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做什么小生意好做

0 去试试创业网

7、准备辆货运机动三轮,一是为用户送货,比如送水泥、拉沙、拉石子,送门窗等。二是挂靠1~3家物流公司,为人送快递。三是送外卖。关键是先熟悉各小区道路交通。

6、能出苦力的、身体还可以的人,就到当地人力市场找零活干。比如,帮人搬家,帮人干各种各样的杂话等,俗称“站岗”,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需求。有需求就要服务,要服务就有钱赚。

5、拾荒、收废品。各小区流动收购。投资几乎没有,有条件的,买个电动三轮,或者买个脚蹬三轮,准备1~3天收废品的流动资金和找零的零钱,买杆秤就可以了。关键是提前与各收购站签订个协议,熟记各种废品的价格。

贫困户做什么小生意好做

4、在学校门口卖竹筒饭。首先弄些大点的竹筒,劈成两半,闷米时先将竹筒用棉绳或象皮筋扎紧,再将米装进去北方农村创业成功案例,封口,开始入锅焖米。再配上涮菜,就可以在学校门口售卖了。特点是清香糯软,吃法新奇,孩子们喜欢,有卖点。

2.加工五香老玉米豆,就是超市卖的那种,一包一包的,再买台个简易的塑料袋封口机,然后,一边摆摊零售,一边往附近的超市、小店送。这个买卖的关键是前价格要适当便宜,争取销量,争取让人铺货。

1.爆玉米花。对初到城镇的农民朋友来说,最不缺的是粮食。爆米花也是许多城里人的最爱。几百元买个爆米花机,利用家里的旧板车,再买些爆米花时用的辅助工具,往超市或小区一摆就开始了。一斤玉米1元左右,加工成爆米花卖5~8元,现加工现卖,几乎是一支摊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天下来挣个几百快,简直是小菜一碟,又没啥技术难度。关键是只要你能放下面子,就绝对有钱赚。

对己经习惯农村生活的朋友,初搬到城镇,住进楼房,确实有诸多的不适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收入来源。在农村有地种,至少吃饭没问题,有粮食,有种的菜,心就不慌。现如今没了地,又没打过工,真是睁眼一抹黑。有的人都快愁死了!

生活充满希望,好日子才刚开始。任九红的三年规划是成立合作社,申请注册“九红苕尖”品牌,继续扩大规模,把苕尖和蔬菜种植产业做强,带着更多村民奔向致富路。

生活日渐富裕的同时,家庭生活的幸福也让任九红增添了创业的信心。今年上初三的大女儿每年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小儿子成长得活泼可爱,任九红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自己富,还要带动村民一起富。种植规模扩大后,任九红就近聘请父老乡亲帮忙,提供采摘、除虫、除草等打工岗位。现在长期固定在他大棚打工的村民有6人,最多时季节用工20多人,年提供务工收入20万元。贫困户余水林在任九红处打工,年增收近6000元。

“九红苕尖”品质高、口感好,再加上任九红做生意诚实本分,从不缺斤少量,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苕尖种植高手,慕名而来订货的商贩络绎不绝。

每年3月至7月,是苕尖大规模上市的最佳采摘期,也是任九红一年中最累的时候。为了打响“九红苕尖”品牌,长达130多天的采摘期内,任九红带着工人们每晚零点进入大棚,忙碌六个多小时,为的是将最鲜香的苕尖送上市民餐桌。

山坡街扶贫办主任宋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街里将任九红列入贫困帮扶对象,走的就是“产业帮扶”道路,希望帮助任九红将苕尖产业做大,将苕尖品质做强。

就在当年,任九红种植的苕尖,最高地头收购价卖到了每斤9元钱。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但技术不稳定和小规模种植、缺少销路,任九红家的生活仍然过得十分艰辛。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任九红从市农科院一位专家口中得知,“种苕尖”比普通蔬菜挣钱,而且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苕尖”作为健康养生蔬菜,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只有小学文化的任九红,如同“着了迷”般的研究起了苕尖种植。那段时间,村民们经过任九红家门口时,经常发现他捧着苕尖种植的书籍圈圈画画。由于过于频繁的拄着双拐往返于菜棚之间,他双腋下的老茧重新被磨破了又愈合。

在光华村,任九红家穷是出了名的。任九红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不能正常行走。一家五口,母亲年事已高,妻子患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全靠他一个人做小生意维持生计。贩西瓜、摆地摊、开“麻木”,后来又在胜丰村承租大棚种植蔬菜,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效益始终不好。回想起当时的艰苦生活,任九红不禁红了眼眶。

11日凌晨5点,苕尖装车后被商贩运走。20多位采摘工人,在离开大棚前,就领到了当天工资。苕尖基地为周边村庄的4户残疾户、十几户重点贫困户优先提供打工岗位,日均工资100~180元。任九红说,红红的百元大钞,是对大伙儿跟他一起坚持“人穷志不穷,勤劳就能致富”最好的激励和鼓舞。

“九红苕尖,一直这么俏销。”拄着双拐的49岁农民任九红抓起一把鲜嫩的苕尖,自豪地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做小生意好还是做服装好,100亩的苕尖今年又获丰产,日采摘量达到4000斤,预计纯利润超过20万元。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1日讯(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林建武)7月11日凌晨3点,城市和村庄都在沉睡,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最大的苕尖大棚基地里,早已是灯火通明。从零点开始,20多位采摘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忙碌,246个大棚苕尖最嫩的部分已被掐下。两个多小时后,这些带着晨露的苕尖,被运到邻近的咸宁鱼水路市场,被酒店、超市、餐馆抢购一空。

1月5日,曹非非站在了全市2017年脱贫攻坚“创业之星”的领奖台上,“领奖前,我激动地整晚没合眼,谢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荣誉,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家。”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个多月就能回本,后期如果生意好,我还准备在夏天的时候带上烤肉,继续扩大经营,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小店,这才是我的梦想。”说起自己未来的打算,曹非非满脸自信。

“老板,来碗粉蒸肉,两个馍。”“好嘞,您稍等。”他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师傅,您品尝完有意见请务必告诉我,督促我改进”。“别看小店才开了一个多月,但每天都有回头客,上个月除去房费还有原材料,毛利润5000元。”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眼神中透着一股自豪。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1月16日,曹非非的小店——曹师碗碗香开张了。为了做出口碑,他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20余种调料的挑选也是亲自把关。每晚8时许,很多人下班回家守着电视尽享天伦时,他忙完一天的工作,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第二天要用的碗碗肉,切片、腌制、装碗、上锅,“一碗好吃的粉蒸肉,从切片到出锅大概需要4个小时,一点懒都不能偷,”他一边装碗,一边向记者讲述做粉蒸肉的诀窍。而准备完这些,往往已至凌晨。回到租住的屋子里休息不到5个小时,他又得赶往店里开始新一天的生意。“每天只休息这么短的时间,觉得辛苦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笑了笑说道:“我现在就想把自己这点小生意干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点苦真不算啥。”

8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临渭区胜利大街中段——西闸口便民蔬菜市场对面的曹师碗碗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早餐店农村发展黄金创业项目,一位年轻小伙忙里忙外地招呼着顾客,身旁的蒸屉冒着阵阵热气……这个30岁的小伙子便是临渭区丰原镇吴田村村民曹非非。嘴角时常挂着微笑的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份乐观。

专题: 网上创业项目   干洗店加盟   酒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