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了做什么小生意好点

0 去试试创业网

“再过几天,就会有一辆接一辆的物流大卡车沿着这条杂谷脑河开进来。”蒲恩亚站在樱桃树前的河坝里说,但树上的樱桃所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老路,它们将坐上飞机,借助淘宝,把几十年不变的樱桃味道带到全国各地。

到2017年底,阿坝州已经有300多名像蒲恩亚一样的淘宝电商从业者,承担了这里大约1/3的水果销售任务。在已经受益的“王强们”的口口相传下,厚道的电商们开始渐渐赢得果农们的认可,今年通化乡卡子村全部114户果农已经与蒲恩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而阿坝预计今年2\3的水果都要靠着电商这条路走出大山。

地震了做什么小生意好点

人称“樱桃西施”的蒲恩亚,并不仅仅卖樱桃。5月的车厘子、小樱桃,6月的枇杷,7、8月的青红脆李,还有松茸、土蜂蜜、菌类等常规山货,都能在恩亚的淘宝店里找到。2017年,她的公司靠在淘宝上卖樱桃等山货,一年的销售额300多万元,平均每月进账30万元。

除了把樱桃卖出去,蒲恩亚还通过分级、分海拔制度,对稳定提供优质产品的果农施行保护价收购。“触电”后,樱桃身上还有了大数据的“味道”,甚至精确到果径和大小,通过统一的设计和包装,品牌形象也渐渐统一起来。

“一来我天天到乡里,他们一年四季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不忍心压价。二来我给的价钱高,他们就愿意把货都留给我,我才有稳定的货源农村创业怎样成功案例,生意才能长久。”蒲恩亚说。

“她家来收果子,平均价格都会比之前的贩子收贵两、三块一斤。”卡子村的果农王强挺着啤酒肚说,他家里有100多棵樱桃树,之前一直卖给商贩,一年收入13万元左右,去年经过恩亚软磨硬泡卖给了她,结果卖出去15万元,整整多出两万块。

省去中间几层经销商的加价,再加上用严格标准对樱桃品质进行分层,蒲恩亚的利润空间比传统销售方式大,而她选择把这中间的利润让给果农。

从汶川用冷链卡车把车厘子运到成都机场,再通过飞机运往全国各地。在上海或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下单后48小时就能收到新鲜的樱桃,在省内则24小时就能收到。

因为不声不响辞了工作,蒲恩亚的妈妈和她置了好几天的气,她一边劝解妈妈,一边跑销售、收果子,还建起了冷链干线集中配送,搭建起了自己的水果供应链,硬是把品质最好的车厘子通过淘宝卖到全国。

“2008年地震前一天,我还去爷爷家院子里摘了樱桃吃。”蒲恩亚说,很多地方的水果都已经靠淘宝卖到全国各地,但受地震影响,家乡的樱桃生意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依旧“看天吃饭”,让她心里十分不好受。想到自己既懂物流,也有能学电商,为什么不回家帮帮樱桃树?

但2015年的一天,回汶川的蒲恩亚却发现,家乡的樱桃树依旧没有改变。果农将樱桃从树上摘下,通过传统的方式卖给商贩、经销商,通过层层加价,而山外,樱桃的价格早已翻了几倍。“一旦遇上外面路不好走,或者周边市场行情不好,贩子(水果商贩)就不来了,就只能烂在树上。”阿坝州理县通化乡卡子村的果农王成说,而在行情好的时候,商贩也会私底下联合起来压价,假如有商贩收购价高一、两块钱,还会被别的商贩排挤。“他们骂价给得高的,问‘你是不是有钱得很’。”如此一来,淳朴的果农虽然有大片樱桃树,但在交易中常常受制于人。

2008年地震后,蒲恩亚离开了栽满樱桃树的家乡,赴成都上学、工作。在她离开的7、8年间,地震后重新栽下的樱桃树也长成并开始挂果,灰褐色的山头下是成片的绿葱葱的樱桃树,越来越多的樱桃树似乎让家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有人把欧美车厘子苗带进河坝,意外发现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车厘子的生长。从那时起,阿坝州特别是汶川、理县、茂县的农民都开始大量种植车厘子,由于个头比传统樱桃大,当地人把它称为“大樱桃”“甜樱桃”。

