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服装展需要做什么小生意

0 去试试创业网

投资小,门路多,一两年工夫能赚上几十万、一百万元的,对于草根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商业传奇。这也是促使很多行外人士想投身服装业的最大诱因吧!

9.每位小姑娘一天卖36件衣服,一个月25天,就是900件,老板娘在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就赚了1800元。这笔钱,小姑娘的底薪、租房费、管理费、物流费,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地摊管理费等,全出来了。所以说,老板娘的一百万是纯赚的。

8.按4:6的比例,30位小姑娘总共就能赚上150万元,一年工作8个月,平均每个月赚6250元,年赚5万元,无论是总收入还是工作时间40多岁想回农村创业好吗,小姑娘都比普通白领强多了。

7.一天出一千多件货,就算一年365天每天都这样,年出货量也不到40万件。40万件的出货量不少,但在木棉湾,这个老板娘还不到出货量最多的那个级别。

办服装展需要做什么小生意

6.老板娘要年赚百万,那么8个月里每个月得赚12.5万;一个月不按30天计,按25天计比较合理一些,那么,老板娘每天要赚5000元。每天卖1087件衣服,分摊到30位小姑娘身上,则是36件/人。这个数字不算多,我所知道的在2009年11月南方天气转冷的一周内,深圳龙岗区有一个人摆地摊卖木棉湾的长袖,卖出1300件左右。

5.春夏先在南方城市摆两个月,后到北方城市摆两个月;秋冬先在北方城市摆两个月,后到南方城市摆两个月。全年共摆8个月。当然,选择的城市是大城市,摆30个或30多个地摊不会相互影响。再加上都选择在转季这个销售旺期摆摊,并保证足够的货量,生意就有保证。

4.小姑娘的底薪600—800元/月不等。老板娘要求小姑娘每天都补货,小姑娘有底薪拿,用来补贴车费,就没有理由偷懒了。如果小姑娘没有底薪拿,自己出车费去补货,那么她就有可能几天补一次货。货量不足,当然会影响到生意。

3.以老板娘和小姑娘在这种模式中的获利情况来看,她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更为贴切。小姑娘能从老板娘那里得到底薪,以及充足货品的供应,没有任何的压货负担及风险等因素,这都是她愿意拿出3000元跟老板合作,而不选择自己进货单干的理由。

2.聘请30位小姑娘,每人交纳3000元押金,老板娘要求小姑娘每天保证3000元的货量。这3000元是按批发价来计的。假设小姑娘拿货跑掉了,老板娘相当于批发了3000元的货;老板娘玩人间蒸发的话,小姑娘也当是批发采购了3000元的货。

1.T恤在档口批发8.5元/件,出厂价6.5元一件,毛利2元。T恤的市场零售价为20元—25元/件,我们按20元来计算,零售毛利11.5元,老板和小姑娘按4:6分成,分别是4.6元和6.9元。

我认识一个老板娘,她在深圳布吉木棉湾村有自己的加工厂及批发档口,做迁徙式的地摊连锁,年赚百万元。老板娘的操作跟上面说的差不多。现以男T恤为例,详细解说她的操作:

摆地摊的成本比擦皮鞋高一些。其实摆地摊也可以摆出业绩来,摆出有钱人来。早几十年浙江那边的人挑点小货卖,而今成为亿万富翁的还真不少。跟好几个摆地摊或熟悉摆地摊的朋友聊过,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常有的。

普通服装商户,经常被笑话十做九亏,也难怪,常规的经营方式,是人都会做,胜出机会自然少之又少。还有,就是抗风险能力差,经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除了“博览会”、外贸库存专场的冲击之外,服装地摊的冲击也是蛮厉害的。普通的地摊生意,由于无租金、投资少、操作机动灵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青睐。

那些做类似档次服装的小店店主,在投资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冲击。等这些低价倾销的飓风刮过之后,小店店主只能暗自疗伤了。

