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业助推大学生创业

1 去试试创业网

目前,湖南科技学院已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派出乡村振兴服务团进驻永州市江永乡邑口村,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业实践平台。智能制造学院按照学校“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行业发展”为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和培养下,该院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中,同学们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以亲身视角感受乡村发展,提高对乡村创业环境的认识,了解乡村产业动态,抓住创业有力讯号,分析乡村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创新解决方法。

“AGcreate智能土壤检测机器人”切合农户实际种植需求,不仅能够实现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元素的自动检测,还能对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化算法分析,给出合适的种植方案,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这一智能土壤检测设备不仅为农业节约了肥料和水电成本,还打破传统化学试剂土壤检测方式,大大降低土壤管理人力、物力,助力农户每亩大棚收成上涨5%至10%,成本下降10%至15%。

红网时刻新闻8月4日讯(通讯员 康平)2021年7月,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陈辉煌同学瞄准乡村精准农业,号召同学参加创业实践项目,积极组建团队深入乡村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经过两个月的乡村考察,陈辉煌同学及团队发现大棚种植户因缺乏智能土壤检测设备,容易出现浇灌过度、肥力不准等情况,进而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等问题。回校后,在潘海军、胡清华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陈辉煌等同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刻苦研发,花费长达5个月的时间,往返永州市零陵区农垦大棚中开展产品测试,一款名为“AGcreate智能土壤检测机器人”的便捷式智能化土壤检测机器人成功问世。

互联网 农业助推大学生创业

●项目介绍:自主开发、主办或承办各类型影视策划、后期制作,致力于协助客户实现个人、团体展示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塑造、媒体传播一体化影视服务。

●项目介绍:以互联网+新农业为基础农村零投资创业暴利资讯,为用户提供一套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系统提供种、产、销全链路的综合服务。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在线租种土地、种植蔬菜瓜果。

在融资上,加强了大学生创业板、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组织子基金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资金支持。在场地上,将大学生创业园最长免费服务年限由2年延长至3年,明确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在激励机制上,鼓励高校综合运用允许休学创业、创业成果计入学分、参赛获奖推优推免等政策予以支持。同时,启动面向毕业年度内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无论是创业团队的队友,还是给我指导的老师,甚至是一些比赛之后还会给我们建议的评委老师,以及其他公司的商业伙伴,大家都在给予我们帮助与支持。一个创业项目能不能最终成功走下去,我觉得人是最重要的,项目的想法倒在其次,因为我特别重视团队成员。”王子涵说道。

“去年年底,我们公司在做年终总结。然后就发现初创人员只有四个人,但是到年底的时候已经有26个人了,再加上在学校的一些人,一共得有40多个人。”刘法园解释,并不单纯是因为人数增多而喜悦,更多的成就感来自于这么多人对他选择的这条道路的认可,“更多的人加入,证明了创业这条路是正确的,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最有成就感的。”

刘法园也很忙,忙着上课忙着创业,忙着自学创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到期末周的时候,看见大家在群里、朋友圈吐槽时间紧张,我就觉得这太‘小儿科’了。因为我除了忙期末考试,还要忙创业。创业是一天也不能停的,创业天天都是期末周。”

王子涵的专业是秘书学,在完成本专业的同时还辅修了两个专业。密密麻麻的课程让王子涵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也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其实学内容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时间的确非常紧张。尤其是做项目之后要带两个团队,再加上要参加各种比赛,真的会很绝望。不过当我熬过来以后再回头看,那真的是一段会发光的经历,为了喜欢的事情忙碌,每一刻都非常充实。”

“准备创业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要摇摆。”有人离开有人加入,在两年的创业过程中,刘法园感慨最深的是个人心态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是坚持创业还是去保研、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每一条道路都充满着诱惑力,“我也曾摇摆,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业。作为创始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人在跟着我,所以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人力管理这个问题上,王子涵选择了辅修一门专业来帮助自己,“我一共辅修了两个专业,其中一个就是人力资源与公共事务管理,感觉在带团队方面还是对自己有启发的。”

“我之前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一直在跟大家说的是‘要把公司当成家’。但学长跟我说的是不能把团队当成一个家。”刘法园解释,家是没有淘汰概念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但团队不一样,团队更多的应该像战队一样,“不合适的人就应该筛选掉,合适的人可以随时加入进来,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一直向前冲。”

“我们11楼有个北大的学长,他一直在做校园市场方面的一个创业项目。我就跟他说了我的这个事情。”刘法园说,学长告诉他,无论是学生团队,还是成年人的创业团队,都会面临各种导致人员不稳定的因素,当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所需要做的是稳定住一直跟随自己的成员,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吸引更多的新鲜力量。

刘法园也曾对此有深深的苦恼,“团队里有很多学生,学生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好在刘法园在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后,从同样创业的团队里得到了启发。

