NFT 的跟去年相比有 140% 增长。做 DAO 的有接近 90% 的增长。做公链及相关技术的也有接近一倍的增长。

Web 3 有长期想象空间,未来可以满足几乎所有人的需求。从 C 端、B 端,再到 P 端,Web 3 创业者通过长时间探索,都有机会找到未来的应用点。(下图显示的是 Web 3 技术对应的需求)

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领域。Web 3 所代表的是全新的数字化定义人和人之间信任关系、激励机制关系、组织关系的技术。

在前端,Web 3 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现有设施,当然在国外也有做手机的,大量的体验都基于浏览器,而画布上有钱包、NFT、Dapp、DID、DAO 等等。

我们在元宇宙领域里面投了 46 个项目。这里举三个例子,Motphys 是做物理动作引擎的;灵图创新科技是做新一代的影视内容,使用了非常前沿性的技术;影眸科技团队来自上海科技大学,项目是基于独特的光场技术做生成和交互平台。

从奇绩的窗口看数据,跟去年比,今年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创业项目增长了60%,XR 及其设备相关的项目增加了30%。VR 增长了10%,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高,但长期的机会很多。

总结一下,元宇宙是全新的,未来有长期想象空间和发展机会的、新的技术能力和体验容器,发展过程一定是上下起伏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去探索,不断去积累技术,撬动需求,时间一定会给努力的创业者以丰富的回报。

图中我们标出了一个“虚实结合”点,意思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技术组合。国内像腾讯这样的大厂一直都在提虚实结合,也就是在真实的物理空间中引入虚实结合的各种体验,C 端和 B 端都有机会。(见上图 C 端和 B 端的红圈部分)

在元宇宙创新早期,很多设备还没做起来,所以在 Web 和手机端做 AR 的创业者比较多,当然做 VR、MR 设备的也有,但数量级都还不够。

目前我们看到比较活跃的也相对比较看好的,在 C 端就是社交、内容、游戏三大类,这是我们认为早期元宇宙应用撬动概率比较高的三个领域;在 B 端,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员工相关的应用,尤其是协同,微软、Meta 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营销端也有一定的机会。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要想产品跟需求匹配,早期要找到一点切入进去,但这个点必须足够宽,人群必须足够多,人群使用频次要比较高。(见下图的 C 端、P 端和 B 端)

另外在云这一层有大量的延伸机会,包括在 Web 3 里做数字化的虚拟资产等等。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元宇宙前后端的机会都非常多。

在基础设施上,我们认为一定会有新一代的引擎,比如物理引擎、动作引擎等。只有大高校的规模的引擎才能驱动大量的应用场景,同时会诞生更多工具和工具衍生出来的平台,比如三维重建等,尤其是基于 NeRF 这样的算法创新模型,因为它会把重建的成本降得非常低,速度变得非常快。

元宇宙后端为什么需要专用芯片?因为 XR、MR、AR 中的 R(Reality)代表现实,现实中的三维结构和三维结构里的人、物、场的组合,需要不同的计算,读写算法跟今天的主流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好未来有单独的专用芯片去加速这种创新。

画布这端,大家做应用的目前比较多的是做空间、展会等等,还有就是做开放世界、游戏、社区、虚拟人、虚拟服装等。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创业公司开始探索元宇宙前端机会。

元宇宙在设备端很活跃,有眼镜、头显、光模组、外围设备、手套、专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等。苹果已经在多个地区注册了 RealityOS 的商标,所以元宇宙设备端的创新是非常活跃的,创业机会也相当多。

元宇宙这个领域比较特殊,它是跨平台的容器创新,在应用端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做流量平台的机会。如果想建大规模的新流量平台,元宇宙是有新机会的,因为它本质上是 3D 存在具象的新一代容器。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因为有些项目涉及到多个领域,所以会被重复标记,比如说有项目既是人工智能,又处于移动互联网和云,所以总数加起来会超过我们目前的 250 多个项目。)

目前奇绩创坛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加速了 95 个项目。这里举三个例子:深言科技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做文本信息处理,星亢原是 AI 与生物物理相结合的计算设计驱动的药企,翼方健数是人工智能时代隐私计算的四小龙之一。

今年与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有关的创业项目比去年增长了 70%,跟扩散生成模型相关的有 300% 增长,三维神经网络 NeRF 渲染重建相关的项目比去年增长了 20%(这跟元宇宙有关)。