我逛了深圳的展销会,外贸货品够多,顾客也够多。顾客捏着吊牌,看着吊牌价,对比商家的处理价,心动不已,想必商家当时心里会在偷笑。一位女士拿着刚买来的手袋,边走边看,还一边嘀咕:“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皮的,怎么他们硬说是真皮……算了,才两三百块。”

2009年年初,南京国展中心开过两场外贸商品的销售专场。前不久,华联商厦、太平商场被南京市外经贸局指定为外贸专营商场,两家大商场在五楼开出专场。五一期间,深圳会展中心搞了一场外贸商品展销会。

通常一个老板把场地租下来,然后招商,分租出去。有的“博览会”在一个地方搞半个月、一个月,有的从入冬一直搞到过年,总之就是只在冬季搞。基本上全国各大中城市、小县城每年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产业。在珠三角这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每个镇都有。

每到过年,各地都会举办服装博览会,或者是什么服装节,在街边、在广场上,有的也会在什么会展中心,圈块地,搭个棚,挂几个带大红宣传横幅的氢气球的服装推销活动。

服装生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选址、定位、装修、货源、陈列、搭配、销售、营销等多方面,做好每一个细节都能极大地提升业绩空间。服装生意十做九赢,作为菜鸟的陈飞、张华和钱先生都做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初次试水成功,钱先生对未来的服装生意信心十足。这样的信心,是建立在已经入行的基础之上,不是盲目的。2018年3月份之前,他囤了三四万件短袖和长袖。他认为中低档的基本款不易过时,而面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涨声一片,囤得越多,赚得越多。

钱先生在深圳上班,有条件经常逛笋岗仓库和木棉湾这两个市场,淘合适的货回东北,家里人摆摊销售。木棉湾的货很低档,也不时尚,但钱先生为避开选款眼光差的短板,就主打这样的货品,瞄准低端市场。这些货均码多,码数对东北人来说偏小,但钱先生通过多逛市场,他找到了三家做工不错,可以特地为他做码数大一点的厂商合作。2017年,钱先生做了四五个月的生意,每个月纯利都有五六千元。

再看看菜鸟是怎么避免“十做九亏”的。陈飞和张华都是服装菜鸟,2017年初在中山同一个商厦里租下店铺。大众服装商厦有近千个服装店铺,消费者有太多的对比,如果经营得不好,生意会很差,反之生意会很好。2月份是淡季,陈飞的店铺赚了三四千元,算是不错的业绩,但她仍有很强的危机感。整个商厦,大部分商铺的业绩都不如她们,可她俩从不跟这些店铺作比较。她俩总是跟商厦里经营得最好的店铺作对比,老是在想:为什么别人的生意那么好,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超越他们?

服装生意真的要一年四季都守着做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做羽绒服、做皮草的工厂,也想直销自己生产的货品。海宁的一个工厂老板在成都和余姚各开一家店,秋冬卖自己的皮衣,到了夏天不知道卖什么,结果一年不到就不做了——亏了四十万。北京的一个老板,几个卖场,七八月份开始卖羽绒服卖到次年二月,夏天就把场地租给别人卖衣服。他计划从2018年开始,自己做夏装,经营自有品牌,加工贴牌或市场采购贴牌。有的则采用浙江商人找大卖场合作的模式,找很多的店铺合作,盈利十分丰厚。

有的商场,甚至签两份合同,超市部一份,百货部一份。部分浙江商人刚性十足,发现这种情况,马上将自己的货品下架,打包走人,连押金也不要。

我做大卖场时,每逢八九月份要接待十几位从浙江过来的商人。他们在大卖场租几排货架,交租金、押金及入场费,10月份上货,一直做到春节前。每家卖场上货架的货有200件左右,备货约400件,货品总额5万元左右。缺货再从仓库调过来。自己请人销售,卖场收款,月结。在超市里的话,是扣点的,不交租。

