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业小项目乡村振兴

0 去试试创业网

个人创业小项目在乡村振兴领域有很多方向,以下是几个可能的点子:

1. 农产品电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将本地的有机蔬菜、水果、特产等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同时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2. 农业旅游: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宿、农业采摘园等,让城市人体验田园生活,带动农村经济。

3. 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4. 绿色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比如有机鸡、鱼、蜜蜂等,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同时保护环境。

5. 农业深加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制作果酱、蜂蜜、农产品干制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6. 乡村民宿改造: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打造特色民宿,提供给城市游客舒适的乡村旅游体验。

7. 农村电商物流:建立农村电商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进城和城市商品下乡的物流问题。

8. 农村教育:提供在线教育平台,帮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想法,具体项目的选择还需结合当地资源、市场需求以及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考虑。在实施过程*,记得要充分了解政策支持,做好市场调研,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

乡村振兴离不开自主创业,揭秘不为人知的种植项目,利润可观

总的来说,玳玳花种植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选择种植玳玳花不仅顺应了市场需求,还能够为我们的健康养生做出贡献。如果你对创业充满热情,渴望实现财富自由,不妨考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您也能像张先生一样实现发家致富的*想!

三农创业项目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看看这些成功案例就知道了!

个人创业小项目乡村振兴

邕武村位于南宁市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山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邕武村的村民们在区旅游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从2017年开始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农事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老年人托养服务是一种针对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的项目,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秣陵社区的张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她看到社区里有很多老年人需要托养服务,于是在2018年开办了一家老年人托养*心。她租用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房屋,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和设备,提供了餐饮、娱乐、健身等服务。她还与社区卫生服务*心合作适合小学周边创业小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保障。她的托养*心受到了老年人和家属的欢迎和信赖,目前已经有40多名老年人入住。她的托养*心每月可收入3万多元,每年可盈利10万多元。她还获得了*家级“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称号。

自*庆开业以来,李勇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也了解到,像李勇这样选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现在随着我们的环境变好,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村成规模农家乐已经有三家,这给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增加了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唐建告诉记者,三峡村正在制订优惠政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让村里越来越好。

李勇便是看到了家乡的优势与潜力,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在城区发展的餐饮事业,返乡创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构想,李勇流转了超过30亩土地,投入上百万元,修建了开放式的农家庭院,并引进了特色的五黑鸡养殖等,创新地打造了一个集农事体验、亲子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在我这里,大家可以亲自感受一下推石磨豆花、捡鸡蛋、煮甑子饭等,接下来我还想开发一些我小时候玩过的娱乐项目,比如滚铁环,让现在的小朋友也感受我们那时的童年乐趣。”李勇告诉记者。

李勇家乡所在的三峡村是牟子镇较为偏远的一个村,从前这里的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近年来,随着村里基础设施逐渐改善,村里的境况迎来了转变。

最近,牟子镇三峡村一个建在山沟里的农家乐成为不少年轻朋友喜欢的打卡地。负责人李勇在外务工多年,去年和爱人一起逆流回乡,在老家建起了自己的桃花源。“在外漂泊了很多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我们村紧邻平羌三峡,气候宜居,现在实施乡村振兴,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所以选择回家乡做这个项目。”李勇说。

在一些农村地区,青年人大多都外出务工,村里基本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不仅缺乏劳动力,也缺乏发展的新思路,因此发展大大受限。从前的三峡村就是这样的,然而,最近三峡村却迎来了一波返乡创业潮。

作为一位“80”后的年轻人,史维享建立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手工制作+互联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个人增收,还带动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2年,史维享被评为乡村产业带头人,他的手工玉米饼被评为全*名特优新农产品。“获得这些荣誉我从没想过,一开始就是想把家乡特产卖到全*各地,让更多需要的人吃到这个东西。现在我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把这项事业做好,尽自己所能带动村子更好更快发展!”

