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强做的小生意怎么样

0 去试试创业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媒体系刘庆振副教授介绍,冯加六两年前想“靠脸吃饭”,通过和公司合作后解约,再次回到老家,还想走“靠脸吃饭”的路子,要看他的能耐,他的才艺怎么样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公司实力怎么样,除此之外,还需要公司和签约人员要有契约精神,很多艺人看着公司挣钱,觉得自己挣不到钱就走人,没有想到在没有挣钱的时候,公司为了培养他的付出。往往很多人和公司合作不下去,就是这个原因。冯加六要继续走网红这条路,至少必备这三个条件。(记者 张杨 摄影报道)

达州渠县的冯加六有先天优势,长了一张极像光头强的脸,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通过网络方式变现获得收益,靠自己长相获得收益,他没有错。

光头强做的小生意怎么样

对于过去两年的沉浮,他归因于“自己没钱自我包装”,如果有一个好的团队能包装自己,效果会更好,也更能改变家里人的生活。原公司的负责人黄某则表示,希望冯加六多学点才艺,相信他会发展得更好。

时间流逝,几度浮沉之后投资人自己能做的小生意,如今学历不高、年龄渐大等实际问题也摆在冯加六面前。他的邻居也说,当网红比干老本行养家要强。冯加六也考虑到,自己已经52岁了,不能上工地打工,天天肩挑背扛的,身体也受不了,“只能靠这张脸换饭吃”。

村民张大姐介绍,其实大家都清楚冯加六有没有挣到钱,网络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但对他来说,那张脸是他先天的优势,谁也代替不了。邻居都希望冯加六找到一个靠谱的公司,发展得更好。

今年已经52岁的冯加六,两年前凭借酷似“光头强”的脸,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事与愿违,这条“靠脸吃饭”的网红之路对他来说并不顺利。但他仍然没有放弃“靠脸吃饭”的想法。

冯加六承认,在外面打拼比在家挣钱要多一些,“但是多不了多少”。村民张大姐介绍,这两天冯加六在家没什么事,“现在这个时候,村里人少,他也没什么生意”。

事实上,女儿每个月近千元的生活费、家里哥哥嫂子的生活开销,让冯加六背负了不小压力。“家里就只有一辆摩托车,方便自己时不时偷偷跑摩的,拉人挣点零花钱。”冯加六说。

19日,女儿在学校生病了,多次联系冯加六。在料理完相关事务后,第二天,冯加六就回到了渠县老家。女儿连续三天输液,冯加六忙前忙后,一共花费了1000多元。

9月19日,冯加六告诉记者,其实有另外一家公司想“挖”自己走,包装自己。不过在他解约之后,直到9月22日都没听到对方关于签约的消息。“现在只有等消息,不晓得和我签不签合同。”

今年8月,陈某、李某又有了新想法,两人计划和冯加六组建公司,分别按照4:3:3的利润比例运营公司,冯加六负责演出,李某负责视频团队,陈某负责运营。“之后,公司大股东撤资,运营困难,视频也没有拍摄,工资没有结算。”冯加六说。由于公司没有安排视频拍摄,自己只得多次回到老家。

据冯加六介绍,开始是计划拍摄100个小视频,随后拍了5个小视频,冯加六是主演,“熊大”“熊二”作为配角,他们跑到树林里来了一场现实版的熊出没,“那时候,浑身是劲儿”。后来,陈某和李某想法不统一,拍摄随之停止。

2019年,冯加六获得了“复出”的机会。经粉丝介绍,达州大竹一家科技公司来到冯加六老家,请他“出山”。冯加六回忆,当天,这家公司的几个人冒着大雨来见他,让他加入公司,双方先后经过3次商谈,冯加六于7月1日签约这家公司,有基本工资保底,包吃包住,其他提成另算,但两个多月后,双方又解约了。

不过,对于一些“靠脸吃饭”的机会,他并没有放弃。在2018年的一段时间里,冯加六回到村里,空闲之余,他自己单独接活儿,奔波于达州、巴中、成都等地。“靠着自己积累的人气,接活动缓解家庭压力。”

黄某表示,大半年过去,股东之间出现了分歧。“股东有卖鞋的、摆地摊的,也有做其他职业的人,思想统一不起来。”黄某说,“没过多久,公司经营不善,公司股东就散伙了。”

股东们当初充满热情,是因为冯加六酷似“光头强”的一张脸,觉得离火不远,对冯加六有很大的期待,但后来发现不对劲,让他“火”很容易,但想要有收益就难了。

当时公司负责运营的杨某介绍,当初大家都是凭热情在包装冯加六,但运营几个月后,并没有带来多大效益,运营成本增加,合伙人多,内部出现分歧,最终导致公司无法继续运营下去,只有散伙。

后来经媒体报道后,粉丝增加,收入增加,冯加六以为自己像其他明星一样,能力增加,又和小孩打成一片,收入会持续增加。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公司就散伙了”。

那时,冯加六在公司包吃包住,中午还能喝二两酒。每个月的直播流量变现到账后,公司先保障冯加六的工资,然后再谈合伙人的利益。据当时公司的负责人黄某介绍,快手直播一个月最多收入1万多元,除去投入,冯加六第一个月拿到近4000元工资。