浙江那边的商人一般以个人的名义来操作这样的商业模式。他们做的货品棉服和羽绒服都有,但对外都说在卖羽绒服。2016年,50元可以拿到很好的棉服,150元可以拿到不错的羽绒服,同类货品,拿货价相差不大,但他们都会分多个不同的价位来销售。像羽绒服,卖888元、688元、388元、268元的都有,以迎合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心理。羽绒服耐卖,不怕库存,基本上拿出几十万元做这样的生意,短短的三四个月能赚上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内裤、袜子的地区代理,可以凭借资金的实力以代销的形式,把货品放到代理区域内的超市、大卖场销售。他们一个代销点铺2000—4000元的货品,然后是补货多少结多少。按200个代销点计,代理商需要铺货60万元左右。每个点年平均营业额2万元,总共就是400万元,按30%的毛利计算,代理商盈利120万元。

超市里的服装类货品,由经销商供货,商场扣点,点数15—35不等。这些货品,大部分作为特价货品,但仍然包含有60%左右的商场扣点和经销商利润在里面。

投资小,门路多,一两年工夫能赚上几十万、一百万元的,对于草根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商业传奇。这也是促使很多行外人士想投身服装业的最大诱因吧!

9.每位小妹一天卖36件衣服,一个月25天,就是900件,老板娘在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就赚了1800元。这笔钱,小妹的底薪、租房费、管理费、物流费,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地摊管理费等,全出来了。所以说,老板娘的一百万是纯赚的。

8.按4:6的比例,30位小妹总共就能赚上150万元,一年工作8个月,平均每个月赚6250元,年赚5万元,无论是总收入还是工作时间,小妹都比普通人年收入强多了。

7.一天出一千多件货,就算一年365天每天都这样,年出货量也不到40万件。40万件的出货量不少,但在木棉湾,这个老板娘还不到出货量最多的那个级别。

6.老板娘要年赚百万,那么8个月里每个月得赚12.5万;一个月不按30天计,按25天计比较合理一些,那么,老板娘每天要赚5000元。每天卖1087件衣服,分摊到30位小妹身上,则是36件/人。这个数字不算多,我所知道的在2018年11月南方天气转冷的一周内,深圳龙岗区有一个人摆地摊卖木棉湾的长袖,卖出1300件左右。

5.春夏先在南方城市摆两个月,后到北方城市摆两个月;秋冬先在北方城市摆两个月,后到南方城市摆两个月。全年共摆8个月。当然,选择的城市是大城市,摆30个或30多个地摊不会相互影响。再加上都选择在转季这个销售旺期摆摊,并保证足够的货量,生意就有保证。

4.小妹的底薪600—800元/月不等。老板娘要求小妹每天都补货,小妹有底薪拿,用来补贴车费,就没有理由偷懒了。如果小妹没有底薪拿,自己出车费去补货,那么她就有可能几天补一次货。货量不足,当然会影响到生意。

3.以老板娘和小妹在这种模式中的获利情况来看,她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更为贴切。小妹能从老板娘那里得到底薪,以及充足货品的供应,没有任何的压货负担及风险等因素,这都是她愿意拿出3000元跟老板合作,而不选择自己进货单干的理由。

2.聘请30位小妹,每人交纳3000元押金,老板娘要求小妹每天保证3000元的货量。这3000元是按批发价来计的。假设小妹拿货跑掉了,老板娘相当于批发了3000元的货;老板娘玩人间蒸发的话,小妹也当是批发采购了3000元的货。

1.T恤在档口批发8.5元/件,出厂价6.5元一件,毛利2元。T恤的市场零售价为20元—25元/件,我们按20元来计算,零售毛利11.5元,老板和小妹按4:6分成,分别是4.6元和6.9元。

2018年,我认识一个老板娘,她在深圳布吉木棉湾村有自己的加工厂及批发档口,做迁徙式的地摊连锁,年赚百万元。老板娘的操作跟上面说的差不多。现以男T恤为例,详细解说她的操作:

摆地摊的成本比擦皮鞋高一些。其实摆地摊也可以摆出业绩来,摆出有钱人来。早几十年浙江那边的人挑点小货卖,而今成为亿万富翁的还真不少。跟好几个摆地摊或熟悉摆地摊的朋友聊过,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常有的。

普通服装商户,经常被笑话十做九亏,也难怪,常规的经营方式,是人都会做,胜出机会自然少之又少。还有,就是抗风险能力差,经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除了“博览会”、外贸库存专场的冲击之外,服装地摊的冲击也是蛮厉害的。普通的地摊生意,由于无租金、投资少、操作机动灵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青睐。

那些做类似档次服装的普通商户,在投资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冲击。等这些低价倾销的飓风刮过之后,普通商户只能暗自疗伤了。

说实在话,杨老板这种低价倾销,比起那些捞一把就走的“博览会”来说,不知实惠了多少倍。他每次倾销,到各个地方临时租用便宜的门面或地摊,旺季过后就撤。像杨老板这么做生意的,在全国还有不少,有的专门成立公司来操作,业务范围遍及好几个省份。

同学跟我说:“不合格品不能做。这批8块钱的货品,如果是库存尾货,我就有办法弄到几个商场的特卖区特卖,卖50元、60元到100多元都没有问题。”

有人整回来3万件品牌女装的库存,叫我帮找一下销路。我叫上同学一起看货。那品牌是珠海的,在深圳某著名百货有专柜。卖家跟我们说是正品库存。我同学可是专家,一眼看出,说是品牌公司拒收的不合格品。

我逛了深圳的展销会,外贸货品够多,顾客也够多。顾客捏着吊牌,看着吊牌价,对比商家的处理价,心动不已,想必商家当时心里会在偷笑。一位女士拿着刚买来的手袋,边走边看,还一边嘀咕:“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皮的,怎么他们硬说是真皮……算了,才两三百块。”

想一想,批发商把货送出去就有差价,而大卖场的差价,都换成了租金和人工费用。员工上班,一分钱不少拿,场租也是每月必交。这几年,服装大卖场风光不再,充当着给员工、商场及批发商打工的角色,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突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通常一个老板把场地租下来,然后招商,分租出去。有的“博览会”在一个地方搞半个月、一个月,有的从入冬一直搞到过年,总之就是只在冬季搞。基本上全国各大中城市、小县城每年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产业。在珠三角这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每个镇都有。

这里所说的“服装博览会”,并不是那种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展馆里的服装博览会,而是过年前那种在街边、在广场上,圈块地,搭个棚,挂几个带大红宣传横幅的氢气球的,低档的服装推销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博览会”三个赫赫在目的大字,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给它加上双引号,以示与高档次博览会的区别。

一些服装大卖场,或经营大路货的小店,辛辛苦苦一年没赚到什么钱,本来以为在过年前能赚上一点,但每年都会有“服装博览会”把这梦给搅黄。

最近几年,内陆省份的服装大卖场发展较快,有的连锁卖场都做到了覆盖一个省80%以上的县市。卖场发展的手法大同小异。他们到各地去找人谈判,说自己负责货品供应,对方只要租下场地,装修好即可运营;大卖场的股份由双方按比例分配。他们找供货商谈判,说自己有多间大卖场,要求对方供货,货款先不付或付少量,先卖后结,或定期结算。

东莞有一家1500平方米的大卖场,老板欠着20万元的场租、100万元的货款跑路。商场原先想把大卖场50万元的货给独吞了,但近百家批发商坚决不答应,威胁商场说如果不给退货,就雇人把商场围住,最后商场不得不答应退货。