除了这两大产业以外,新的机会在于前沿算法驱动,尤其是大规模的、多模态的预训练模型,包括最近几年做的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模型。

在 C 端标黄的是内容和出行(见上图)。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应用比较多的是内容推荐,这方面大厂相较创业公司会有更多机会,比方说字节、谷歌等。其次是出行,自动驾驶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在了解了人工智能前端后端的结构性能力之后,再来看需求。我们提到过,人工智能几乎可以进入现有的任何一个品类。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图中标黄的几个领域。

大算力芯片、大模型、开发平台,这“三架马车”是目前人工智能新一代的前沿,可以撬动大量的产业创新、应用创新的机会。这些能力供给可以形成垂直的云端的大脑,能用来做内容创作、药物研发、科学实验等。

在基础设施这一层,活跃的主要是大模型,尤其是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包括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同样活跃的还有开发平台,尤其是针对大算力芯片的开发平台,比如英伟达的 CUDA,在当下这个阶段就好比当初的 Windows 操作系统,非常重要,因为今天都需要通过 CUDA 平台来开发。

在后端设备上,目前最主要的活跃前沿是大算力的芯片,尤其是 GPU。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通用芯片英伟达目前占领了一个非常强的产业地位。当然也有很多异构算法的芯片,但大算力芯片是目前最关键的。

前端设备有自动驾驶汽车,它是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做出来的软件定义的汽车;还有软件定义的机器人;更多的传感器;嵌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的 AIoT 设备 ;前端的人工智能特殊芯片,尤其是低功耗的芯片等。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机会。

智能系统可以是上述不同的形式,但本质上代表了智能。智能可以通过各种载体嵌入现有的前端和后端,或者启动新的前端和后端。比方说基于 Transformer 预训练大模型,尤其是生成模型,在过去几年来的累积下,它所代表的能力现在已经非常接近临界点,将撬动一系列大的创业创新的新机会。

在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核心创新机会就是能开发一个智能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从环境当中获得信息,从信息当中抽取知识,用这些知识去规划、去执行,去跟环境做交互。

综上所述,云和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隐藏着大量创业机会。从好的角度来看,创业机会很多;从不好的角度来说,门槛比较低,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今年创业营的申请中,数据基础设施项目的申请量比去年增长了75%,云原生创业项目的申请量比去年增长了30%,用云和移动互联网做先进制造的申请量增长了10%。

这两年来,奇绩创业营一共收到了 36000 多份的申请,这些创新领域的数据都不断增长,我们挑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跟大家分享。

在 B 端,我们认为机会更多体现在宽度上。今天的企业大多是用电脑办公,手机覆盖的并不宽,因此从宽度上有很多在 B 端创业的机会,尤其是对员工这一部分。(见上图中 B 端需求标黄的部分)

在创作者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Figma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软件种类不断丰富,软件封装也越来越完整、体验越来越好,未来数字化创造创新的机会也会有更多的设计者参与其中,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设计。(见上图中 P 端需求标黄的部分)

(2)基础设施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数据驱动,所以像数据栈——从湖、仓库、数据经纬,再到数据网格等等,我们认为都存在着大量机会。

这一页(第 7 页 ppt)总结了我们中国的创新进入了技术驱动发展的阶段。我们在宏观结构上要充分理解有这样一个的大格局,帮助我们找好和把握机会。

第四,由于当今的国际关系,我们在中国必须自建关键技术生态。第五,在中国做创业创新会与全球环境与资本市场自然地产生关联,有天然的地域溢出的机会。

第三,中国的宏观发展比其他国家经济地域结构上更丰富,有国家重大政策的导向。从需求上来讲,中国的双循环包括消费、基建和人口结构,当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短期的疫情影响。

第二,中国今天是北美之外唯一一个拥有大规模驱动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国家。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技术驱动发展主流进步加速,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必然会以技术驱动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比如数字化成为社会基础,新生命科学打开了新的产业化前沿,可持续的新能源结构——这一切既是全球的趋势,也是中国的主流趋势。

首先,中国将必然进入技术驱动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在农业时代打下了非常强的基础,过去 40 年基本上把工业时代发展该补的课都补了。

(4)第四板块,Web 3。Web 3 其实是新一代的数字能力,它是信任、拥有、确权和激励的数字化,它用软件定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今天数字化的二维信息基本上是纸张的传承。举个例子,电脑本质上是取代了打字机,只不过把纸变成了屏幕,保留了键盘。今天我们都是用纸张或者人类发明的纸张的延伸在处理二维信息。在历史上再过 100 年、 200 年,三维容器会变得了不起,因为纸张发明有很长时间了,但元宇宙这样的三维容器还在早期,长期来看创新空间非常大。

