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创新创业项目 餐饮

4 去试试创业网

“洪桥烤鸡以诚信为本,以质量为根;以地摊经济为主,以健康食材为辅;打造中国南方的烤鸡盛宴。”采访中,彭遵手上不停地比划着他的烤鸡蓝图。

2021年,彭遵成立了云南洪冠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将师傅烤鸡的手艺传承了下去,让烤鸡不再流落街头,有属于自己真正的品牌归宿,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

“大学期间,我走过许多小吃名城的大街小巷,潜心研究过各类地域性知名小吃经营模式。”彭遵说,在知识与实践的积累下,自己的烤鸡梦愈燃愈烈,并重新定位洪桥烤鸡发展方向:坚持开好直营旗舰店,构建直营店选址、店面经营管理体系标准和服务流程;采用中央厨房方式为农家乐、烧烤摊(流动餐车)、夫妻店等通过同城配送的方式提供半成品、调味料以及开展烘焙人员技术培训做好相关品控,对加盟店,农家乐,烧烤摊,夫妻店等通过投诉加随机暗访的模式,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统一标准化;针对城市家庭厨房市场,计划建设烤鸡加工工厂,通过标准化加工、速冻工艺生产速食烤鸡以及调味料包。

互联网 创新创业项目 餐饮

2011年,12岁的彭遵因为家境贫寒,跟随洪桥烤鸡第四代传人刘洪桥学烤鸡技术。从怨恨命运不公到潜心钻研;从杀鸡打杂到上灶主厨;从收钱算账到经营管理;从懵懂少年到关门弟子;18岁的他成为洪桥烤鸡唯一的外姓传承人,膝下无子的师傅,将毕生所学的技术、秘方交给了他。年轻气盛的他,誓要将“洪桥烤鸡”发扬光大,2018年初,他带着师兄弟走出遵义,投资贵阳分店。然而,由于定位不清,半年时间内便关门歇业。痛苦、迷茫之后,他决定把老店交给师兄弟打理,自己则来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创业小型加工项目,学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赛后一直忙着完善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对产品进行加工工艺以及地摊商业新模式的创新……”身着一席西装,面带谦和微笑的彭遵有条不絮地介绍着自己的创业梦。

8月4日,记者在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图书馆见到了获得第八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省级决赛第一名金奖,亚冠军争夺赛季军的该校酒店管理毕业生彭遵。

记者了解到,翰瑞生物已与怒江、大理等地十余家农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未来还将开拓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辐射更多地区。

“为了找到更优质更适合本土猪种,我们跑了很多地方,拜访了许多专家……”胡波说,公司通过物种的层层筛选与重组培育出特有猪种——三江猪、中药发酵饲料。成功改变了本土猪种的综合效益与价值,最终达到保护中国本土猪的目的,成功维护中国本土猪这一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为了壮大产业,公司通过下发农户猪种,协议回收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响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目前项目收效良好,去年出栏种猪1000头,今年预计出栏3000头。

“洋猪的肉质肥厚,但猪种极易退化,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国外引种,与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抗病能力更高的中国本土猪相比,复兴中国的本土猪才是发展养猪产业长远之计。”胡波说,2022年6月,怒江翰瑞生物有限公司成立,培育养殖基地位于三江并流之地的怒江兰坪县和大理剑川县。其中本土猪培育基地362亩,柑橘石榴种植基地212亩,土豆玉米种植基地85亩,魔芋种植基地20亩。

2019年,席卷全球的非洲猪瘟致使中国数以千万计的“洋猪”养殖户倾家荡产、中国的猪肉价格一路飙升。这时,翰瑞生物的创始人和元杰、胡波等人意识到复兴本土猪的重要性,开始对本土猪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改良中国本土猪种、研发新品种,开拓本土猪市场前景……8月4日,刚刚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突破职教赛道重围,斩获金奖,成功晋级国赛的翰瑞生物给出了答案。来自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胡波给出了答案。