前几年,中山市有3家连在一起的共1500平方米的地下铺做不下去了,原计划把货退给批发商,全身而退。后来,大卖场的老板觉得这样做批发商未必会放过自己,不如携货跑路。于是改变主意,到派出所报警,不让批发商把货搬走。批发商肯定不答应啊,于是批发城的老总就亲自带队,领着批发商及工仔好几十人,过来把商场围起来,24小时看着。僵持了五六天,卖场老板始终不敢出面,派出所也就不管了。

像银基商贸城,业主雇有律师团为商户处理与大卖场的关系。如果哪一家大卖场倒闭,或有跑路的迹象,整个批发城的商户都会知道,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赶到大卖场,把里面的货打包回去,把大卖场的老板“软禁”起来。

大卖场不能清货卷钱走人,也不能事先跟批发商讨价还价,说自己没有能力经营,商量货款的事以后有钱再还。如果卖场老板透露出这样的意思,每一个供应商都想先拿回自己的钱,卖场老板就随时都有被“软禁”的可能。每次换季上货,批发商对大卖场总是笑脸相迎,好话说尽,到了追收货款的时候,就是死缠烂打,软硬兼施,一旦大卖场做不下去,想欠钱不还,当然是连朋友都没得做。

2018年东莞某镇的一家大卖场,生意不好,批发商去了五六次都收不到钱,惹得某帮派的批发商把其中一个股东“软禁”起来。直到几天后,卖场把这帮批发商的货款全部结清了,那位股东才得以自由。

他的跑路,还连累我的大卖场面对巨大的信用危机,批发商隔三岔五地到卖场来追收货款。当时卖场欠款高达190万元,想办法凑来60万元还清了部分款项才度过信用危机。

早几年,一个朋友的大卖场所在的商贸城做服装的太多,生意做得太烂,做不起来,他就伙同商贸城另外两家大卖场的老板,卷走100多万元的服装跑路。几十家批发商都在找他,还报了警,但至今音讯全无。

我所知道的大卖场,最少的以1.8万元起步。3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商量好每人出资6000元,多一分钱也不出。2016年,他们接过一间1000平方米的大卖场,卖场原来是资不抵债的,所以他们接手时分文未出。2018年,他们经历一波三折。先是雨季,雨水淹没商场门前的马路长达一个星期。后是商场倒闭,他们差点跟着关门,一旦关门,就是负债百万元。他们跟商场业主理论,坚持营业,苦撑了一个月,商场才有老板接手。新老板把大卖场从一楼调整到二楼,装修花费40万元,耗时两个月。装修期间,他们把货品拿到商场门前的广场清理。10月份重新开业之后,他们的卖场不仅没有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生意也没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一直维持着良好的运营。

而大卖场,当初凭借批发商的有力支持,以区区几十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万元就把生意做起来,并连锁扩张,书写了众多服装界神话及商业传奇。做得好的大卖场,一年分红四五百万元的都有。大卖场生意做得越大,批发商铺货支持的资金量也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像滚雪球一样。

批发商把货放出去,以后就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大卖场追收货款,有的每个月一次,有的一年才一次。做大卖场生意的批发商,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有200万元以上根本玩不转;要想把生意做大一点,几百万元免不了。虎门富民批发城有一个档口,实力雄厚,铺出去的货有千万元之多。

再举个例子,某位先生很有钱,如果他高息放贷,就是违法,但是他投资服装,做这种铺货生意,赚的毛利再高都是合法的事。而且不管这位先生所投资金的来路如何,经过服装生意这么进进出出,不正当的也变成正当的了。

一个批发商,一家大卖场一年做货2万元,100家大卖场就做货200万元。他们的毛利控制在20%~30%之间,按25%计,就是50万元。所有的大卖场,每家铺货1万元,就是100万元。这100家大卖场,一年有10家跑路,刨去10万元,那么他这一年还有40万元的毛利。对于单家大卖场来说,每一年做货2万元,5年做货就是10万元,那么批发商赚到的毛利就是2.5万元。对于任何一家大卖场,做了5年就跑路的,批发商还是存在1.5万元的毛利。

