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适合做什么小生意呢

0 去试试创业网

只要你自己的东西是好的,你就不怕被忽视。然而,开一家小型手工作坊需要一定的资金。当然,我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

如果你有技能,你可以开一个小手工车间,比如做一些食物,一些手工艺品,等等。目前的销售模式非常灵活,可以通过实体店推广销售,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带货。

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农副食品是每个家庭每天都需要购买的必需品。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就可以为现阶段人们的消费心理开一家小店,比如绿色健康、原生态、有机种植等。,或者直接做网络销售,使用便捷的网络平台代理一些产品等。

梅州适合做什么小生意呢

到了中年,如果在大城市工作真的看不到什么好的发展,混得真的不好,工资低,买不起房疫情期间回农村创业补贴,开销压力大,还不如回老家做点小生意谋生。

发展产业不易,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更加不易。梅州将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完)

“例如有些产业扶贫项目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偏弱,一些分散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能力不够强;仍有一些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存在‘等靠要’思想。”该负责人介绍。

梅州市扶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仍有压力,加上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教育和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事项。其中,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方面,官方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并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据统计,2019年以来,梅州市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近300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消费扶贫总额达47.17亿元;目前,今年消费扶贫销售额达27亿,带动2.8万户贫困户增收。

此外,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和21个生产基地,发挥广州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梅州开展以购代捐和消费扶贫“五进”等活动,对接大湾区大市场;培育发展了淘宝梅州扶贫馆等13个主要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有5个县(市)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省定贫困村全覆盖。

在梅州的300多公里外,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印象大埔消费扶贫馆、天河区的兴宁消费扶贫馆、广州交投集团的驻村人扶贫馆等,展示梅州特产。

与培育发展产业相比,产业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梅州市坚持把产销对接作为重点,推进消费扶贫网络体系建设,开展扶贫产品认定。

在五华县横陂镇和河东镇交界处的撂荒山地,布满了太阳能光伏板,利用该县山地多,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发展光伏产业。目前,梅州市已经落户多个大型光伏发电站项目。据梅州市扶贫局数据,该市投入7.8亿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559个,规模和成效均居广东第一,当地政府在一些建筑上安装了光伏发电板,推动光伏扶贫。

在梅县区金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千上万颗柚子堆成了金色的小山。目前,大黄村有36家合作社进驻了产业园,大黄村一年销售2亿斤梅州柚,不仅提高了大黄村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村民的收入增加。

“小鸽子”大产业。梅州兴宁市的肉鸽品牌年销量达200万只,年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到港澳地区,并带动梅州3339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据梅州市扶贫工作局数据,该市有省定贫困村349个,占全省的15.3%;有相对贫困人口53245户145217人,约占全省的9.1%。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四面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渠道不畅和信息不通等现实制约着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五谷丰登粮满仓,鸡鸭成群猪牛良。柚子满山像金子,金柚爽口似蜜糖……”金秋时节,走进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广东省梅州市,丰收的歌谣在山头回荡。

“创业关键要转变思维,勇于创新。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比起来,我们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较为欠缺,产品附加值不高。经过深加工,普通产品也能打造出自家独有的金字招牌。”范润登的一席话令人回味深思。

“一个富人有十个穷亲他不算富,要带动家乡人一起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范润登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想法。作为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他的公司生产的香菇脆片在为自己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动了菇园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

作为市场上的新产品,为了得到顾客的认可,范润登在市场推广上下了苦功。由于一般人都认为香菇仅能做菜,上饭桌,对制成零食直接吃的脆片还不太接受,新品认知度不高,经销商基于费用高等原因也不乐意推广。因此前期推广遭遇了“冰川期”,范润登亲自带队“破冰”,到商城、超市门口摆摊推广,一个个地向客户推介产品,给消费者免费试吃。由于推广资金不足,最困难的时候,范润登还将自己在大埔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以缓燃眉之急。

2016年5月,范润登在之前经营的农村合作社基础上,申请成立了梅州市绿佳源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蘑香园”商标,正式进入规模化产销阶段。公司线下市场是珠三角城市,线上市场则面对全国。他的团队运作的“香菇脆片”在网上微商城特产店反响不错,成为网民争相抢购的爆款食品,月销售额最高时达100万元。

范润登逐渐发现,除去物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加上受市场价格供求波动的冲击,鲜菇利润所剩无几。“如何实现香菇销售最大化,成了我日夜冥思的问题,”范润登谈道,“现代人注重养生,崇尚健康饮食,口味需求日渐苛刻,传统食品难入‘法眼’——必须出鲜招!我日益萌生了做深加工的念头。”2015年,范润登敏锐地嗅到商机,跟台湾厂家合作,采用真空脱水技术,将鲜香菇制成不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开心猫串串加盟费多少,能直接吃的休闲零食,既保留原有营养成分,又具有健康价值,虽然相对其他膨化、油炸食品来说成本高点、售价贵些,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很好吃,吃后不“热气”不发胖。

然而,由于当年天气不佳,香菇产量少、品质差,长势不好,霉病与病虫危害让范润登在那一年亏了不少。范润登渐渐认识到,技术保障必须跟上。于是,闲暇时他迅速“补课”,买书自学、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很快掌握了防虫治病、消毒控温等系列专业技术。

但这种欣慰不久即被担忧替代。原来,香菇每天采摘不仅费工耗时,而且若不及时销售,只能积滞烂毁。因为初次种植,缺乏固定客户和销售链,靠市场零售难以消化,眼看每天大量剩菇白白扔掉,心疼不已的他只好四处打听,拓展销售渠道,终于在市区找到一家食用菌批发市场。

“蘑菇保健价值高,属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周期短,两三个月就可收获,采摘期持续三四个月,生产过程无须化肥农药。我是山里人,上手快,所以选择容易入门的植菇行业。”范润登表示。经熟人牵线,经验不足的他结识了福建的蘑菇专业种植师傅。在师傅的技术指导下,他那位于枫朗镇大埔角村的14个共20多亩的种植大棚里的香菇长得颇为茂盛,初始规模就达10万个菌棒。看见香菇从菌袋中纷纷探出头来,范润登心里别提有多愉悦。

说起辞职回乡创业的原因,范润登很坦然:“其实我一直想做生意,起初较迷茫,不知做啥好,在家人游说下去考公务员。但近年创业热潮涌起,国家政策利好,创业门槛降低,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家人开始很不理解,可范润登坚定自己的信念。

范润登是大埔县青溪镇松林村人,大学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9年毕业后考到中山市城管部门,吃起了“皇粮”,转眼便是四五年。后来2021年城镇农村创业,他回到大埔老家,跟随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农学种蘑菇。

从维护城市秩序的城管执法人员,到月销百万的蘑菇种销高手,30岁的范润登笑着说,能取得今天这般业绩,离不开自己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屡挫屡试的不懈韧劲。

专题: 卫康加盟   懒猫加盟   新型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