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互联网创业领袖

0 去试试创业网
凌天格的父亲凌海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老兵,原盛大集团总裁。

创投圈终究会新老交替。大约2015年前后,随着双创如火如荼开展,移动互联网创业潮曾有一批90后创业者闪亮登场,轰动一时。后来,这一批90后创始人风波不断,如今大多已销声匿迹。而现在开始崭露头角的00后创始人,大多有着相似的特点——名校毕业、高学历、技术派。

天使和种子轮投资失败创新创业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创业者要进行赔偿吗?

“他们大多拥有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他们渴望创新,更敢于创新;他们创业的方向往往来自切身体验,从个人喜爱出发去找到犀利的商业切入点,敢于奔赴自己的热爱。”金异开感叹,对于整个行业来说,00后创业者富含的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敢想敢做是极为重要的一股创新力量。

00后互联网创业领袖

投资界了解到,已经有VC机构开始组建团队专门挖掘00后创始人。今年以来,源码一粟金异开接触过不少00后创业者。在他看来,00后是一群很鲜明的创业者,身上大多有着相似的"信念一跃"。

2021年12月,红杉中国、GGV纪源资本和五源资本等一线机构联手投了一个“准00后”创始人何浚炫。二十而已,但何浚炫的人生就很精彩,他在15岁时拥有五项专利,19岁就创立了无代码协作平台Treelab。目前,Treelab已经完成3轮融资,最新一轮A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红杉中国与某战略投资方联合投资,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与明势资本跟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实不止国内,连海外也开始流行投早期。2022年5月初,老虎环球基金种子投资了印度电商SaaS公司Shopflo,这是老虎环球在印度投资的第7家种子期初创公司。此前投资界获悉,老虎用管理费来专门进行种子期的投资,目前也尚未为种子投资单独募资。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轮次分布来看,2022年Q1中国VC/PE投向A轮的案例数最多,位居全国第一;天使轮投资案例数超过B轮,位居全国第二,且天使轮平均投资金额自2020年以来持续上升。

天使轮融资密集诞生并非偶然。事实上,投资界综合今年以来的机构访谈,也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VC开始愈发有意识地往早期甚至天使轮去投。随着后期估值暴涨,中国创投开始集体杀入早期,“投早投下投科技”已经成为圈内最新共识。

还有较为轰动的是,红杉中国与峰瑞资本共同领投了合成生物公司衍微科技的天使轮融资,后者创始人是一位来自清华的女教授于慧敏;在此之前,红杉中国上一笔合成生物投资——百福安生物,也是天使轮。

这里还有一份长长的名单——今年4月,企服公司“璇星科技”宣布完成来自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同创伟业和此前就进入的字节跳动;5月,云原生实时数仓厂商“飞轮科技”宣布获得了3亿元的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身后出现红杉中国和IDG资本的身影.....

今年以来,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红杉中国大量出手天使轮项目。本周,倍生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宣布连获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融资总额过亿元。其中,种子轮领投放为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奇绩创坛、云九资本跟投;天使轮投资方为红杉中国、绿洲资本、线性资本、奇绩创坛、云九资本。

而更早之前,红杉中国于2018年成立了种子基金。2021年,红杉将早期投资(seed+venture)的比例上升到了80%,尤其是在天使和种子端加大了投入比例。

显而易见,源码开始往更早期走。今年6月,源码资本宣布设立种子期的投资业务,并命名为“源码一粟”,这是一支独立的投资团队,团队负责人是源码董事总经理张星辰,他们旨在发现、支持并陪伴从0到1的科技创业者。截止目前,源码一粟出手密集投了10多个项目,覆盖领域以科技驱动的、有信念的创业者为主,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服务和AI居多。

这个月,源码还投了绿氮生物的种子轮融资。成立于今年6月,绿氮生物主要经营农业科学研究等。至此,源码今年分别投了森木磊石、inCreat自图、绿氮生物、格子互动等10多个种子轮项目。

他至今对凌天格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保持乐观是我的工作。因为即使我不乐观,也会是那些乐观者来改变世界。所以,保持乐观,保持勇敢,多做实验,总会摸出点路子来。”