在没有靠脸吃饭之前,每次村里小孩看到他都喊“光头强来了”。村民介绍,他听了还不高兴,说小孩“你才是光头强”,在有人发掘他的时候,反而打着“光头强”的旗号,做起了“靠脸吃饭”的生意。

今年9月20日,因女儿突然肚子痛,冯加六回家照顾女儿,经过几年打拼,囊中羞涩的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渠县双土乡老家。相比走红之初的“风光”,如今他已没有奔驰车接送,而是骑着摩托车四处奔波。这前后的变化,让冯加六颇觉尴尬,“50多岁想凭一张脸吃饭,将成为村里的一个笑话”。

当时,冯加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今以后,想靠这张脸吃饭,要挣钱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时间,同村人看到有奔驰、宝马接送他,穿着时髦。村民笑称“他还有工资可以领”,是村里有名的“风光人物”。从那时起两年以来,冯加六凭借一张脸,以“真人版光头强”的名号,在外打拼几度浮沉。

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第一次报道冯加六算起,直到他今年9月19日解约,共671天,在当网红的两年时间里,他并没有挣到钱,如今囊中羞涩。他告诉记者,实际上,现在还有一家公司在与他联系,称“要包装他”,但并未提出与他签订合同,冯加六面临回老家做老本行的尴尬。

在老家“蛰伏”一段时间后,52岁的冯加六似乎又迎来新的机会——今年7月,达州大竹县一家科技公司与他签订5年协议。然而两个多月后,双方再次解约,冯加六只得再次回渠县老家等待机会“复出”。

2017年,达州渠县的冯加六,凭借一张酷似动画片角色“光头强”的脸走红,被网友称为“真人版光头强”。不过后来,因他而成立的团队不到几个月即宣布解散,他被迫回家,准备悄悄干起老本行跑“摩的”养家糊口,时不时靠自己接些商演赚点外快。

为打造晋江夜市名片,即日起,本报联合晋江市城市管理局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诚邀广大市民献计献策。读者朋友,您认为在晋江哪些位置更适合规划夜市,夜市要建成什么样式,达到什么档次,均可以向我们提出。本报将第一时间把您的意见建议转交晋江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小地摊,大民生。如何在不影响市容交通和市民正常生活的地方,规划建设有特色的夜市,打造若干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夜市一条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

世纪公园旁的普贤路可以搞个小吃街,现在就有很多摆摊的,生意都不错。逛完公园顺便来吃点小吃喝两杯,还可以解决公园门口乱摆摊的问题,一举多得!

如果可以,每个镇街道都规划美食街,这样大家出去吃夜宵也不用跑很远,出去一两公里就能品尝到美食,搞几杯小酒,买喜欢的衣服……这样又能带动周边经济,活起来。

陈雪仪在江声路夜市烤生蚝的这些年来,不但自己“先富起来”,也带动着一家人“共同富裕”,他们见证晋江市区这条最具人气的“夜市一条街”发展历程,是“夜间经济”的最直接受益者。

记者发现农村小伙负债50万创业,陈雪仪的妹妹在不远处烤生蚝,生意也颇为红火。对于现在国家鼓励夜市经营,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不但解决了就业,也增加了收入,只要肯吃苦,日子会越来越好。”

陈雪仪说,这几年他经营的烤生蚝生意不错,收入也增加了,生活改善了许多。“在我的带动下,我妹妹、外甥也在这里摆摊烤生蚝,我儿子在旁边卖卤料。”陈雪仪说,虽然夜市经营比较累,但总算有个相对稳定的收入。

摊主“光头强”陈雪仪说,他在江声路夜市烤生蚝已经有五六年时间,而此前,他曾在晋江大剧院边卖面线糊、咸饭等夜宵。“我每天下午5时左右过来,一直经营到晚上将近12时才收工。”陈雪仪说,现在天气转热,生意也转好,一整晚可以买出2000元左右,扣除人工、材料等成本,每晚可以挣到500元,每个月有上万元的纯收入。因为生意好,陈雪仪还雇了两个帮工。

记者现场看到,满满的生蚝整整齐齐的摆在红火的炭架上面,再加上蒜蓉、姜末、酱汁等佐料在火上烤熟后,不一会儿就变得麻辣鲜香起来。记者顺便花了10元钱买了5个烤熟的生蚝后便转至摊位后方的用餐区坐了下来品尝,浓浓的麻辣鲜香扑鼻而来,十分过瘾。

今年50多岁的陈雪仪是晋江青阳本地人,他家就在江声路边。因为长期留着光头,大家多称呼他“光头强”,烤生蚝的摊位也因此得名。

“粉丝生蚝,5个10元!”5日晚上8时许,记者在江声路上来到“光头强”烤生蚝摊位边时,摊主陈雪仪正在忙碌不停。彼时,有几个路人正在排队等待新鲜出炉的烤蚝。

鲜美的生蚝,再加上酱汁和蒜蓉,在炭火的烘烤下,浓浓的香味大老远就往人鼻子里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晋江青阳阳光广场边的江声路上入门简单的小生意推荐,一家名叫“光头强”烤生蚝引得路人不由得寻味儿而来。

专题: 汉堡王加盟   烧烤加盟   快递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