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高职学生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我的创业梦想不仅是收入,更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义乌红糖,从这一口清甜重新认识新义乌。”陈万佳笑称,自己血管里流淌的红色液体,都是义乌红糖的味道。

他还调动线下门店资源,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参与举办了红糖文化节、非遗文化旅游、制糖技艺培训等活动。红糖产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下走出义乌,消费者遍布全国,带动了400多名蔗农和制糖师傅的就业,帮助蔗农增收。

“在义乌,家家户户都做红糖,都在拼低价,没有品牌化。而我一直在致力于建立品牌。”陈万佳带领着“敲糖帮”申请商标、打造品牌化和标准化、摆脱低质低价竞争,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他还和老师傅们一起参与制定《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输出古法制糖“义乌标准”;开发出糖浆过滤沉淀系统,提升红糖品质;通过工艺改良,将红糖颗粒化,大大延长了红糖保质期,提升了红糖单位克重的营养价值。

每年10月底开始到11月都是收割甘蔗制作红糖的高峰期,在陈万佳小时候,父亲总会把他拉去学怎么制糖。而对于“天猫双11”电商购物节,陈万佳已经“轻车熟路”农村姑娘创业开网店赚钱吗,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参与了。

互联网 高职学生创业

“我们鼓励学生学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直播等专业,毕业后凭借技能就业,机会成熟再创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关春燕介绍,从2008年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学院正式开办以来,累计培养了3300多名毕业生。“我们对创业的认定,是指学生开店的月营业额超过6000元。”

面对入学时一脸懵懂的学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在实践中研究出了一套“阶段性成长方案”。先让学生们从闲鱼等二手闲置平台开始做起,积累经验之后再正式开店,没有钱学校就给他们提供六个月的无息贷款。老师们不仅提供了开店进货、选品、运营、发货、客服等“一条龙教学服务”,还从入学起就给学生提供了“专创结合”的多种选择。

2006年,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创第一届“淘宝班”时,邱阳进入学校担任创业导师:“我们可以说是享受了电商繁荣的红利。现在网上开店运营越来越简单,学生创业的门槛其实比以前更低了。”

创业本是九死一生,更不用说初出茅庐、羽翼未丰的00后少年们了。陈万佳不少同学的创业项目都受到过失败的打击。而更多的则是兴冲冲拿着自己的方案给创业导师看,就被老师指出其中的“死穴”,然后心服口服回去修改。

学校有专门教学生创业的学院,陈万佳迅速吸收知识,并享受到创业学院产、供、销“创业一条龙”服务。2020年,陈万佳开始了电商创业,三年来开出三皇冠淘宝店铺、天猫店等多个电商店铺,旺季月销20万元左右。2021年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他的“敲糖帮——义乌红糖复兴之路”创业项目,还获得浙江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而他则把获得的奖金用来交了学校的学费。

2019年高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18岁的陈万佳毅然放弃自己想当一名跆拳道教练的念头,报考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学电子商务。

“大些了懂事了,我也很矛盾,觉得义乌红糖产业很好、规模很大,但也有人说义乌红糖的质量参差不齐。我也亲眼见过粗壮成熟的甘蔗烂在地里,大爷大伯愁眉苦脸的样子,非常心痛。”有一天回家,陈万佳突然发现父亲两鬓冒出了白发,他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鸡毛换糖”指的是兴起于浙江义乌的一种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形式,而在陈万佳的父亲看来,当地古法红糖制作工艺作为地方传统民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断代”。可少年叛逆的陈万佳每天“不务正业”,父亲越是要求,他就越不想去跟红糖打交道。

“小时候爸爸就让我推着小车,沿街叫卖。”2001年出生的陈万佳说,自己从小闻着红糖的味道长大,他的爷爷曾走街串巷靠“鸡毛换糖”谋生,挑着货郎担、拿着拨浪鼓的“敲糖帮”成为义乌人的代名词。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马知遥、林光耀)老练地招呼客人,飞速打包快递,记者眼前21岁的陈万佳已经是当地一个“红糖世家”的第四代传人,也是多家店铺与电商店铺的店主。他毕业于当地一所高职院校,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创业小明星”。

设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阶梯式”提升模式。学校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层次性和能力获得的渐进性出发,设计了符合高职学生特点、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课程+讲座论坛”“创业苗圃+孵化加速”等“阶梯式”育人模式,开设了创业类型的培训课、必修课、实践课,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了“创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成果孵化链条,逐步形成依托专业、对接产业、校内外资源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普及、实践强化、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探索“双向互融”的专创融合育人路径。学校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向实现“双向互融”专创融合的育人路径。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领专业教育创新和变革,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三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之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专业群分类,从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及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三方面,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实现不同专业背景下的精准化“双创”教学。以专业群为单位,对接众创空间等相关行业领域,采取“创业项目+专业教育”“行业创新+跨界联合”途径,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构建“互联网+”思维,整合校内外、校企间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学生—学校—市场”三维度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和符合大学生特点、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利用校内互联网宣传平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网络管理平台,健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校级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大学生搭建了“学院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展示平台,点燃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职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人。

创业的细节在于创新,从一个想法的生根发芽到一个项目的落地实现,这其中所经历的、所成长的、所收获的,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我们的项目理念是“将学与科研结合,用成果服务社会”,团队对于一个项目的制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参加这样一个比赛, 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于项目的了解,成员们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更是实现了1+1>2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我自身的领导力与团队的凝聚力。”

“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看到了更好的自己,也明白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但还是希望老师在平常上创业创新课时,可以多教我们一些项目计划书、ppt的制作或者多和我们分析一些优秀的案例,让我们更好地去构建自己的创意王国。”

“通过做这个项目,我得到了许多的锻炼与成长中年女人有哪些小生意,对于我们本土的红色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也在逐步发展自己的公司,未来我有信心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的项目优势就在于采用了一些市面上暂时未有的技术,对引擎进行二次开发,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并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帮助项目的落地孵化。”

“我们的项目理念是“科技防疫,助力常态化抗疫”。在决定做这个项目以来,创新创业课程不仅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创新创业知识,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应用专业去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更快的了解市场。”

“我们的创意来源于江西法学会的一个专业课题,为此构建了一个政法区块链平台并收到了江西省委的感谢信,他们将我们所做的东西投入使用,我们团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进行深入搭建与创意打造。”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聘请由省内知名的企业家、投资人和双创导师组成的评委团对参赛项目逐一路演、点评、打分,为项目后续发展建言献策,帮助项目打磨优化。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10个项目脱颖而出。它们分别是:

经由院级初赛、复赛评审选拔后,最终27个项目晋级校级决赛,比赛分项目展示和评审答辩两个环节,参赛团队创意层出,应答自如,充分展现了江软学子“敢闯会创”的良好风貌。

为培养大学生敢闯会创的可贵素质,为江软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提供舞台,2022年6月19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决赛在路演大厅成功举行。本次大赛以“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今年4月份至今,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全面部署大赛组织工作,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江软”学子踊跃参加。历时3个月,经过组织动员、培训讲座、项目辅导、二级学院初赛、校级决赛等阶段,共吸引了3242个项目参赛,5000余名师生参与农村小伙创业的车叫什么,覆盖学校所有二级学院,申报数量、参与人数创学校历史之最。

专题: 报纸加盟   加盟网游   创业项目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