金异开介绍,凌天格从小对声音很痴迷,自己唱歌也非常好听,所以锚定声音元宇宙的创业方向一直在努力,读大学、实期间都是在为创业这件事做准备,是热爱驱动,又奔赴热爱的创业者,和源码一粟“投你的信念一跃”很契合。

“他有强烈的信念感和目标感,热爱驱动,就无惧失败。”金异开这样评价凌天格。当天双方聊了不到两小时,源码团队就决定给格子互动发了TS。因为疫情原因,金异开本人其实至今还没有面对面见过凌天格,都上完成,但一直在持续联系。

源码一粟投资人金异开向投资界透露,2022年上海疫情前夕,源码一粟负责人张星辰特意飞到上海和凌天格见了第一面。这一次见面,凌天格表现出了超越00后的成熟,他身上的冲劲和狠劲,以及浓烈的创业者气质给源码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毕业后,凌天格回国继续这份事业。如今,格子互动已经发展成一个有30多人的小团队,并在今年拿下了源码的第一轮融资,这是源码一粟的种子轮投资项目。

这一创新得到了一批初始用户的认可。2021年9月份,HALO剧本杀正式在北美上线iOS,开启限量测试。令凌天格惊讶的是,上线一个多月平台出现“0跳车”,证明每一个用户都认可了产品,这在大多数还未成熟的APP上并不多见。

彼时,剧本杀已经风靡国内。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凌天格团队对HALO剧本杀做出了创新:团队将真人DM(剧本杀主持人)搬到线上平台,并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通过语音等模式放大DM的个人的影响力,使其变成这一领域的KOL。此外,凌天格还从抖音的人物滤镜上得到启示,计划为剧本杀注入“声音滤镜”。

说干就干。2021年初,还在上大学的凌天格拉上9个同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留学生创办格子互动,开发出第一款属于全球华人的剧本娱乐APP——“HALO剧本杀”。

剧本杀,这是一个被Z世代热捧的新兴娱乐社交,主要通过角色扮演融入剧情,完成游戏任务。玩过几次后,剧本杀所呈现的中国历史文化和细腻的情节很快吸引了凌天格。身在海外,凌天格意识到“这将成为一种可以给现代年轻人带来文化传播的娱乐方式。”因此,凌天格萌生了创业念头。

2017年,17岁的凌天格被全球计算机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前录取,自此开启了留学生涯。大学期间,凌天格的兴趣十分广泛,游戏制作、乐队吉他、篮球、网球、极限运动样样不落,在入学第一年,他接触到了剧本杀。

凌天格是中国第一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男生,父亲凌海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老兵。2003年,凌海加入盛大集团,在上海跟盛大创始人陈天桥一同创业。从3岁起,凌天格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盛大“上班”,从小对创业耳濡目染。

这是中国创投圈正在上演的崭新一幕:当VC大举杀入天使轮,我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00后创始人面孔。正如一位VC朋友调侃:“90后已经老了,00后正在赶来。”00后学霸型创始人开始登场。

来自上海,凌天格的父亲凌海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老兵,原盛大集团总裁。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留学期间,凌天格接触到剧本杀,成为了一名爱好者。2021年回国后,凌天格联合大学同学一起创业。今年早些时候,源码一粟团队从北京飞到上海见了凌天格,当天就决定给格子互动发了TS。

投资界获悉,上海格子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格子互动”)获得源码资本种子业务“源码一粟”的种子轮投资。成立于2021年,格子互动旗下推出了一个元宇宙剧本杀平台——HALO剧本杀,创始人是2000年出生的凌天格。

作为第一批 00 后 Web3 创业者,Meepo 加入了互联网大厂,Zohar 未来要回到学校,Emma 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冲击 YC 训练营,定慧还在寻找 DAO 的机会: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年轻人的发迹故事就像爽文。他们作为社会资源最少的一个群体,底色其实是「Underdog」(在中国,理解为「屌丝」也行),如果连资源最薄弱的人都成功了,那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喜欢看年轻人的故事,也都希望自己能过得更好。

