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做啥小生意赚钱呢

0 去试试创业网

文登区一直着力推动花饽饽产业发展,把这种原先年节时才制作的特色民俗面食产品,变成了包含非遗技艺创新、专业工厂标准化生产、传统模式生产相结合的组合型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产品特色产业化之路。文登区拟定相关扶持政策,引进启动公益文化创投项目,为居民提供免费学花饽饽制作工艺的平台。并结合信用积分制度,促进优质花饽饽特色旅游商品的打造及行业自律和花饽饽技艺的传承推广,让文登城乡教花饽饽、学花饽饽、会花饽饽的人越来越多,文登巧果、花饽饽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早上七点半,在泽库镇后岛村村口,慈慎霞都会坐上工厂的班车去上班。秋风渐凉,工厂里应季的巧果、喜饼、花饽饽订单量大增。十多位像慈慎霞这样的泽库镇农村主妇,都是一早坐工厂的班车上班。据该企业负责人林红介绍,巧果的产值占到了公司一年收入的20%,同时今年的花饽饽已经远销到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国内订单更是供不应求。

小小的巧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巧果是花饽饽的一种,花饽饽在威海文登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文登的老俗是每逢七月初七,家家户户都会烙巧果、做喜饼,迎接粮食丰收,祭祀七姐神。长辈还会将烙制好的巧果用红线穿成串,给晚辈戴在脖子上农村小伙创业开宾馆视频,寓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

把黄灿灿的发面团用力揉紧实,分成小块按到馍馍卡子里,磕出来的面团上就带上了各种吉祥纹样。“这个烙好了就是巧果,巧果用的面和喜饼是一样的,我这的做法还是按照老办法,发面引子是用黄蒿、黄曲米用青叶草包好了做出来的。老原料、老口味,可受欢迎呢!”王海研说起自己做的巧果,很是自豪。

文登区做啥小生意赚钱呢

靠着蒸花饽饽的手艺,将农村妇女就地转化,将闲置房屋重整盘活,一批花饽饽生产企业和业户在文登农村发展起来。不止崔家村,文登区如今花饽饽生产企业业户发展到200多家,产业年产值2亿多元,带动1.2万多名农村妇女融入产业增收致富。由此来看,“对头”的产业不一定多么“高大上”,不妨琢磨琢磨再熟悉不过的土特产、老手艺,没准最有奔头的产业,就在眼皮底下藏着。(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文 杨正/图 通讯员 王海政)

产业振兴和招商引资内在逻辑一致,产业项目必须要精准有效、符合实际。从一些农村产业发展实践来看,产业项目、模式理念的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有些项目“雷声”很大,实则收益非常有限;有些项目千篇一律,学了“样子”学不来“里子”,没多久便难以为继;有些项目看着哪哪都好,就是产品禁不起市场的考验。说到底,这些产业项目没有符合当地实际,没有立足特色资源,没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就像是种了棵没“根”的树,无论施再多肥,也结不出“果实”。

不止崔家村的花饽饽合作社,如今,文登区的花饽饽产品不仅卖到全国各地,更是远销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亿多元,1.2万多名像崔敏一样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崔敏把晾凉了的花饽饽一个个仔细地放进包装袋里。说起现在的工作,她“一百个满意”,“以前四处打零工,冬天就闲在家,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过年还能有1000多元的分红拿!”说到这,崔敏笑得比手中的花饽饽还要喜庆。

1月1日刚开张的合作社,眼下订单已经排到了2月份,每天大约700箱花饽饽从合作社发往全国各地。崔喜良说:“有时候要忙到后半夜,客户就喜欢咱这土手艺、老辈味儿!”

合作社出品的花饽饽到底啥滋味?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喜良的话说,“一吃就是一个”,拿起用村里的“神仙引子”和老手艺做的元宝,掂一下手感轻盈农村小院创业项目文创项目,撕开来气泡均匀,咬上一口劲道又甘甜。

“出锅啦!”听到蒸箱上的计时器响了,崔敏麻利地从2号蒸箱里抽出一屉,全是四两一个的大枣饽饽。她说,农家蒸大枣饽饽一斤一个,眼前这“小饽饽”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除了传统的大枣饽饽、福袋、元宝、锦鲤等传统造型饽饽外,合作社还能定制“海洋世界”“圣诞老人”等创意造型饽饽。

合作社里人数最多的,要数造型车间了。大家伙正在给大枣饽饽“切笑”。“眼和手都得有数!”村民崔敏说,饽饽的三瓣之间要距离对等、长短一致,这样蒸出来的大枣饽饽才“笑”得标致。别看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合作社对工艺和标准的要求毫不马虎。花饽饽的优品率已经从第一锅试生产的70%,上升到现在的95%了。

去年7月,村委会领办成立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吸引村民入股参与的方式,募集了50多万元资金,村里100多户村民入了股。崔继振、侯小敏夫妇不仅入了股,还报名应聘成为合作社的工人,侯小敏和20多名“准工人”被村里送去威海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闭关”培训了一个月。

和面车间里城里人喜欢去农村创业吗,60岁的崔继振是花饽饽合作社里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他和妻子侯小敏俩人还是一对“双职工”。以前从不进伙房的崔继振,现在每天清晨6点半就来和面了,一天下来要和10多袋面粉。扑了扑面粉,崔继振乐呵呵地,“我这可不仅是体力活,是第一道工序的技术活,重要着哩!”

1月29日上午10时许,离崔家村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老远,奶香、麦香混合的阵阵好味道就扑鼻而来。干净整洁的六间车间里,和面、压面、造型、醒发、蒸晾、包装等一条龙工序都在这里完成。二十余位村民身着粉格子工作服,忙活在各自的岗位上,个个干劲十足。

胶东花饽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登花饽饽最为有名。在文登人眼里,“南海边儿最会蒸饽饽”。侯家镇崔家村,就是“南海边儿”最会蒸饽饽的村子之一。眼看年节越来越近,村里的巧手妇女们却不见了踪影。原来,她们都被花饽饽合作社“挖”了去。

专题: 加盟网游   蛋包加盟   中药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