在学校的支持下,陈敏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云南拓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集蜂种培育、蜂群野化、蜂蛹深加工、养蜂技术研发、养蜂技术培训咨询、推广及相关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种源培育和标准蜂群养殖基地。拓蜂农业为从事胡蜂养殖行业的养殖户提供优质的胡蜂种源,解决传统胡蜂养殖野生蜂群攻击性强、蜂群间难以共存、人工养殖产蛹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胡蜂养殖缺少标准化养殖体系、传统养殖方式不可复制、地域性与养殖技术差异过大,难以大规模推广等问题,实现胡蜂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打造山区振兴的“拓蜂新模式”。

拓蜂农业的项目创始人陈敏是云南经管院的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谈到项目创始的初衷,陈敏提及是因为父辈从事传统胡蜂养殖辛苦奔波却收入甚微的状况。下决心变革胡蜂养殖技术,助力胡蜂养殖家庭脱贫增收,陈敏和团队成为了新时代的“养蜂人”。

以赛促学,云南经管院将持续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鼓励、引导、帮助职教青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达到以赛促创、以创育人,引领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高质量双创人才;同时不断孵化优质创业项目,为青年学子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南经管院已累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170余项。孵化出的大批学生创业项目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给予我们创业基金和创业场地支持,老师们对我们的项目予以全程专业跟踪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指导实施,并不断交流意见,共同改进不足、解决问题。”拓峰农业项目创始人陈敏说,学校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促成了项目的成功孵化。

“选手们将以‘我敢闯,我会创’的大赛精神,展示云南青年融入助力家乡发展责任担当。”焦艳军告诉记者,云南经管院一直将“创业教育”作为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多年来在地方经济发展、区域产教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的能力,以岗位创业、家族传承创业、自主创业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为路径,构建了“创业资源体系、创业课程体系、创业实践体系、创业孵化体系和创业评价改进体系”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系统。同时建立了责任明确的创新创业工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力求形成创新创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据云南经管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焦艳军介绍,学校此次入围国赛的三个项目立足云南省情,围绕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而设置。其中拓峰农业项目为“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传统胡蜂养殖业进行大胆革新;怒江翰瑞生物项目为“互联网+生物技术”模式,传承与开发中国本土猪种,致力于让中国本土猪种保障14亿国民的餐桌安全;洪冠餐饮项目为“互联网+餐饮”模式,讲述老字号烤鸡品牌的现代化故事。

据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各地政府、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今年将举办第八届。本届大赛主题为“我敢闯,我会创”,旨在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云南省级决赛圆满落幕,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参赛项目从400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共斩获8项金奖。其中,拓峰农业、怒江翰瑞生物、洪冠餐饮三个项目挺进国家级决赛,将代表云南省冲击更高奖项。“省赛一结束我们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国赛备战中,与全国选手交锋竞争激烈,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突围’。”在经管院创业创新学院,三个项目的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备战,立下“冲金”目标。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条较长且复杂是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特点,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的需求。对餐饮企业来说,应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与餐饮市场稳步向前相对应的是,通过10多年的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稳步向好,并通过建章立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7.3%,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面对疫情的冲击,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寻找转机,通过“以节造市”等创新促销方式寻求突破,努力做好市场保供,探索技术创新,并快速适应到店堂食和外送外卖动态共生发展的趋势。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入局预制菜赛道,在打通线下、线上渠道的趋势下,拓展新零售。

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为餐饮业量身定制推出相关支持、帮扶措施。比如,北京、广东、安徽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举措,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为餐饮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餐饮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关系着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为帮助行业走出困境,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相关纾困政策,助力餐饮业恢复发展。今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提出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随后,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加快出台相关补贴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

在餐饮业新形态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餐饮业作为接触性、聚集性行业持续遇冷。尽管2021年国内餐饮业市场规模已总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多地暂停堂食,餐饮业仍待进一步回暖。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也快速重塑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成为餐饮企业引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餐饮属于高频快速消费品,餐饮企业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对消费者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从行业发展特征来看,餐饮行业进入了以新产品服务和新技术为突破口的新运营模式时代。同时,餐饮商户的经营时空范围也得到了扩展,有效调解了堂食高峰与低谷期间接待能力和就餐人群的矛盾,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餐饮收入年均增长7.7%。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等因素带动下,近年来外卖餐饮服务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营业额年均增速超过15%,其中2021年比上年增长超过30%,增速明显快于餐饮业整体水平。这表明,越来越多餐饮商户开拓线上外卖渠道获取增长空间。