他希望在回到学校之前,积累更多关于市场、明面上看不到的认知,和别人做大量的交流,去获得独家的见解与认知。去积累与人打交道、与项目打交道,以及关于投资的逻辑和经验。「当我觉得,我已经搭建完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的时候,我会回到学校研究另一个体系的框架。人不能总局限于一个方向、事情上去努力,那样子可能不会走得非常远。」

Zohar 说,他终归有一天还是要回归校园,做更加深度的学,开启下一项研究。「我在校外的经历和校内去研究的东西将会是互补的。我很渴求这方面的进步。」

8 月末,在 706 大理主办的「瓦猫之夏」Web3 大会上,定慧担任了 DAO 主题营地的主理人,这位 19 岁的朋友为从全国各地的「哥哥姐姐」们,策划、组织了 3 天的分享、共创活动。

「人们常提到 Web3 信仰,我觉得是一种投射,是将人类的理想投射到这样一片新鲜的热土上。」定慧反思了 DAO,「它能不能变成现实?其实我不抱太大希望。」但他依旧在探索更好的 DAO 的实现方式。

只不过,这种「去中心化」的未来依旧很远。今年 7 月份,定慧和上一份 DAO 运营、以及 NFT 项目的运营合伙人的身份,告别了。他写了一篇文章:《国人 DAO 大败局:放心吧!我们都实现不了去中心化自治》,复盘了当下 DAO 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去中心化与当下的商业文化间差异的一种体现是,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畅销书是《无限战争》之类看上去就剑拔弩张的成功学书籍,而 Web3 领域的流行书籍是《主个人》,基调从变成了平、和平共赢。这背后,生意的底层逻辑在改变:强调社区而不是公司,强调个人而不是公司,强调成员而不是用户。

「其实我对这个行业蛮失望的,Web3 应该倾向于技术,而不是金融属性或者炒作的东西。我对 Web3 又爱又恨。」Meepo 说,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 Web3——今年从学校本科毕业之后,转身加入了某互联网大厂。他青睐互联网大厂 AI、元宇宙等方面的技术底蕴,「毕竟区块链只是 Web3 的一部分。」

「我不担心我卖不出去,我有我自己的后路。」他透露自己「手上有 3 个加起来人数近万人的社群」,「群主就是我」。这是他过去这些年「积攒下的人脉」。他相信,只要在这些社群里宣发自己的项目,「肯定有人买。」他称之为「圈层化的营销」。

「这样就能实现 NFT 的价值不决定于市场,不决定于项目方,而是持有者本身」他称这种模式为 create to earn,持有者可以通过二次创作来提高 NFT 的价值,「如果你想让自己的 NFT 卖一个好的价钱,那么你就要去通过二创的形式不断地修改,来达到买方满意的程度,卖个更高的价钱。」

「现在的 NFT 市场是一个炒作市场,很多人手上的 NFT 是卖不出去的,因为持有方是被动的。」他决定做一个能由玩家自己决定价格的 NFT——他为自己的 NFT 项目写了一篇 10 万字的玄幻开放式小说,用户买完一个 NFT 后,会获得小说里面特定的某个章节,可以对这段话进行创作。

一位资深 NFT 买家向我们直言道,「大部分 NFT 项目都是割韭菜」。比如一个团队在开发一个 NFT 项目的初期,会描绘未来的图景(NFT 将如何升值)。而一旦发布了项目,用户买单后,就不再给这项目「赋能」(比如搞一些社区活动,邀请一些大佬来社区做分享),用户相当于只买到了一张图片。项目方基本是「空手套白狼」。

「我现在已经退出了。」定慧明确表示,想要的经验已经拿到,「只是不愿再和这样不成熟的项目方合作了。这个项目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我在做宣传的时候没有去故意欺骗或煽动大家的欲望产生购买,因此问心无愧。」

「以我的背景,优质的项目方不会给我这个机会,但如果我有做过一次的经验,后续求职时就会完全不同」。在他看来:躬身入局永远是最好的学方式。

定慧最初选择加入这个项目,「一方面是的确有很多关于宗教的思考希望表达,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去运作,面对更大的挑战、收获一手的经验。」

「一款头像类 NFT 最大的价值应该是使用者的人脉圈与牛市中的造富效应。但对于土狗 NFT 而言,通过一些叙事、营销手段为项目「赋能」,看似做的风生水起,其实只是虚假繁荣,没有真的创造价值。」

