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有什么小生意可做

0 去试试创业网

对此,罗显培表示,在后续的发展中,麻栗镇豆豉店村电商服务站将不断努力,争取能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村民。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据了解,2022年麻栗坡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麻栗镇豆豉店村成立电商服务站后,罗显培成为了该站点的负责人,对接快递收发业务、金融保险、生活缴费等便民业务。现在通过服务站嫁接的业务,不但可以为周边群众服务,每个月还能增加约5000元的收入。

现在,他的网店里不仅售卖自己的农特产品农村宅基地闲置创业补贴,还为周边农户卖出花卉、干竹笋、茶叶等农产品及竹制手工艺品。同时也为大家购买生活用品、机器设备等,为农户初步解决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难题。罗显培说:“以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农产品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售卖,网店的开设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得感谢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我们的帮助。”

直到2021年,麻栗坡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立,罗显培先后两次到服务中心进行了电商、抖音、短视频的学习。培训期间,罗显培认真学习店铺的运营管理、店铺的装修及商品详情页的制作方法。培训结束后,他对自己的网店进行精细化管理,店铺访客量及店铺销量明显上升。

文山市有什么小生意可做

通过两年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自学,2017年,罗显培在拼多多平台开了彩云之南老山花卉农产店和手工生态茶店两个店铺。“当时店铺是开起来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怎么去运营,所以店铺访客量及销量一直不好。当时一度以为我不是这块料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原来,先天残疾的罗显培初中毕业后就只能一直在家务农。直到2015年,他不经意间接触到电商。“我当时感觉这个东西很新奇,也对网上卖东西很感兴趣,觉得我也可以做这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麻栗镇豆豉店村的罗显培,克服先天性肢体残疾的诸多不便,成功在电商领域发力,将乡亲们手里的农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成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励志典范。

“有王哥这么好的老师手把手教,我有信心。”韦铭说,回乡两年多的时间,自己完成了从“打工仔”到种姜人再到“新农人”的转变,在创业路上打下了小小一片“姜山”。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家乡的年轻人像自己一样,在家门口找到一条更宽阔的道路。(解放日报)

这无限的可能,韦铭也想与马关县农户一同分享。马关县“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松软,出产的小米辣、香蕉、姬松茸等作物品质上佳,却苦于地理位置偏远,好货“养在深闺人未识”。“县电商协会的人最近也让我去分享经验,相信我们马关的好农货,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通过电商走得更远、卖得更火。”韦铭说,下一步他打算继续边做边学,在做大做强自己店铺的同时,带动更多人通过电商致富。

“电商让我看到了市场的广阔,也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韦铭说,在王振军的帮助下,今年9月,他入驻拼多多开设网店售卖小黄姜和百香果,“眼下正是小黄姜销售旺季,仅11月就卖出了近5万单。”

“这里风吹不着,雨打不到,还有加班费,10天一结,雷打不动,靠谱得很。1个月下来,足足有几千元钱!”刘金会笑着说,“我们这有十来个工人,多以女性为主,主要负责挑拣、分装。现在,我就想多攒点钱,退休后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美。”

刘金会是韦铭负责的马关县仓储基地的一名女工。过去,家里经济主要靠丈夫务工,她偶尔打打零工,“种苞谷、搬砖,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现在,仓储发货基地就建在她的家门口,走路5分钟就能抵达。

“韦铭对我们收购他的小黄姜很感激,而且在外面工作过见识也不错,是个靠谱的小伙子,所以我们愿意与他合作。”王振军讲了合作中的一个小插曲,有一回,“徐庄主”旗舰店小黄姜销量激增,供不应求。韦铭得知后,连夜筹集了几吨高品质的货,按常规价格供货,解了燃眉之急。“说实话,市场那么好,他完全可以提价卖给我们,我们在从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他却没有。在利益诱惑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这个定力的。”王振军说。

“找韦铭当负责人不是一时兴起。对于全国性电商而言,由于市场价格存在波动,有一个靠谱的货源是重中之重。”王振军说。在他看来,靠谱,不仅是指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货源价格,还意味着必须对消费者负责,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打单、打包、收购、发货……王振军成了韦铭口中的“王老师”“王哥”,而韦铭也在王振军的倾囊相授下飞速成长,从一名小黄姜种植户,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新农人”。

2021年底,滞销小黄姜基本销售一空,王振军决定带韦铭“开开眼,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电商”。他们来到了“徐庄主”在文山州文山市马塘镇的仓储发货基地,堆积如山的包裹、流水线的高效工作让韦铭震撼不已。