2018年10月中旬,斌哥和一个朋友陈老板一起喝茶。陈老板眉头紧锁,脸无血色,连说话都很吃力。他之前有5家大卖场,上半年倒了2家;9月份,又有一家地下铺因为消防不过关,被迫关门。这样,5家大卖场200万元的货、150万元的债务,全部压到剩下的2家大卖场上。这两家的生意又是十分惨淡,搞促销活动都没有多大用,压力非常大。2019年春节前,陈老板跑路了。

惠州银基商贸城,档口空了很多,昔日的黄金旺铺,都有转让或招租的广告,3年两万元的租金都无人问津。像虎门富民时装批发城,以前多么风光,10多平方米的档口,月租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到经济回暖前,只有档口不做的,没有档口新开的。那些做不下去的档口,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业主就来个零租金出租,搞得另外的档口被迫减租,且一减再减。要是不减租,商户宁愿不要押金,也要搬到那些零租金的档口。做生意图的是一个熟和一个稳字,业主减租,商户也就算了,不搬了。

2018年的冬天比2017年的要暖和一些,但是,在大多数服装生意人的心里,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寒冬”,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比较大,工厂裁员、倒闭,外来人员减少,消费低迷,再加上服装零售业上游供应链银根紧缩,服装大卖场关门的就有数百家之多。倒掉的大卖场,商场再招商,零月租人家也不敢进;没倒的,商场不是减租就是免租。

当时的环境,我就算不搞活动,也一样能把货走完,而且可以多收三四十万元。这些钱,虽然没赚到,但比起在元旦及元旦之前就把货清完的大卖场,已经非常不错了。那些不太懂服装生意门道的,或之前生意不好、清货也清不动的大卖场,在这个时候,反大赚一把。

发出去的宣传海报上2019甘肃省大学生创业项目,说活动搞到大年三十,想撤都没辙。活动对我来说,利润很薄;对消费者来说,很划算。加上天冷,又临近过年,每天营业额都有两三万元,星期天差不多能做到10万元。不到10天,就没什么货卖了。积压3年的保暖内衣,被抢得连渣都没有。后来,因为供应商够兄弟,人家空运过来的货,分得400套。这些货,虽然只有两个码,但也是没几天就走完。就算没什么货,年三十前的一个礼拜,每天也能做4万元的营业额。过完年,货架都空了。

不要说我们不看天气预报,我们天天看,一天看几回。之前天气预报说冷空气来袭,十有八九令我们失望。人家说“信天气预报,不如信母猪上树”,不是没有来由的。

我所在的大卖场,在深圳某镇的百货商场里面,2000平方米。之前,我是咬着牙支撑,撑到元月中旬,实在撑不住了,就搞“买100减50”的活动,开始清货。天意弄人,活动的第一天,就是天气骤然变冷的第一天。

也有很多南方的服装大卖场在这个冬天里亏得血本无归。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天气一直不冷,有的在12月份开始拼命清货,有的元旦期间就把货贱卖完。等到元月中旬开始,天冷个不停,这些大卖场的老板,看着空荡荡的货架,欲哭无泪,有的连死的心都有。

第二种说法是,他们都没赚到钱,甚至大部分人还亏了钱。武汉的厂商通常是在元旦之前把货走完,而这个冬天在2018年1月份才冷。之前是暖冬,大家怕压货,都急着清货。等持续的寒冷天气到来学生党不要做的小生意,棉服脱销,很多零售商找不到货时,那些清货的厂商悔得肠子都青了。

2017年冬天,关于武汉市场的服装厂商是否赚到了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很多厂商都赚到了钱——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冬天不但比往年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服装卖场到各地去找人谈判,说自己负责货品供应,对方只要租下场地,装修好即可运营;大卖场的股份由双方按比例分配。他们找供货商谈判,说自己有多间大卖场,要求对方供货,货款先不付或付少量,先卖后结,或定期结算。

专题: 好的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