「因为我看不到谁在亏钱。区块链就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不知道现在是割谁的韭菜,所以就不会有负罪感。」但 Meepo 并不会允许在自己的项目里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2014 年接触以太坊网络后,Meepo 参与其中,认识了很多项目方,「早期很多人后来成为了圈内大佬。」后来,他带头组建了社群,逐渐壮大。通过为一些项目方转发项目到群里做宣传,Meepo 获得了一些「内幕信息」,比如某个时间点将会有大量资金进来,他就去做套利,「差不多是从 18 年开始,慢慢的就财富自由了。」

这是 Web3 创业圈中的常态。一位在币安(目前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工作的朋友曾提醒我,「不要完全相信币圈人说的话,将他们说的财富先去掉一个零,再打个对折。」

我试图通过他们的周边人来交叉验证真实性。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比如我没有办法完全验证——他们自称最多每周要聊接近 20 个创业项目;有人大学期间做了 20 多份证券、大厂、交易所相关的实;又或者,投资加密货币的真实回报率。如果对方想忽悠我的话,想必还是比较容易。

Zohar 觉得,在现有的环境下,普通人想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可观的收益,甚至跨越阶层是有难度的,但「Web3 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希望,在这场浪潮中,每个人的影响力都可以被放大。」——这主要体现在财富转移的速度足够快。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一场交流会上,关于区块链的财富自由的传说随处流传,让他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参与 Web3 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获得超额的财富。

仅仅半年后,他再次做出不同寻常的选择。在完成大一上半学期的课程后,Zohar 便从香港中文大学休学,投身 Web3 创业:发起艺术相关的 DAO,参与策划欧洲首个高规格加密艺术展;后来还成立了加密货币基金,成了一名投资人。

此前他的成绩属于中游,几乎不怎么听讲,通过在网上自学,他得了大量的知识和有关高考的经验,后来高考时,一跃成为全市的高考状元。

「为什么不论老师还是学校,都希望大家按照一个相对标准的节奏和要求去学或研究?我理解,毕竟管理这么多人,需要一个比较统一的、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来提高效率。」Zohar 说,「但我并不认为我属于大多数人。」

某种程度上,在 Web3 领域里的年轻人中,反叛元素的出现频率极高。Zohar,这位高考状元喜欢称自己为「坏学生」,「喜欢做点不一样的事情」——高一时,Zohar 利用各类网课资源为自己制定了一份独立的学计划。

后来,定慧给一位叫安猪的做教育创新的老师做学徒,学了怎么做社群运营、写作、项目管理。「我觉得他那边团队的自治氛围,虽然没有智能合约,但也类似于 DAO。在各个城市,成员都可以组建那里的分部。他们在教育创新、社会创新、组织变革方面探索较多。」

早在 DAO 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定慧觉得自己就已经在「践行」DAO 了。大概是高二的时候,定慧做了一个凝聚了数百位在家学、休学、退学少年的网络社群,「秉持着的理念就是人人平等、自治」。

小学五年级时,身为大学教师的父亲为他办理了退学——理由是,眼见孩子在学校待了几年,「每天熬夜做作业」,「把身上的很多灵气都丢掉了」。从此,没再经历过体制内教育。

比如,定慧对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一见钟情,这种不同于传统公司的商业组织是 Web3 最让他兴奋的地方。今年做过一段时间某 NFT 项目运营合伙人的他,在一年前决定加入 Web3 的「圈子」时,还没有任何链上企业的实操经历。定慧是陕西人,出生于 2003 年,学只上到高中,其中有八年的时间是在家上学。

很多人将 Web3 视为新世界的入口、希望改写曾经由老巨头们写下的「过时」的底层商业规则。这也更接近于当下「门外」的年轻人们试图进入 Web3 的理由。

而在 Web3 中,没有中央威,所有人都是区块链的共同所有者。「让内容真正实现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在 Web3 上构建它。」她说。

她观察到,在 Web2 的世界里,「像 Meta 和 Google、YouTube、Instagram 和 Twitter 这样的社交媒体巨头,平台可以控制他们想要控制的任何内容,也可以审查他们想要审查的任何内容。」

