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佗城镇做什么小生意

1 去试试创业网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力后劲。胜利村花生产业的发展,不仅提振了村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更形成了干群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新农村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胜利村共投入700多万元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产带村,产村融合的发展之路。“发展花生产业之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都明显增加, 村容村貌也改善了。接下来我们将以花生种植基地为中心,带动佗城周边的村一起种植花生,带动村民们走上奔康致富路。”胜利村党支部书记凃金胜表示。

“机器化作业肯定比人工快很多,技术熟练的话,一天可以播种50亩。”凃金胜表示,机械化种植效率是人工种植的10至20倍,每亩节约人工成本100至200元。目前,胜利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推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既能促进花生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又能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收入。

据悉,花生播种铺膜机能够一次作业完成筑垄、播种、覆土、喷药、展膜、压膜、膜上筑土等工序,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同时能做到精准播种农村适合家庭创业项目名字,确保播种的行距和株距一致,有利于收获时的标准化、自动化收割作业。

龙川佗城镇做什么小生意

走进胜利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宽阔平坦的土地一览无遗。凃金胜介绍,该示范基地(一期)占地面积约200亩,是胜利村花生产业链的重要载体。为实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胜利村引进大型花生播种铺膜机,大力推进良种良法,以机械化设备助力农业生产。

目前,胜利村花生种植基地共有230多亩,每年产量约90吨。“每亩‘金钩豆’产值约3600元,比水稻多1600元左右。”胜利村党支部书记凃金胜介绍,花生榨油和沙炒咸酥花生项目极大地提高了花生的附加值,带动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于花生产业优势明显,该产业已带动周边2500户村民种植,预计将来发展到2000亩,沿东江河打造东江花生带。

“自从村里发展了花生种植产业之后,村里30多人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有一份客观的收入,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胜利村的村民曾海强说。

该村近年来在省、市、县、镇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先后引进“花生榨油”和“沙炒咸酥花生”项目,投入300万元资金壮大花生榨油产业和沙炒咸酥花生产业,形成了从规模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其中,花生榨油产业共投入产业资金200万元,建设胜利榨油厂花生油压榨生产线(10T/D压榨3T/D浓香花生一级油精炼生产线),以及以8%的年利率入股胜利村扶贫企业龙川县鑫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助力鑫峰公司发展。沙炒咸酥花生产业,与沙炒咸酥花生合作企业——龙川县古邑佗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每年以10万元价格租用胜利村沙炒咸酥花生厂房和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村集体每年获得固定收益10万元。

胜利村花生产业是佗城镇农业龙头产业之一,该村花生种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出产的花生果实颗粒饱满,入口香脆,榨出来的油分外浓香。其中,每年6月份成熟的花生,当地称之为“百日豆”,8月份成熟的迟豆叫“金钩豆”,平均亩产花生迟豆约225公斤(生)、百日豆约350公斤(生)。

近年来,胜利村立足当地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流转丢荒的旱田,采取“公司+基地(工厂)+农户”的合作模式,做强做大花生优势产业,形成了规模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地处东江边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花生种植,优质的沙坝地,使这里产出的花生籽多、饱满、果长,独具特色,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百日豆”“金钩豆”。

投资960万,每年收入80万,投资回收周期12年。。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记者从河源市扶贫办了解到,目前河源市正在大力推广家庭式扶贫光伏电站建设,未来两年将有5万村民受益于家庭式光伏产业,获得长达25年的稳定收入。

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启动前期,驻村工作队就充分征求了贫困户的意见。并网发电后,截止到去年12月底,发电量接近20万千瓦时,预计收入17万元左右。

村民余伍英同样是贫困户,丈夫去世后、家中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抚养压力,让这个单亲家庭变得更为艰苦。如今驻村工作队给她提供水泥建了房子,还请来技术人员教她养鸡、养猪,现在又有光伏发电的分红,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后,他第一个参股,按照村里给出的补助标准,一年他家能有12000的可观收入,心里高兴坏了,每天都要去鱼塘看一眼光伏板才踏实。

佗城镇佳派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384户共计1873人。村民葛大哥是村中的贫困户,由于残疾没法干活,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妻子在外务工,日子过得紧巴巴。

广东省经信委驻佳派村工作队工作人员郑威介绍,预计一年的发电量应该可以达到一百万度电,按照现在的价格,能够给整个村带来大概80万元的收益。

一进入佳派村,记者的视线就被鱼塘里一片光伏板所吸引。这个被村民称为百寿塘的地方,2017年建起了占地20亩的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920万元,总装机1000KW,并于去年9月29日并网发电。采用了“鱼塘上悬空敷设太阳光伏面板发电、水下继续养鱼”的综合利用模式。

广东龙川县佗城镇佳派村是省定贫困村,通过省经信委的大力帮扶,特别是光伏发电项目的支撑,如今村里上上下下都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记者马上带你去看看农村宝妈开直播创业项目,这个能让村民晒着太阳富起来的扶贫项目。

罗冠说,“以前我的养鸽厂还没成规模,现在每个月有稳定有三、四万收益,希望能尽我的一点力量为家乡做点事,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也希望我的创业故事能激励更多乡邻,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劳动脱贫致富。”

在王小勇的努力下,帮扶单位深圳市气象局今年年初与养鸽场签订协议,出资40万元协助东坑村集体入股养鸽场,每年村集体将获得12%固定收益,收益的10%带动村内5户6人贫困户稳定增收,9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同时,村中贫困户将优先在养鸽场劳务用工。

了解情况后,驻村队长王小勇多次上门与罗冠进行沟通,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为他想办法筹集扶贫资金,商讨合作事宜,解决销路和技术问题。

去年,罗冠的养鸽场逐渐走上了正轨,稳定存栏4800余对,一对白鸽市场价在30元左右,2018年年产值120万左右。今年,罗冠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增加8000对种鸽,扩建3000平米鸽棚。

罗冠花了20万元买了2000对种鸽开始养殖。刚开始,他还不是很熟悉养鸽技术,问题层出不穷。鸽子的成活率不高,罗冠心急如焚,上网查资料,请教养鸽的同行,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本地的养鸽方法,养出的鸽子肉质鲜美。

“再做点什么好呢?”罗冠告诉小编,他开始四处找寻创业方向。2017年年初,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家东坑村青山绿水养鸽环境好,周边还没有养鸽的,而且乳鸽与其他家禽相比,好管理、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罗冠决定把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起来养鸽。

罗冠,1982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后就在中山市做建筑脚手架加工工作,后因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生意不景气回到家乡养牛养羊,又因林场改制山林里不能再大规模养牛羊。

鸽棚内麻辣鸭头加盟,一排排鸽笼错落有致,白鸽成对而栖,在鸽笼内或亲昵、或啄食、或安静地孵蛋。养鸽场负责人罗冠夫妻俩齐上阵给鸽子喂食、捡鸽蛋、打扫鸽笼,干净整洁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着食槽里的鸽粮……

专题: 熟食加盟店   互联网创业补贴   集成灶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