史维享还从村民手里采购原料,再雇佣村民进行制作加工,这在村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为了保证玉米饼品质,我跟村民达成协议长期采购,所有原料都是人工精选去杂。包括车间员工,都是乡里乡亲。”

乔永红今年56岁,是最早的一位员工,“刚开始确实不好干,很多人会做玉米饼,但都是家常做法,不追求美观,一旦要批量生产,对外观和口感都有要求。同一批来了很多人,后来都干不了走了,我一直干到现在。”乔永红告诉记者,平时除了在家里种地,作为女性的她没什么收入来源,而史维享的作坊让她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54岁的王芹原来是个家庭主妇,“我原来就是闲在家里,做饭倒是一把好手。看到这个作坊招人,正好我也擅长,这一干就是好几年。比我在家里闲着强多了,一般我们就干一上午,从早上6点到*午12点左右,也不耽误什么时间,一个月工资在三四千元左右,旺季的时候赚得更多,我已经很知足了。”

红枣口味也为史维享拓展了线下客户。“我去参加展会的时候,80%的顾客都会选择红枣,线下同城购买的顾客也一般都会选择红枣口味。”

回忆起那段日子,史维享说“确实挺难捱的”。“当时客户下订单,我们没法发货,处罚很严重,订单退了六七千单,大概是将近15万元的货。各种投诉,售后成天来找,也丢失了很多客户。”史维享转念一想,“毕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不想轻言放弃,熬过了那一个月,第二个月重头再来,而且有了那一个月的教训,后面我们宁愿亏本也要服务做到位。”

2021年是史维享卖玉米饼最好的一年,“一天能卖到300单左右,人手不够用,我自己还得搭把手,天天忙不迭地往外发货。”他说。

2020年,史维享的玉米饼做到了淘宝销量第一。2021年,玉米饼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0万元,他认为这得益于他的诚信。“在原料用料上,我都是刨去玉米粒的外壳,用玉米瓤磨的玉米面,坚持不加油、不加糖、不加白面的纯粗粮制作,像添加的红枣我用的也是新疆大枣,这样做出来的才好吃。做生意靠回头客,诚信经营是必不可少的。”他说。

和大多数电商一样,史维享的玉米饼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是销售旺季,而8~10月这三个月的时间是销售淡季。“在旺季的话,每天差不多能用到500~600斤原料,一个月差不多需要用一两万斤左右的原料。多的时候产量一天在1000斤左右,1斤是4个玉米饼,一个月生产大概12万个玉米饼。淡季的时候,一天的产量也能到四五百斤。”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原来的小作坊和一口锅已经远远不够用,史维享就把自己家的西面开辟出2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锅也增加到了六口,他们住在100平方米的东屋。

在家里闲着的史维享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把玉米饼挂卖到网上,说干就干,没想到一开始就有了起色。“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立马就开始实践。2020年4月*旬刚开始创业,只有20平方米、一口锅。我记得在上线一个周左右才迎来第一单,就这样一天几单、十几单地做着。在卖了两个星期的时候,订单开始明显增加,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到了一天100单左右,两个多月的时候就卖到一天200单了。”

蒸炉上面冒着氤氲的白汽,炉火呼呼地烧得正旺。史维享向记者诉说起他的创业故事,“我是学网站开发的,2010年职专毕业后在济南、青岛做淘宝运营,薪资差不多每个月在7000~8000元左右。2019年,得知家里老人生病,我和媳妇回家照顾老人,这一留下,就没再走。2020年我媳妇怀孕了,需要控糖,我和我妈就用纯粗粮给她做当地的玉米饼,没想到不那么爱吃粗粮的她,吃这个玉米饼吃得津津有味。我就感觉这个东西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像减肥人群、三高人群以及孕期控糖人群都需要这个东西。”史维享说。

正对着大门最里侧的屋子就是玉米饼生产车间。工人们用双手摁压着的玉米面,反复揉,再将玉米面团成一个个团,糊在蒸炉上,待到一锅放满,便盖上锅盖,定上时,等待出锅。

史维享是个“80后”,2010年毕业后,学网站开发的他一直在济南、青岛等地从事运营工作,2019年因家里老人生病他回到自己的家乡青岛莱西市望城街道东龙湾庄三村,没想到这一留,便不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将自制的家乡玉米饼挂卖到网络上,仅两个星期的时间,订单便多了起来,在巅峰时他更是年销售额达到了150万元。

“土味儿”里的“科技范儿” 大学生微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做花椒产业的阿力日哈,种植香蕉的文连军,研究土壤治理的张博爱,进行病虫害图片AI识别的刘奕辰等人,都是从大学生微创业行动脱颖而出的创业典型。”**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渠道和机遇,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注入了新鲜活力。

重庆大学团队的“智芯净水”项目源自团队成员黄文韬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经历。他发现农村一体化供水设备部分存在维护难、运行贵、不稳定等缺点,在走访了重庆、广东等地的100多个村庄后,团队提出以模块化生产、定制化加工、智能化控制、分质化出水的一体式净水设备,具备低成本、高效率优点。

喜报|我县青年自主创业项目荣获第十届“创青春”全*赛乡村振兴专项成长组“铜奖”