「这将是一个自由市场,任何受读者欢迎的东西都会自动拥有更多的投资空间。」Emma 在向我介绍 Cypher 时是这样说的,「我想要的只有在 Web3 上才能实现。」

在 Cypher 上,用户可以发布文章,同时为读者提供「付费阅读+投资」的模式,允许读者投资作者。这样,作者可以发布自己的代币,当一个作者升值的时候,读者手中持有的代币便会升值,这样也给了读者支持作者、营销作者的动力。

为了解决作家的收入问题以及作品营销推广的问题,她创办了一个 Web2 的数字出版平台叫 Quillmates,又在今年重新把项目搭建在了区块链上,更名为 Cypher。靠着从亲戚朋友那里筹得的几万美元「天使投资」,她雇了人写代码,而自己则负责代码之外的产品原型、商业模型设计、运营等工作。

9 岁那年,Emma 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了 4 本现实题材的小说,正在写第 8 本书。为了把这份激情和热爱分享给别人,2020 年,她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线上组织,教别人写作。在这个组织中,她举办了写作比赛,也会邀请其他演讲者来分享写作经验。

Emma 的父亲 Kavin Zhang 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告诉我「大多数家长把教育目标定位为一个比较肤浅的、容易显摆的、且十分一致的目标,比如上常青藤名校之类的。」但他从不要求 Emma 也上名校。

Emma 说,不同于其他生活在美国的亚洲孩子那样重视考试成绩,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热衷的事情上。「当我发现我对什么事情充满热情的时候,我就去追求它,跟随让我快乐的东西。」

无论在 Web3 创业还是在 Web2,对于 Emma 来说,只是一种学的方式。「我学的方式就是通过我的创业项目,每当我有问题的时候,我就去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

就好像,一位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上班的程序员,忽然发现,自己工作的领域在今天多了另一个称谓——Web3,自己好像也更值钱了。可即便参与其中也未必说得清楚 Web3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问他,为什么觉得 Web3 是未来。

这里是硅谷的中心,去年,由她创造的互联网项目入围了 YC 训练营(曾孵化出众多独角兽的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的前 10%。今年,她将这个 Web2 项目升级为了 Web3 项目,打算再次冲击 YC,希望获得投资。升级的理由很简单,项目愿景需要依托区块链技术来实现。

Emma 开启区块链创业时年龄更小。她出生于 2006 年,今年只有 16 岁,在加州圣何塞的一所高中念书。Emma 在 11 岁的时候从父母那里听说了比特币,但兴趣不大。

他日常投资 NFT 的收益在数十倍左右。当他说出,年轻人不要被短时间内的财富收益冲昏了头脑时,作为一名资深「上班族」的我略微心情复杂。

Zohar 现在有多重标签:广东省某市选科高考状元、香港中文大学大一学生(已休学开启 Web3 创业)、某艺术 DAO 联合发起人、Web3 投资人等等。

和 Meepo 一样,2003 年出生的 Zohar 也早早接触了比特币。Zohar 对金融和经济学感兴趣,上高一的时候,从学校相关的社团里听说了比特币,又在网上自学完了浙江大学的博弈论基础课程。

远在广东的这批专业「矿工」的入场,间接地让 Meepo 的挖矿生涯提前结束了。普通笔记本的算力自然竞争不过专业的显卡矿机,Meepo 发现能挖出的币越来越少,一年后便放弃了,将挖出的少量比特币给了父母。

就在这时,「救星」降临——比特币显卡挖矿程序诞生了。该投资人回忆,当时没有交易所,比特币通常在论坛和 QQ 群里交易。「我入坑的时候一天能挖十几个比特币。当时差不多是 50 元一个币。」

然而,从 2012 年开始,随着诺基亚的没落和「矿工」的内卷,一台手机的解锁费已降至 10 元,甚至 5 元,没什么利润可赚了,一大批「矿工」面临失业。

那时,从实用性上讲,刚诞生两年的比特币并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不过,一位挖过矿的 Web3 投资人回忆,对于比特币来说,2012 年却是个转折点。