在地广人稀的阿坝州,高山峡谷的地势让土地零零碎碎,过去,农民在河坝里种着小麦、玉米,一亩地一年能收成2000块钱,后来改种苹果一亩地一年能收成3000块钱。

“再过几天樱桃就大片大片熟了,现在是上战场前的最后冲刺。”4月25日,蒲恩亚和往常一样去果园基地看了樱桃的长势、和采购商谈合作、和快递商接洽,忙到深夜12点依旧没有空下。

从四川成都一路向西北而行,过蓉昌高速、都汶高速,再经过一小段细窄的柏油马路,就到了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电商园,蒲恩亚偶尔会在电商园里的办公室办公,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奔波在路途中,或和樱桃一起呆在仓库。

距离震中仅50余公里的汶川县威州中学地动山摇。当时还在读高二的羌族女生蒲恩亚和全汶川县的人一起,在漫天飞舞的沙石中爬上了学校后面的山头,祈祷快点逃离这里。

2008年5月12日,阿坝州汶川县、理县每家每户院子里都种的樱桃刚刚上市。和往年一样,络绎不绝的水果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到这座小县城,在一座座掩映在樱桃树中的羌式小院前停下,摁着车喇叭喊“收樱桃咯!”

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如何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让城乡区域更协调,是我们国家一直努力探索的治国理政新实践,许多地区也都在积极行动。今天的节目,我们看到了震后的北川,这里有农家乐经济、有特色农业、有农村电商、有文化场所,美丽经济竞相盛开,以新业态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这样的变化无疑是人们所期待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所以,只有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中国的富强才更有意义。

2015年,陈爱军正在发展的是一块400亩地的标准化果园,以股东入股,公司化管理的形式,推动村里的水果产业升级换代,帮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

陈爱军明白邓家会的顾虑,耐心地给她讲解,而除了旅游,水果产业的规划也不能落后。现在陈爱军的水果合作社不仅吸收了本村全部92户种植户,还辐射到邻近的村庄,共计107户。

每年水果丰收的时候,也是农家乐经营的旺季,游客们最看中的项目就是下地亲自采摘水果,但是这样难免会影响到其它农户家的果树。陈爱军已经记不清楚当时为了调解种植户、农家乐经营者,还有游客之间的矛盾做了多少工作。不过事实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水果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翻着番往上涨,村民们终于尝到了双赢的甜头。

同时,灾后重建使村里道路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陈爱军和村里几户村民也开始经营农家乐,他的想法是通过旅游业和种植业两条腿,让村里发展的步子再迈大一些。但没想到的是,最开始这两个产业不仅没能迈开腿,还相互绊脚。经营农家乐的毕竟是少数几家村民,更多的村民主要还是靠水果种植。

石椅村的当家人陈爱军今年已经40出头了,从小过苦日子的他16岁就出门打工,做生意,2008年地震以后,他却毫不犹豫,回到村里,重建家园。

通过发展旅游业受益的不仅是村里旅游合作社的成员,在旅游旺季的时候,30多户农家乐经营者还会额外聘请三四名村民帮工,每天的报酬在80到100元左右。同时,旅游业和村里的种植业相互推动。去年全村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比2014年又增加了3万,全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不到3000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万8千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更好地打造石椅羌寨这张旅游名片,合作社还成立了文化协会,通过培训,社员们平时是烹饪农家菜和打理客房的好手,在客人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又能载歌载舞,打造原汁原味的羌族篝火晚会。

这天,同村开农家乐的车春华家中一下来了九桌客人,一时间忙不过来,于是请黄彦来帮忙。村里的农家乐都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相互帮忙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陈继良家的农家乐还是村里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通过整合全村农家乐经营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产品价格,严格规范管理农家乐旅游市场,使农家乐的经营得到了良性发展。陈继良家的农家乐在2015年纯收入十多万元,加上家里的果树收入,全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黄彦:我们以前过的日子就是上山去挖折耳根,然后上山带的中午饭就是买的烂苹果。挖一天挖二三十斤,那时卖1块5一把,一天才挣三十多到四十元钱,就是挖一天,卖一天,就要花两天的时间。