对于带团队这件事,王子涵认为难度在于如何让团队成员对自己发布的任务认同并且毫无保留地执行,“大家都是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学和生活。从现实角度来讲,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创业项目里,从管理层面来讲,还是挺难的。”

从校园中走来,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初始成员大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学会管理好团队成为了创业路上的“必修课”。

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在校期间也得到了学校众多支持。“首师大前两年成立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我们入驻、办营业执照、申请孵化项目等,这里的老师都给了很多帮助。如果要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对专利费,学校也有资金支持。”王子涵说。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是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成员单位,是响应北京市号召成立的第一批技术转移机构,日常负责运营“首都师范大学融创基地”,并以此为枢纽,融合学校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推进科技成果向北京市各区科委和中关村园区辐射。

“我大概算了一下,仅场地这一项,一年就可以帮我节省十多万的成本。”刘法园说。对于大型企业,十几万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节省的资金可以做更多事情,也意味着无限可能性。

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曾表示,创业团队入驻后,不仅可获得免场租、免水电和物业费的支持,还可以享受政策咨询、工商注册、法律服务、银行全流程服务等基础型服务,专业培训、导师辅导、人才招聘等提升型服务,以及投融资对接、行业产业对接、生态平台建设等拓展型服务。

地处北京高新企业云集的海淀区、周围都是创业公司、宽敞明亮的办公空间、贴心的创业政策服务……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给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温暖的空间。

“这里都是创业公司。跟他们聊天时就会了解到他们公司的成立方式、初衷及经营战略,包括他们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历,给我带来很多帮助和冲击。而这些是其他渠道很难学到的。”刘法园告诉记者,自己深深感受到与这些创业者的“同频共振”,也接收到了很多有益信息。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是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中的一个。2015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启动构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目前,北京共有良乡园、软件园、理工园、沙河园4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以及25个高校分园,“一街四园多点”的孵化体系正式建成。截至目前,“四园多点”孵化总面积8.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4225支,带动就业24594人,融资超过20亿元。

“桌椅都有,环境也很好。面积20平米左右,能满足6到8个人一起办公。”刘法园说。3月份开始,刘法园渐渐加大了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工作的频率。赶上暑假,他在附近租了房子,基本每天都会过去。从去年10月入驻至今,他越发感受到平台对于初创公司的重要性。

“很惊喜,没想到这么多人都想做这件事。”刘法园迅速组建了拍摄团队,并在拍摄任务结束后走上了创业道路,创办了婳影数科影视工作室。跟他一起拍摄电影的60多人中,不少人现在依然留在他的创业公司里。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拍视频,那会儿主要是想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2021年年初,刘法园用个人名义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征集人员拍摄微电影的朋友圈,没想到一周之内有60多人报名参与。

王子涵记得自己当时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想法,“我以前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女生又比较爱干净,打篮球总是会把衣服弄得特别脏。我就想能不能用一种不沾土的材料做篮球,这样就不会弄脏衣服了。”想起自己高中时期的“奇思妙想”,王子涵笑得很开心。

或许从更早开始,王子涵就露出了创业方面的“天赋”。王子涵高中在天津市耀华中学就读,并加入了学校的创业社团。“有个学姐即将出国,她对创业很了解,也了解国内外的创业环境,每次社团活动时就跟我们分享经验,她说,‘创业就是发现身边的痛点,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她的话早早地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我记得十分清楚。”

当看到平台上订单不断时,王子涵和创始人们感受到莫大鼓舞,“很多人通过我们的平台把菜卖出去了,这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说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研发和升级。”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农产品销路受阻。“迷你田园”项目迎来第一个发展机会。在农村成长起来的王子涵对土地有着天然的热爱,至今仍记得年少时夏日夜里爷爷奶奶冒着暴雨抢收水稻的场景,“我和其他创始人都是农村长大的,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后来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需要,疫情期间也帮助了很多的农户。”

同时,农户也有一套种植辅助系统。“很多农户种菜还是依据多年经验,但自然环境是多变的,经验已不足够科学和准确。我们的设备和系统可以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比如温度、湿度、水等信息,农户能在手机上实时看到作物生长情况,还能直接通过系统实现自动浇水、施肥等。”

“以互联网+新农业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一套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提供种、产、销全链路的综合服务。”王子涵和其他创始人从2019年7月份,就开始了“迷你田园”创业项目,最初的想法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增加娱乐性与科普性,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喜欢农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在线租种土地,让农场员工种植自己想种植的蔬菜瓜果,并通过监控实时观测种植情况,“什么时候作物成熟了,农场员工就可以把蔬菜瓜果打包邮寄给用户。”

王子涵是一家智慧农业科技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从大二开始一步步将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并成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享受着政策扶持。如今,王子涵创办的这家公司已渐入佳境。