“在经历了疫情影响之后,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外卖和堂食同等重要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认为,虽然疫情给餐饮行业线下扩张按下了“暂停键”,但同时也为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的餐饮企业按下了“加速键”。在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餐饮业已进入堂食外卖并重的“双主场”时代,对餐饮商户而言,未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思维模式、经营模式与组织能力需有所创新,堂食和外卖占比合理将会带来整体效益优化。

外卖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4月,北京餐饮市场外卖订单迅速攀升,部分主要做堂食的中小餐饮商户也逐步开展线上销售。比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新品推出后,先上线外卖渠道,如果市场反响好,再开始打造兼具堂食的“双主场”模型。

“原来我们认为线上是堂食的辅助,但现在看来两者都很重要,拥抱线上成了一道‘必答题’。”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分析说,“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不同,需求也不一样,我们发现新一代消费者喜欢通过手机找店,购买套餐后再到店消费,于是我们根据各区域数据情况实时更新线上套餐。针对北京不同地区消费特点上线新品,比如在主打异地游客场景的全聚德前门店上线8人、10人等多人家庭套餐,而年轻消费者居多的环球城市大道店则上线寰球喜卷单人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顾客消费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对此,餐饮企业的销售模式也纷纷由以堂食为主转向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

餐饮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也保持了净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有334万家餐饮相关新设立企业,同比增长34.68%,高于2019年的数量,97%的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可以说,餐饮行业对创业者持续存在吸引力,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中小规模连锁品牌增长迅速。《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从2021年不同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同比涨幅情况来看,门店数涨幅最大的是规模在3家至10家店的连锁品牌,同比增长了23%。餐饮品类也不断细化,在2019年至2021年连锁餐饮门店数的分布占比中,小吃快餐的门店数量在过去3年高居榜首,占比近50%。而特色菜、烧烤、地方菜是2021年增长比例最高的3个品类,连锁门店数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3.2%、27.6%和22.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餐饮业收入从2012年的2.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7万亿元,增长近1倍。其中,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迟滞外,每年均呈现阶梯式增长。2021年,全国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且从2015年开始(除2020年),每年全国餐饮业收入增幅均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不难看出,餐饮业持续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消费提升的重要驱动作用。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再次遭遇打击——多地暂停堂食,甚至出现外卖停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餐饮业加快复苏,餐饮单位也积极拓展客户群体,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彰显了强劲的恢复速度、广阔的发展潜力。

“中秋小长假那几天忙到连后勤、行政的同事都来前厅帮忙收台、打水、打包外卖。”北京同和居饭店餐饮部副经理郭素红告诉记者,平时午餐到13点半左右就打烊了,小长假每天都得忙到15点多,行政总厨在闭餐之后都去帮着洗碗了。据介绍,中秋当日,同和居月坛店单日销量突破了20万元,几乎达到平常周末的2倍。

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帮扶餐饮业恢复发展政策逐步落地,以及餐饮业逐渐适应疫情变化,积极求新求变,拓宽销售路径,开辟增长空间,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餐饮业有望迎来进一步回暖。

民以食为天。今年上半年,餐饮业虽再次遭受疫情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各地餐饮市场的烟火气加速回归。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餐饮销售火爆,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短短两年,这个自强自立的农村小伙儿显然成为了餐饮创业的”行家里手“。他的炒鸡小店在南京、杭州、武汉纷纷落脚,短短7个月开了7家店,还拉上了朋友、表哥等亲戚一起加入到创业大潮中,带动全家人致富。相信随着相关创业扶持政策的完善,以及互联网经营工具的改善,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创业之路会更顺畅,成就人生的一个个”小目标“。

而对线上平台和数字化方式的应用,成为改观经营现状的“减负”工具。为了开源节流,他从采购、管理、销售各个维度,尽可能地线上化:经营上侧重外卖,把线上增量做成了主营业务,最大化削减人力与店铺租金;采购上选用快驴进货,通过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方式,最大程度节省人力与食材采购成本。