陈继良家一共11个房间,这一下就订出去了一大半,开门大吉,陈继良夫妻俩喜上眉梢,在宽敞亮堂的后厨里忙着给客人准备农家饭菜。

每年枇杷和李子成熟的季节是石椅羌寨最火爆的季节。现在全村已经有将近20户利用自家的新房从事乡村休闲农家乐。30多岁的陈继良就经营着其中的一家。

元旦上午十点刚过,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就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批客人。2015年8月,石椅村刚刚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冬天虽然是这儿的旅游淡季,但它仍然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2015年村里的枇杷已经卖到了15元钱一斤,夫妻俩光是种水果就能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养鸡,每年还能多收入1万多元。夫妻俩的日子越过越火红,2015年,他们还把家里又装修了一番。

现在路通了,运输方便多了,再也没有出现像过去一样大量积压的情况了,背篓也不再需要了。魏明会家如今也是2层小洋楼,丈夫唐万斌正在家门口修剪李子树,在他眼中,这颗树现在简直就是一棵摇钱树。

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村民魏明会:就这么一背篓,有50斤。当时这个路这么宽,只有50公分。就这么扶着往下挪。我们一天从早晨8、9点钟到下午晚上黑了才回来,有时卖不完的水果要寄(存在)街上然后再往回走,当时生活确实比较艰难,老百姓生活比较艰难。

石椅村村民以羌族居多,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历来有“云朵上山寨”的美誉。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枇杷、李子等水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村里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水果产业。但山高路陡,交通条件牢牢扼住了村里发展的喉咙。魏明会家的这个背篓,如今已经算是“老古董”了,但魏明会一直舍不得扔,因为过去她都是背着这个背篓走下山卖水果的。

做为联合国低碳环境村落工程项目点,从2015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石椅村陆陆续续有120户人家都用上了免费安装的新式炉灶,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柴火到液化气再到清洁能源的三级跳,这也将更好地保护村里的青山绿水。而悄悄发生变革的,不仅是在厨房,同样还有村容村貌。

石椅村清洁能源项目负责人:秸秆,一些果树剪下来的枝条,这些都是生物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加盟,都是我们生物质燃料的它这个原料,用了我们这一款炉子以后,它厨房的污染物的浓度会降低70%多,80%这样子,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这个时候在自家厨房忙活晚饭的,还有石椅村的村民魏明会。她家的厨房这天刚刚装上了一种先进的炉灶,燃料既不是传统的柴火,也不是沼气或者天然气,而是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清洁能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香泉村村民李素琼:天然气是前年装的,这个又省时间又快,火力要多大有多大。这个好用又干净,往年烧柴熏得家里到处都是烟,熏得漆黑。

刘其均家的网络是两年前运营商免费接通的,现在他使用的是每个月138元的套餐,经过一翻调试,刘其均和母亲李素琼终于看上了新电视,但是很快发现画面不够流畅,母子俩又决定尽快去给家里的网络套餐升个级。

2008年汶川地震,香泉村的房屋损毁严重,162户房屋垮塌或者成为危房。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坚持县乡村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规划,不但注重村容村貌的打造,还坚持民族特色的传承。

香泉村是个典型的地少人多村。在2008年以前,村里主要种植的都是玉米和油菜,人均收入在2007年仅为2000多元。大多数村舍都是这样简陋的房屋,烧的是柴火,用的是旱厕。

收件的村民叫刘其均,两件电器其中一件是一台50英寸的网络电视,刘其均迫不及待地把新电视搬上了二楼客厅,换下了家里的旧电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编导:王星灿 张明)曾经是汶川地震核心灾区的北川县,几年间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化新地方怎么去找小生意,当年种下的希望如今已破土而出。灾区农村焕新颜,农家乐轻松年入二十万!赶快看看他们的致富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90后羌族姑娘蒲恩亚正在汶川县威州中学读高二。十年过去,一个青涩稚嫩的高二女学生蜕变成家乡村民眼中聪明能干的“樱桃西施”,利用自己所学电商、物流知识,带领他们走出了一条“农业+电商”的震后重建、脱贫致富道路。

专题: 航拍加盟   洲际加盟   互联网微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