Meepo 小学六年级时就接触了比特币,那是 2012 年,金融博士毕业的父母出于兴趣,正在尝试比特币挖矿。为了阻止 Meepo 继续沉迷游戏,便鼓励他「研究一下」比特币挖矿,每挖到一个币,奖励 100 元(当时一个比特币价值 12 美金)。

当不少 80 后、90 后还在困惑,生怕赶不上这趟所谓的 Web3「革命快车」的时候,有一些 00 后早已「玩得飞起」。一位 00 后朋友说,「你们眼中的革命,是我生活的日常。」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火种,它等待着父母的挖掘和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天下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贵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父母。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关键是父母如何尽快发掘出孩子的闪光点并引导他将之发扬光大。“伤仲永”的悲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每个家长都应提高警惕、慎之又慎。

英雄不问出处,辉煌不问年纪。叶礽僖少年成名的故事是万里挑一的偶然,也是诸多因素作用下的必然。她一生遇到了许多贵人,他们会帮助叶礽僖走出困境、挖掘梦想、放手一搏。

教育孩子这件大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叶英姬的这番话或许不适合中国的普遍状况,不过至少能给我们另一个方面的启迪。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喜欢做什么事,不妨让他大胆去做。

叶礽僖的母亲叶英姬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教育法则,她认为叶礽僖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打破传统:“我们想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有时你只需要走自己的路,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

BBC为叶礽僖拍摄了一部专题纪录片,记叙了她走出自卑、一鸣惊人、再到今天星光熠熠的全过程。她的成长经历令很多家长驻足深思,几乎人人都能从叶礽僖身上学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叶礽僖看的书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领域层次,它们一般是名家大师所作的严肃理论作品,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英文所著。成年人读这类知识性书籍都要绞尽脑汁,叶礽僖却天天读得津津有味。

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是叶礽僖的办公时间,她要统筹全公司的日常运营、内务外事,杂七杂八的工作塞满了她的每一秒钟。即使如此,她仍能挤出时间阅读书籍,看书仿佛成为她独有的休闲方式。

斐然的成绩不意味着叶礽僖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始终认为自己掌握的技能还不够充分。办公之余,她和创业导师、经济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专业的知识。

公司举行大会时,叶礽僖站在主席台上个子小小的,她说出的真知灼见却总是掷地有声。无论是对市场情况的分析,还是对公司内部的企划,她的方案总是简洁有效、逻辑清晰。

年纪虽小,叶礽僖在公司的办公强度、业务能力丝毫不亚于任何成年人。技术部的程序员们遇到技术问题,叶礽僖往往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市场部有外国企业家来访,叶礽僖又能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之侃侃而谈。

市场是一面最诚实的镜子。“小鹩哥”发行后得到的热烈反响,进一步证实了叶礽僖这位神童的独到眼光、专业素养。她在13岁那年正式出任“小鹩哥”开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CEO。

时至今日,“小鹩哥”在全球20多个国家推广,共吸引了几万名青少年积极使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通过这座桥梁进行,他们毫无保留地传递关爱、知识、信息。

而叶礽僖因他人的善与爱完成自我救赎,她立志要将这种人文关怀传递下去,带给更多孩子温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大爱,也许就是她能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力量根源。

软件发布当天,叶礽僖为其亲自设计一句口号:“学会对世界说话,孩子创造,孩子使用。”常人难以想象,这个软件的主要工程师在几年前还是一个不善言辞、备受愚弄的自卑小孩。

鹩哥是一种群居性的雀鸟,它歌声婉转、相貌艳丽。叶礽僖希望用鹩哥象征那些内心火热、善良,因囿于表达而遭受歧视、忽略的孩子们。

不懈努力之下,一个名为“小鹩哥”的儿童学软件应运而生。它专门面向有语言障碍、不善于和别人的青少年,大家可以坦诚布公、简单直率地在这个软件上交流学和生活。

可对叶礽僖来说,她已然开辟出一条通往人生顶点的捷径,她大可不必再走一般人的寻常路。离开学校,叶礽僖立即进入那名企业家的公司实,她和年长自己几十岁的程序员们一起研发新项目。

以叶礽僖的成绩,她完全可以进入香港那些著名的中学继续读书,但读小学时学与工作兼顾的辛苦生活让她最终做出了辍学回家的决定。老师们极力挽留叶礽僖,因为他们知道凭这个学生的实力,走念书的道路一定会一帆风顺。