目前,乡村美育课堂在前汾溪村开展了 177 次公益美育课堂和活动,受益 3 万人次,创造艺术作品 2000余件。研学 62 批,受益 8000 人次,创收 24 万。2020“我们的***”文化进万家——*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在福建宁德举办。乡野艺校团队受邀参加,在屏南县龙潭村与主持人刚强、演员刘诗诗一同走进群众,亲身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和村民亲密交流。乡村美育课堂为村民们送上来自团队设计的创意美术手工课程。

乡野艺校主要从焕发乡村生活力和乡村艺术教育两方面进入乡村展开社会美育相关工作,以文化挖掘、乡村活化为目的,以审美教育、人才培训、美育研学等方面为主要工作内容,以艺术为媒介,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融合,在地展开社会美育实践。

做庄主认种东北大米……小年轻返乡创业新玩法“玩”成乡村振兴带头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的重要任务,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山西、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南、湖南、贵州等地的基层团组织,引领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乡村发展,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用智慧和汗水浇灌青春*想之花。

保康:“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做乡村振兴“新农人”

2020年9月,张勇成立保康县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从事蔬菜、玉米产品、地方腌腊肉及酱腌菜等加工生产,让农副产品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张勇说,他租赁的加工厂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所生产的蔬菜、腊肉等实现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带动了100多名农户就业以及30多户贫困户脱贫。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义静)香菇、木耳、蜂蜜……保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许多长在深山里的宝贝都是城里人的稀罕物。为了让这些农产品“出山”,“90后”青年张勇返乡创业6年,把脚印刻在秀丽的山水间,把喜悦装进农户的心里。

【海港好网民】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建农场 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自此,潘维就一心扎进农场里,剪枝、施肥、授粉、控温、浇水……每一道工序他都格外细心。通过3年的悉心耕耘,潘维从90后“新农人”变成了村里农业种植的领头人。在他的影响下,栗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草莓、烟薯等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当*。

创业初期,农场资金匮乏、技术不成熟,作物长势并不乐观,眼看着创业计划就要落空,潘维心急如焚,四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找到种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一个个难题也迎刃而解。目前,潘维农场的客户辐射范围已有四五千个家庭,为乡村振兴打了一场漂亮仗。潘维说:“创业过程*我们克服了很多方面的困难,包括技术、天气、资金等。我们是通过一步步的走访学习走过来的,有一些朋友搞种植年头比较多的,给我们传授一些经验,我们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我们今后的发展第一是种植,第二是往研学方面去发展,第三是在社区做农场直营店,以菜单式种植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对于未来农场的发展,潘维充满信心。

目前,潘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种植烟薯外,还种植水果萝卜、大葱、草莓、茄子等特色农产品,并逐步形成了集种苗培育、种植、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海阳镇党委强化对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支撑,形成良好返乡创业环境的同时摆地摊小生意可以做吗,多次组织“体验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潘维农场”也是活动地点之一。许多小朋友在这里学到了红薯的种植历史及食用方法,体验到了农耕的辛苦,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潘维农场”的农业种植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农产品品类逐渐扩展,品质不断提升,市场越来越宽广,参与其*的农户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快车道。

“第一年种草莓是四个品种,第二年是三个品种,今年就剩下两个品种了。我们不断优化品种,口感和卖相都好的品种才会保留下来。”潘维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大棚翻地、铺底肥、起膜、滴灌、栽苗、雇佣人工等,全算下来成本要1.2万元,一个大棚草莓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去掉成本和损耗,一棚草莓的利润能在3万元左右,7个大棚就是20万,经济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剪枝、施肥、授粉、控温、浇水……一心扎进农场的潘维,对于每一道工序都格外细心。通过3年的悉心耕耘,他已经从“新农人”变成了村里农业种植的领头人。在他的影响下,栗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草莓、烟薯等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当*。

经过3年的摸爬滚打,父母看到了潘维的不容易,也看到了他的坚持,终于开始理解和支持儿子。潘维说:“我对父母亏欠比较多,大棚里的活儿干也干不完,晚上睡几个小时就要去海阳批发市场送货,回来就又开始干活儿,很少有时间回去看看父母。”

农场距市区仅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从采摘打包再到配送到用户手*不会超过4个小时,能够确保把新鲜的蔬菜第一时间送到顾客的家里。“我们农场的菜从来不过水,放到冷藏室里保管5至8天没有问题。我们的客户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半个月,蔬菜依然是新鲜的。”潘维告诉记者。

专题: 农村零创业   创业农村人   农村创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