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致富小生意怎么做

0 去试试创业网

望着多项荣誉加身的胡总,听他说:回想创业初期,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家里人也不理解,特别是第一次养意蜂失败,给了他很大打击。不过现在好了,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正值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他将带领乡亲们共同开创更加“甜蜜”的事业。

小胡成功了,致富不忘乡邻,他既当老板,又是技术员,还是农园当中蜂养殖讲师。先后荣获恩施州实用型人才,恩施州优秀人才奖,更是代表农广校学员登上央视7台。

现如今,土家小伙胡燕平成立了胡氏专业养蜂合作社黄焖鸡米饭加盟排行榜,依靠公司+农户的模式,养殖中蜂群达7000多群,年产蜂蜜几万斤,年销售额几百万元。

第二年,胡燕平回到旧司镇腊碧司村养起中蜂。几年下来,在2013年中蜂蜂箱由当初100个发展到2413个,并建起种蜂培育基地。“2013年蜂蜜卖了60万元,种蜂卖了40万元,蜂蜡、蜂具等卖了40万元。”

养蜂致富小生意怎么做

交谈中,胡燕平发现徐兴良养60箱意蜂,收入可观,还供不应求。胡燕平便跟徐兴良学起意蜂养殖。2008年春节过后,胡燕平在自己家中养起意蜂。

来到基地,只见一桶桶蜂箱掩藏在树林中,大约有上百桶。据胡燕平介绍,这样的养蜂基地有70多处。所养蜜蜂均为土生土长的中蜂,已在此繁衍几千年,当地土家人养蜂历史也有几百年时间。

腊壁司村位于世界硒都——恩施州腹地,山青水秀,土家人世代生活在这里,四周全是大山,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满山都是五倍子树,乌泡,开的花都是非常好的蜜源。

近日,回到老家,遇到小老乡胡燕平,非要拉我到他养蜂基地参观。养蜂基地位于腊壁司村,腊壁司,听这地名就是土家族土司所在地,也是大山环绕,人迹罕至之处。

胡燕平,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2003年在浙江东阳市打工期间,见当地人养意蜂年入十万。心想祖辈世代养蜂,家乡山大人稀,蜜源多且优质,有独天得厚地养蜂条件。

“下一步我们主要想向‘研学+文旅’的模式发展,让我们的基地具有景区的属性,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我们的品牌。”张宁表示:“明年我们会尝试开放一些旅游活动,让游客一天以内饮食、参观、游玩都在基地内进行,后续我们还会推出两天一夜的周期性研学游。”

从承包的百亩荒山,到当地生产的纯蜂蜜及其系列衍生品,再到全国发展的千余个代理商,张宁曾经的梦想得以实现,她也带着父亲去了很多地方,这次,一家人不再“追花”,而是静静驻足,欣赏风景。

到现在,蒙阴县全县蜜蜂存养量约为5.8万群,其中中华蜜蜂约2万余群,各类蜂产品总产量约1750吨,蜂业年产值达到3.23亿元。而张宁一家的公司除精品蜂蜜以及蜂产品外,也在养蜂浪潮中同步销售的蜂蜜衍生品达到三十余种,拥有蜜蜂300余箱,公司估值达到了3000万元。

蜂群中清洁、哺育、守卫等不同“工种”分工明确,张宁回归家乡之后,也对自己进行了明确定位。“父亲负责养蜂,姐姐负责整体方向的把控,我负责销售,全家人在一起经营着这份甜蜜事业,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父母承包的百亩荒山,在她和姐姐打理之下,种上花植满绿,打造成了一个生态蜂园、蜂文化基地。随着产业的扩大,他们也带动了周边蜂农的就业和增收。

但张宁却并不止步于此,她在校期间,通过对周围消费者的观察,发现大家对蜂蜜衍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她开始思考蜂蜜衍生品研发的可行性。之后,张宁回家跟父亲姐姐一起,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蜂蜜衍生品——天然蜂蜜面膜、可以吃的蜂蜜润唇膏、蜂蜜手工皂、蜂蜜遇上花—玫瑰花冠茶、蜂胶牙膏等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政府的支持,也使得采华之滋由单一的蜂蜜生产公司,成为一个包含蜂蜜全产业链的综合型公司。

2014年,张宁的父亲与姐姐就在蒙阴老家方山脚下包了一块六十亩的荒地,同年投资300万元注册了山东采华之滋蜂业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本地化运营。

“父母这代人,有两个极端,要么会养蜂却不会卖蜜,要么是会卖蜜却养不好蜂。”张宁的销售天赋早在上学时就体现了出来,依托当时互联网电商的风口,张宁靠家里的蜂产品不仅赚到学费,还有了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收入。

同时,她也和姐姐一起在网络论坛上分享蜂蜜产品以及相关知识,不知不觉就积累了不少的粉丝。用张宁的话说:“那时候在学校里,提我的名字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一说那个卖蜂蜜唇膏的,全校都知道。”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张宁开始为家里分担压力:爸爸多卖掉一点蜂蜜产品,家里收入就能好一点,未来就能有钱,有钱就能常在一起。或许就是这种朴素的观念,为了帮父亲减轻负担,张宁开始在同学间帮爸爸卖蜂蜜和蜂蜜唇膏,不仅有了生活费的来源,也扩充了朋友圈。毕竟自己从小看到大,吃到大,用到大,品质肯定没问题。

