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坪民宿创业小项目男生

0 去试试创业网

2015年,指南村开展“指南红叶”小镇建设,对古塘、古树、古井、古宅、古墓进行重点保护;之后又开展了森林人家示范建设,古老的小山村变得愈加整洁、美丽。在临安经商20多年的潘一新也回家搞起了中高档农家乐。“今年赚了将近200万,还带动了亲友一起致富。”潘一新说。2009年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程玉飞,去年11月筹资80万元回家搞起了民宿,今年8月开业,取名“指南婆婆”,3个月时间赚了10万元。

决心已定,高女士不久就将北京的餐饮店转让,带上之前赚的钱,在指南村租用村民的房子搞起了高端民宿,取名“遇见指南”(1号店);之后又在指南村开出了第二家店(2号店),总投资约600万元。在设计、装修时,高女士特地保留了店两旁的土墙,保持原汁原味,只是增加了一些现代元素;除了民宿,店里还有画廊及酒吧,供应的啤酒、蓝莓酒都是自酿的。

2015年,高女士来到临安指南村考察,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住了:这里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村庄中心的300余棵千年古树绕池而生,均为枫香、银杏、柳杉、麻栗、铁木、檀树等稀有树种,一到秋天,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是旅行摄影达人心向往之的红叶小镇。村里还有少有的古姓、古塘、古宅、古墓、古井、古道等,与古树一起组成“指南七古”,给了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华东最美古村落之一。附近还有神龙川、太湖源、天荒坪等知名旅游景点。

天荒坪民宿创业小项目男生

高广贤女士是内蒙赤峰人,2002年到北京打拼,前前后后做了20多年的餐饮生意。他告诉记者,自己的餐饮店生意不错,还在北京买了几套房,但她却想换一种环境过日子一 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有哪些优势,于是就想到了搞民宿。

虽然只是通过朋友途径介绍生意,但一年下来收入也超过了百万元。根据客人的需要,他还顺带做起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一年下来帮村民销售土特产30多万元。

民宿取名“坐云”,取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一极具诗意与山野情趣的诗句。店内一共6套房间。今年4月,他辞去了大竹海景区总经理的职务,一心一意扑在他的民宿上。“到我店里的客人,我都把他们当自家亲戚一样对待。我们会像家庭聚餐一样一起吃饭,客人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尽量帮助解决。”翁璐说。

今年31岁的翁璐是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人,2015年筹资500万元改建自家老屋,2016年8月开业,如今一年的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估计3年内可以收回投资。”翁璐笑咪咪地说。

过去老百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则是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浙江的珍贵赐予,也是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先后来到长兴渚山村、安吉大溪村、临安指南村、桐庐新丰民族村、开化县龙门村等,走进当地的“森林人家”,切身体会了森林休闲养生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几天,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临安太湖源镇指南村,枫香等红叶已经基本凋落。不过,大溪村的“坐云”民宿,6套房间昨天和今天仍有4套被客人订走。“上周还都是住满的。旺季的时候,一般要提前一二个月预订。”民宿老板翁璐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指南村“遇见指南”民宿老板娘高广贤告诉记者,这周初客房还订满的。

一到寒暑假,创客园还会迎来“小客人”。这里是中小学生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每当看到他们表现出对农业种植的好奇,我既兴奋又欣慰。

我们为创业青年提供免费办公场所、活动室、实践场地,让他们安心创业。遇到创业期间的瓶颈,我会拿自己的经历来开导他们。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进行想法和观点的碰撞,和许多90后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

十年一路走来,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更相识了一批跟我一样投身农业的追梦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位于大年初一风情小镇和我们2号葡萄基地旁的“两山”农业创客园去年正式启用。在这里,你时常能看到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块,激烈地讨论着方案,有时候为一个问题争执到面红耳赤——头脑风暴在这里激荡。

我们有广阔空间、有乡间野趣、有城市里没有的原生态,何不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2016年,田园居客栈开张,宽敞的空间可供孩子肆意奔跑,摘水果、挖野菜,躺在大草坪上数星星,别提多惬意了。留住了客人,也带动了葡萄产业发展,大家走的时候总会买点特产带回去,这两年时间里,民宿客流量达到两千多人次。

旅游资源有了,采摘游条件也具备,但没有吃饭休闲的场所,留不住客人,怎么办?这一次,我做了个大胆的尝试,将民宿与生态农场相结合,打造了安吉首家果园式民宿。当时民宿概念兴起,我跑到临近的德清、桐庐等地考察精品民宿,各具特色的装修风格和情怀故事让我耳目一新,但怎样与果蔬种植相结合?我动足了脑筋。

刚开始,只有四家农户加入合作社。一年时间过去,不仅每户亩均产值提高了一万多元,人力成本也减了不少,慢慢地,10户、20户……最终周边5个乡镇的25户种植户都加入了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我满怀信心,挨家挨户上门,本以为大家肯定会认同我的想法,没想到却连吃了不少闭门羹。让父辈们放弃传统种植模式,跟着我这个毛头小伙子干,的确很难让人信服。

初尝甜头的我,想到其他种植葡萄的乡邻。若要打出我们安吉葡萄的品牌,就必须打破单打独斗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

每亩地产量减半,有机肥翻倍,让葡萄“吃得多、产得好”。改良传统种植技术,增加有机肥,运用套装、防虫网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方式,减少农药使用,为日后走精品路线打下了基础。

我带着自家果园的土壤去省里做检测,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微量元素是否缺少。根据检测结果,我有针对性地对土壤进行改良,并成功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葡萄颜色、口感都大幅度提升,销量自然也翻了一番,而在这时,我却决定激流勇退:减产!