12岁那年,叶礽僖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同年,那名合作的企业家通知她:公司的筹备工作接近完成,最快明年就可以注册开工。

很多次,老师出面劝叶礽僖要劳逸结合、多少去玩一会,结果叶礽僖在全神贯注敲代码,根本顾不上回应老师的话。如此几番,连老师也放弃了规劝这个超出常人自律的怪才。

与幼儿园时遭到孤立不同,此时的叶礽僖主动选择放弃与同学们玩耍,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学和工作。对于这样一位严格自律的学霸,班里的同学自然展现出了无比的崇拜与敬仰。

开发软件之余,叶礽僖在学校延续了一贯的严格自律。由于课程越来越紧张、学任务越来越重,叶礽僖休闲娱乐的时间不断被缩减。最后,她索性取消了一切休闲活动,专心致志地学、办公。

由这位老总出资、出人,帮助叶礽僖建立她作品中设计出的那个理想公司,公司全局的运营理念、核心技术完全由这个9岁的小姑娘掌握。叶礽僖表示赞同后,这家公司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工作。

一位身家亿万的互联网老总看过这份作品后眼前一亮,他立马派秘书与叶礽僖的父亲取得联系。经过几次磋商,这位老总与叶礽僖建立了合作关系。

颁奖典礼上,盛装出席的叶礽僖用地道的英语发表获奖感言并介绍了自己的参赛作品。坐在观众席上的评委老师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对这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少女纷纷赞不绝口。

一家三口人喜极而泣,紧紧相拥在一起。此时的叶礽僖,才刚刚过完她的9岁生日。她是这届比赛中最年轻的选手,也是被评委给予最多肯定和期许的天选之子。

叶礽僖对软件和计划书进行再三检查,确保天衣无缝后将它们发送到比赛的评选平台。在焦虑和紧张中等待了半个月,叶礽僖的邮箱收到大赛官网的回复:“恭喜您获得本次比赛的冠军和最佳商业奖!”

同事告诉他,香港正在举办AIA全球新兴企业家挑战赛,不妨让叶礽僖报名参加试一试。叶礽僖的父亲了解到,参加这个比赛的选手普遍是高中生、大学生,不过出于对女儿的信任,他毅然替女儿报了名。

叶礽僖的父亲就在计算机领域工作,他反复看过女儿这份杰作后惊为天人——软件居然找不到任何一个技术漏洞,创业计划书也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学生能完成的宏伟篇幅。

几年的调研工作为她带来一份完善、详实的统计报告,以这份报告为基础,叶礽僖又制作出一个初具雏形的软件框架和一张严谨缜密的创业计划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出色的软件离不开广泛的实地调研,叶礽僖同样深知这个道理。在小学期间,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穿梭于各个培训机构、书店之间。

精通英语的她对编程简直是一见如故,兴趣班上有很多小学毕业甚至中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学的进度都不如还未上小学的叶礽僖快。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学,叶礽僖熟练掌握了编程的基础知识。

女儿的这番话也给了他们一个启发:市面上那么多兴趣班总归是千篇一律,既然女儿想开发软件,那不妨送她去学编程。三口人一拍即合,叶礽僖第二天就被送到一家编程学校报到。

显然,促使叶礽僖在心中种下这个愿望的,正是此前父母花大价钱供她参加夏令营的经历。女儿年纪轻轻,却已经如此心疼父母、关怀天下,这让两口子感动不已。

吃饭时一家三口人聊起这个话题,妈妈问她有没有什么最迫切想做的事情,叶礽僖的回答让两口子着实吃了一惊:“我想做一个让家长不用花大价钱又能提高孩子学能力的软件!”