(3)第三板块,元宇宙。今天人类用的都是二维容器基本上是纸张的延伸,无论是淘宝还是美团,本质上是在很快地写信(传输信息),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三维的、存在和具象的容器,“在一起,在那里”。

(2)第二板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基于重叠向量的计算体系创新,而不再是用符号和文字。人工智能能够带来一系列新能力,可以嵌入现有前端和后端,开拓新的设备,它能进入任何一个现有的体验容器,也会创造出新的体验容器。(我们之后会仔细拆解人工智能,此处是一个概要)

在云的板块,通过微服务等一系列的手段,它可以让每一个企业和实体,将它的原子能力用微服务来封装,然后通过编排高效地去满足任何的需求组合。

(1)第一个大的板块是移动互联网和云。移动互联网和云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创新平台,因为它触达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有足够多的内容营销手段,可以让任何产品很快触达目标用户,而且有完整的开发工具链。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我们可以解读这里的每一个大板块。首先我们来仔细拆解数字化和宏观板块所代表的机会。每个板块里的结构和趋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过去经济发展主要的核心产能是劳动力、厂房和生产资料等。当今这个时代需要不同的生产力,核心产能变成了技术,并且技术成为越来越直接的生产力,这带来的经济规模和效益都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把(1)和(2)组合在一起,结合前面对技术的定义(技术的本质是用信息去转化能源,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的需求),就可以理解(上图中黄色框部分):越来越多物理过程、能源转化过程最后都会被软件定义和数据驱动,所以新技术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变成直接生产力。

(2)物理过程(注:包括生物过程)越来越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微小化。当模块化和微小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自然会变成软件驱动;一旦软件定义,就会开始收集数据了,自然会变成数据驱动。

有了刚才针对数字化结构的分析之后,那我们接下来看新一代的生产力的宏观机会板块概览。在奇绩创坛,我们通常用这一页的宏观机会板块看创业创新机会。

数字化是人的延伸,也是历史的长潮,会不断地加速、前进。这也是为什么数字化进展会让更多的技术驱动创新成为直接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其实一直在做数字化,只是过去的算力跟今天不同。过去我们使用纸笔记录和计算,后来我们发明了算盘这种硬件,但是我们没法写个软件去帮我们打算盘。但如今不同,现在有了高度集成的通用算力,都为我们人类所用。

数字化本质是人的延伸,任何数字化它都是这由下图这 6 个核心组成部分。数字化的内核结构就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做这 6 件事: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最后把处理好的信息交付给人类使用(下图展示了数字化如何满足人的需求)。

举一个例子,我个人比较熟悉的是搜索引擎,我做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我们用人的知识来写算法,通过搜索引擎去找文档,所以搜索引擎其实非常不好用,经常找不到。但是今天的搜索引擎,比如谷歌和百度,都非常神奇,不管你输入什么关键词,有几乎很高的概率它们知道你在找什么,为什么找,知道你真正的意图,所有输入的关键词,点击了什么,如何修改你的关键词。因为这些搜索引擎是数据驱动的,它们可以通过积累的数据学。今天搜索引擎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超过我们人类加在一起的知识。除了搜索之外,内容推荐、电商供需的匹配、物流等等,一个个行业都将被数据驱动。

软件定义和数字数据驱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软件定义本质上是把人的知识用代码表达出来,让效率更高。但是数据驱动的效能远超软件驱动。一旦软件定义开始之后,就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沉淀大量的知识,比起人自身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人的需求。

有了数字化之后,上述人的行为变成数字化的行为,观察系统转变成软件定义,决策系统从软件定义开始变成数据驱动,执行系统也从人的行动变成软件驱动。

首先,人要去观察这类需求,要收集信息,有了信息之后,人会做一系列模型去指导决策,然后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协作,用工具与流程去满足这些需求,这涉及到观察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

上面这张图右上部分描述了数字化驱动商业化的特性,为什么数字化会产生极高的商业价值和高速增长?它跟数字化产业生态的结构是分不开的。假如我们用数字化的能力去满足一类需求,一般都是这样三位一体的生态结构(如图右上部分所示)。