“如果你想创业的话,不要只停留在想法上。实践出真知,有想法别犹豫,马上去做就好了。前期的试错成本很低的,哪怕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从大学开始一直坚持创业的首都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王子涵如是说道。

同时,该平台一方面以“一企一码”为主体备案,结合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行源头赋码、标识销售,便于查询企业的真实性,为消费者带来安心保障。另一方面,平台推动品牌农业生产主体严格自律、互相监督,共享品牌农业推广资源,并在产品营销的过程当中,实现从传统互联网图文到可视化物联网跨越,依托新型物联网电商“宽平台,全用户”,解决传统农产品原产地企业中存在用户引流、用户粘性、品牌推广等问题,形成互联互通,用户资源共享,不断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开发不同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从而打造品牌之窗,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其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通过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品牌农产品数字信息化水平,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数据,保障福建品牌农业农产品安全管理真实有效,增强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还可以提升福建品牌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可视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功能,打造福建品牌农业“数字化”融合,提升全新概念。

陈能文对这片土地怀抱着深深的情感,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如今企业扩大,他始终希望能够带动农业发展。为此,有伦公司研发了福建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字化平台,以“生态福建、绿色农业”为主题,整合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福建著名农业品牌等优质资源,围绕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设数字化平台和全渠道推广方向建设目标,推行多样化营销,同步推进线上线下销售。

在“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基础上,有伦农业公司还建立起“1+N”互助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冷链物流等平台,将都市现代农业、社区互助农业(CSA)、智慧农业有机结合,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为了让居民安心享受有机蔬菜,有伦公司还在园内安装了无线远程传输系统以及摄像头监控设备,居民只要打开手机视频,就可全程监控生产种植过程,追溯掌控种植源头情况。

同时,蔬菜基地还坚持有机种植,有伦公司在田间预埋管道,靠机械化水泵将调配好的有机肥输送到地头进行有效施肥,耕作则是采用微耕机。就连灭虫都依靠生态手段,除了利用雌性激素制剂诱捕雄虫的捕虫器之外,他们还使用鱼藤酮、大蒜素等取自自然界的植物源、动物源、矿物源杀虫剂。

有伦公司的蔬菜基地已经实现了全智能化控制,据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介绍,自动水肥系统和控制室建在一座风车房内,农技人员利用一台电脑在控制室就能掌控整个农场的生产状况。基地大棚内装有无线传感器,植物的生长状况,大棚的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均能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智能化的控制让植物的生长环境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陈能文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农业”技术不仅仅是利用电商平台做销售,而是农业全产业链引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送达客户手中的过程可视化、可追溯、可控制。

为了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陈能文一方面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特色保障机制,致力于为农业带来新人才、新思维、新模式,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北仑农村创业补贴多少,让农业成为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新选择,至目前,公司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已经达58名。

不仅如此,社区支持农业(CSA)还可以实现生态村、生态游、生态菜,可以让农户获得生态农产品种植的新理念,同时合理分享生态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过程的增值收益,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

解决了供给问题,下一步就是寻找需求。陈能文发现社区居民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他立即开展支持农业(CSA)试运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产销对接和社区直销,结合福州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田间直达餐桌农业产销型经营模式,解决了市民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和农民卖菜难问题,促成了双赢的局面。

经过一系列调研和思考,陈能文最终把生产基地定在老家鸿尾乡。穆源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鸿尾,穆源溪下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橄榄、水稻、蔬菜、瓜果等各类农产品生长。勤劳朴实的鸿尾人,在这片沃土上辛勤劳作,从根本上保证了有伦公司拥有足够的有机蔬果供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陈能文毫不畏惧,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他将企业发展的关键定位在三点:一是生产基地,二是团队,三是市场。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的举措,让他看到发展农业的潜力。2012年,他毅然放弃车行工作,返回老家,创立福建有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有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能文常说:“我喜欢土地,它可以给我带来安静和思考。”陈能文出生在闽侯县鸿尾乡南坑村,鸿尾乡悠久的历史、富饶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化。这片土地也深深地影响着陈能文加盟无名缘米粉多少钱,他对农业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们对食物的要求也逐步升高。有伦公司为了满足居民需求,专门组建生产种植团队和市场运营团队,与福州市区物业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态蔬菜,蔬菜从采摘到配送到居民手上不超过24小时,保证新鲜。

炎炎夏日,如果在家就能吃到新鲜采摘的有机水果,再来一杯生态农场培植的果蔬饮料,最是清凉解暑。位于福州市闽侯县鸿尾乡南坑村的福建有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开展社区支持农业(CSA)试运营的农业公司。一份份新鲜饱满的蔬菜被采摘下来,清洗干净,包装起来,送到社区居民的手上。从此,居民们在家也能轻松享受有机蔬果。

专题: 歌颂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