当时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少儿兴趣补班,武术、绘画、音乐、书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两口子认为应当遵从女儿的心愿,她想学些什么就支持她报什么班。

叶礽僖的阳光可爱被父母看在眼里,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女儿感到欣慰。随着女儿幼儿园毕业、即将升入小学,两口子又开始为她报什么兴趣班感到头疼。

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为叶礽僖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新朋友,她的生活由原先的死气沉沉变得阳光明媚。与此同时,一个大胆、新颖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油然而生——这个想法最终影响了她一生的走向。

自卑宛如一道重重的围墙,它堵塞了孩子本性中的创造力、勇气、善良。这道围墙一旦打破,孩子将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克服自卑后,叶礽僖渐渐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大方善良的阳光女孩。

自此,班上再也不会有人嘲笑这个乐观、阳光的女孩,他们纷纷向叶礽僖道歉,希望大家可以做好朋友。叶礽僖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道歉,成绩优异的她还主动帮助同学们学不会的知识。

新学期开学后,班里的同学又想捉弄叶礽僖,可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怪胎”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让他们感到羞愧的是,叶礽僖回应这些恶意的不再是逃避、哭泣,而是一个温暖的笑容。

看着台下那一个个充满赞许的眼神和热情的笑容,叶礽僖心中最后一丝自卑、恐惧也被彻底融化在爱与善良的海洋中。她向每位老师、同学深深鞠了个躬,仿佛象征着一段崭新的人生就此开始。

一个月的夏令营时光转瞬即逝,叶礽僖收获的不仅是一些常见的普通话词句,更是一个摆脱了自卑的勇敢人格。临别仪式上,她甚至鼓起勇气用普通话发表了一段演讲。

叶礽僖慢慢发现,这里的小朋友不会嘲笑她的普通话口音,大家说话都是磕磕绊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从零学起,她逐渐学会了用普通话数数字、聊天,还会朗诵好几首古诗。

两口子给女儿换上新买的漂亮裙子,开车把她送到学校。叶礽僖对这个充满未知的新环境感到十分恐慌,父母安慰了好大一阵子才说服她走进大门。大门里等待着叶礽僖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夫妻俩犹如醍醐灌顶,当即痛下决心给女儿报名参加了暑假夏令营活动。参加这个夏令营的,都是一些因为语言障碍而遭到歧视、嘲笑的学前儿童。

医生们的建议出奇的一致:“解铃还须系铃人,导致小姑娘自卑的原因是说不好普通话,那就让她和同样状况的小朋友一起学普通话,享受逐步克服困难的过程。”

眼看女儿一天天闷闷不乐,夫妻二人的心仿佛被刀子割了一样疼。他们咨询了很多教育专家、心理医生,希望能为女儿找到克服自卑的良药。

叶礽僖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在香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宽裕。为了帮女儿走出自卑,两口子给她买了各种名牌衣服,可穿得光鲜亮丽的叶礽僖在学校遭到的是更加过分的嘲弄。

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中最重要的元素。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原本活泼可爱的叶礽僖逐渐变得消沉、自卑,她对自己是一个怪胎的事实深信不疑。无论父母、老师怎么劝她,都不能让她乐观起来。

小朋友们平时在一起玩耍、聊天用的普遍是普通话,叶礽僖既听不太懂又说不清楚回农村创业经历了什么,这让她渐渐遭到了同学们的孤立。每当她努力张开嘴说出一句惨不忍睹的普通话时,大家纷纷嘲笑她是个“怪胎”。

聪明的小孩本应受到同学们的喜欢,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叶礽僖。或许是父母的普通话都不够标准,也或许是她天生学普通话就慢,她的普通话怎么说都说不好。

叶礽僖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姑娘,她在读幼儿园时被老师们惊呼为“神童”。她不仅学粤语得心应手,对英语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五六岁时,她就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老师交流。

7岁那年暑假,叶礽僖的父母花费十几万港币把她送进一家国际知名的语言夏令营。这笔昂贵的费用几乎是家里半年的收入,两口子衡利弊,决定为了女儿下一次血本。

在中国香港,有一位名为叶礽僖的小姑娘,她9岁就获得AIA挑战赛的全球总冠军,12岁从小学辍学、13岁就成为一家软件集团的CEO。她是目前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企业家之一。

西汉时期,未满18岁的霍去病大破匈奴、勇冠三军,汉武帝刘彻大喜过望农村电商创业中的困难,称赞他为“自古英雄出少年”。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历朝历代都不乏少年得志的英杰才俊。

专题: 熟食加盟店   鱼旦加盟   快递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