经历过疫情的至暗时刻,餐饮业面临不小的增长压力:线下客流量减少,营收随之下降;房租与人力成本等开支仍处于较高水平,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线下餐馆,面临更大的经营困难。

小朱表示,他现在只用一个手机,每天在美团快驴进货上花几分钟下单,就能搞定几乎所有的食材,从主材料的整鸡,到青红椒等配菜,再到大料花椒等调味,一应俱全。店里忙,这给小朱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开销。从外卖经营,到线上采购,相对老一辈餐饮人,一部手机搞定经营,成了他们这一代的生意增长秘诀。

赶上商城促销天天有低价商品,性价比算下来比菜市场还要高;而且还有专业售后服务,不用担心食材质量问题来回”扯皮“,比较省心。

“炒鸡这个品类需要现炒现做,进货、原材料是重头。主要是没有时间跑去市场,挨家挨户挑那些东西。像米面粮油、蔬菜鸡蛋、肉禽水产等生鲜品,还有酒水饮料、调味品,都可以在线上一站式买齐全。”小朱打开手机上的食材采购平台,边展示边说。

做过餐饮的都知道,功夫不仅在厨房,还在菜市场。光是买菜采购这一个环节,就是个大头,没经验的人还真搞不定。在传统餐饮业,起早贪黑是常态,去菜市场摸黑儿“赶早市”更是不少餐饮人的普遍经历。有人一家家比价,摸索好几年才渐渐有了稳定的渠道。但年轻的95后小朱,脑瓜灵活,对互联网玩得转,比老一辈餐饮人更会找捷径。进货、原材料,这些事情他都要最大化地搞便捷。

从一份仅有3人,时间颗粒度却精确到几点几分的”排班表“可以看出,对创业初期的小朱而言,确保小店运转起来的诀窍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小店的运营效率,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开销与成本。

对此,小朱找准了人员分工的科学方法。早在优衣库工作的时候,他就发现“线上化”排班表能够精确到几点几分,这种精确的管理模式给他带来了启发,提升了小餐馆的人效管理与成本把控。虽然只有3个人,但小朱用手机设置好了“轮岗”时间表,比如一人负责备菜一人负责炒菜一人负责打包,每隔几十分钟就“轮流”一次退休人可以创业吗农村,保证了小店出餐稳而不乱。为了小店尽快达到收支平衡,他还将人员严格控制在3人,不进行无意义的扩张,聚焦在小店的灵活与稳健。

找到创业方向的小朱拿着工作半年来的积蓄,先在南京开了家炒鸡店试水。小店真挺小,后厨最多容纳3个人,一天就能有上百份的外卖订单。小店算是逐渐运转起来,问题却接二连三地来了:炒鸡要现炒,要有锅气。但店里人力最多3个,外卖订单量一多,店里就容易忙不过来。

一次热气腾腾的炒鸡外卖,让小朱吃出了创业的灵感。巧合的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大学毕业,与自己同龄。但却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创业开店,自己给自己打工,把一家家充满烟火气的餐饮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借着政策与餐饮业的东风,小朱这位前辈把炒鸡生意做成了开遍全国的餐饮连锁店。

在小朱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积蓄。父亲常年在外从事煤矿工作安徽全屋定制加盟,母亲在小县城打零工忙生计。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早在大二暑假就去优衣库实,连续干到毕业,好不容易转了正,结果早出晚归的工作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成长于互联网的一代人,经营理念与方式与上一辈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大学生创业者”过来人,谈及经营秘诀,小朱频繁提到了互联网和数字化经营工具,这成为他突破疫情低迷期的一把“利剑”。

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政府代偿#话题一度登上热搜,阅读量超过4亿,引发网友热议。政策背后,是国家与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鼓励。如此利好下,年轻创业者的热情也越来越踊跃。而杭州的95后餐饮创业者朱明(化名),已然经历了从大学毕业生到成熟创业者的转变。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朱就找到了经营“秘籍”,如今单店月营收达15万元,在杭州、南京、武汉连开了7家店。

专题: 互联网新创业   网上创业项目   电动车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