新技术一般都是先单点切入需求。举个例子,元宇宙就在找一个方向突破,接着会往横向的应用场景拓宽,满足更多的需求,拓展到了一定的宽度之后,才能纵向渗透更深的需求。新技术都是按照这样的常规满足需求的。

有了需求的结构和满足需求的数字化能力之后,接下来我们怎么来判断有哪些创新机会?建议大家看技术和需求的组合,技术发展开始商业化应用往往是这样几种情况:

在上面的图中,我们用蓝色标注了技术满足需求的进展,比如二维信息,通过电脑和手机,基本上所有的 C 端和大部分的 B 端都局部地满足了人的需求,元宇宙和 Web 3 才刚刚开始。

数字化满足需求的能力,也相当结构化。截至目前,我们有 6 种不同的数字化的能力,可以系统性地满足长期越来越丰富的 C 端、 P 端和 B 端的需求(见下图)。

这里我们把一类特殊人群分了出来——P端(Producer),即创作者,这类人可以开发、设计、创作。创作可以是广义的,他们也可以是艺术家或者科学家。

(2)在这之上是数字化的开发基础,包括一系列的开源软件,让我们能系统性地、有效地去开发前端、后端。这是数字化的平台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这里先简单提一下,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个新的计算体系,基于重叠向量的计算体系,可以在硅基或生物基上做。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主流算法一开始都是在生物基上做的,也就是人的大脑,只不过大脑的功耗只有 25 瓦,算力很有限,今天人工智能的核心创新是在重叠向量这一层,可以应用到所有前端和后端。

(3)最上一层是能力的供给层,让数字化的能力像电一样可以无处不在。后端主流的能力供给是云、边缘和区块链,Web 3 是新一代的数字化的能力供给,有机地融入了信任和激励机制。

(3)第三层是画布。在容器之上,从开发的角度来讲,我们有画布(Canvas),写代码、做产品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概念。今天二维的画布有文档、图像和视频。在元宇宙里,新产生的画布是空间,是世界,是人。容器和画布都是数字化前端的核心的组成部分。

第三类容器是脑机接口,现在还很早期,但长期来看会非常重要,它可以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植入式设备,通过数字化的容器来获得我们人内在的感受,可以跟人做交互。

第二类容器是新一代的三维容器,人们称为元宇宙,让人可以在其内部具象地存在,本质上是让人们“在一起、在那里”,元宇宙会带来大量的创新和商业化发展的机会。

(2)第二层我们称为体验容器。如果你做操作系统,可能都知道“容器”是什么。我们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到目前为止有三大类容器(Container)。

(1)底层是体验设备,设备当中有高度集成的芯片模组和操作系统。今天我们的设备有手机、电脑、眼镜、头显、手表、汽车、可穿戴、可植入等等一系列的设备。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平台驱动的,随着数字化进展,平台的规模、能力都在成长。新的平台诞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过去 50 多年成长起来的数字化平台)。

在物理世界里转换这些能源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生命的过程(biological pathway)来转化能源,对应是新生命科学;另一种是用物理的方法来转换能源,对应图中的新材料科技。转化能源必须要有物理空间,所以有新的空间技术。这些整个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观的结构,让我们可以不断地拆解梳理每个关键节点的结构和趋势。

数字化的平台包括移动互联网/云、人工智能等,它们帮助人类更好地获取信息(知识)。这些平台不断地用信息和能源转化去改变物理世界。能源转化必须要有能源,数字化推动了新一代能源的应用发展,尤其是可持续的能源。

同时,技术的发展基于科学之上,科学是一个知识探索体系。由于技术和数字化的进展,科学发展的范式也在不断地演进。如今,数字化让科学进入了第四范式,另外微软的 Chris Bishop 提出了第五范式(编者注:Chris Bishop 是微软技术院士、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负责人 ),它是数据驱动和计算驱动的。科学的进步跟商业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分不开。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核心结构,使得这个产能会不断地、加速地产生。

技术的本质是用信息去转化能源,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的需求。技术的结构有两个组成部分:可编程,任何技术都有信息部分;可执行,有能源转化部分。

这条蓝色曲线为什么增长那么快?为什么会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原因是技术,技术一直就是人类最大的核心产能,它驱动了创新。在过去,技术是间接的产能,而今天,数字化把技术变成越来越直接的核心产能。(大家可以去观察,这条蓝色曲线上的公司,他们公司的财务资源有多少比例是投入做研发的,多少是投入做生产的)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在技术驱动创新的无尽前沿把握好机会》,我们主要分享奇绩的世界观、奇绩分析技术驱动创新趋势的方法和奇绩看到的创新信号。

