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年人一起做的小生意

0 去试试创业网

有人要肉盒了,两个人都会停下手中的活,一人撑袋子、一人拿肉盒,相互帮衬,相互体贴, 都想多干一点,怕累着对方。【新摄影 焦点】

现在,只要听说他俩来打肉盒,附近村庄的群众、还有来这做生意的外地人都会大老远赶来,所以,常常他俩都忙不过来,人们往往都排起了长队。【新摄影 焦点】

打了一会,锅里的油少了,大娘就拎起油壶往锅里添油,她说,他们用的是豆油,这样,打出的肉盒色质好、吃起来香,当然,当然这种油也非常耐炸、耐用,成本相对会比用其他油成本低一些。【新摄影 焦点】

怎么样,油锅里的肉盒,看起来是不是很好吃,很有胃口,我相信,只要你一口下去,必定会弄一嘴油,那个得劲就别提了。【新摄影 焦点】

两个老年人一起做的小生意

虽然是早上,但是天气又燥又热,但是两个老人却没把这当成一回事,干的热火朝天,大娘在一边打肉盒、大爷在这里包肉盒拼多多在哪里找小生意人,两人忙的是不可开交。【新摄影 焦点】

一天,小编下乡办事,发现路边有两个老人在打肉盒,现在这种美食可是不多见了,小时候在农村跟老人去赶集、赶会,在戏台旁边就会有炸肉盒摊,买上一个能过足嘴瘾,如今碰上了,不能错过,便停下来,一问才知道,两个老人都70多了,孩子都安住家了,在家没事,闲不住,就走村串巷,每天卖一上午肉盒。【新摄影 焦点】

民以食为天,不论什么时候,做吃的生意不会没落。夫妻俩一起开个小餐馆,那就是很好的一个小生意。选择在大的社区门口附近或大卖场周边开一家特色餐馆,顾客盈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在大学校门口周边200米左右的地方开一家小饭店,赚学生的钱是比较容易的。

有些地方也叫小课桌或者小饭桌。小生意做起来很简单,针对当前夫妻双职工都比较忙的家庭,提供孩子托管服务。就是在居住小区甚至你自己家中,开一个儿童托管站,负责看管一些家长下班晚,没有人照料的孩子,也可以提供中餐或者晚餐,这样收费是不会少的。夫妻俩一起做,老公负责接送孩子和安全,妻子负责伙食和看管,这样配合好,一年下来收入也不会低的。

“我从来不用鸡精味精,吃多了对大脑有损伤,面里的鲜味都是从松茸里提炼出来的。黑芝是血管的清道夫,煮的耙耙菜我选用的都是圆莲白,因为它是粗膳食纤维,吃了不便秘。全部都是真材实料,送货的也糊弄不了我,选食材这方面我是行家。”

谭大爷说一碗红汤素面、一份耙耙菜、一碗面汤是谭素面的标配。他和老伴天天都这么吃,吃了八年了,三高症状都没有。老伴以前不爱吃面,现在也爱吃了。

“我的店在大众点评上有95%的好评,还有20多个评价说味道不合乎口味,你说难吃都无所谓,重口难调嘛,我无可厚非。但是就是有几个人作怪,说上面的好评是我花钱请人刷出来的,那我就必须站出来跟他说道说道了。这叫栽赃污蔑,我跟说这话的人掰扯了十几天,最后他不得已把差评删了。”

别看谭大爷已经79岁了,可是大众点评这些新兴的软件他也能玩得转,他经常会翻看大家的评价,也时不时会和大家互动,遇到好的建议,谭大爷也会采纳。

“兴趣爱好支撑着,有点苦累也快乐。”这是谭大爷经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如今,谭大爷的面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在煮面的大锅旁安装了秒表,每一分半加一道凉水,一共加三道,顾客想吃耙一点,就多煮十几秒,想吃硬一点,就少个十几秒,这样很容易就能操作,也能保证面条稳定的出品。

谭大爷还推行素面与粑粑菜搭配的吃法,解油刮腻,吃完喝口面汤,原汤化原食。也正是因为如此,谭素面才能做出酸甜苦辣咸五位调和的中庸味道。

而为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佐料,他更是花费心血比较无数,最后跑到了贵州大方县找到了香辣的鸡爪椒。“这种辣椒号称贡椒,卖的话都是三四十元一市斤。”

租到店面后,谭大爷自己找厂家改装、定制了压面机校园低成本创业小生意,成都一般馆子压三四次就成面了,谭大爷每次都会压十四遍。“压出来的面有绸缎质感的滑爽,吃起来的口感绝对与其他面馆不同。”

所以退休后,谭大爷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九年时间来自学攻读餐饮、营养学方面的书籍。以前谭素面玉沙路店后厨的墙壁上,以及现在文殊坊新店店面的墙上,都是谭大爷总结的心得、写的诗、以及自创的顺口溜。“人老了记忆力不行,写墙上加深印象,每天念。”

其实这在谭大爷的生命里早有联结和规划。谭大爷本名谭春发,是地道老成都,爷爷和父亲都是厨师,1956年公私合营前,东门大桥桥头的德食面馆就是谭家的。谭春发长大后,虽然响应号召应征入了伍,但是他对餐饮一直有股执念。

在谭大爷心里,只要面做得好,其它都是小事。比如,谭大爷很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文殊院附近的僧人都是谭素面的固定食客,几乎每天中午都能看到馆子里有僧人青袍素履,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素面的场景。

老食客来了,通常都会主动走进后厨说自己要吃什么,因为忙起来是没有人接待的。搬来新店后,不少以前的老食客要找很久才找到这个地方。我们去那天,一位食客从桐梓林开车来吃,点了三个不同口味的面。谭大爷说,这位客人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来吃一次,有时候还会打包把面带回家。

“后厨比星级酒店还干净,材料是全国各地精挑细选最好的,连面条机都是自己购买自己做,这走火入魔的做法,成都绝对找不到第二家!”这是汪军曾经对谭素面的评价,也是他觉得成都最能让人放心的一碗面。

先用了10年时间钻研,跑遍大半个中国选材选料,2012年,谭大爷把店开在了玉沙路。玉沙路的店门既不精致也不苍蝇,地段也并不算好,生意也只能算的上略有盈余,但基本上都是回头客。开业六年,谭素面成为很多爱面之人的珍藏。就连号称“成都吃面第一人”的汪军提到谭素面,都说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我们说这是成都最有故事、最让人放心,同时还有那么一点让人感动的一碗面,就是谭素面。两年前,我们曾在漫成都上首次推出谭素面一线城市网红小生意好做吗,很多食客和媒体都知道了这家“特殊”的面馆。如今,谭素面已经乔迁至文殊坊,招牌换成了“老成都 谭德食素面”。除此以外,一切未变,仍然是两位老人后厨前厅地忙碌着。

成都美食多,但成都人由其爱吃面,通常早上醒来,一碗热腾腾的素椒杂酱下肚,一天都会充满能量。在全城三万多家面馆中,有一家是极为特殊的:和大多数面馆为了养家糊口不同,这家面馆开着纯粹因为兴趣,图个开心;而面馆的经营者是两位七旬老人,一位79岁,一位76岁;面馆的后厨之干净、跑遍大半个中国找到的原材料之优质、每天亲自压面条、调味料……绝对能令你真诚地竖起大拇指。

专题: 创业项目大全   互联网创业项目   全屋定制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