摸爬滚打的前三年,我经历了台风、虫害等考验,好在都挺了过来。第四年葡萄基地初具规模,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葡萄的品质?

搭好大棚,我们选择了大粒、无核、香甜的醉金香作为首批葡萄品种。由于种植经验空白,我就照葫芦画瓢地种。辛苦了一年多,满心欢喜等待收获时,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

创业,光凭一腔热血是铁定要碰壁的。学机械的我对葡萄种植一窍不通,于是买来大量专业书籍研究,并四处向有经验的种植户求教,为此跑遍了周边市县的葡萄基地。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买好砂石料自己动手去搭葡萄架。山上满是石头,每埋一根水泥管,都要花上近一个小时。然而,我们到别处基地考察时发现,水泥管的方向角度存在偏差,无奈只能拆掉重来。

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倔强的我一遍遍阐述着自己的想法,父亲皱着眉头不说话,脚边堆满了十几个烟头。几小时后,父亲突然站起来,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你想好了,咱就一起干,我支持你。”父亲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为何不把家乡的旅游资源与葡萄种植结合起来,走农旅融合的路子呢?回到家,创业的念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一晚,我失眠了。第二天一早,我向父母说了这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回来种葡萄,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金华的一处葡萄采摘园,在和农户的聊天中得知,那九亩三分田的葡萄基地,每年能有20多万元的效益。惊讶之余,我想到了家乡安吉——那里有万亩竹海,有绿水青山。那两年,村口坑洼的泥路变成了平整的马路,饭店门口停满了小轿车,游客络绎不绝。

考上大学、顺利毕业、拿到企业录用通知书,本来我的人生将与机械和图纸为伴,但2008年毕业前的一次旅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的父母祖辈都是靠山吃山,以砍毛竹为生。父亲因常年背毛竹下山,刚步入中年就身形佝偻,母亲的双手也布满老茧,一到冬天又红又肿。因此,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春风拂面四月天,我们的2号葡萄基地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一批批客人,他们特意从省内外赶来取经。“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为啥要回来做农民?”不少人一见面就问我。也许是对大山的眷恋,也许是对初心的执念,我知道这其中融合了太多情感。站在刚刚开工的3号基地前,看着远方,回想自己回归乡村的这十年,我在朋友圈里写道:“这辈子要跟农业‘死磕’到底了。”

边月明,80后,安吉县天荒坪镇人。考上大学,学习数控编程,他本已走出大山,却又选择回到家乡。从水果种植的门外汉,到打造果园式民宿并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这位敢打拼、善思考的农创客,将一颗小葡萄种出了新花样。

具有农家风味的土烧鸡、养生鱼汤与腌笃鲜,是息心庐的三大特色菜,就着香喷喷的米饭囫囵下肚,总是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小时候在土灶前忙碌的奶奶,那种镌刻在记忆里的味道总是妙不可言。

你可以在门前的蔬菜园里采摘天然有机的新鲜食材,重新唤回小时候挎着篮子,在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将茄子、豆角、丝瓜、黄瓜等绿色蔬菜收入怀里的丰收记忆。

整栋房子里只安排了三个房间,开放式的空间设计,挑高的手法,大量的原木横梁与土夯墙,再搭配中式风格的条案、水墨画和雅致的装饰,显得格外高贵与气派。

原木色的房间内饰,搭配着盛满绿意的玻璃窗,让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神清气爽,仿佛瞬间回到了小时候的乡村生活——早晨在鸟鸣中醒来,夜晚伴着蝉声入睡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云山墨戏”则适合家庭或亲子出行。因为里面的卧室与多功能的起居空间正好融为一体,足以让大人和孩子在同一空间里“各得其所”,又能让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沿着一条长长的石径走过去,只见纯白的建筑立面亮起了灯光,左右两侧则保留了厚实的夯土墙,将古朴与现代做了完美的结合,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都市人若是逃离车马喧嚣农村宝妈直播创业文案咨询,来到这个树荫婆娑、溪水潺潺的地方住上几日,一定会产生一种心静的感觉,从山泉、泳池、漂流以及满眼的绿意中感受一阵难得的清凉。

一堵堵古朴而粗糙的土夯墙,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来,同时为了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这些房子又采用现代建筑语言,结合地域化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了一个舒适自然的当代民宿建筑。

在操刀设计之前,他就在村里实地勘察,闭门画图一个月之久。后来经过反复4次的推倒、重建,又花了40万进行改良设计后,才最终确定了黄泥墙的改造方略。

果断地辞去了稳定的编制工作,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去唤回这些老房的活力,并请来设计师王俊磊为其操刀设计,这才造就了如今独一无二的安吉民宿——仁里·息心庐 。

所以,也许是骨子里的一种怀旧情结在“作祟”,也许是在城市生活久了,就会越来越渴望大自然,当老郑无意中邂逅大山里的这十几栋黄泥房的时候,就仿佛被莫名地勾住了魂,一下子穿越到那个岁月静好的童年时代。

在安吉人老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夏天可不像现在那样酷热难耐。那是一个有蒲扇、有井水、有冰镇西瓜,还有山里的习习凉风与之作伴的情怀年代。

专题: 谈农村创业   农村里创业   木农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