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做小生意怎么样

0 去试试创业网

沈姐最后说,开店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她还是想坚持初心:“如果走一个极度商业化的店,那就不是我的店了,不是我当初从行长辞职出来想做的事情了。”

沈姐倾向于缩小店面规模,降低租金成本的方式来适应市场。“比如找一个更加便宜租金的地方,慢慢做,把手工做到最好,我想花时间花精力去养店,如果租金很高,需要快速回笼资金,就没办法专注在食物本身了。”

晚高峰时店里最热闹,带着孩子的妈妈来寻儿子爱吃的巧克力面包,老人买走了一块女儿最爱吃的甜点。时不时就有客人推门,门上的挂铃一直叮咚响。

请朋友在店里手绘了各种面包的图片互联网宠物app创业计划书,圆圆黄黄的贝果上撒着黑色的芝麻手绘图,旁边细心写着特点:我可是有君度酒浸泡过的土耳其甜杏哟。

在杭州做小生意怎么样

沈姐的目标就这么定了下来:在社区边开一家小小的面包房,手工制作的面包散发着香味,下班的晚归族,带着孩子买他们最爱的面包。客人们不开心的时候,走进来能得到抚慰人心的一块蛋糕和店主的安慰。店主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这一家小店能开很久,变成这些长大了的社区孩子的成长回忆。

“我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个人,从行长转行开店,是希望我的店、我的美食是带有我个人色彩和温暖愿景的。从小白开始到现在,开店快一年了,该踩的坑踩了个遍。但我还一直坚持着,希望我的梦想能够实现。”

作为钱江晚报小时小店十个直播点之一,沈姐的“有时”面包房一直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很多人记得她直播的故事:“有时”面包房有时晚点打烊 ,是为了等一个晚下班的实习姑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90后郭翌辰,他和朋友投入30万元在庆春路盘下了一家10平方米的小店,开了一家“Super charger”的咖啡店。他说他的咖啡店属于“走咖”,这是年轻人的叫法,就是不像传统咖啡店坐下来优雅地慢慢喝,而是像现在热门的奶茶店一样,顾客买了就走。“都市人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又不太爱喝茶,所以把咖啡当日常饮料的办公人群越来越多。”听说上海已经很流行,为此他还专门去上海进行了调研。他预判,在奶茶热之后应该是这种“走咖”会热销。

阿攀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公司上班,但最终选择自己创业。花店在大学城边开了快5年。店铺不大,一直开在一家甜品店的楼下。因为开在大学城里,而且又有甜品店的虹吸效应,花店的生意一直算不错。比如毕业季、母亲节等节日,包花得包通宵。

开宠物店的王贝贝1993年出生,是杭州本地人。 他的店铺在拱墅区,约50平方租金一年9万。店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进货、收银、美容,都由王贝贝一人完成农村创业自媒体人资讯,他调侃自己天天“累成狗”。

“感觉还是没怎么赚到钱。每个月营收看着也有七八万,但除去开支,一年能够攒下几万就不错了。没成家前几乎月光,成家后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得养孩子了。”

小店每天中午11点半营业,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现在还都是她们两个轮班。“招不到合适的店员。也没有预算去请全职的店员,先这么撑下去再看。”姑娘们说,这一个多月做得很辛苦,但经营状态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所以还蛮有信心可以长久下去。

回老家是不是会更好?不开小店之后,还能做什么?我的下一代能不能当一个新杭州人?这些问题,都在开店的日常中反复出现农村创业发展经济的意义,成了一个个的结。

100个小店中,年龄最小的店主出生于1996年,今年25岁,最大的60多岁,他们中70%以上是外地人,安徽、云南、沈阳等都有,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一半以上的店主们学历不高,但也有海归。

小时新闻12路记者深入杭州多个城区,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钱江新城、西湖边、市中心、未来科技城等多个小区周边,随机寻找了100个小店,听100个店主说了他们这些年在杭州的所失所得,最终形成了5万多字的调查报告。

专题: 牛肉汤的加盟   互联网创业秘籍   互联网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