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业空白领域

0 去试试创业网

朱啸虎就和ofo创始人戴威算过一笔账,共享单车现在每天5000万次骑行,3年后做到2亿次,单日收入破亿元,一年流水300亿元起步……听起来是不是浮想联翩?

第一,以前大家都拿最小的产品试错,以避免风险,方便复盘和改正。但投资人喜欢“有梦想的团队”,用徐小平的话说,要看项目“能不能让我头脑发热”。

对于投资人来说,最实用的创业方法论就是造蛊,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些资本操纵的合并案中,总是更强势、更有攻击性的创始人笑到了最后。

中国互联网创业空白领域

在武侠小说里,蛊是至毒至阴的东西,《诸病源候论》曾经描述过制蛊的过程,“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

按张子陶的说法,“只有ofo清晰符合85%以上的条件”。他没有确切说明ofo缺乏的是哪个指标互联网创业还有机会吗?,但显然就是这缺乏的15%决定了共享单车的命运。

滴滴火了之后,真格基金的投资总监张子陶分析了剩下的可创业的空白领域,发现再造一个“滴滴”需要满足五个指标: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于是他和朱啸虎的金沙江同时发现了处于创业阶段的ofo。

摩拜和ofo相加的市场份额,2017年中期达到85%,2017年下半年随着一批友商的倒闭,占比更是突破95%,当年被控垄断的滴滴和Uber相加的市场份额也只有80%而已,摩拜和ofo完全具备了双寡头垄断的一切特征。

但这些车辆中的75万辆使用频率很低,尤其是在热门商圈,过度投放消耗了用户红利,最终也瓦解了商业模式,果然是要想死得快就要跑得快。

有一段时间,爱玛、富士达、飞鸽等厂商开足马力都无法满足摩拜和ofo的订单要求,共享单车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市场培育的过程,就拉出了一条放量增长的陡峭直线。2017年年初,摩拜和ofo在北京各投放了15万辆单车,到当年年底时,有人根据两款App的使用率,估算出可用车辆已增加到约130万辆,其中摩拜50余万辆,ofo80多万辆,如果加上毁损和丢失的,总量可能接近200万辆,增长速度快得吓人。

互联网领域信奉唯快不破,认为烧钱、亏损很正常,美团、滴滴都是这样活下来的。因此很容易让后来者产生错觉,以为竞争就是两个人遇到狮子,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金主也没少神助攻,朱啸虎就说过6个月结束战斗。

201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有据可查的融资总额是547亿美元,共享单车拿走了37.7亿美元,其中摩拜和ofo相加就占了20.15亿美元,在全年融资最多的TOP10榜单中,ofo以12亿美元排名第5,摩拜以8.15亿美元名列第9,又如何?

2017年2月,投资人朱啸虎给ofo站台时曾说,一辆车的成本是200元,骑行一次0.5元,每天骑几次,3个月成本就赚回来了。但几个月之后,他就将其在ofo的股份转手给阿里,套现30亿美元退出了。

因为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一个高频率、低黏性的用户入口,是流量而不是租金收益的平台,所有的变现方式最后都走不通,出海没戏了,物联网是别人的菜,剩下的只有流量和广告,ofo让用户用押金购买理财产品就是这个套路。

鼎盛时期的摩拜和ofo拿了高达40亿美元的融资,足够投放5000万辆共享单车,有媒体估算,如果全部报废相当于十几艘航母的结构钢总量,很吓人。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共享单车“烂尾了”。“中国自行车第一镇”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拿到了制造1600万辆共享单车的生意,体验了“一夜复活,满地是钱”的快感,然后美梦又无情地破灭了。

原因显而易见,迁就非顾客需求这个生意根本就玩不下去,因为你方便了,别人就麻烦了,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区“共享单车禁止入内”;才有那么多车被人藏在家里,才有那么多地铁站被包围。

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是懒病。2~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有需求。公租自行车1995年出现在欧洲,2008年出现在北京,都是有桩模式,看起来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非顾客”需求,就是希望自由取还,不受任何限制。

所谓非顾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特指那些有消费意愿却不能成为顾客的群体。说白了就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贪,非要9.9元包邮那种;二是懒,要求服务上门。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谁能用创新模式满足这些欲望,谁就会封神。

以前摩拜和ofo相爱相杀,每到季末就比拼数据,现在虽然消停了,但两家公司的日活数量仍有几百万,保持着足够多的用户,为什么就不能把优势变为胜势?