“那可是50亩、100多吨的小黄姜!他简直是我的‘救星’。”韦铭仍忘不了当时的心情,后来他才知道,马关人种姜只在当地卖,而王振军所在的“徐庄主”旗舰店是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好几亿人,当然不愁卖了,幸亏有电商让我保住了本”。

那是11月底。韦铭在姜地里焦灼地等待着,远远看到一个瘦高精干的身影走过来,他的心跳也越来越快,“收成如何全靠王老板了”。一番交谈后,王振军从地里拔出两蔸姜,看了看品相,随后拍拍韦铭肩膀:“你有多少,我全都要,2.3元/公斤。”

为了开拓稳定、优质的货源,王振军四处奔波。听说马关县小黄姜规模化种植起步不久,市场潜力较大,经人介绍,他联系上了韦铭,准备到他的姜地里看一看。

彼时,拼多多“徐庄主”旗舰店云南供应链负责人王振军的心里同样焦急。2021年9月,“徐庄主”旗舰店负责人赵康在陪家人买菜时,发现菜场里的小黄姜售价不菲,从事电商的他立刻想到小黄姜的使用频次高,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好产品。赵康联系在云南跑供应链的王振军,一番调研后,当年10月,云南小黄姜在“徐庄主”旗舰店上架,凭借产地直发的价格优势,一下成为了当季爆款。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望着田里滞销的小黄姜,韦铭的心中满是绝望:“一旦打霜,小黄姜的品质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到时候,1分钱都收不回来。”

种姜比打工赚得多,这无疑给了韦铭一剂“强心针”。第二年,他打算“干把大的”,将10亩地扩种为50亩,投入全部家当种植小黄姜,还借了4万元购买肥料。没承想,当年种植小黄姜的人过多,产量远远大于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价格也一路暴跌至1.34元/公斤。

“种小黄姜,种深种浅、培土与否,都大有讲究,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姜块的大小和品质。”韦铭说。在朋友手把手的帮助下,头一年,他种了10亩,喜获丰收。按市场价6元/公斤售卖,共计收入18万元。

这是位于中越交界处的一个边境县城。对于县城里的年轻人来说,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人生梦想。2015年,抱着“闯一闯”的念头,韦铭来到上海的一家电子厂打工,靠着一手“打螺丝”的好活成了流水线上重要的一环,月工资也从最初的4000元涨到了5000元。然而,大城市从不缺优秀人才,农家孩子要如何在此立足,韦铭陷入了迷茫。

别看他现在头头是道、自信满满,1年前,同样的山,同样的姜地,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当时我把全部家当都投入了小黄姜种植,差点赔得血本无归,幸亏遇到了开拼多多店的‘徐庄主’,把我地里的姜全包了。”

“这是小黄姜,个头虽小,辣劲却很地道。”“90后”新农人韦铭笑着介绍,相较大姜,小黄姜的姜味浓、去腥力强,尽管价格稍贵,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很受欢迎。

走近些,披针形的叶片下,一排排作物整整齐齐。用手轻轻拨开泥土,“小生命”渐渐露出真容,先是些许的淡红,再是一片嫩黄。少许发力一提,终于“呱呱问世”,形似手掌,姜香扑鼻……

村民任代林家也栽了1000多棵大红柑。说起大红柑种植成都农村创业补助政策,任代林心里乐开了花。他对发展大红柑产业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把大红柑种好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村民陈国应把刚摘的大红柑拉到加工厂卖。陈国应家种了2000多棵大红柑,这是第一次卖果,卖得2000多元钱。他与合作社签订了协议,不仅收购价格有保障,而且果子不论大小全部收购,没有了后顾之忧。

大红柑采摘后当天就要进行烘烤,这样烤出来的陈皮更芳香清甜,药效也更佳。在桂皮山村的陈皮加工厂里,三十多个工人对采摘回来的大红柑进行挑果、称果、切果、剥皮、烤果,现场一片忙碌。

这段时间,大红柑陆续成熟,村民徐仁怀正忙着和乡亲们一道采收大红柑。他告诉笔者,他家栽大红柑已经六年了贵州农村电商创业的电影,今年气候良好,加上管理得当,家里种植的大红柑获得了丰收。为抵御市场风险,他还加入了村里成立的篾厂旺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种植技术和销售问题。

在桂皮山村连片的大红柑果园里,一个个金黄的大红柑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放眼望去,原本小巧玲珑的小青柑,已长成了诱人的大红柑,浓香四溢。

近年来,马关县篾厂乡桂皮山村依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等自然条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发展大红柑种植和陈皮加工,并以订单形式保底收购,确保农户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增加群众收益。

专题: 木作加盟   重庆超市加盟   凤茶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