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哪能做小生意赚钱

0 去试试创业网
大小饭店都关门就行了,全都搬到大街上,多好啊

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生活类一站逛吃玩乐的市集中,美食更加偏向于快餐小吃、咖啡饮品再加上烘焙。对于餐饮人来讲,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小份”、更“零售”、更“便于携带”,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休闲正餐品类,想要加入市集是一个难题。

即使是很多免门票的市集,还是能看到博主在晒出自己的体验游玩感受之后,评论区会有很多人“结束了吗?现在还开吗?”“报一下坐标适合商家做的小生意好做吗,我也想去”等类似的评论。博主只能无奈回复:“你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该品牌市集客流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前期宣发没有做好,很多感兴趣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市集开办了,也就没办法来。另一方面是市集门票越收越贵,有些人就不愿意来。

北京现在哪能做小生意赚钱

“四分之一咖啡”是“市集老手”。老板娘参加完今年北京的某场市集后,觉得客流不如以往,表示之后不会再参加这个主办方举办的市集了。

一方面,市集的消费者很多就是抱着“求新”、“求异”的心理来的,他们在这里对口味的接受程度、甚至价格的接受程度会高于在普通市场的接受程度,甚至是越奇葩的东西销量越好。所以这里很适合试水一些剑走偏锋的新品。

由于市集开张时间只有几天,所以来的消费者很少是路过兴起,多数是计划好、专门赶来的。他们从“996”、“007”、“大小周”的困局中挤出一丝丝的空闲时间,就想要短平快地享受一下。俗话说“来都来了”,进到市集的消费者,即便人挤人,即便排长队,也要消费一下,不能白来。

因此,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外面很难找到的东西”,当然,它们也来自“外面不常见的品牌”。比如,名为“大丰收”的咖啡,里面包含了咖啡、酒精、柠檬汁、胡萝卜汁、以及大量的糖浆;比如,一款加了臭鳜鱼的汉堡;再比如,豆汁火锅味的冰淇淋。

像是知名的“伍德吃托克”,今年门票费就高达70元,摊位费三天1000元,大娃怪市,门票费30,摊位费按日收费,每天300元。

另外的主题市集,往往摊子会铺得很大,吃喝玩乐一站式聚齐。客流也会比常驻市集大上不少,这类市集摊位费也会比常驻高出不少,且大多会面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门票费。

一种是商场中定期举办的市集,可以理解为常驻嘉宾。另一种是主题市集,会在全国几个一线城市进行巡回,也是飞行嘉宾。这些常驻嘉集市相比于全国巡回集市规模小、摊位费低,但胜在举办频率高,参加这些市集的餐饮老板们也基本都是熟悉的面孔。

也许是这个原因,市集的尝试结果几乎不能给他们未来的餐饮生意给出有参考意义的判断。餐饮门店和市集摊位的地理位置、人流大小、售卖方式等,差异太多了。

市集上,有一部分摊主是没有餐饮经验、想要入局餐饮赛道的“小白”餐饮人。他们想先从市集入手,用小成本去尝试验证自己的餐饮模型成功与否。当然,大多数“小白”餐饮梦是从淀粉肠开始的。

像“四分之一咖啡”一样,有门店基础、来市集试验新品、宣传品牌的摊主不在少数。“北平冰匠”、“我与地坛”等咖啡、烘焙品牌,在北京很多市集上都能见到,可以说是北京市集“半永久嘉宾”。

和一般市场相比,市集氛围更加轻松。一些品牌方认为农村美女创业第一天上班,这里是接收到目标顾客真切反馈的最佳地点。“四分之一咖啡”的老板娘说:“参加市集、来到我们铺面前面的顾客,大多都是我们的目标客群,我们很在意这批人的反馈。”

首先,不同城市的市集开始出现“个性的模板”,比如后备箱提拉米苏,同时,官方连锁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邮政旗下的邮政咖啡近期也开始亮相市集。

但也有一些意外,北京“四分之一”咖啡店的老板娘告诉内参君,他们这次参加的另一个市集,客流就没有想象的多,表现也并不算好,第一天营收仅有2000元、第二天8000元、第三天6000元,远没达到之前的水准。

月初时内参君参加了咖啡市集,排了2小时队,爆款特调全售罄。这家店一杯咖啡定价在35元左右,截止到下午4:00,市集还远未结束,已经排到了200来号。粗略一算,当天店家已经进账了7000元,而当时的内参君背后,还有一串长队。

“摆摊人”也不容易——狂热的人流拔高了进市集摆摊的难度值。北京热门商圈像合生汇、三里屯、华熙,商场放出市集计划,不到两天时间,名额全部被订满。没进“市集圈”的“摆摊小白”很难就挤入规模大、地理位置好的市集。

即使平均到每个周末,北京都有6场市集。上海、广州、杭州、武汉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问题,同样是市集扎堆。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城市,也趁着元宵举办了今年的第一场市集。

专题: 熏鸭加盟   加盟柯达   适合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