共享单车确实烧钱,但烧钱在中国互联网创业圈里很常见,从打车到外卖都是这么走过来的,“雷布斯”也语重心长地说过“创业还是要有烧不完的钱”。只不过共享单车烧得既没品位,也没技术含量,最后还引火烧身,烧了几十亿美元落得现在的结局,谁都没想到。

写得挺好,未来的创业会继续深耕,产品服务更到位,充分现在人们面临的问题去解决问题,赢得商机。

比如:当家长陪孩子逛公园时,能不能随时叫一个绘画老师、滑板老师,来指导作业与陪连;旅游景点的宰客与黒导游,能不能通过共享服务来解决;出行时的行李随身带不方便,是否通过APP能找到附近的人,代为照看或者带到机场及目的地等等…

创业者要寻找到未来的商业机会,更多要去思考人们在那些出行场景下的刚需、高频、痛点;观察生活场景中,那些线下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还未介入该场景下的对应服务。

比如必要商城走的个性人群定制生产路线,货品直接从制造商定制生产,生产周期仅7天;网易严选走的品质人群优选路线,经过网易优选平台挑选的商品,品质与性价比都极高;拼多多走的低消费人群低价路线,用社交电商模式把淘宝业务重新给做了一遍。

任何一个公司无法做到全域覆盖,当你用户人群定位在主流人群时,在其产业链必然留有两个机会。一个机会是向上游升级做重视体验的高端人群;另一个是降维打击,服务长尾市场及低消费人群。

类似的案例,还有同一时期为淘宝店导流的流量网站,比如当时的美丽说、蘑菇街、折800、楚楚推等等。都是利用这一点,获得原始用户与资金的积累,转而发展自己的独立电商分销平台。

公司帮助一些品牌方代运营淘宝店,经过近十年发展成为电商代运营领域第二大公司,拥有1500名员工。这为如今创办的拼多多模式,积累了人才、资金与运营团队。

拼多多是一家应用印鱼法则,最彻底的公司。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当年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在淘宝上做手机电商去上海能做点啥小生意啊,后来逐渐开展电商代运营业务。

鲨鱼再强悍,不可能独占海洋,BAT再强大,不可能覆盖整个商海。创业者要想在残酷的互联网领域生存,一定要有印鱼精神,可以像印鱼一样先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所。

上游业务有货源供应商,电商公司、流量导购、网红公司;下游会有包装、物流配送,本地服务。创业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利用行业红利,即可养活自己的团队。

将阿里巴巴比喻做鲨鱼,一点也不为过。其所涉足的业务无论是1688B2B,天猫B2C,淘宝C2C业务,还是菜鸟物流、阿里云、蚂蚁金融、新零售等业务,以交易撮合为主,产业链中潜藏了不少机会。

在海洋中有一种鱼类叫印鱼。它以能吸附在鲨鱼或其他海生动物或远洋船体上遨游而闻名。摄食寄主的食物残渣,在某些情况下像清洁夫一样,吃其载送者体外的寄生物。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飞哥认为BAT所涉足的领域,普通创业者要想与之竞争,可谓以卵击石。但其布局的产业上下游内衣加盟就选浪漫季节,看不上的空白领域任然存在不少机会。需要创业者细心观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掩体,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专题: 喜茶加盟   汉堡王加盟   全屋定制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