(分享人:陆奇,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曾任百度集团总裁兼COO、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等,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

2022 年 10 月 29 日,奇绩创坛在北京中关村举办了 2022 年的年度分享活动《前沿科技创新创业趋势分析(2022)》,奇绩创坛创始人兼 CEO 陆奇博士与创业者分享奇绩创坛这一年来看到的前沿科技创新创业趋势。

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定位中式面食;主打川渝风味、极具地域特色的“遇见小面”完成超1亿元的战略融资

云九资本合伙人王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策之下互联网行业中的CVC发生缩量变化的趋势已经很清晰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引导拥有资本的产业方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利国利民的价值投资。

一位国内早期投资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字节投资版图对自身业务而言意义不大。相对于腾讯与阿里自身较为分散的业务生态而言,字节业务较为集中——以信息分类为核心,缺乏周边生态,且一家独大。对于这种业态特征,聚焦自身主业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且字节海外业务的Tik Tok增量尚在。

天眼查数据显示,字节跳动近年来对外投资超百个项目(包括国内和海外市场),对外投资公司超400家,各领域均有涉及,包括硬件、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电子商务、餐饮业、先进制造、社交社区、人工智能、工具软件、游戏等。此前,字节宣布花费90亿元收购一家VR设备公司Pico,引爆元宇宙概念股在二级市场的上涨。

国内投资行业近期发生了另一项变化是互联网巨头企业对外投资更加审慎。不久前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决定加强业务聚焦,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

至于当下创投行业迎来的拐点,周炜表示主要来自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的此消彼长。国内创投市场发展初期主要是美元基金主导,但随着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未来美元基金的出资可能会出现一个较快的收缩。相比而言,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的创业创新资金扶持,将从以往依赖境外资本,转向以境内人民币资本主导。

当然,变化也的确在中国国内的PEVC市场中发生着。周炜表示,2016年至2020年,很多机构预测中国创投市场将迎来大浪淘沙,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但从2021年起,创投行业大浪淘沙阶段已经来临。其次,创投机构的投资逻辑也出现了拐点,2000年至2010年期间,很多国内创业者一直在模仿美国模式,2010年至2015年中国创业公司开始有自己的战略创新,2015年至2020年越来越多中国创业公司开启了技术创新,但从2020年后,中国创业公司还将如何创新,又是一个创投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表示,过去外界所看到的中国互联网时代中,每家国内平台企业都盯着国内市场开展竞争,Tik Tok出境发展仅仅是偶然事件,但在当前,中国有大量硬科技公司投资项目,如机器人公司、AI公司、自动驾驶公司、科技医疗公司,都将目标设定在打造世界级企业。

虽然2021年的投资规模持续上扬,但国内创投市场在该年度内在政策环境、地缘政治、底层投资逻辑等多方面发生变化。诸多美元基金LP(出资人)均担心中国互联网模式是否走到了尾声。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示,GGV从2020年到2021年,募集了近200亿人民币、25亿美元,加上30多亿人民币的规模体量,总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92亿美元。近几年GGV在科技上的布局加速:在前沿科技领域布局50%,互联网约占30%左右,围绕着新消费、新品牌约有20%的投入。

一位PE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就是一个周期轮回,目前在多因素影响下,硬科技成为投资热点,但当下估值泡沫逐渐被戳破,PE也越来越难做。

移动互联网红利的耗尽以及诸多机构涌入硬科技赛道的现状,让细分赛道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刘璐称,目前的行业内卷,一是表现在项目端竞争激烈,二是资金端争夺激烈。

谈到对前沿技术的布局,高通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沈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构建万物智能互联世界的过程中,高通发现了15个关键的行业发展趋势,包括5G向企业网络扩展、汽车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汽车实现云连接、XR成为元宇宙终端平台等。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专业化、精细化的企业仍然紧缺,在专精特新的政策引导下,众多企业都纷纷跟进,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的号召。与此同时,多家头部机构参与其中,在支持小微企业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回报,深创投、红杉中国、腾讯投资等出手最多。

2022年1月26日,红杉中国宣布完成对红杉中国新基建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基金募集获得包括博枫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在内的多家世界领先投资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未来该新基建基金将聚焦助力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三大领域的基础建设,投资方向将主要涵盖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标准物流、冷库、数据中心、新经济产业园、高端制造厂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2021年,共计3938家机构参与新设基金,其中超四成机构设立多支基金,两成左右机构设立基金3支及以上。设立多支基金的机构包括新鼎资本、红杉中国、临芯投资等。