到了张宁八岁时,为了接受教育,她离开父母回到了蒙阴老家,和大自己7岁的姐姐一起上学,虽然得以跟同学们一起受教育,但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不想聚少离多的梦想,开始在心里发芽,直到有一天,彻底开花结果。

梦想还只是梦想,儿时张宁还没有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梦,只能跟着父亲四处追花,如无根浮萍,四海漂泊,有时候被蜂蛰得麻木,就躺在帐篷里养着,没有水电,就只能自娱自乐。

但那时候,一家人聚少离多,收入也不稳定,靠天吃饭,也是因为这段成长经历,让张宁萌生了“以后全家人要在一起养蜂”的梦想。如果一家人能在一起养蜂,是不是就能长久陪伴,一起看如雪白的五月洋槐花海?

那时,张宁一家在三四月份油菜花开时来到南方,再跟着花开的脚步一路向北,最远可到达东北三省。在鸟鸣蜂吟中,一家人始终不停转场,一年能奔波300天,辗转几万公里,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个个彩色的蜂箱内,一只只小蜜蜂辛勤的震动着翅膀,飞进飞出,嗡嗡嘤嘤,蜂箱里面全是晶莹剔透的蜂蜜……

在张宁的记忆中,她经历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却从不曾驻足欣赏,她说:“没上小学之前,我和姐姐就一直跟着父母四处养蜂,当时年龄小,也体会不到辛苦,就是觉得很新奇。”

养蜂,是一份看似甜蜜实则辛苦的职业,大半生都在追逐花期,哪里花开去往哪里。经常需要跨过大江南北,一般国内养蜂人都是从云贵经鄂豫直达辽宁,一年中一直在奔波,跟着花期随时协调,协助授粉,追花逐蜜。蜂蜜甘甜的背后,不止有蜜蜂的勤劳,还有养蜂人的辛苦。

1996年在蒙阴县东儒来村出生的张宁,从小就与嗡嗡作响的蜜蜂为伴,父亲在张宁出生前就开始养殖蜜蜂。她和姐姐的名字中,分别带有“晴”和 “宁”,正是父母作为养蜂人对天气晴朗和生活安宁的真挚期盼。

2020年中国蜂蜜产量为45.8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3万吨,蜂蜜市场稳定发展,如今,“蜂二代”换了玩法,把蜂蜜卖出了父辈们不曾想过的成绩。

通过养蜂人“招蜂”致富实例,可以知道养蜂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的,因为养蜂不需要金钱投入快餐加盟店10大品牌,只需要掌握养蜂技巧和投入人力即可。而且目前蜂蜜市场需求大,各位想要发展养殖业的亲们可以借鉴。

“现在山上人少,庄稼也种得少,加上山上海拔高,植物生长本来就慢,蜂蜜的产量不是很好。”他说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桶蜜蜂一年只能取七八斤蜂蜜,四五十桶蜜蜂,一年也就是三四百斤蜜,最低价200块钱一斤,年 收入就在七八万块钱的样子。做到了真正的“靠山吃山”。

近些年来,由于大量人口进入城镇,村子里的劳动力减少,油菜、玉米、水稻等油料作物、粮食作物没有人种植,大量土地荒废着,长满了各种灌木和杂草,蜜源植物也相对减少,这让山里的蜜蜂只能依靠自然生长的植物采 集花粉,蜂蜜的产量锐减。

据了解“这个地方的小地名就叫‘蜂桶岩’,每年都要来蜜蜂,今年在这里招了一二十桶蜜蜂,加上往年的,家里现在有四五十桶了。”而王正明在这边的岩壁放置了七八个蜂箱,对面还放了七八个,招到蜜蜂后,夏天还可 以留在山上,方便蜜蜂采蜜,但冬天怕蜜蜂冻着,必须得端回家去。

在他养蜂的经历中,小编了解到,养蜂不易,特别是招蜂,天气太热,蜂箱都要晒垮了,蜂群少,但是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检查蜂箱。最后他才走向成功。

据了解,当地死山上气候宜人在云南农村做什么创业好,郁郁葱葱的植被,新鲜的空气,一切都是原生态,很适合动植物生存。蜜蜂有时候成群结队地飞来,自己钻进蜂箱里。等到晚上的时候,养蜂人用厚厚的布一裹,连箱 带蜂端回家,“土蜂”就这样在“人间”安营扎寨了。

据王正明介绍:“他在山上的岩壁下放了空的蜂箱,然后每天早上趁着温度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去看一次,看有没有‘招’到蜜蜂。”这是它致富的首要步骤。王正明说,深山老林里虽然有种种不便,但山上也有山上的优势, 比如养蜜蜂,大多是寻一好位置,将空蜂箱固定好,等蜂群自动“送上门”,村民们管这叫“招蜂”。

今天小编说的是一位靠“招蜂”致富的实例,据了解在玉带山深处,有一位44岁的王正明与蜂生活,成为大山的忠实守护者。它靠自己的力量招蜂”致富。

专题: 烧梅加盟   集成墙板加盟   寒夜加盟