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红旅

0 去试试创业网

两类项目落地不仅为村民带来稳定的鱼塘和屋顶租金收益,还将真正改变地方的产业模式和用能结构,为乡村带来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相关模式入选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十大典型项目。

同年,方略乡创红旅团队来到广州花都调研走访,发现这里许多村子的鱼塘利用单一、低效。团队通过整体产业策划,发展“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复合经济,引入自主研发的光伏池塘网箱养殖技术,实现现代鱼塘自给供电及高效养殖。给村里带来了鱼塘租金收入,提升了养鱼的产值,许多村民还通过参与光伏项目建设及渔业养殖,获得更多工资性收益。

2021年3月,方略乡创红旅团队来到广东高州市分界镇,调研走访发现这里许多村民在自家屋顶搭建了铁皮棚,但价格较为昂贵又不美观。团队结合自主研发的“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专利技术,驻村开展设计与协调农村创业项目大全农村,实现农房功能、颜值与发电效益最大化。多了租金,加了亭子,让这类项目非常受村民欢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在叶红教授的指导下,方略乡创红旅团队首创提出“碳中和新乡村”绿色发展新模式,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和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以创新创业探索乡村新能源最优协同开发服务,协调多方需求,实现乡村资源复合高效利用。针对乡村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资源难以高效利用、多方需求未能充分协调的难题,通过联动央企、国企以及相关领域专业团队,在人地关系紧张、能源需求量大的广东地区,率先落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类示范项目。一是结合农房风貌提升的屋顶光伏开发,二是结合鱼塘改造升级的渔光互补开发。

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红旅

该团队于2018年和2019年参加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铜奖和银奖,终于在2022年,以耦合国家乡村振兴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目标的“构建碳中和新乡村,共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的绿金山”参赛项目,收获金奖。

方略乡创红旅团队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等多个院系跨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组成,以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为科研平台,以方略乡创公司为双创主体,其核心成员扎根乡村十年,持续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过投身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为上千个村庄美的蝶变贡献青春力量。

11月10日至1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大学举行。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大赛报名参赛人数1450万余人,参赛项目340万余个,覆盖参赛国家和地区111个。

据了解,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于6月正式启动,共有79万个团队、330万名大学生参加。活动以“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广大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再添“成色”。(记者 焦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SET)机器人辅助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产业链”项目,将智能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提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业生产智能生产生态圈……

华中科技大学“‘AI’无界——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助力全球抗疫”项目,实现对病人从分类、诊断到重症预测的全流程监控,提升了诊断速度和能力的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阻断疫情传播。

浙江大学“文物方舟——科技赋能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军者”项目,借助计算机技术,融合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知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了起来。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培养形成了一支新锐“双创”大军,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紧密对接和助力乡村振兴。

5年来,一大批青年学生来到乡村、留在乡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带动一批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催生出更多小微供应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鲁东大学“共‘桐’富裕——国家战略资源油桐产业的领导者”项目,研究油桐的育种、栽培及产业链延伸开发,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致富带头人。

截至目前,已有累计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大学“寻荟记”项目团队成员彭争民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就要展现理想信念,激发自我潜力,把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前途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第五届“红旅”赛道获奖选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陈可认为:“在‘红旅’舞台上,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创业模式,但服务国家的目标是相同的。”

福建省把开展“红旅”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挖八闽红色基因,推动项目团队进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

5年间,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分别在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铜川照金、延安南泥湾及延安宝塔山举行,向广大青年学生呈现不同的红色教育维度,传递不同的红色精神内涵。

过去5年,累计有483万名大学生参加“红旅”活动。他们走进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艰辛的创业史;走进安徽小岗村、黑龙江大庆油田、宁夏闽宁镇等地,感受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旗帜遍插祖国大地。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在总书记指引下,一大批青年学生用智慧和汗水,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将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中国梦,融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青春年华书写时代华章。

2017年8月15日,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培养形成了一支新锐‘双创’大军,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紧密对接和助力乡村振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在新时代展现靓丽的青春风采。

据悉,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红旅”赋能,引导广大“红旅”青年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今年的活动以“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引导高校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5年来,青年学生聚焦学以致用,组成一批批“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等,在美丽乡村建设、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吉林大学“丰粮满仓——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 打造‘第二粮仓’”项目团队助力吉林白城市通榆县粮食增收。乡亲们夸赞,娃娃们的金点子真能变成真金白银。

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独创“鱼蚌+”生态净水模式,以珍珠蚌的滤食作用为核心农村适合30岁创业项目,混养多种鱼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16年,项目团队在当地积累实践经验,进行数据调研,通过案例库、算法库和模式库一体化打造,形成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如今,“掌上‘智’村”已与17个县市政府展开合作,间接带动7000多名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

“‘红旅’活动牢牢牵住立德树人这个牛鼻子,成为高等教育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显著标志,树立起新的人才培养观。”四川大学学院院长曹萍说。

上海市用好红色资源名片,举办“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累计征集60余所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高校9大类创意作品近万件;

从延安到井冈山,再到西柏坡……5年来,“红旅”活动推动483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

深入福建、江西、广西、广东4省区62个村,探寻、挖掘、记录红色文化,形成数字博物馆62处,打造红色文化遗产信息链……这是2018年起参加“红旅”活动的厦门大学“数字乡建——信息服务平台·振兴美丽乡村”团队的成绩单。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一点点奶茶不能加盟了,开展了首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5年来,“红旅”活动把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到了融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

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这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5年来交出的答卷。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开展了首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5年来,“红旅”活动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专题: 科技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秘籍   创业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