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资本市场雪上加霜,2020年虽降幅有所减小但仍处于低谷。而2021年我国对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私募基金稳健发展,为增加直接融资、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负责多项热门消费赛道品牌传播的航行公关Zo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行业目前最需要厘清的一个概念就是——消费品和互联科技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看到有大量互联网大厂的人以及原本投资科技赛道的投资人进入到消费品行业,很多爆款、网红、流量的逻辑都是原来互联网创业的逻辑,补贴、福利、免费,“羊毛出在猪身上”,割完一茬韭菜找接盘侠这种事现在已经完全不行了。消费品做得好不好,时间稍微拉长一点就能看到结果。运气、资本的推动以及聪明的营销能在短期内(半年)打造出一个所谓的网红,但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受用户喜爱的消费品,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包括产品、供应链、品控管理、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等,持续跟随时代迭代变化,才是核心价值。

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认为,上一波新消费的泡沫已经结束了,现在大家集体陷入了反思。整个市场陷入到“流量逻辑出现问题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思维里,要重新去学什么叫品牌。但整体来看,茶饮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因为没有一家达到星巴克的体量。客观来说,大多数华人对茶饮的接受度是远高过咖啡的,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看星巴克现在的体量便可以预估下一个奈雪的体量,所以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到,茶饮可以操作的空间非常多。

但季薇也表示,消费不像医疗或科技赛道,具备清楚显性的壁垒和门槛。人人都是消费者,人人都能发表消费体验,但要形成一致的逻辑和方法论,确实易受主观感受影响。

针对消费赛道的火热,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季薇表示,2017年新品牌的兴起是媒介多元化与媒介渠道统一的必然结果。媒介与渠道在新品牌时代均发生了革新。之前是人找货在农村创业养什么最好呢,商家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用户到渠道、商超找货。随着媒介多元化与电商平台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变为货找人。淘品牌时代渠道开始发生了线上化后,内容平台本身又加速了电商闭环,成为了渠道。如今所有平台都在大力推进交易闭环,如抖音、快手、腾讯小程序等。

网红消费赛道中的大热项目当属国产竞品咖啡类目,2021年,资本市场加速了对咖啡市场的投资步伐,赛道一片火热。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十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融资披露总额接近60亿元。包括Manner、M Stand等线下品牌,以及三顿半、永璞、代数学家algebraist、Nowwa挪瓦咖啡等新品牌。

另外,2021年面食米粉融资事件超12起,近几年面馆行业转而向中高端发展,入局资方包括腾讯、碧桂园、红杉资本、IDG等投资者。企查查数据显示,去年五爷拌面、和府捞面、遇见小面、瓷面江湖等诸多品牌已获得融资。其中,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定位中式面食;主打川渝风味、极具地域特色的“遇见小面”完成超1亿元的战略融资。

企查查数据分析师认为,随着茶饮市场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新锐品牌只有在细分赛道中突出重围,才能找到市场裂缝。例如国风传统养生药茶饮品“荷田水铺”、健康精品茶饮“未来茶浪”、健康新中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以药食同源为灵感的“椿风”等,均主打养生。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十月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沪上阿姨等较奶茶品牌获得融资,其中奈雪的茶获得58.58亿港元的战略投资,并于6月30日赴港上市;喜茶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蜜雪冰城获得20亿元的战略投资,投资者有高瓴、美团龙珠等;沪上阿姨获得了一笔近亿元的A+轮融资。

叠加疫情因素、政策导向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2021年与2022年的投资行业已然发生变化自己在网上做点小生意好吗,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不再依赖互联网烧钱打法的辅助,“何为真正的创新”成为新局势下PEVC需要审慎思考的重点。

消费赛道之外,2021年,行业投资均值持续走高,包括运输物流、金融、能源、建筑材料、汽车以及前沿技术等领域。投中数据显示2021年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成立基金共计9350支,同比上升70.53%,2021年市场政策的稳定、我国疫情的良好控制等都促进了募资市场的快速回升。

2021年,“网红消费赛道”经历过投资热潮后降温回落,头部茶饮品牌甚至直接降价争夺市场,正是说明投资者在补贴拉动数据增长之后,并未看到项目自身自驱力的上升空间,于是选择撤回与观察。

专题: 洗车加盟店   快餐店加盟   翻译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